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明朝伪君子 >

第407章

明朝伪君子-第407章

小说: 明朝伪君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牟斌起身道:“侯爷放心,下官这就布置人手去南昌暗中查探宁王虚实。”
  丁顺道:“侯爷,属下去跟东厂戴义打声招呼,咱们厂卫再次联手,就不信宁王的一举一动能逃出厂卫的手心。”
  秦堪目光一闪,若有深意道:“如今咱们锦衣卫与东厂走得很近吗?”
  丁顺笑道:“那是自然,东厂掌印太监戴义可是跟咱们同穿一条裤子的,下面的番子怎敢对锦衣卫横眉冷眼?过去厂卫的那些恩怨早就抛去一边,大家亲密得跟亲兄弟似的。”
  秦堪沉默许久,摇头叹道:“厂卫太过亲密,不是件好事啊……”
  牟斌笑着拱手:“侯爷所见正是下官之所思,厂卫太亲密确实不是好事啊。”
  丁顺不解道:“侯爷,这是为何?”
  牟斌笑着代秦堪解释道:“永乐十八年,永乐皇帝下旨建东缉事厂,以宫中太监为东厂掌印,永乐皇帝建东厂的本意,最大的原因自是当时的锦衣卫指挥使纪纲谋反,因为这件事,永乐皇帝对锦衣卫的忠诚产生了怀疑,觉得外人不如天家家奴忠心,于是东厂应运而生,东厂的职责除了监视百官,刺探消息,缉拿钦犯等等之外,还有一个最大的职责,便是监督和牵制锦衣卫……”
  拍了拍丁顺的肩,牟斌笑道:“拉拢,打压,权衡,牵制,这些都是帝王左右平衡之术,皇帝就希望看到厂卫不合,喜欢看到厂卫打成一团,最好打得脑浆子出来,老丁啊,你说咱们如今跟东厂好得同穿一条裤子,哪个皇帝乐意见到?”


第565章 非法圣旨
  帝王之术说穿了就是平衡术,在平衡的政局中发展国力,平衡中消除危机,平衡代表着安稳,代表着不出事,成熟的帝王懂得在不出事的前提下满足自己的欲望,权势,女人,国土,千古名声等等。
  丁顺大概懂了,但又好像没懂。
  “可是……当今陛下不可能……”丁顺欲言又止。
  秦堪笑道:“我知道你的意思,这些话咱们关上房门自己说说便罢,当今陛下虽还年幼,但不能因为年幼便以为他永远年幼,他终究会长大的,待他长大到已初窥帝王之术的门径,那时再回过头来看看如今厂卫如同蜜里调油的关系,你觉得陛下心里会舒服么?咱们当臣子的不论圣眷多么隆极一时都不能得意忘形,刘瑾便是一个深刻的教训,他犯的最大的错误便是以为陛下不会长大,以为他可以永远像糊弄小孩子一样糊弄陛下,最后终于自取灭亡……”
  牟斌眼中露出赞赏之色,还有几分感慨。
  三年前,他亲自下调令将这个来自江南的秀才书生拉进了锦衣卫,从绍兴调到南京,又从南京调到京师,他亲眼看着这个曾经青涩懵懂的年轻人一步步登向高位,甚至有一日将他取而代之,如今更是位极人臣。
  手中掌握着滔天的权势,却仍能如此冷静理智,没有被尊贵的身份地位冲昏头脑,没有因手握大权而自我膨胀,仍如当年一样言行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牟斌无声地慨叹,这个年轻人能走到如今的地位,不仅仅靠的圣眷啊,若没几分本事,这个位置怎能坐得长久?
  丁顺终于明白了秦堪的意思,中间的过程他不怎么懂,不过他听懂了侯爷不太希望锦衣卫和东厂的关系太亲密。像他这种只知杀人放火的杀才,能把话听懂到这个程度,老丁家的列祖列宗一定临时把十八代的智慧全部借给了他。
  “侯爷的意思是……咱们从此跟东厂西厂保持距离?”
  “不但要保持距离,而且最好发生点冲突……”秦堪笑吟吟地看了丁顺一眼,道:“下次你若见了戴义寻个由头直接大嘴巴抽他,我也没意见。”
  丁顺脸颊抽了抽,咧嘴干笑。
  人家戴义好歹也是司礼监秉笔兼东厂厂公,丁顺只是个五品镇抚,没事找事一见面抽他一耳光……戴公公多冤呐。
  ※※※
  刘瑾倒了,霸州平了,少了刘瑾的掣肘,秦堪要做的事情很多,他要开始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理想。
  一封急信发往辽东,秦堪请辽东副总兵叶近泉帮忙,拨出一部分将士采伐辽东巨木,巨木运往天津打造海船。
  海船分很多类,秦堪要打造的不仅仅是运输货物的商船,更多的是能够用来战斗的战舰,当初郑和下西洋时留下的造船图纸以及航海资料被刘大夏一把火烧干净了。现在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做起,招募民间仅存的造船工匠便是重中之重。
  自郑和七下西洋以后,朝廷下了禁海令,片舢不得下海,曾经辉煌一时的宝船福船工艺便从此失传,禁了海,水军自然更无用处,于是也被裁撤了。数千里长的海境线由于没有大明水军的保护,此消彼长之下,倭寇便猖狂起来,经常乘船来大明烧杀掳掠,时人畏之如虎。
  当然,这也跟日本如今的战局有关,如今日本正处于战乱时期,日本皇室的权力被完全架空,众多诸侯混战一团,许多战败的日本武士和浪人不得不离土远遁,这些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杀才们又没人肯收留他们,于是只好占据某个岛屿打劫来往商船为生。
  很不可理解啊,活不下去有什么关系呢,他们还可以去死啊……
  解决这些倭寇很麻烦,这些倭寇来去如风,行踪诡秘,领着大军东征西剿显然作用不大,只会被人牵着鼻子走,若欲永久而快速地解决倭寇麻烦,打造一支属于大明的精锐水军,将大明的海岸线经营得密不透风才是治本之法,终大明一朝近三百年,倭寇问题一直没得到解决,就是因为朝廷下不了狠心,大臣们由于自己的私心,始终不肯拨出银子打造水军。
  秦堪当然也没那么多银子,他要做的只是一个开头。
  万事开头难,只要有人带了头,后面的事情便很容易了,秦堪相信这个世上真正清醒的人并不止他一人,哪怕真的只有他一个人醒着,秦堪也会用自己的方式唤醒更多沉睡着的人。
  发往辽东的不仅仅是急信,还有五百少年兵,这些少年兵在京外农庄里识字读书学兵法,每日辛苦操练,体魄和智慧都已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他们唯一缺少的,便是真正血与火的淬炼。
  或许这些可爱的少年们在辽东战场上会付出生命的代价,但是秦堪不得不狠下心。
  他们是他的希望,是他改变这个世界的种子,不是每颗种子都能长成参天大树,优胜劣汰是大自然无情的法则,改变世界终归需要代价的。
  城外亲自送五百少年兵上路,秦堪回到家时心情很不好。
  刚跨进家门,却见一名小宦官双手捧着圣旨恭敬在前堂等着他,见秦侯爷回府,小宦官颠颠儿便凑了上来。
  “有圣旨,山阴侯秦堪接旨——”小宦官扯着尖嗓子道。
  秦堪愣了一下,撩袍便跪。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煌煌天朝,圣仁广运,应天承业,天覆地载……”
  秦堪垂头跪在地上,听着小宦官抑扬顿挫地念着晦涩难懂的圣旨,心中却疑惑万分。
  自己昨天才从宫里出来,今日便来了圣旨,而且圣旨是明黄丝绢所写,足可见这道旨意多么的正式,朱厚照又想干什么?
  直到最后小宦官念完,秦堪猛然抬起头,怔怔地看着小宦官。
  他听明白了圣旨的内容,朱厚照居然二话不说直接将他封为世袭罔替的国公,爵号为“宁国公”。
  秦堪呆住了,仿佛被九天神雷劈了一记似的。
  良久,秦堪起身急切问道:“这道圣旨是陛下个人的意思?”
  小宦官堆起笑脸道:“正是,陛下着司礼监拟了旨,盖上宝印,遣奴婢来您府上宣旨……”
  “旨意可经过了内阁和通政司?”
  “不曾经过,陛下只叫司礼监拟好旨后发出来,内阁和通政司并不知晓……”
  秦堪脸色刷地变青了:“这个……”
  用极大的忍耐力终于将“昏君”两个字逼回了肚里。


第566章 我必取之
  秦堪没想到朱厚照竟如此执拗,明知大臣们强烈反对晋他的爵位,朱厚照仍一意孤行发下圣旨,而且是单方面发下圣旨,根本没经过内阁和通政司。
  大明自仁宣以后臣权渐重,君权很大程度上被限制,永乐皇帝独创内阁大学士制,其本意是为了分担繁重的政务,由于永乐皇帝经常出征漠北,朝中政务便交给内阁大学士打理,那时大学士还只是雏形,顶多相当于首长秘书的角色,皇帝说一句,大学士写一句,算盘珠子似的拨一下动一下。
  政局永远跟皇帝的性格有关,永乐皇帝雄才伟略,能驾驭住大学士,所以那时的大学士只是低眉顺目的小秘书,没有任何决策权。但是永乐以后的皇帝却没有他那么英明强势,于是大学士们的权力便悄然滋长,不可抑制。臣权疯长后宣宗皇帝被逼急了,又没魄力单挑满殿文臣,于是太监这个群体正式被宣宗皇帝捧出来,内阁和司礼监分庭抗礼,互相制衡。
  简单的说,内阁制这东西不可否认是个好东西,不过站在皇家的立场上来说,内阁制就是永乐皇帝坑孙子的产物,这一坑便坑了两百年,长眠寝陵的他永远不会知道,因为他独创的内阁制,他的子孙后代当皇帝都当得没滋没味,以至于后代出了许多诸如朱厚照这样的顽童皇帝,数十年不上朝的皇帝,木匠皇帝等等旷古奇葩。
  九泉之下的永乐皇帝有没有在夜深人静之时狂扇自己耳光,不可考……
  君权被限制的最大恶果便是,圣旨不再是大臣们必须遵从的皇帝旨令,它若没有经过内阁和通政司的同意,圣旨便只是一张废纸,令不能出宫门,内阁有权力将不合臣意的圣旨封还。
  而今日朱厚照却干了一件很出格的事,他下的晋秦堪国公的圣旨根本没经过内阁和通政司,便直接由小宦官来府上宣念出来。
  爵位很正式,“宁国公”,正德登基以来封的第一个国公,随同圣旨一起来的,居然还有正式的册封金册,钦赐铁券以及全副的国公仪仗,朱厚照好人做到底,甚至还送了一辆四马并辕的车驾,正式得不能再正式。皇恩浩荡得不能再荡……
  然而问题的关键是……这道圣旨根本就是非法的产物,它没经过内阁和通政司便发出来,根本就是无效的,金册铁券仪仗这些东西再富丽堂皇,满朝文武不承认它。秦堪难道敢大明大亮顶着国公的头衔招摇过市?
  送走了宣旨的小宦官,秦堪神情没有半分喜悦,反而非常沉重。
  这个让人不省心的小昏君,无意中又给他惹了一次祸,宣旨的消息瞒不住人,估计这会儿整个京师都知道了,好吧,眼看京师又被他掀起一场滔天巨浪。
  秦堪清楚事情的严重性,但侯府的家人并不知道,听说宫里的宦官来宣旨,家里老爷晋爵为国公,张管家二话不说,当即喜气洋洋地命家仆点起了炮仗,又风风火火地叫人去城里请工匠,把侯府的牌匾改成国公府。
  杜嫣和金柳也凑过来,一脸喜气地展开圣旨左瞧右瞧,怜月怜星两姐妹围在旁边欢喜得蹦蹦跳跳,小秦乐被金柳抱在怀里,好奇地看着面前这张明黄色的诱人东西,口中咿咿呀呀,胖乎乎的小手抓上去,一口便咬在圣旨上,估摸着味道很不错,小秦乐咬着咬着咯咯笑了。
  秦堪苦笑。
  好吧,这国公的爵位看来不争不行了,不为别的原因,一个男人不能让家人失望,秦堪希望自己在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