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明朝伪君子 >

第104章

明朝伪君子-第104章

小说: 明朝伪君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知过了多久,巷内刺客们越来越近的脚步声令寿宁侯回过神,寿宁侯浑身一激灵,抬眼看去,一群黑布蒙面的黑衣刺客越跑越近,他们手里高高扬起的刀在夜色中泛出幽幽的白光。
  寿宁侯像被踩着了尾巴的猫似的忽然原地弹了起来,撩起衣袍下摆没命地朝前跑去,一边跑一边悲愤的自问自答:“好个卑鄙小人,居然扔下本侯逃跑,你们还是人吗?不!你们不是人!是畜生!救命啊——”
  不知跑了多久,身后的刺客越追越近,寿宁侯仿佛能感觉到刺客手中的钢刀散发出的冰冷寒意。
  侯爷终年被酒色掏空了身子,毕竟跑不过这些刺客,没过多久,刺客们已离他只有数步之遥。
  绝望的寿宁侯终于哭了,索性放弃了逃命,扑通一声跪倒在街心嚎啕大哭:“求求你了,随便什么人,快来救救我吧,我愿付白银万两……”
  “这可是你说的,记得兑现!”秦千户不知什么时候现了身,不仅如此,手下一群锦衣校尉喝骂着朝刺客们冲杀而去。
  乍经过生与死的玄关,寿宁侯浑身一阵虚脱,也顾不得追究刚才秦堪丢下他逃跑的事了,抱着他的大腿哭得肝肠寸断梨花带雨:“你终于来了!刚才为何弃我而不顾?下次不要这样了,可好?”
  秦堪瞧着他的眼泪鼻涕一股脑儿的擦在自己裤子上,不由嫌恶地皱了皱眉,大腿抖了几下,抖虱子似的把他弹开,然后重重一叹:“侯爷你啊,……你如果有天死了,一定是活活贱死的。”


第155章 反戈一击(下)
  性命垂危关头,寿宁侯不敢计较秦堪的毒嘴,他就是个小人,小人绝不会在这种危急关头跟唯一的救命稻草过不去,秦堪说什么便是什么了。
  锦衣校尉们已跟刺客们厮杀在一起,黑暗中寿宁侯也瞧不真切,只听得锵锵的刀剑相击,接着一声声的惨叫,听得寿宁侯心中一抽一抽,也不知哪方占了上风。
  “秦堪……秦千户,咱们,咱们还是先跑吧!”
  秦堪斜睨他一眼:“我若扔下正在拼命的弟兄先跑了,我还是人吗?”
  “你刚才不也扔下我先跑了吗?”寿宁侯悲愤极了。
  “所以,我决定改邪归正了。”
  黑暗中,不知从哪里射出一支冷箭,险而又险地擦着寿宁侯的头皮而过。
  寿宁侯彻底崩溃了,歇斯底里嘶吼道:“我不管!你一定要护我先跑,秦堪,我是寿宁侯,是当今皇后的亲弟弟,堂堂的国戚,我若出了事,陛下和皇后不会放过你的!”
  秦堪闻言竟不生气,盯着他道:“你确定要逃跑?”
  “当然!”
  “好!那咱们就跑吧。”秦堪答应得很痛快,也不管前面的手下跟刺客们的战况,带着寿宁侯开始跑路。
  秦堪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很好说话的人,随和得令人发指。
  二人于是丢下正在拼命的手下和刺客们不管,扭头便跑。
  这是一次完全丧失了节操的逃命,逃命的二人神情各不相同,秦堪表现得很淡定,仿佛饭后消食运动慢跑似的,寿宁侯的表现则真实多了,擦着冷汗踉踉跄跄,不时还惊恐地尖叫救命。
  不知跑了多久,正当寿宁侯觉得已远离了危险,惊魂未定地长舒一口气时,变故又发生了。
  街口尽头,四五名黑衣刺客神不知鬼不觉的出现,仿佛早就预料到寿宁侯的逃命路线似的,好整以暇地等候在原地,见二人跑来,刺客们亮出兵刃,迎面而上。
  寿宁侯快疯了!
  唯一倚赖的国舅身份在刺客们面前简直是个笑话,除了这个身份,他再无任何可以保命的理由,显然刺客们对国舅的身份很看不上眼,此刻的寿宁侯觉得自己跟一只待宰的鸡没有区别。
  “秦千户!全靠你了!你若保我一命,我必上奏陛下,给你升官晋爵……”寿宁侯的面孔已然透出如死人般的灰败,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哀求。
  秦堪两眼圆睁,急切道:“侯爷,我只是读书人出身,你不要为难我,各人顾各人吧!”
  说完秦堪很识时务地往地上一蹲,朝寿宁侯一指:“我不是寿宁侯!”
  刺客们蒙着面,目露凶光,顺着秦堪的手指看去,见趴在地上面无人色的寿宁侯,众刺客狞笑数声,举刀便朝寿宁侯冲杀而去。
  “好卑鄙的世道啊!”寿宁侯发出一声悲愤的警世谶言,然后……认命地闭上了眼睛。
  一名刺客用刀背狠狠朝寿宁侯的膝盖劈去。
  咔嚓!
  寿宁侯一声惨叫,一条腿呈现出奇异的弯曲角度,眼见废掉了。
  仿佛事先排练好了似的,寿宁侯腿断的刹那,一辆马车斜刺里冲出,非常霸气地横在刺客和寿宁侯之间。
  一名锦衣校尉掀开车帘,满脸焦急地伸出手:“千户大人,侯爷,快登车!”
  求生欲望支撑着寿宁侯快崩溃的神经,秦堪扶着他飞快登车,驾车的校尉半空甩出一记响亮的鞭花,马车朝街头绝尘飞驰而去……
  锦衣卫和刺客打斗的现场,随着秦堪和寿宁侯上了马车逃远,你死我活的打斗立马停止,几名“中刀”倒地的刺客或校尉原地满血复活,嘻嘻哈哈的互相推搡几下。
  为首一名刺客扯下蒙面的黑布,露出一张中年男子的平凡面孔,赫然竟是丁顺。
  瞧着马车远遁的方向,丁顺一边感慨一边崇敬叹道:“大人说合理合法打断寿宁侯的狗腿,此言果然不虚,太他娘的阴损了!”
  ※※※
  摇晃的马车车厢里,寿宁侯捂着腿哀嚎不已,秦堪扶着他,肃然道:“侯爷,你应该感谢我。”
  寿宁侯瞟他一眼,说不清是感激还是愤怒,想着此刻的危境,心不甘情不愿地点点头:“多谢秦千户护我周全,回头我一定在陛下和皇后娘娘面前为你美言。”
  “侯爷可有仇家?谁会派这么多刺客刺杀你?”
  寿宁侯沉默许久,脸上现出狰狞怨毒之色。
  “这是个阴谋!有人要灭我的口!”
  秦堪叹道:“侯爷,这话我早对你说过。”
  “没想到这伙人如此不道义,我欲与你们共患难,你们却容不下我,当本侯是你们手里的棋子,想怎么摆弄便怎么摆弄吗?好狠呐!我未负你们,你们竟负我!不就盐引案么?老子豁出去了!你们不仁,别怪我不义!大家一拍两散!”寿宁侯身躯微微颤抖。
  “明早我就去宫里面圣!老子要告发,要把这帮杂碎一锅端了!”
  “侯爷现在回府吗?”
  “废话!”
  “侯爷要快点回去还是慢点回去?”
  寿宁侯面孔一抽,凄然道:“……我只想活着回去。”
  摇晃的车厢里,秦堪缓缓垂下头,嘴角却勾起一抹异样的笑容。
  此计得售矣!
  ※※※
  天还没亮,瘸着一条腿的寿宁侯进了宫。
  与寿宁侯一起进宫的,还有一本本账簿和来往书信。
  寿宁侯是小人,小人不会对人太真诚太信任,他永远要留着一手,以防将来不时之备。
  进宫没到两个时辰,宫里传出了旨意。
  缉拿礼部左侍郎李杰,工部右侍郎张达治,户部左侍郎李鐩,都察院右副都佥事付纪下诏狱,贩卖盐引的十余名奸商亦下狱,五日后菜市问斩,保国公朱晖夺三千营及右军都督府事,严旨申饬,闭门思过。
  寿宁侯削爵一级,降为寿宁伯,除此之外,朝中六科十三道言官御史,凡与盐引一案有牵连者,一律撤职查办,涉案严重者,一律问斩。
  温文尔雅的弘治帝这一次尽情地举起了屠刀。


第156章 不求长生
  连斩十余名奸商和数名朝中大员,旨意一下,朝堂大哗。
  这道旨意令所有官员愕然发觉,原来印象里仁厚宽宏的皇帝陛下也有痛下屠刀的时候。
  圣君不止诛心,圣君同样也杀人!
  朝中无数官员大臣忿忿不平,金殿上直言质问,有些官员不知出于什么目的,跪地嚎啕大哭,大叹皇帝日渐昏庸嗜杀,国无宁日云云,金殿之上,吵闹哭骂,喧嚣不歇,陷入一片混乱。
  弘治帝冷脸不语,几名宦官抬着寿宁侯供出来的大批账簿和来往书信,以及那些奸商和犯官在诏狱里的认罪供书,朝金殿正中一摆,大臣们惊疑地翻了几页,顿时满朝不语,金殿鸦雀无声。
  “朕即皇帝位十七年,何曾嗜杀?何曾昏庸?殿下诸臣且看清楚,然后告诉朕,这些人,该不该杀?”弘治帝冰冷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
  满朝沉默……
  弘治帝忽然爆发了,嘶声咆哮道:“食君俸禄,却做出这等不忠不义之事,难道不该杀吗?他们勾结奸商,贩卖盐引,乱我大明盐法以肥己,丝毫不顾廉耻伦常,不顾百姓死活,不顾大明江山社稷,此而不诛,朕有何面目君临天下!”
  久久沉默之后,满朝文武于金殿上跪拜,齐声道:“陛下英明,臣等赞同。”
  天子一怒,犯官和奸商们的命运便已注定,再无翻身的可能。
  李杰等犯官被打入诏狱的同时,揭发此案的李梦阳被弘治帝下旨放了出来。
  善恶擦肩而过,形容狼狈的李梦阳指着垂头丧气入狱的李杰等人哈哈大笑,笑得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出了狱的李梦阳没有直接回家,也没接受同僚们的洗尘宴请,而是独自走到皇宫承天门外,面朝紫禁宫城恭恭敬敬地三拜九叩。
  此刻的他,大约也明白皇帝拿他下狱的用意了。
  善与恶,是与非,就算亲眼所见亦不见得准确,终究等到拨云见日的那一刻,才知分晓。
  ※※※
  皇宫御书房。
  弘治帝捂着嘴低声咳嗽,面色泛起潮红,表情平静却掩不住颓败之色。一旁的小宦官急忙送上精致的痰盂,待弘治帝吐了口痰后,另一个宦官又送上水漱口,最后再躬着腰奉上一个小巧的檀木盒子,打开盒子,宦官拿出一颗金色的鸽蛋大小的丹药,弘治帝神情有些复杂地看了一眼丹药,然后将它送进嘴里嚼了几下,吞咽入肚。
  没过多久,弘治帝的呼吸忽然急促起来,眼中泛起了血丝,眼珠子凸了出来,脸色越来越红,枯木般的双手死死握着椅子的扶手,神情似痛苦又似解脱。
  书房内几名宦官急忙跪地齐声道:“陛下万福万寿。”
  秦堪垂首站在书案前静静地看着这一切,嘴唇张了张,欲言又止。
  良久,弘治帝神情渐渐恢复正常,脸色竟神奇地好了许多,而且也不咳嗽了,整个人精神奕奕,神采飞扬。
  看着秦堪欲言又止的神色,弘治帝笑了笑:“是不是觉得朕不该吃这丹药?”
  秦堪索性直言道:“臣不得不直谏,陛下,所谓道家仙丹奇术……”
  弘治截断了他的话,笑道:“道家仙丹奇术不过障眼欺瞒之术而已,丹药服之不仅不能长生,反而误身误己,常服折寿。”
  秦堪有些不解地瞧着他,既然知道服之有害,干嘛找死?
  弘治帝苦涩一笑,道:“朕父宪宗皇帝在位时,偏信道家丹术,时有贵妃万氏,太监汪直,梁芳弄权,宪宗被内宫蒙蔽,大召天下道家方士,在宫中炼却老方,求仙术,内宫上下一片乌烟瘴气,朝政国策一塌糊涂,朕即位后下的第一道旨意便是驱逐宫中术士,内宫严禁再有炼丹求道之事,违者究罪……”
  “讽刺的是,十余年后,朕不得不将那些道家方士再请入宫中,为朕炼丹求药,朕不求长生,只求缓死……”目光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