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明朝伪君子 >

第405章

明朝伪君子-第405章

小说: 明朝伪君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部给事中宋扬出班愤而奏禀,话刚说完,眨眼间数十名大臣站出朝班同声附和。
  朱厚照正忍受着下体传来的阵阵痛苦,昨日与唐寅那番打斗太过猥琐,痛得他一夜没睡好觉,天没亮顶着一对黑眼圈艰难上殿,谁知屁股还没坐稳下面的大臣便拿他走路的姿势挑刺儿。
  “宋卿退下,朕,嘶——”朱厚照说了半句便忽然圆睁双眼,极其痛苦地倒吸一口凉气,下面的大臣们朱厚照这突然变化的表情吓了一跳,不少人条件反射似的往后退了一步,惊恐地注视着他。
  顾不得朝堂仪态,朱厚照龇牙咧嘴将手放在裆部揉了两下,动作猥琐得跟饥渴痴汉似的,片刻之后才把手挪开。
  这个非常不雅大失皇帝仪态的动作显然激起了大臣们更大的愤怒。
  内阁大学士杨廷和最气愤,没别的原因,只因他曾是詹事府詹事,左春坊大学士,名副其实的帝师。朱厚照的每一个失当的言语和动作,都等于在直接抽他杨廷和的脸。
  杨廷和出班沉声道:“陛下,老臣忝为帝师,敢问陛下,臣当年为左春坊大学士时教陛下读书,学孔孟之道,明帝王礼仪,便是这般教你的么?周公建成周洛邑,始成礼制典章,天下莫此为庆,故以成法传延千年,陛下乃天之贵子,当言如龙吟在天,行如猛虎巡山,龙行虎步方显帝王威仪,陛下今日行走姿态如此不堪入目,沉稳俱无,猥琐之极,敢问陛下此为何故?”
  一番责问训斥令朱厚照脸色青红不定,旁人参劾或许朱厚照不当一回事,但杨廷和却是教他多年的老师,朱厚照不敢不听。
  嘴巴无声张合几下,朱厚照想解释一下自己身体有伤,然而话到嘴边却停住了。
  说实话吧,委实没脸开口,总不能说昨天跟某个风流才子为了抢女人而恶战一场,而且恶战的招式比他刚才走路的姿势更猥琐……这话能说吗?开不了口啊,说出来会成为全天下的笑柄。
  “朕……错了。”朱厚照有口难言,只好瘪着嘴委委屈屈道歉。这一刻他有些淡淡的后悔,昨日为何不下令把唐寅一刀剁了。
  人群中的秦堪差点笑出声来。
  今日他和朱厚照可算是难兄难弟,都遇上了倒霉事,而且同样的有口难辩。
  杨廷和见朱厚照认了错,虽然态度不诚恳,但对一贯在朝堂上无理取闹的厚照式作风来说,今日算是破天荒头一回了。杨廷和也不忍心太过苛责,于是退回了朝班。
  ……
  因为皇帝走路姿势的问题,朝会上便耗了小半个时辰,几名御史正待出班参劾秦堪午门施暴之事,无奈内阁大学士李东阳却领头开始禀奏国事。
  朝会有朝会的规矩,一旦说到正经国事,御史们也不便拿这点小事参劾别人了。
  朱厚照忍着痛,强打起精神听内阁诸学士发起一项又一项的廷议,农桑商贾赋税边军……每天都有堆积如山的政事,自刘瑾被诛之后张永掌了司礼监大权,张永可比刘瑾聪明多了,一上任便亲自拜访了内阁三位大学士,言语谦和,态度恭敬,很快博得三位大学士的好感。
  不仅如此,张永也吸取了刘瑾的教训,不敢擅权专断,哪怕朱厚照再不耐烦,张永也风雨无阻地事事禀奏请示,这样一来朱厚照可就累苦了,每天他要批阅的奏本尽管筛选再筛选,堆在案头仍像小山一般高。
  一件件国事奏毕,朱厚照宽袖捂嘴,隐晦地打了一个长长的呵欠,道:“你们的事都说完了,没解决的交给内阁三位大学士再行商议定夺,但有件事情朕却很奇怪……”
  朱厚照直起身板朝殿中众臣扫视一圈,拧眉道:“数月前霸州民乱,反贼声势壮大,逆首唐子禾分兵而击北直隶,河南和山东,致使三省生灵涂炭,百姓陷于战火,全托山阴侯秦堪平乱有方,一举收复霸州,并分兵击溃三省反贼,历时半年终平此乱,昨日秦卿终于班师回京……朕很奇怪啊,如此大的事情,尔等为何提也不提一句呢?”
  都察院右都御史屠滽出班道:“山阴侯秦堪收复霸州,陛下当赏赐金银布帛,以彰其功。”
  朱厚照眉头皱得更深了:“屠卿,秦堪收复的可不止是霸州,而是北直隶,河南,山东数十个城池失地,只赐金银布帛,天下人岂不笑朕刻薄寡恩?”
  话刚说完,朝班中有人重重一哼,监察御史李襦走出朝班,大声道:“陛下且慢赏赐,臣参劾山阴侯秦堪挟功自大,飞扬跋扈,禁宫之内夺锤追打勋贵,山阴侯虽有功,但无德,我大明素以孝德治化天下,无德之人怎可论功?”
  说完十余名言官御史同时站出班,一脸愤怒齐声附和。
  朱厚照的耳朵里显然长了筛子,不想听的话自动忽略,所谓无德云云根本没在意,反倒对秦堪夺锤打人一事饶有兴致。
  “秦堪夺锤追打勋贵?说说,怎么回事?”朱厚照兴奋劲儿一上来,连下体的疼痛似乎都减轻了许多,屁股在龙椅上扭动几下,就差当众盘起腿再叫包瓜子边嗑边听故事了。
  秦堪是满朝公认的奸佞,对奸佞落井下石的机会御史们怎会错过?于是十几名御史七嘴八舌把前因后果一说,特别添油加醋将秦堪与白发老妪漫步夕阳下山盟海誓等等说了一遍,尽管满朝皆知这件事,御史们说完后还是引来满殿笑声,有几个素来看秦堪不顺眼的家伙笑得特别大声,非常的幸灾乐祸。
  “哈哈……”朱厚照也大笑,笑着笑着发现朝班里秦堪的脸色十分阴沉,朱厚照立马止住笑,憋红了脸肃然道:“太不像话了,老牛虽可吃嫩草,海棠怎能压梨花?此事大大不妥,咳,秦堪,白发老妪莫非有何不为人知的妙处吗?”
  杨廷和怒哼道:“此乃金殿,请陛下庄重!”
  朱厚照急忙敛了笑,正色道:“大臣家的私事你们不要拿到金殿上来说,至于所谓挟功自大,飞扬跋扈云云,皆不足信,……无缘无故把你跟别人家孤寡奶奶撮合在一起你不急眼啊?此事作罢,朕自问是开明君主,赏功罚过分明,秦堪有功怎可不赏?朕决定……”
  见下面群臣全都支起耳朵等待下文,朱厚照清咳一声,大声道:“朕决定将秦堪晋爵一级,剌封国公,以彰赫赫平乱之功!”
  满殿寂静……
  朱厚照没得到回应,不由皱眉道:“诸卿以为如何?说句话呀。”
  扑通!
  殿内同时跪下一百多名大臣。
  “陛下不可!”
  “请陛下收回成命!”
  “黄口小儿何德何能,二十余岁竟幸进国公,简直荒谬!”
  “君昏臣佞,社稷江河日下,先帝啊——”


第563章 李广难封
  朱厚照欲晋爵秦堪的话一出口,满殿寂静之后便是山崩地裂般的反对声。
  大臣们反对的情绪出人意料的激动,好几位老臣甚至跪在殿中痛哭流涕,摆出一副你若晋爵我便一头撞死给你看的姿态。
  朱厚照惊呆了,秦堪也惊呆了。
  晋爵可能会遇到阻力朱厚照和秦堪事先都预料到了,只是他们没想到这种阻力竟然如此大。
  朱厚照坐在龙椅上,深深拧起了眉头。
  只是晋个爵位而已,侯爵到国公多小的事,为何这些大臣仿佛被杀了亲爹亲娘似的如此义愤填膺?
  秦堪站在朝班里一声不吭。
  秦堪自己并没有多大的野心,终归自己已是勋贵中的一员,侯爵与国公对他而言并没什么大不了的区别,除了给国公的俸禄多几百石米黍,国库出银子帮国公养八个妾室,还有就是出行时坐的马车可以由双马增到四马等等,这些好处对他来说根本无关紧要。
  至于身份地位的高升对他来说更是虚无,天下皆知他和朱厚照的关系如何深厚,就算他无官无职无爵,随随便便站在任何角落,谁敢不拿他当成一尊真神看?
  没野心归没野心,但此刻听到满殿大臣激烈的反对声时,秦堪还是感觉胸腔里渐渐充斥着一股怒火。
  我不要是因为我风格高,但你们当着我的面拼死反对就缺德了,挡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挡人升官简直如杀人祖宗。
  朱厚照也一肚子怒火,听着满殿喧哗反对,他的脸渐渐阴沉下来。
  “诸卿是不是太过小题大做了?秦堪平定三省民乱,收复城池数十座,失地十万方圆,剿反贼数万,如此赫赫军功,晋爵一级升国公有何不妥?尔等拼死阻拦是何道理?”
  都察院右都御史屠滽沉着脸道:“陛下,国公非开土辟疆之功不能封也,或者江山危急,社稷生死存亡之际挺身而出力挽狂澜者方可。秦堪平定霸州民乱之功无可否认,然而他领兵之时我大明远远没到生死存亡的地步,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霸州民乱而已,反贼皆是当地的流民响马盗拼凑而成,可谓乌合之众。秦堪领十万精锐京营出征,以狮子搏兔之势平定叛乱,胜则必然,败则大罪,有功自是有功,但远远不到位封国公的地步,请陛下三思。”
  右都御史掌握着朝中清流的发言权,屠滽这番话说出来,便基本代表了所有清流大臣们的意见。此言一出,无数大臣点头不已,连秦堪的岳父杜宏也不得不点头赞同。
  内阁大学士杨廷和出班道:“陛下晋秦堪之爵不可行,纵观我大明上下百年成例,封爵最多者乃洪武开国年间和永乐靖难之后,那些年确实出了很多名臣名将。然则自永乐以后,我大明封爵极吝,仁宣以后鲜有位封国公者,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瓦剌也先俘虏英宗,兵临京师城下,当时的兵部尚书于谦奉旨抗敌,分遣诸将列阵京师九门迎敌,于谦亲自督战,终溃瓦剌也先,当时社稷何等危急累卵,若非于谦力主死战,我大明那时便已亡国矣,如此大的功劳,于谦最后只封了一个少保,敢问陛下,秦堪之功比之于少保如何?”
  杨廷和这番话引来诸多大臣连连点头。
  杨廷和并没有私心,他只是就事论事,其实他对秦堪的观感不错,当初刘瑾乱政,朝中大臣被刘瑾杀了一批又一批,秦堪不畏强权与刘瑾对抗,不仅营救了朝中一批忠直文官,而且对刘瑾也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牵制,使得刘瑾不敢随心所欲,最后更是定计将刘瑾扳倒,秦堪做的这些事杨廷和都一一看在眼里,老实说,杨廷和对秦堪很有好感。
  然而好感归好感,原则不能弃,当今陛下是公认的昏君,行事只凭一己之好恶,对喜欢的大臣挖心掏肺,恨不得把皇位都送给他才好,对看不顺眼的大臣则横眉冷对,脾气火暴,大家都清楚,陛下晋秦堪国公绝非他的功劳,而是一种“有福同享”的私心,如此意气行事,杨廷和怎能容忍?
  见大臣们如此激烈的反对,朱厚照的脸上也渐渐挂不住了。
  秦堪回京时朱厚照便说过要晋他爵位,皇帝开口自然是金口玉言,若因群臣反对而将此事作罢,教他以后哪有脸面见秦堪?
  “秦堪之功不足以封国公?诸卿是不是器量太小了?秦堪的功劳难道仅仅只是平霸州之乱吗?从先帝弘治年开始,秦堪为先帝和朕做事勤勤恳恳,但凡事情交到他手里,事无不成者,从他还只是一个锦衣卫百户开始,便做过崇明抗倭的壮举,后来调任京师,查盐引,查边将行刺案,查王岳谋反案,出巡辽东诛反将李杲,结盟朵颜三卫,辽河边与鞑子浴血厮杀几近殉国,再后来缉白莲,除刘瑾,平民乱……一桩桩一件件加起来,朕请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