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仙侠电子书 > 斩邪 >

第332章

斩邪-第332章

小说: 斩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三郎又道:“当下阿枫负伤,你一个人难以照料。这样吧,我让小安护送你们过去。”
  “真得?那可是……”
  叶藕桐感激零涕,当即长长一揖,躬身下去,久久不肯起来。
  “公子,我走了,谁来照顾你?”
  小安却不甚愿意。出门时,他得了许珺的吩咐,要悉心照料陈三郎起居饮食。如果走了,那这些事就没人做了。
  陈三郎淡然道:“没事,你只管去。”
  “但是……”
  “小安,你不听我的话了?”
  “不敢!”
  陈三郎一板起脸,小安赶紧便低头下去了:对于公子,他可是又敬又怕又是钦佩。
  陈三郎叮嘱道:“小安你记住,先弄辆马车,带着叶公子他们走。路上可得照料好了,知道了吗?”
  小安忙道:“公子放心,我一定会办得妥妥当当。”
  由于阿枫腿断负伤,拖得日子久了,伤势积压下来,渐趋恶化。幸好他身子好,捱得住。小安略通医术,帮其重新接了骨,又用木板固定起来。其实对于叶藕桐和阿枫两人,目前最为渴望和需要的还是粮食,营养不良,导致面黄肌瘦,身子欠佳。
  小安携带着不少干粮肉脯之类,当即在陈三郎的吩咐下拿了出来,寻个比较清净的地方开始收拾,洗干净一口锅,煮水做饭烧汤。许念娘离去,不多久回来,手中提着一条大鱼,足有两尺长短,已经宰杀干净了。
  小安手脚伶俐,很快就把饭做好,又烧出一大锅鱼汤,由于油盐等调料具备,因而色香味俱全,与寻常那些随便弄熟就吃的东西判若鸿泥,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况且,此地固然就在湖边,但随着人口越来越多,打到鱼的几率也就越来越低。
  好多人家,已经很久没有吃到鱼了。
  当香味弥漫散开,不少人闻风而至,在边上看着,不断地吞着口水。不过他们知道陈三郎一行人刚打垮了洞庭帮,绝不好惹,否则的话,早一拥而上来抢食了。
  饥肠辘辘的叶藕桐主仆眼睛都开始放绿光,好不容易等到可以开吃,立刻狼吞虎咽起来。
  当吃着香喷喷的白米饭,叶藕桐这位进士才俊把持不住,一颗颗眼泪不断地滴落下来:“好吃,真好吃……”


第五百四十四章 坐车迁徙,买舟出湖
  吃饱喝足,就此作别。也不知小安去哪弄了架马车过来,却正是急需所用,叶藕桐大为欢喜,眼下阿枫负伤,有了吃喝,稍稍恢复些精神力气,但要长途跋涉,光靠双腿可就艰辛了。
  有马车坐,简直快活胜神仙。
  小安负责挥鞭赶马,阿枫躺在车厢内休息,叶藕桐忍不住,坐到车辕上,与小安搭话。他的内心实在有诸多疑窦,不好当面问陈三郎,但与小安叙话却无问题。
  小安虽然是个下人,但性子机灵,听叶藕桐说了两句,便知其心中所想。不过小安看得出这位落魄公子只是出于对前程的忧虑,故而要了解多些情况,而且自家公子对他客客气气的,还亲自写了推荐书,这番前往雍州,恐怕有大用。其实陈三郎安排小安送对方去雍州,等于是落了一份天大人情。
  这些,小安都懂得,当即呵呵笑道:“叶公子尽管宽心,我家公子的推荐书比什么都管用,到了雍州,你很快就能当官了。”
  “当官?”
  听闻此语,叶藕桐有些恍惚之感,不敢相信。他当年高中,返回扬州,由于某些缘故,也没有排上什么像样的位置,就是个闲职,胜在自在。如今落难,竟然又有机会当官……
  只是,真得那么容易吗?
  小安斜眼瞥着他:“叶公子你别不信,到了雍州自然清楚明白。”
  他还是没有把陈三郎的真实情况道出,因为公子没有说,那他就不能说了。反正等到了那边,叶藕桐便会一清二楚。
  “好吧。”
  叶藕桐也是聪明人,就不再多问。不管如何,陈三郎在洞庭所展现出来的种种,已经颠覆了想象。自己之所以能够脱难,不但吃饱了肚子,还换了一身干净衣裳,总算像个人样,而今车上还装着足够路程耗费的各种吃喝……一切都拜陈三郎所赐。
  那么,陈三郎的身份如何,还有什么可疑问的?古言所云:士为知己者死。
  叶藕桐现在,就是这样的感觉。
  这么一想,浑身疼痛就开始发作了。要知道他可没少受欺负,挨拳脚,伤痕累累的,好在都是些皮外硬伤,他过往经常游山玩水的,身子骨倒锻炼得不错,不是寻常的文弱书呆子。挨受多了,却也惯了,便道:“小安,我且进去休息下。”
  小安笑吟吟道:“叶公子请歇吧,咱不是自夸,赶车活儿是一绝,快而平稳,保管你睡得舒服。”
  叶藕桐钻回车厢内,见板上还铺垫着一层厚实的棉被,另外还有枕头等物,躺上去,舒适极了。在洞庭那个低矮肮脏的茅棚里窝了一段时日,现在换了环境,恍然如梦。就算马车再颠簸,也禁不住翻涌上来的倦意。
  很快,他便沉沉睡去。
  ……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现在这楼这水,却只看得见一地鸡毛了……”
  岳阳楼前,陈三郎环顾四周,长长叹道。
  许念娘站在他身边,倒没有那些感叹,只是皱起眉头,略微不喜:此地他已经来过多次,但还从没有见过这般熙攘纷杂的情景,也是预料不及。
  这天下之变,变得真不小。连公认的圣地净土都成这样子了,别的地方可想而知。当真是席卷之下,无一幸存。好在自家女婿硬是打拼下一份基业,倒成了难得的安乐地方。
  两人并没有进楼,皆因楼内人满为患,打满地铺,进去别说看风景,立足之地都难寻。陈三郎更无意把里面的人驱逐出来,没有必要,也没有理由。自从看画赴龙宫后,他便知道此楼不简单,楼有主人。既然主人都不理会,作为过客,何必去管?
  此事端是有几分蹊跷。
  以陈三郎对妖族的认识,几乎没有好相与的主。一个个脾性凶猛得很,他们又具备神通变化,岂会眼睁睁看着难民们把洞庭给糟蹋得不成样子?早就闹将起来了。
  至于传言所说有个别人在湖边偏僻处失踪,疑被妖怪拖进水吃掉,这等事情,即使是真的,也只能算是小打小闹。如果湖里的大妖兴风作浪,怎会吃人那么简单,直接就把岸边给淹了。
  思前想后,最大的可能是妖族内部出了问题,而或某些巨大的变故,以至于无力顾及,不得不放任不管。
  想到“变故”,陈三郎不禁替自泾县一别,便再无音信的小龙女担心起来。虽然敖卿眉的伤势渐渐痊愈,法力有所恢复,但在妖族体系内,她的实力只能算中游水平。而身边的蟹和一群,典型的虾兵蟹将,不成气候。若真有什么,根本支撑不住。
  难不成,敖卿眉他们已经被抓回龙宫了?
  这事大有可能,敖卿眉本来就是逃出来的。
  许念娘抬头望了望天色,忽道:“时候已不早,我们该出发了。”
  陈三郎问:“现在?”
  “莫非你要留在这过一晚?”
  换了以前,陈三郎倒不介意,不过如今嘛,举目四顾,要露宿都难以找到地方。至于小镇上,恐怕也好不到哪里去。
  略一沉吟:“我们需要一艘船。”
  “诺,那里便有一只。”
  许念娘手一指,正指着一艘停泊在湖边的船——船儿不大,正是一艘典型的乌篷船,看起来,已经有几分陈旧斑驳了。
  在洞庭,拥有船是件很普通的事。原居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船,他们大都靠渔猎为生,没有船,只能喝西北风。不过后来涌来的难民就不好说了,只能手工制造独木舟木筏之类的简易工具,在湖边浅水区活动。
  两人不再犹豫,大步走过去,找那坐在船头的渔夫交涉。
  在拿出一锭足有十两重的金元宝后,那渔夫就非常爽快地同意把船只交给陈三郎使用了。
  乱世当头,金银贬值,米粮涨价,但金子始终是金子,价值长存。等闲时候,这么一锭金子能买十艘乌篷船了。
  渔夫拿了金子,赶紧揣进怀里,藏得紧紧的,然后健步如飞地回家去了。
  陈三郎与许念娘上了船,见里面家什一应俱全。许念娘颇为熟悉地拿起撑杆,往水里一点,这船便荡悠悠地漂移开来,朝着浩渺的湖中心荡去。


第五百四十五章 沧海一粟,岛上人家
  乌篷船一只,晃荡在浩渺的洞庭湖上,恍若沧海一粟。
  洞庭真得很大,浩浩汤汤,漫无边际。岳阳楼这边,只是一个小小的角落罢了。因为其楼屹立,才成为了整个洞庭最出名的景点。
  大湖之中,更有许多岛屿存在。大者如陆地;小者只是一块巨大的石头……不少岛上林木郁葱,飞鸟投林,甚至还有人烟。却是有些渔民干脆以岛为居,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时值黄昏,夕阳西落,把余晖映照在湖水上,分外妖娆。
  陈三郎这还是第一次坐船到湖上,目中所见,与登岳阳楼时的观望颇有不同。登高望远,纵然山河秀丽,但始终置身其外;而今乘舟入湖,等于是身临其境,别有一番认识见地。
  “欲为平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阳楼;可怜万里堪乘兴,枉是蛟龙解覆舟!”
  眼前景色奔涌,回首见岳阳楼渐远,陈三郎不禁诗兴大发,当即开口吟道。
  撑船的许念娘听着,眼眸有异芒闪动。当初他允许女儿与陈三郎来往,其中大半的原因就是觉得这小子满腹才华,诗词做得不错。所谓“诗言志”,可见一斑。
  当然,许珺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从而被陈三郎给吸引到了。
  在这个词赋满江笔墨纵横的时代,穷书生能“拐骗”到富家小姐,多半得靠这些东西。
  许氏父女固然是武者出身,但不同寻常,识字能读,间或也能做出些诗句来。
  王朝数百年的文坛繁荣积累,潜移默化,影响深远,岂是说说而已?
  只是当大夏倾覆,动乱四起,一切的奢靡绵软,便成了哀怨悲伤。亡国之恨,春秋之殇,到头来,便成了一江流水,尽管东去了。
  许念娘摇着船桨,忽道:“三郎,该做饭了。”
  于是上一刻还背负双手,站立在船头上吟诗的陈状元,这会便弯身进入狭窄的船舱中,开始洗米做饭。
  米粮这些,都是他们自身携带来的,锅碗等物却是渔家所留,基本属于用了好些年头的东西,不值几个钱。
  陈三郎不是身骄肉贵十指不沾水的公子哥儿,虽然亲自下厨的次数屈指可数,但他是会做饭的。
  渔家出水渔猎,往往一走好几天,因而以船为家,船上各种生活居家布置,相当齐全,懂用就好。船舱内还有暗格,储着水,是用来装鱼的。陈三郎摸索着打开,见到里面水波荡漾,只得两三尾小鱼游动,看来这渔家收成很差。
  这也难怪,近期来洞庭人口剧增,乌烟瘴气,个个都靠水吃水,天天出来打鱼,即使洞庭湖大,也禁不住这般渔猎。再说了,其实偌大的湖里,绝大部分的渔家都是在外围捕捞,而不敢深入其中。
  原因无他,因为这是洞庭,是龙君所在的地方。
  大湖深处,不但深广宽大,而且凶险无比。自古以来,妖魔兴风作浪的传闻便从无间断过。
  不但是传言,事实上进去深湖区的渔民们,总是一去不复返,再不见影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