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明朝伪君子 >

第129章

明朝伪君子-第129章

小说: 明朝伪君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几名有分量的大臣异口同声请求诛杀杜宏和秦堪,弘治帝正是烦躁不安,进退不能之时,却见马文升白眉一掀,站出班来。
  “焦侍郎,此乃朝堂金殿,我大明天子以礼孝治天下,你这哭哭啼啼的样子不觉得有失朝仪么?还有你们……”
  马文升转身缓缓扫视跪在殿中请求诛杀杜宏秦堪的十余名大臣,目光锐利如刀。
  “陛下下旨重审杜宏一案,是为了不枉不纵,对我大明朝臣心存仁善之心,真金不怕火炼,案子有疑点自然要重审,今日你们如此这般急切欲诛杀杜宏秦堪,老夫实在不知你们所图为何,异口同声要求诛杀二人,说什么依大明律法行事,那老夫便跟你们说说大明的律法,退一万步说,就算杜宏和秦堪有罪,依大明律,由刑部定罪,大理寺核实,最后……”
  看着金殿内那十几名大臣越来越难看的脸色,马文升嘴角勾起一抹微笑:“……最后,秋后处决,听得懂吗?除了谋逆,弑亲等大罪,余者皆‘秋后处决’!如今尚是早春,就算二人有罪,他们也有大半年的活头,你们不是口口声声强调法治,这便是我大明的律法,尔等有何话说?”
  包括焦芳在内,十余名大臣脸色比抹布还难看,面面相觑一番后,皆讪然退回了朝班。
  弘治帝欣慰地瞧了马文升一眼,到底是浮沉数十年的老臣,斗争经验丰富,几句话说得满殿大臣哑口无言,无形中救了秦堪一命,也给他这个皇帝解了围。
  据说马文升今年便准备告老归乡,真不舍得放他走啊……
  弘治帝缓缓扫视殿内群臣,沉声道:“重审杜宏一案是朕的旨意,诚如马尚书所言,朕心存仁善之念,对每一位臣工皆不枉不纵,勿使冤屈不雪,明珠蒙尘,朕意已决,必须重审此案,众臣工还有谁反对?”
  “吾皇圣明。”殿内群臣异口同声道。
  方才请求诛杀杜宏秦堪的十几名大臣的脸色,在满殿山呼中越见苍白惶然。
  大明官场很脏,很多人和很多事查不得,经不起查,一查就出事,杜宏和秦堪不死,便该轮到他们死了。
  ※※※
  事实证明广结善缘终得福报,马文升在告老之前终于还了秦堪曾经的救命之恩,银货两讫,不拖不欠。
  秦堪身在大牢,未发一言便遥胜于朝堂金殿,十余名大臣的再次攻讦出乎他的意料,马文升的忽然相助亦出乎他的意料,一啄一饮,又是一桩不拖不欠,令整个事件莫名有了一种佛家因果的禅意。
  身处诏狱的秦堪日子过得很惬意,牢房里应有尽有,除了自由,以及沉甸甸的心事。
  他在等待,等待锦衣卫的调查消息,只有锁定幕后的目标人物,他才能想出办法对付。
  消息没来,却来了一个陌生人探望他。
  早朝争辩平息后的当天下午,诏狱进来了一位华服老者,步履沉重且缓慢,走到秦堪的牢门前转身站定,面带微笑静静注视着牢内的秦堪,秦堪刚用过饭,正对着一面镜子用牙线龇牙咧嘴面目狰狞的剔牙,忽然感到气氛不对,扭头却见一位陌生老者微笑看着他。
  秦堪一愣,接着讪然放下了牙线,恢复了温文尔雅的模样,朝老者笑道:“不好意思,让您见到我不英俊的一面,实在失礼了,为了维护英俊的形象,有时候不得不稍加修饰,才能尽善尽美,引人倾慕……”
  顿了顿,秦堪朝他拱手道:“新来的牢头?”
  老者摇头笑道:“非也。”
  “刚被拿入狱的犯人?”
  “非也。”
  秦堪一脸同情道:“莫非是来探监?进了诏狱想活着出去可难了,您老还是节哀顺变,就当提前上坟了吧。”
  老者哈哈一笑:“老夫特意来看你的,秦千户何苦自贱?”


第190章 水落石出(上)
  如果把诏狱比喻成动物园的话,此刻站在笼子外的游客无疑素质欠佳,令笼子里被观赏的某秦姓猛兽心情很不好。
  秦堪眼睛微微眯起,静静地打量着华服老者。
  诏狱内光线昏暗,但秦堪还是看清了他的脸,脸型方正,气度沉稳,捋着花白的胡须,笑得从容而和善。
  打量许久,秦堪终于确定,他真不认识老者。
  来者皆是客,不论来者善与不善,于是秦堪微笑道:“晚辈与老丈素未谋面,敢问老丈高姓大名?”
  老者哈哈一笑,道:“老夫名叫刘吉,不知小友可曾听闻?”
  秦堪心头一跳。
  刘吉刘棉花,成化弘治两朝的一朵奇葩,今日竟在狱中见到他了,无奈的是,秦堪是被探监的对象,真想和他换一换啊……
  刘吉是正统年间的进士,若说做学问,刘吉还是很不错的,当过庶吉士,翰林院编修,东宫侍讲,甚至当过经筵官,官场升迁也非常的顺风顺水,翰林院熬够了资历圆满出关,大明朝堂闪亮登场,累官至礼部左侍郎,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直至弘治登基,一直到弘治五年,连当了五年的内阁首辅。一时可谓权势熏天,党羽如林。
  之所以说刘吉是奇葩,是因为他的脸皮。
  秦堪自认为脸皮算很厚了,然而跟刘吉比起来,秦堪简直是一个容易害羞脸红的纯情小处男了。
  刘吉的仕途几乎是被言官御史们一路骂过来的,其人尸位素餐,精于营私,正是那种有好处我来,送死你去的极度自私性子,正因为这些毛病,刘吉常常被言官们骂得狗血淋头。按大明言官们的暴脾气,不排除金殿上挨过打的可能性。不过令人敬佩的是,刘大人依然我行我素,油盐不进,别人骂别人的,他该怎么干还是怎么干,我干故我在。一边笑呵呵的听着言官们的跳脚大骂,一边营私贪钱,没好处的事就推,有好处的事就抢。
  终于,言官们骂累了,骂得寒心了,因为越骂这家伙的官儿升得越高,最后竟升到了内阁首辅,位极人臣,不得不说,大明历史上也唯一只出过这么一位滚刀肉般的首辅。于是时人只好送他“刘棉花”的外号,因为棉花不怕弹(劾)。
  当时的内阁和朝堂一片乌烟瘴气,另外两名内阁大学士万安和刘翊也不是什么好货色,上梁不正下梁歪,所以当时的人们谓朝廷为“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
  刘吉的脸皮厚到什么地步呢?
  但凡稍微有点自尊心的人,被人骂了要么还嘴,要么羞惭引退,而刘吉不同,他死死霸占着官位不放,宁死也不辞,言官骂他已是家常便饭,他早已视之为浮云,弘治五年的时候,终于弘治帝也开始瞧他不顺眼了,于是派了内宦去他家里,暗示他好几次是不是该致仕告老之类的含蓄话,刘吉这朵奇葩揣着明白装糊涂,死活听不懂内宦弦歌之外的雅意,接连几次打发内宦悻悻而归。
  面对这位脸皮厚到如此地步的首辅,弘治帝痛定思痛,决定不再跟他玩虚的,干脆命太监怀恩亲自到刘吉家里,指着他的鼻子直截了当地告诉他,陛下瞧你不顺眼了,想寿终正寝的话你还是乖乖上奏致仕吧,不然后果很严重,刘吉呆了好久,这才一副比死了亲爹更悲痛的表情,依依不舍地上了奏本告老。
  一般对告老奏本的处理,皇帝都要三请三留,给足了面子再加个衔号,最后才貌似不舍地批准,唯独对刘吉的告老奏本特事特办,弘治帝生怕刘吉反悔似的,怀恩十万火急的把奏本送进宫,弘治帝星夜披衣而起,笔走龙蛇,二话不说便准了。一君一臣赶时间赶得如此匆忙,朝中一时谓为美谈。
  弘治五年致仕,刘吉再也没被起用过,然而毕竟刘吉在朝堂混了一辈子,而且当过礼部尚书甚至内阁首辅,门生故吏可谓满天下,党羽多如繁星,如今的刘谢李三位大学士见了刘吉,都不得不拱手为礼,以前辈称之。
  ※※※
  一位曾经风光无限,位极人臣的大学士,一位是身陷囹圄,罢官免职的锦衣千户,秦堪想破脑袋都不认为他和刘吉之间会有什么交集,可事实是,现在刘吉正站在牢门外,一脸从容微笑地看着他。
  秦堪只好拱拱手:“原来是刘阁老,下官……不,现在我已是草民了,草民见过阁老。”
  刘吉哈哈笑了一声,朝过道尽头摆了摆手,一名家仆提着食盒走到面前,打开食盒,里面满是丰盛的酒菜。
  刘吉朝秦堪做了个“请”的动作,然后也不嫌脏,自顾盘腿坐在过道上。秦堪也学着他的样子坐在牢门内,二人隔着牢房的铁栅栏一内一外相对盘腿而坐。
  刘吉亲自为秦堪斟满了酒,穿过铁栅栏递给他,然后自己也倒了一杯,二人轻轻一碰,一饮而尽。
  酒是好酒,入口绵软香醇,秦堪品味许久,赞叹般轻吁口气。
  刘吉又为他斟满,笑道:“此酒乃我府上自酿的美酒,老夫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吴姬酒’,诗仙太白有诗云:‘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含笑注视着秦堪,刘吉笑道:“古人谓暗香盈袖为春闺雅事,其实老夫倒更喜‘吴姬压酒’这种光天化日之下的雅,小友从这首诗里可听出什么了?”
  秦堪嘿嘿干笑。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调戏妇女同胞这种事,各有各的爱好,有的喜欢关上房门调戏,比如他自己,就经常关上门帮助怜月怜星膨胀小胸脯,关心她们的发育成长,而刘吉大约是房事时喜欢有人在旁边为他呐喊助威的那一类。
  从这点分歧来说,秦堪可以肯定自己和刘吉很难成为知己或忘年交。否则将来与刘吉逛窑子,他若提议与秦堪来个三P或群P,秦堪扪心自问,很可能干不出这么不要脸的事。
  秦堪又饮了一杯酒,然后长长叹道:“我只知道无论暗香盈袖还是吴姬压酒,两样都要有银子,没银子暗香不会给你好脸色看,吴姬也很可能不会压酒,而是把酒直接泼到你脸上……”
  刘吉两眼大亮,哈哈笑道:“不曾想小友竟是妙人,这番精妙见地与老夫不谋而合,说得不错,唯有铜臭才能换来暗香,付过酒钱吴姬才会殷勤劝酒,此言大善,当浮一大白。”
  端起杯,刘吉与秦堪一饮而尽,再看着秦堪时,脸上的笑容已缓缓收敛起来。
  秦堪还在笑,笑容中却有了几分苦涩:“我一直在想,苏州织造局和浙江布政司背后到底有着怎样雄厚的背景,当今有资格位列朝堂金殿的大人们被我筛了一遍又一遍,我甚至怀疑是不是李东阳那只老狐狸在幕后指使,现在才发现,我错了,我的眼睛只盯在朝堂金殿,太狭隘了,居庙堂之高者,心忧天下,处江湖之远者,才会毫无顾虑的祸害天下……”
  刘吉给自己倒了一杯酒,浅浅的啜了一口,神态不变地笑道:“小友想说什么?”
  秦堪目光如刀锋般盯住刘吉,语气已不知不觉变得淡漠:“刘吉,你这条大鱼终于浮上来了,原来一切是你在幕后指使,也只有你这种曾经任过礼部尚书,当过一朝首辅,门生故吏满天下的老臣,才有能力在幕后呼风唤雨,你虽已致仕,然党羽仍旧繁多,多年的礼部尚书和内阁首辅不是白当的,只有你才有这本事遮天蔽日,指鹿为马,只需轻轻一句吩咐便能将一位五品知府罢官免职,几陷其于万劫不复之地。”
  刘吉一直静静听着秦堪的诉说,未插一言,直到这一刻,刘吉才缓缓点头,道:“你很聪明,老夫跟聪明人说话从来不拐弯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