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明朝伪君子 >

第427章

明朝伪君子-第427章

小说: 明朝伪君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士实静静看着这一幕,嘴角闪过一丝邪笑,凑在宁王耳边悄声献计。
  宁王狰狞一笑,大喝道:“既然疯了,本王倒要瞧瞧你疯到什么地步,来人,端一盆粪水来,本王看你喝不喝!”
  唐寅苍白的脸色顿时泛了青,身子剧烈抖动几下后,头一歪,晕过去彻底没动静了。
  宁王冷笑:“晕过去就没事了?打的好算盘,来人,把粪水给他灌进嘴里去!”
  昏迷中的唐寅脸颊不自觉地狠狠抽搐了几下。
  一只手狠狠抓住了宁王的脚脖子,宁王垂头看去,唐寅不知何时已睁开眼,满脸泪水地看着他,神情悲愤莫名。
  “王爷,……你太过分了!”
  ※※※
  宁王府外的南昌城某个偏僻的茶肆。
  茶肆的生意并不好,这些年宁王对南昌城的商贩,富户和百姓大肆搜括,满城人丁皆苦不堪言,连生计都无法维持,谁还有闲钱和闲工夫喝茶?
  这座茶肆的生意也快维持不下去,倒闭关张即在眼前。
  今日的茶肆内出人意料地坐了两桌客人,一桌是两名穿着短衫普通百姓模样的汉子,另一桌只有一位客人,这位客人戴着斗笠,进门后都不愿取下,斗笠宽宽的边沿将客人的脸遮得严严实实,令人无法窥其相貌。
  幸好茶肆只是茶肆,茶博士也不需要相亲,客人愿不愿取斗笠是他的自由,只要他不拖欠茶钱,哪怕他是个人见人憎的丑八怪,但他给出的铜板一定不难看的。
  殷勤给两桌客人倒好了茶,茶博士很自觉地退回了柜台后,继续愁眉苦脸看着入不敷出的账簿,掰着手指倒数即将关门大吉的日子。
  两名普通百姓模样的汉子一边漫不经心地吹拂着滚烫的茶水,一边低声窃窃私语。
  他们的聊天里提到“秦公爷”三个字时声音稍微大了一些,另一桌戴着斗笠的客人听到这三个字浑身不易察觉地一震,身子便不由自主微微倾过一边,支着耳朵听他们聊天。
  “今日清晨接到京师秦公爷的严令,令我等不惜一切代价救出被困宁王府的唐寅,唉,这桩差事可怎么办呀……”
  “宁王府戒备森严,那姓唐的书生被宁王抓进府后连死活都不知,我们南昌城里所有的探子加起来不过百人之数,若是硬闯王府救人,怕是连前门都没到就被王府侍卫杀得干干净净了。”
  一名汉子眉头深皱,忍不住口出怨言:“这姓唐的到底交了什么狗运,竟认识咱们锦衣卫的秦公爷,为了救他,秦公爷甚至连‘不惜一切代价’的死命令都说出来了,为秦公爷死咱老周没二话,风里火里只等公爷一句话,可是为这姓唐的死,老周心里可有点不大乐意了……”
  “你赶紧闭嘴吧,知道这姓唐的什么来头吗?”
  “听说是个酸书生?”
  另一名汉子笑道:“他可不止是酸书生这么简单,咱们不是读书人不知道,大明的士林里,唐寅的名头大得很呢,别人都叫他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嗤!风流加才子……不就是识几个字的嫖客么?”
  “唐寅是什么人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和咱们秦公爷的情分,那可是实实在在比亲兄弟还亲,你知道咱们秦公爷出身绍兴,公爷未发迹以前混得颇为落魄,据说衣食无着,后来在绍兴城里认识了唐寅,二人一见如故,从此唐寅写诗作画,公爷便靠他的诗画赚钱糊口,因为唐寅,公爷才有了好日子,才愈发平步青云,你说就凭这样的交情,难道不值得秦公爷不惜一切代价救他吗?”。
  口出怨言的汉子顿时也转了话风,不由赞道:“秦公爷真仗义!”
  二人说了半晌,却没拿出一个救唐寅的法子,两两对望叹了口气,掏出几文铜钱扔在桌上,双双离去。
  另一桌上的客人这才悄悄抬起头,斗笠阴暗光影下,露出一张绝美脱俗的脸庞。
  怔怔发呆半晌,斗笠下那张艳若桃李的俏颜悄然一笑,朱唇微启喃喃自语。
  “原来他已晋爵为国公了……想不到他当年在绍兴如此落魄,只有真正吃过苦的人方知人世艰难,才会一心为百姓谋福祉,我没有看错人……”
  “既然那唐寅与他有旧,而且如此着紧唐寅的性命,我便为了他出一回手吧……”
  女子喃喃说着,阴影下的俏面似乎飞上一抹嫣红,轻轻地噗嗤一笑。
  “秦堪啊秦堪,这份人情你欠定了,却不知你将来拿什么来还我……”


第590章 谋逆在即
  女子不是别人,正是离开京师后独自飘零江湖的唐子禾。
  不知不觉离京半年,这半年里唐子禾很忙,忙着还自己在霸州欠下的债。
  她在大明的大江南北四处游历,如无根的浮萍在世间飘来荡去。
  来到南昌城不是偶然,只因她进入江西后发现江西这块地面颇不太平,盗匪山贼出奇的多,经过打听和接触后,她更发现这些盗匪山贼颇不简单,背后似乎有某个大人物的影子若隐若现,而且这些人说是盗匪,实则训练有素,经历过战阵统率过大军的唐子禾一眼便看得出,这些人钻入山林便是盗匪,若有人登高一呼,大旗一举,他们换上一身衣裳便是进退攻守兼备甚至有能力攻城略地的军队。
  这些反常的情况引起了唐子禾的注意,于是一路走进江西腹地,最后的目标锁定了南昌宁王府。
  刚进城想找个茶肆歇歇脚,顺便打听一下宁王府的动静,结果偏偏让她听到两名锦衣卫密探的谈话。
  秦堪的朋友,她怎能不救?更何况秦堪甚至下了一道“不惜一切代价”的命令,可见唐寅此人在他心中多么重要。
  唐子禾决定出手了。
  扔下几枚铜钱,唐子禾起身走出茶肆,外面的阳光有些刺眼,不过很舒服。
  透过斗笠的黑纱,唐子禾眯眼看着天上火红的太阳,嘴角露出一抹艳丽却妖异的微笑。
  ※※※
  宁王府。
  装疯装不下去的唐寅终究还是从了,他和普通的大明士子没什么太大的区别,有骨气,也怕死。
  他能在各种场合慷慨激昂痛骂国朝如何不堪,皇帝如何昏庸,也不怕作一些针砭时弊讽刺当朝的诗词给官员们添堵,然而当真正的钢刀架在他的脖子上,眼看就要一刀挥落时,他也会非常识时务地举手投降。
  剖开大明士子文官们的内心,其实大抵都是贱人,唐寅也不例外。
  儒家学说是一门可伸可屈可进可退的完美学说,所谓“大义”可以在很多地方表现,哪怕失节被俘投降,仍不失为一条好汉,比如关云长,兵困被围不得已投降曹操,还帮曹操斩过颜良文丑。最后挂印求去。过五关斩六将。千里送义嫂重回刘备怀抱,按说这种人前后背叛了两位主公,就算不把他钉死在道德十字架上,也应该给他戴上一百五十斤重的重枷游街才是,可关老爷仍是彪炳千秋的忠义典型,古往今来引无数英雄膜拜敬仰。
  古时的“大义”太复杂了,唐寅这号的,真不知该怎样如何评判。
  唐寅投降还是付出了代价,宁王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大气豪迈,逼急了也揍人,识破唐寅装疯后,着实揍了唐寅几记,唐寅这才满怀屈辱地从了。
  现在的唐寅很不好,脸上布满了淤青,张口嘴里黑洞洞,少了两颗大门牙,牙齿看起来颇为怪异,黄黄的,彼此相隔遥远,像夜空里的星星。
  唐寅的归附令宁王既高兴又提防,宁王不傻,唐寅嘴上说归附他不可能真的相信,于是唐寅住所的戒备愈发森严了。
  一名厨子端着食盘走向唐寅的屋子,屋子外重重把守的王府侍卫们瞧了厨子一眼,很快把路让开。
  厨子没什么值得怀疑的,他是宁王府的老人,而且唐寅的每顿饭食都是由他送来的。
  厨子走进唐寅的屋子后,轻轻把门关上,背靠着门轻轻舒了口气,脸色不由自主泛起一层诡异的青色,豆大的冷汗从额头滚滚而落。
  唐寅半躺在床上静静地看着他,摇头一叹:“你这模样比我更像挨了打,我一个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文弱书生,实在想不通有什么地方能令你害怕得面无人色,何至于给我送次饭如同上刑场砍头似的?”
  厨子擦了擦汗,朝唐寅咧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笑容里破天荒带着几分讨好和畏惧。
  “唐相公,您请用膳……”厨子将食盒里热腾腾的饭菜摆上桌,神情却越来越诡异。
  唐寅漫不经心用牙筷挑了几下饭菜,忽然动作完全僵住,眼睛瞪得大大的,死死盯着面前一大碗白米饭。
  米饭是湖广的良种稻米,宁王虽然提防唐寅,却仍待若上宾。
  然而米饭被筷子搅了几下后,饭里露出一个拇指大的蜡丸。
  唐寅惊异地看了厨子一眼,厨子战战兢兢,颇为畏惧地朝门口张望。
  一手拈出蜡丸,唐寅压低了声音:“这是……毒药?”
  厨子叹气:“对。”
  “给我吃的?”
  “你想吃吗?”
  唐寅赶紧摇头。
  厨子的态度非常的草菅人命:“那就给别人吃吧。”
  “你是谁?”唐寅犹疑不定地看着厨子。
  厨子叹气:“一个提前吃了毒药,不救你人家便不给解药的可怜人,这个可怜人的全家老小都在那个人手里掌握着。”
  “谁让你来救我的?”
  厨子的表情愈发苦涩了:“她说,她是京师秦公爷的朋友……”
  唐寅放心了,想笑,想放声大笑,却不敢。
  对秦堪的信任是无保留的,既然是秦堪的朋友,唐寅愿意把命交到她手上。
  “毒药如何用?”
  厨子的声音愈发低沉:“唐相公虽然不可离开王府,但王府内还是可以走动的,明日午时,你散步出门往东走,走四百步的样子。有一个偏僻的小院,那是王府的厨房,院子中间有口井,你走累了不妨坐在井边歇歇脚,然后……”
  唐寅的眼睛亮了:“然后趁人不注意把毒药扔进井里?”
  厨子点头:“对,那个偏僻的院子后面便是王府的围墙,翻过围墙便是南昌城内,外面自然有人接应你,不过还是有风险的,因为王爷的二公子最近来厨房也来得勤。他和大公子在争世子之位。所以二公子经常亲自来厨房做羹汤,变着法儿的讨好王爷,你若遇到二公子……”
  唐寅高兴坏了:“……也把他扔井里?”
  厨子脸色有点黑:“不,有多远躲多远!”
  ※※※
  一骑快马飞驰而入南昌城。
  经过城门甬道骑士也没减速,狂风一般卷过路上的行人,不知踢倒了多少客商的货物,惊了多少匹骡马,骑士视若不见,径自朝宁王府奔去。
  宁王府书房内,朱宸濠脸色铁青,浑身瑟瑟发抖,不知是愤怒还是害怕。
  面前书案上摆着一张纸,纸上写满了字,每一个字落在朱宸濠的眼里都是那么的刺眼。
  李士实和刘养正一左一右坐在书房两侧,二人捋须不语,脸上也是一片焦虑之色。
  “京师那个小昏君居然下旨申饬本王,据京中眼线说,小昏君雷霆大怒,已然下令厂卫探子奔赴南昌查本王,他要知道本王这些年在南昌干了什么,还想干什么……二位先生如何看?”
  刘养正眼皮一跳,沉声道:“王爷,怕是小昏君已有所察觉,不仅是他,满朝文武或多或少都有察觉了,否则这道猜忌藩王的圣旨出不了京师就会被大臣们拦下,大臣们既然没拦,说明朝中很多大臣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