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大明星-第3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里必须要说明的是,去年的《蓝色生死恋》还没有在香江播出过。
“嗯,阿珍,以后要多多辛苦你了。”
陆晨点点头,又给她介绍张晓方:“这位是我的助理张晓方。”
面对张晓方,黎珍就落落大方多了:“张哥,以后请多多指教。”
张晓方不善言辞,有点局促地跟她握了握手:“你好。”
万晓泉说道:“好了,我们上车再谈吧,先去工作室。”
车子早在外面等待了。
这辆奔驰商务车是专门为陆晨香江工作室购置的,能乘坐七个人,价格不菲。
但这是非常必要的支出,在香江经营生意是不可能没有车的,而且车差了也不行,否则开出去很容易让人瞧不起在,在这座大都市里汇聚了来自全世界的豪华名车,拥有着数量最多的劳斯莱斯。
奔驰商务车已经很低调了,以后肯定还得另外给陆晨配备专车,才能够符合他的身份和地位。
虽然香江在1969年回归,但是一国两制的政策让香江保持了独特的发展轨迹,因此无论是风土人情还是法律法规,都跟国内有着很大区别。
甚至说两个不同的世界。
陆晨香江影视工作室的地址在西营盘的西港商业中心区,距离香江大学不远,这片区域汇聚了香江的主要电视台,包括无线台和卫视台的总部,以及大大小小的影视娱乐公司和唱片公司,是香江娱乐圈的核心精华之地。
沿着西九龙公路跨过维多利亚港,进入高楼林立的商业区,搭载着陆晨等人的商务车在一幢五六十层高的大楼前面停了下来。
工作室就在这座荣锦大厦的第59层,一套面积200平米左右的办公室之中。
相比京城的陆晨工作室,香江工作室的面积无疑要小很多,但是租金却一点都不便宜,每个月超过10万,相当于月租500/平米。
而这在寸土寸金的香江还算是便宜的,西营盘向东过去的上环、中环和金钟地块,相同面积一年两三百万租金的写字楼比比皆是,租金之高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顶尖的。
万晓泉来香江才两个月时间,用在租房、审批、雇人、买车等等方面的开支,几百万流水般地花了出去。
当然这笔钱也不是白花的,除了必须的投入之外,先期的投资也让陆晨很轻易地就拿到了特区绿卡,否则就算他是国内知名的艺人,走常规的申请路线,也得费时费力地折腾很久。
至于普通人,目前已经很难申请拿到绿卡,更不要说难度更高的移籍。
经济的繁荣加上大量的人口和特殊的环境,然后又有来自内地的投资客投资香江的房地产市场,所以目前香江的平均房价冠绝全球,超过了京城。
200平米的写字楼,对一家刚刚成立的明星工作室,其实已经算是很奢侈了,香江本地艺人开工作室的也有不少,没几个能在这边商业区里租这么“大”的办公室。
至于工作室目前的员工,除了万晓泉自己和黎珍之外,另外还有包括前台接待、普通文员、财务出纳、网络管理、营销策划等等在内的7人。
以及一位工作室的主管——陈文强。
第423章 不是问题
陆晨香江影视工作室组建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这里的一切看起来都井井有条很正规,招募来的员工没有谁是无所事事的,都在为工作室将要筹拍的首部电影作品而忙碌着。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最重要的是,工作室里的气氛很好,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这让陆晨非常的满意。
万晓泉并不贪功,他将功劳归于工作室的主管陈文强。
陆晨香江工作室的人员还很少,陆晨自己当然是大老板,万晓泉担任的是艺术总监职务,而涉及到具体的工作事务,全靠这位干干瘦瘦的中年男子。
陈文强其貌不扬,颧骨高耸下巴紧窄,尖嘴猴腮的模样,他皮肤黝黑身材瘦小,身高不超过一米六,穿着皱巴巴的西服显出几分滑稽。
只是他的眼睛很有神采,目光炯炯给人的感觉精悍难缠,不是易于之辈。
在来工作室的路上,万晓泉就特意给陆晨讲了这位新主管。
陈文强是第一代的香江移民后裔,自小在新界的一个小渔村里长大,高中毕业之后就出来混社会,洗过碗盘扫过大街,后来很偶然的机会进入到了影视圈。
他是从场记杂工做起的,给人当过跑腿小弟、助理和经纪人,甚至还干过电视台的导播,从业经历堪称丰富无比,是类似万金油的角色,只是从来没有真正出人头地过。
事业坎坷,人生的道路也不平坦,陈文强的妻子很早就去世了,留下他跟独女相依为命,为了生活苦苦打拼。
万晓泉是通过朋友的介绍将陈文强挖过来的,对于陆晨工作室这样在香江没有丝毫人脉和根基的外来户,有这位地头蛇加盟,无疑能够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少走很多的弯路,更容易融入本地的圈子里。
当然挖人的代价并不低,除了必须的高薪之外,万晓泉还答应在工作室出品的首部电影里给陈文强的女儿一个角色。
陈文强的女儿陈思怡目前正在一个演艺培训班里学习,想进入娱乐圈发展。
这个女儿就是陈文强的命根子。
“强叔,辛苦你了。”
在万晓泉介绍之后,陆晨主动向陈文强伸出手:“我初来乍到,对这里的一切都还不熟悉,还请你多多指点!”
不熟悉就是不熟悉,陆晨绝不会顾忌什么老板的面子和派头而不懂装懂。
他坦诚而热情的态度,显然让陈文强很是意外,连忙躬身握住陆晨递来的手说道:“BOSS您太客气了,能为您效力是我的荣幸。”
比起黎珍,陈文强的普通话水平那就真的是差太远了,不但生硬而且还带有浓重的粤语口音,不认真听都听不明白。
陆晨微微一笑道:“强叔也客气了,那预祝我们合作愉快。”
这两句话他是用粤语说的,而且还是很标准的粤语。
陈文强顿时愣了愣,惊讶之色溢于言表,连旁边的万晓泉和黎珍都很吃惊。
万晓泉认识陆晨也有段时间了,陈文强和黎珍都看过他的相关资料,知道他是浙东省人,去年才刚刚大学毕业,学的还是计算机专业。
毕业之后陆晨就一直在京城发展,从没有来过香江,今天是第一次。
那他一口流利无比的粤语是怎么回事?
陆晨当然知道大家心里在想什么,不过他总不能说自己会说粤语是源自徐文博的记忆吧?解释道:“我的粤语是跟一位来自潮汕的同学学的,还行吧?”
陈文强竖起了大拇指,由衷地赞叹道:“BOSS你的粤语是这个,没说的!”
他才不管陆晨是怎么学会粤语的,重要的是以后跟陆晨交流就不存在障碍,原先他还为这个问题担心过,怕会对双方的沟通造成影响。
陈文强对陆晨的了解比黎珍深得多,通过方方面面搜寻得来的资料来看,陆晨在国内的娱乐圈里已经闯下了偌大的名声,前途无可限量,目前欠缺的仅仅只是资历而已。
陆晨选择来到香江创立自己的新事业,陈文强就感觉到这是自己的一次机会,只要把握住这层关系,哪怕将来这边拍电影失败了,拉他的女儿去国内发展也是简简单单的事情。
相比香江的娱乐圈,国内的天地才真正广阔。
因此陈文强跳槽到陆晨工作室,是真心实意想要做出点成绩来的。
“我见过不少内地来的明星艺人,您的粤语说得最出色,当个真正的香江人也没有任何问题!”
陆晨淡淡一笑。
陈文强对他的态度那肯定是诚挚而恭敬的,但是在言语中不经意间还是流露出了那种香江人对内地人的优越感。
陈文强尚且如此,那么香江娱乐圈里的那些明星大咖和高层人物呢?
虽然正当机遇时,但是他想要在这里大展拳脚开拓事业,也并不是容易的事。
对于这一点陆晨早有心理准备,天下的好事不可能都让他给占全了,如果香江是一个全新的战场,那他也无惧于任何的挑战。
充满挑战的人生,才是有趣、有意义的人生!
万晓泉适时地说道:“我们到小会议室谈吧,关于新片的事情。”
对于拍电影最着急的并不是陆晨,恰恰正是这位已经几年时间没有坐过导演椅的导演了,他在京城的时候就拿到了陆晨的剧本,到现在已经基本研究透了。
“单单从拍摄的角度来说,难度不大……”
在工作室的小会议间里,万晓泉对着投影屏幕侃侃而谈。
幕布上显示的正是他亲手绘制的新片分镜头稿本,一笔一划无疑都渗透着这位导演的心血和努力。
“所有的场景都可以在狮子山的影视城里拍摄完成,另外就是特效,香江本地的几家特效公司完全有能力制作,包括配乐、配音等等都不需要回内地找人。”
“主要问题还是在剧组上,或者说合作伙伴的身上!”
第424章 了解
香江原本是英国的重要殖民地,1967年回归之后,成为中国三大特别行政区之一,保留了原有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在一百年之内不会更改。
明年,就是香江回归祖国50周年。
而过去的50年,也是香江经济繁荣发展的50年,以金融贸易为支柱产业,香江的人均GDP一直位居世界的前列,涌现出了多位世界级的富豪。
但是不同的政治文化,也造就了香江不同于内地的社会氛围,这座国际化的大都市在近年来呈现出一种孤傲独立的态势,本能地排斥着来自内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社会形势非常的复杂。
香江的娱乐圈,同样是一个自我循环、相对封闭的圈子,跟国内的娱乐圈虽然有交流,却是泾渭分明,颇有井水不犯河水之势。
香江的本地人通常只关心本地的艺人,对国内的明星缺乏了解的兴趣,而香江的媒体也会选择性地无视来自国内的娱乐消息,只报道本港的娱乐八卦,或者再加上宝岛、日韩和欧美等等新闻。
如此种种,都是这种孤傲独立的体现,哪怕越来越多的娱乐圈人士不断地寻求在国内的发展机会,越来越多的香江艺人出现在国内的电视和电影屏幕上。
香江政府联手国内的广电总局,共同制定新规扶持香江的电影产业,鼓励任何在香江注册成立的电影制作公司申请优惠和扶持政策,分享国内和香江的电影市场,一方面是为了重振已经没落的香江电影,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打破隔阂。
但具体的效果如何,还得让时间来证明。
作为首批进入香江注册成立影视机构的吃螃蟹者之一,陆晨工作室想要在这里顺利发展,仅仅依靠优惠扶持政策是远远不够的。
香江的影视圈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早已形成了固有的规则模式,对那些外来者形成天然的壁垒,想要打破并非易事!
所以陆晨在香江拍摄电影,不是说请几位摄影师、场记、录音师什么的拉起一支剧组就能轻松搞定的,首先要了解、熟悉并且最终懂得利用这里的规则。
陈文强给出的建议很简单,那就是找一家有实力的本地影视公司合拍新片。
这是最快捷、最容易的方式,但是具体涉及到哪家影视公司,那就比较麻烦。
在八九十年代,香江本地的影视公司曾经多如牛毛,每年产出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