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仙侠电子书 > 斩邪 >

第327章

斩邪-第327章

小说: 斩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一说,宋珂婵更觉忐忑,倒不是怕陈三郎太过于生猛,却是担心自己新承恩泽雨露,不能让夫君满意。
  陈三郎入得房来,类似的经历已做过一次,因而显得熟手。很快帮宋珂婵揭了盖头,露出一张眉目如画的脸容来。
  宋珂婵有一种知性的美,她年少时尚有些狡黠调皮,但这些年经历良多后,慢慢褪去了少年心性,而变得娴静温婉起来。
  喝过交杯酒,宋珂婵脸色红扑扑的,轻声道:“相公,让妾身帮你宽衣。”
  陈三郎呵呵一笑:“婵儿,宽衣的事,还是让为夫来吧,我有经验。”
  这话带着些挑逗的意味,宋珂婵羞不可抑,趴在床上,不敢乱动了。
  房外,天空昏暗起来,起了风,过了一会,猛地一声雷响,一道道银蛇飞舞交错。
  “要下雨了……”
  芙蓉帐暖,正在进行辛勤工作的陈三郎听到雷鸣声,开口说道。
  “唔唔……”
  被他弄得浑身酥软无力的宋珂婵意乱情迷,根本没有听到他说什么。
  “那么,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陈三郎喃喃说道,埋头进入温软的身体。
  “啊!”
  宋珂婵再也忍耐不住喉咙的呐喊,痛并快乐地叫唤出声。
  一阵电闪雷鸣后,果然狂风暴雨来到,雨水滂沱,倾泻而下,打得屋顶窗台噼里啪啦响,正与屋内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成为乐曲。
  这是一场盛夏的雨,过不了多久,城外的田野庄稼就会结出果实,迎来收获之季了。
  今年,一定丰收。
  ……
  远在万里之外的京城,今晚亦是雨夜,夜空漆黑,如同泼了墨上去一般。间或掠过的闪电,分外狰狞。
  时辰已不早,笼罩在雨幕中的紫禁城,灯火昏黄,显露出几分寥落之意。
  这段时日,这一座金碧辉煌的城池饱受战乱之祸,一场场惨烈的战况过后,到处都存在崩坏破损的地方。甚至一些角落处野草丛生都无人修理,有一股破败的气息在散发出来。
  皇宫中,御书房亮着灯,元文昌坐在椅子上,就像一块雕刻的石头,坚硬而稳定。
  只是他的胡须,已有无数白霜濡染。两颊开始凹了下去,显得瘦削。
  自起事后,连番战事,披坚执锐,对于个人的精神体力都是极大的消耗,但元文昌终究是成了,入主京城,坐在了金銮殿上。不过他并没有称帝,而是以“清君侧”的名义,立了一名八岁的皇室子弟为帝,这个孩童,乃是四王爷的儿子。
  元文昌这个做法相当聪明,能极大地缓和目前的各种矛盾。
  只是,很多事情因时而动,因势而变,往往会超过人力的掌控范围。
  望着书案上厚厚的一沓报急情报,元文昌眉头紧锁:这些军报都是从凉州那边发回来的,主要内容只有一个,蒙元铁骑肆虐,攻城掠池,烧杀掳掠,快要打下整个凉州了!
  让蒙元出军,是元文昌当初的主意,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对方会如此凶猛,短短时间就打了过来,假以时日,可能就会兵临城下了。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啊……”
  听着外面的狂暴风雨声,元文昌叹息一声。


第五百三十五章 气息有变,超出认知
  事实证明,稳定的秩序加上稳定的环境,就能让经济稳定地发展起来。
  雍州上下,从州郡到下面的县城,渐渐步上正轨。为官者,勤于政务,兢兢业业,都拼着一股劲,想要做出成绩;为民者,刻苦耐劳,耕耘不辍,就是为了有一个富足安康的生活。
  战祸之后,人们的心理变得分外珍惜。
  最主要的,还是自上而下推行实施的那一套完善的体制律法。在重建家园的过程中,不是没有人趁机闹事、浑水摸鱼。但当他们统统被抓起来,或送进监狱,或送上断头台时,很快就再没有新的刺头出现了。
  陈三郎开明公道,分田分地,各种福利政策前所未有,不敢想象;与此同时,他治下的手段同样雷厉风行,不容半粒沙子。
  刚柔并济,双管齐下,在雍州,陈三郎的声望名头达到了一个惊人的高度。在无数民众心目中,陈三郎不但是能人,更是他们的救命恩人。
  甚至是神!
  不管是城里,或是乡镇上,诸多人家里头都把陈三郎供上了长生牌,每日香火敬拜,不敢有丝毫怠慢。
  可以的话,他们希望雍州永远如此。
  在这个消息传递缓慢,而且蔽塞的时代,对于天下大势的变动,大部分人都极为迟钝,后知后觉。
  别说天下,很多时候在一个县里,县老爷换了人,可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下面的乡村百姓都不知道。
  其实他们也不关心这个,面对黄土背朝天,百姓们几乎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田野里。
  但是这个天下,的确在变。
  雍州州衙,负责情报的部门每天都收到新的消息,有关于别的州域的,但最为侧重的,还是在北方。
  北方有京城,有大举入侵的蒙元异族。
  北方的局势,是天下的焦点。
  很早以来,陈三郎便布局设置了一个部门,专门负责打探情报消息,这个部门地位特殊,不归六房管辖,其直接是向陈三郎汇报的。
  当然,所收获到的情报消息事先会经过整理筛选,重要的,有价值的,才会递交上来,其他次要的,大都归类好,转交给六房部门来处理了。
  否则的话,每天数以百计的纸条消息,陈三郎根本看不过来。
  另外,陈三郎如果指定想要得到某方面的情报,一声令下,自有人去办。
  得了州郡后,这个情报部门也有了一个正式点的身份名衔:神机卫。
  神机卫与玄武亲卫,便构成了陈三郎的左臂右膀。
  其实这些都是常规安排,几乎每一个上位者都会如此。比如元文昌在扬州时,便设立了虎威卫和鹰羽营,功能如出一撤。另外还有亲卫兵等一些别的机构,组织在一起,最终形成一个庞大的势力团体。
  陈三郎想要发展壮大,必须也如此。
  每天看着传递回来的情报消息——即使这些消息颇为滞后,可陈三郎也敏锐感觉到这个天下,将要再次发生大变。
  在观望雍州气息之际,他已经有所察觉了。
  得崂山府时,陈三郎能望一府之气;得了州郡,随着万民归心,《浩然帛书》威能随之扩大,已能感受一州之气了。
  一个州郡,地域何其宽广,想要把触觉伸探开来,覆盖住方方面面,以陈三郎现在的修为能力,根本不行。他只能通过大股气息的流动,以及某些转变,从而推测大概。
  近期来,雍州的气息变动颇为剧烈。其中一些本已破碎的龙气,一点点地又重新凝聚起来,合而成片,朝着州郡方向靠拢。
  这个,是好事。
  另一个就是坏事了,无数的雍州气息变得不安起来。
  气息如人,带着情绪,会喜怒哀乐,反映得十分清楚。比如说一个人外表看起来正常,但通过望气,却能看出此人的问题。皆因一般人的气息,飘溢在外,是无法隐藏得住的。
  雍州的气息在不安,在害怕,害怕的事物未知,不在州郡之内,而在其外,因为许多气息都是往内闪躲、靠拢。
  最重要的一点是,不少本来不属于雍州的气息蜂拥而至,准确地说,他们仿佛是在逃避什么,从而选择进入雍州。
  正是这些逃窜来的气息所带着的畏惧感染了雍州本地的气息,然后蔓延开来,成为浪潮。
  了解到这个状况后,陈三郎吃了一惊,立刻搜集相关情报来看,得到了证实:近一阵子,有大量难民从中州边境进入雍州,他们或来自中州,或来自名州,甚至凉州的都有……
  对于入境的难民,陈三郎一向持开放欢迎的态度。因为战祸之后,雍州人口锐减得厉害,地广人稀,正需要大量人力补充。只是难民潮的形成,背后总有着因由。
  那这一次这么多难民南下,足以表明元文昌打下京城后,并未稳定住形势。元文昌乃枭雄之辈,从他管治下的扬州来看,手腕强硬而有力,其取得京城,按理会控制得住。
  失控的原因只得一个:蒙元!
  看样子,蒙元铁骑已经破了凉州,直逼京城了。
  对于蒙元,本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名字。除了镇守在凉州的将领边军外,了解的人并不多,包括陈三郎在内。他对蒙元的认识,只有三点。第一是游牧氏族;第二,生性凶暴;第三,供奉邪神!
  这三点,也是很多人的认识。
  蒙元部落居住在遥远而寒冷的北方,逐草而居,并没有一个稳定固定的住处,而当寒冬来临,草被枯黄,他们缺少了吃食,便会进攻凉州,劫掠粮食人口。粮食用来吃,人口当做奴隶。
  一直以来,不管哪个王朝,都深受其苦。想了很多办法来处理,但无论是出征、还是和亲,都只能暂且平安一段时间,最长不过三年。
  近年来,七王爷率领凉州铁骑坐镇凉州,倒是安定了下来。可惜风云突变,随着七王爷回京,铁骑调离,所有的努力尽付之东流。
  这一次,蒙元入关并不是抢掠一番就离开,而是大举入侵,攻城掠池,超出了很多人的认知。
  他们要干什么?
  难道真想入住中原?
  陈三郎觉得此事背后,定然有着某些不同寻常的问题。


第五百三十六章 洞庭之变,隐士不得
  中州,万里洞庭湖,由于季节的缘故,无边无际的芦苇青色如海,看上去,与湖水的颜色接近,浑然一体。
  湖边一楼,千古而立。
  一年四季,岳阳楼从来都不缺少游客。今天下动荡,战火蔓延,洞庭湖乃圣地,千百年来,从未曾遭受兵戈之祸。对于很多人而言,此地恰恰成为了最好的避难所。
  于是,成千上万的民众携家带口,逶迤而至。纷纷在湖畔之处,而或小镇外搭建临时屋舍,住了下来。
  一间间茅庐如同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人满为患,显得拥挤而吵闹。
  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只要人多了,就会出问题。
  这么多人挤在一块,为了住所的事、为了生活上的琐事,摩擦矛盾,不可避免产生。
  当吵架无法解决问题,矛盾升级,就会动手,用拳头说话。
  最初之际,民众们还算克制,毕竟心目中对于洞庭湖怀有敬畏之心。但当矛盾积压得多了,久了,什么心思都会忘却。
  躲到洞庭湖的人们成分复杂,有富人、有穷人、有各种各样的职业者,还有盗贼流寇之类。
  鱼龙混杂,又没有稳定的秩序维持,怎么可能相处融洽?
  再加上原地居民,他们固然生性淳朴,可突然间跑来这么一大群陌生人,吵吵闹闹的,换谁都不爽快。
  然后,最主要的食物问题爆发了。
  民以食为天,当一个人饿到了一定程度,他就会变成恶魔。
  数以千计的人,每天的饮食消耗极为惊人。水的来源倒便利,洞庭湖浩浩荡荡,水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关键是吃的。
  俗话有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洞庭湖区域有山有水,这大群人把携带的干粮食物吃光了,就只能打这山水的主意了。
  于是乎,上山狩猎,下湖打鱼。
  然而做这些,得有一定的技巧以及工具才行,两手空空,只能喝西北风。
  本来洞庭湖的居民打鱼,是有俗例讲究的。首先得挑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