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明朝伪君子 >

第3章

明朝伪君子-第3章

小说: 明朝伪君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族叔何出此言?”秦堪愕然中带着几许心虚。
  秦老汉老脸一肃,神态如同法官念判决书一般庄严神圣,而且不容置疑。
  “你堕落了!”
  “啊?”秦堪大惊失色。
  “虽然被开革了功名,但毕竟曾是秀才公,竟然抢小姑娘的钱,你说,你是不是堕落了?”秦老汉非常的痛心疾首。
  “我……好吧,我确实堕落了……”秦堪只好很无奈的伏法,尽管劫的是自己的钱,可是“道理”这东西,在一村之长这里不一定行得通,上辈子比猴儿还精的秦堪很清楚,绝对不能不拿村长当干部。
  “你承认自己堕落了?”秦老汉目光灼灼地盯着他。
  你是村长,你是老大,你说什么我都认了。
  秦堪垂着头,苦笑不语。
  秦老汉眯着眼睛,神情很疑惑。
  “昔日的秀才公可是知书达理的后生,为何大病之后却无耻到抢小姑娘的钱?”
  “族叔为何知晓我抢了小姑娘?”秦堪只好顾左右而言他。
  “虎妞向我告状……”
  秦堪眨眨眼:“您相信小孩子的话?”
  “信。”
  “为何?”
  秦老汉奇怪地瞧了他一眼,慢吞吞道:“因为被抢的那个恰好是我的孙女儿,莫非你不知道?”
  秦堪只好摸着鼻子,摸得鼻子红通通一片。
  ※※※
  族长是个做大事的人,显然不会特意为了孙女被抢上门找说法,不咸不淡带过此事后,秦老汉终于言归正传。
  “功名革便革了,哪怕成了白身,乡人终归不会忘记你曾是绍兴府的第一秀才,十八岁便高中府试第一,别说是秦庄,便是整个绍兴府也难得一见……”秦老汉眯着眼睛满是笑意,神情颇为自豪。
  秦堪瞠目,他知道自己曾经是秀才,只是没想到自己身体的前任主人居然有这般本事,不但十八岁考上了秀才,而且还是府试第一,这是什么?货真价实的才子啊!
  秦老汉唠叨了几句后,道:“如今你已是白身,你亡去的父母虽说给你留了三亩水田,但你自小埋头读书,怕是插秧锄土恳地这些农活一样都不会,对将来可有打算么?”
  秦堪点点头,老汉没说错,不论前世还是今生,农活他还真没干过,而且他也绝不可能将宝贵的韶华光阴浪费在乡野田间,此番际遇已是难得,若就这样庸碌而过,恐怕送他穿越过来的老天爷也会忍不住暴脾气,一道天雷劈死他。
  将来有什么打算?除了挣钱还能有什么打算?不论现代还是古代,钱这个东西都是很重要的。
  秦堪眨眨眼:“不知族叔可有指点?”
  “指点”二字让秦老汉满意得想呻吟。
  秦老汉捋了捋胡须,慢条斯理道:“秦氏一族在秦庄立足数百年,颇为不易,族中子弟皆纯善朴实之辈,老汉一直以我秦姓为傲,秦庄万事皆宜,唯独文运不昌,百年来只出了你这位唯一的秀才,村中学塾请的严夫子月前辞馆了,如今学塾无主,你若有意,不妨去学塾教秦姓子弟们读书,我秦庄学龄稚子数十,每年束脩之得,足够你吃喝不愁,将来成家生子,村中再予你两亩上好水田,届时你请三两个佃户,数载而还,搏个殷实之家不在话下,不知贤侄意下如何?”
  秦堪眨了半天眼睛,才渐渐消化了秦老汉这番半文半白的话。
  原来老头儿想让他在村里教学生读书,好让秦族子弟搏个功名光宗耀祖。
  说实话,这个建议委实跟秦堪的初衷大相径庭,他想过经商,也想过削尖了脑袋当官,甚至想过剽窃中明之后的诗词佳句,冒充才子满大街招摇撞骗,唯独教书先生这个职业绝不在他的计划之中。
  且不说自打穿越后,身体前任主人曾经读过的经史子集早已忘得干干净净,仅自己这般外表斯文内心狂野的人品和性格,教出来的学生必然都是一帮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的恶霸,那时自己有何面目见秦庄老少?
  将来秦老汉若一怒之下在秦家祖宗祠堂里立一尊秦堪跪像,那时秦堪,才叫真正的“情何以堪”。
  “族叔,此事恐怕不妥……”秦堪也顾不得族长的面子,急忙反对道。
  秦老汉闻言果然有些不满,花白的眉毛拧成了一团:“为何不妥?”
  “愚侄读圣人之书倒是过得去,可我只懂读书,却不懂教书,若误了我族中子弟的前程,怕是死了都无颜进祖坟。”
  秦老汉满不在乎的一挥手:“无妨,照本宣科而已。”
  秦堪有些急了:“愚侄年轻,少了威严,怕族中子弟不服管教……”
  秦老汉一瞪眼:“谁敢轻慢贤侄,贤侄只管拾掇之!”
  “族叔见谅,愚侄还是不敢从命,愚侄脾性易怒,生恐下手没个轻重,为搏功名搭上几条人命便不值当了……”
  秦老汉愕然:“人命?你打算怎生拾掇之?”
  秦堪腼腆一笑,俊脸甚至有些发红:“愚侄不才,擅使冷兵器……”


第004章 无妄之灾
  秦老汉踏着月色气哼哼的离开了。
  秦堪肯定不会窝在这个小乡村里当什么教书先生的,谈判最终破裂。
  秦堪将他送到门口,直到秦老汉的身影在月色中消失不见,他才轻轻掩上柴扉,然后叹了口气。
  刚才秦堪只隐约表示了想离开秦庄,出外务工糊口的想法,便遭到了秦老汉的强烈反对。
  反对的理由很可笑,但是在这个时代却一点都不可笑,因为失了体面,有辱读书人的斯文。
  秦堪很郁闷,打工糊口跟读书人的斯文有个毛的关系,读书人难道不用吃饭吗?
  不得不说,秦堪对这个时代“阶级”二字的认识还很不够,他不知道读书人和普通百姓之间的区别有多大。
  昏黄黯淡的油灯下,秦堪坐在桌边,呆呆注视着桌上的二十八文钱出神,不知过了多久,发出一声苦笑。
  二进的老宅子,秦堪已搜过一遍又一遍,米缸是空的,任何能吃的东西都没有,他在发愁,不离开秦庄,自己下一顿到底吃什么?
  秦堪是个聪明人,不但聪明,脸皮也不算薄。
  一个聪明且脸皮不薄的男人,无论在哪里都饿不死的。
  第二天的秦庄流传着一个消息。
  治安良好,夜不闭户,堪称明朝文明典范村庄的秦庄,居然有贼偷东西。
  接下来的几天更令秦庄愈发不太平。
  秦大的家里丢了两只鸡,秦二的家里丢了一条看门狗,秦三的家里丢了两只鸭……
  类似的案件在秦庄每天上演着,平静的村庄变得不平静了。
  这样的日子过了十来天,秦庄的族长秦老汉终于再一次登了秦堪家的门。
  秦老汉这回显得很淡定,看着秦堪的眼神也比以往复杂多了。
  “秦堪啊……”
  秦堪起身,恭敬作揖:“愚侄在。”
  “收拾收拾,去县里吧,我准了。”
  秦堪大感意外,不由抬头好奇地看了他一眼。
  “族叔几天前不是不同意愚侄离乡么?”
  秦老汉坐在堂屋里,伸手捋须沉吟:“嗯……”
  “‘嗯’是何意?”
  秦老汉黯然一叹:“‘嗯’的意思是,我若再不让你出去,怕是村里以后连一只打鸣的公鸡都找不出来了……”
  厚脸皮的秦堪此时也禁不住感到面孔一热:“这个……咳,愚侄惭愧。”
  秦老汉仰头望着顶上的房梁,久久无语。
  一个受人尊敬追捧的前任秀才公,变成了一个偷鸡摸狗的小蟊贼,秦老汉至今仍处于适应阶段,前后反差太大,老头儿实在接受不了。
  “你亡父给你留的三亩水田不能荒废了,既然你要出去,索性发卖了吧,不过只准卖给我秦庄人,不得卖予外姓,否则秦氏祖宗必不容你。”
  “全凭族叔做主。”
  秦老汉大手一挥,遥遥指向远处,语气豪迈中又带着几分释然:“……到县城祸害别人去吧!”
  ※※※
  三亩水田,每亩卖了四两银子,秦堪简单收拾了两套干净衣衫,怀里揣着十二两银子,在一个春雨如丝的清晨,孤身踏上了去山阴县城的路。
  秦老汉领着全村老少一齐到村口为他送行,大伙儿的表情有些复杂。
  秦堪转身看着全村父老,眼眶微微湿润。
  尽管相处时间并不长,可秦堪还是对秦庄产生了一种淡淡的依恋,全村老少的热情朴实,尤让他感动不已。
  毕竟再找一个能默许他偷鸡摸狗的安乐净土很不容易了。
  秦老汉颤巍巍上前,拍了拍秦堪的肩,语重心长道:“在家百日好,离乡日日难,既然你决定要出去,一定要活出个模样来,不能让我秦氏一族蒙羞。”
  秦堪感动地点点头:“感谢族叔和父老们的照料,堪必不负父老厚望,他日衣锦还乡,再来给祖宗祠堂磕头。”
  秦老汉欣慰笑了笑,接着又板起了脸,幽幽一叹:“……昨晚我家丢了一只鸡。”
  “咳咳咳……”秦堪只好弯腰咳嗽。
  幽幽的语气仍在继续:“那是全村最后一只打鸣的公鸡了……”
  “愚侄……惭愧。”
  “除了惭愧,你还能说点别的吗?”
  “以后我会还您的。”
  ※※※
  秦老汉吩咐村里后生套了一辆牛车,载着秦堪晃晃悠悠的离开了秦庄。
  日落时分,绍兴府古朴高耸的城墙遥遥在目。
  绍兴府,位处江南,人杰地灵,时有文人赞曰:“会稽山阴,天下繁剧”,宋人魏了翁诗云:“山阴坐上皆豪逸,长安水边多丽人”。
  绍兴府城由会稽和山阴两县的县城合并而成,整个绍兴府城以一条纵贯南北的府河为界,河西为山阴县辖内,河东为会稽县辖内。
  秦堪所在的秦庄位处西面,正属山阴县所辖。
  打发赶牛车的秦庄乡亲回去,秦堪拎着一个小包袱,独自一人站在城墙下,仰头看着眼前这座雄伟的古城,心中涌起难言的感慨。
  一个拥有着现代人灵魂的年轻人,走进了一个古老陌生的年代里,未来会是怎样?该实现怎样一种抱负,体现怎样一种价值才不枉两世的离奇际遇?
  抱负,理想……
  很近,仿佛又很远。
  现在的秦堪,似乎没有资格提起“抱负”“理想”,因为在这些东西之前,他还要解决一个更实际更紧迫的问题,那就是生存。
  一个手上只有十二两银子的人,所谓“理想”离他委实太遥远了。
  府城西门,行人来往进出如梭,一辆辆满载着生丝绸缎茶叶瓷器的牛车马车夹杂在黑压压的人群中,缓缓进出着城门,护城河外,大大小小的简陋食摊前,坐满了各地的客商杂役,端着碗胡乱吃喝,犹不忘抽空抬起头,与同桌的陌生客人交流货物有无,汩汩流淌的护城河两岸,好一派欣欣繁华的盛世景象。
  秦堪拎着包袱,在人群推攘中,仿佛一叶海中的扁舟,不由自主便进了城。
  首先要找房子住下,幸好出门前秦堪做了一下功课,若要想租房,须找牙行或牙子,即现代俗称的“中介”,不论买牲口,奴婢或是租房,只要付得起中介费,他们都会让顾客称心如意,当然,必须有个前提,顾客首先要有合法的手续,明律规定,离居百里以上,又无功名在身者,必须由当地县衙开具路引,牙行才敢给你介绍房子,“路引”,即俗称的通行证。
  这就是明朝的规矩,古板严苛,可秦堪不得不服从,没有实力改变游戏规则之前,就只好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