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仙侠电子书 > 斩邪 >

第315章

斩邪-第315章

小说: 斩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文昌叛军攻打五陵关久矣,各种不利的消息满天飞,种种迹象表明,五陵关撑不了太久。若不是适逢严冬,只怕都撑不到过年。
  而今,年已过,夏又来了。计算时日,什么状况都可能发生。
  伤怀的情绪一掠而过,很快,诸人脑海中开始思量,若元文昌攻占京城,天下格局彻底改变,会对雍州造成什么影响?时局的走势又将如何……
  这些,都是切身问题。
  他们心中尚且存疑,但陈三郎却已确确实实清楚:王朝崩塌了!
  因为感受到的龙气已经发生了某些本质上的改变,气息的触感最是敏锐细腻,无法逃过《浩然帛书》的观察。
  对于夏禹王朝,陈三郎并无特殊的情怀,只是他一身功名,皆依附其所得,正因为如此,在龙气蜕变之际,他就受到了反噬攻击,使得精神虚弱,幸好很快便被古书给镇压住了,把伤害程度减到最低。
  元文昌攻占了京城,但这绝不是新的开始,而是新的动乱开始。根据之前的情报,蒙元帝国已经在凉州攻城略地,当他们挥师南下,苦战获胜的元文昌是否能挡得住异族的入侵?
  但愿他能守得久一些吧。
  陈三郎叹一口气,心道:“现在,可以去接那一道圣旨了!”


第五百一十三章 大地苍茫,谁主沉浮
  当黄明荣来到州衙大厅上的时候,他脑袋有点懵——住在偏院已经有一段时日,最开始几天,只能窝在偏房内,不能出门,后来换了个院子,可以到院子里活动了,虽然不能走出院门,但空间大上许多,起码能晒晒太阳,看看白云蓝天。
  每天吃喝还不错,有肉有汤,间或还有酒。
  送饮食的不再是先前那两名衙役,而换成个年青丫鬟,长得马虎,可也是个女人,面对得久了,黄明荣内心甚至都有点心猿意马。
  也就是想想罢了,哪里敢动手脚?
  总而言之,小日子过得算是可以。黄明荣甚至觉得,要是一辈子待在这里,那也认命了。
  直到今天,有人登门上来,说陈大人要见他。瞬那间,黄明荣脑袋嗡了一下,也不知是喜是悲,情绪很是复杂。但他没有想太多,立刻整理衣装,跟随而去。
  不管如何,有机会完成差事,返回京城,他自然是乐意的。毕竟他的家在京城内,有父母妻儿在那,是一份无法割舍的牵挂。
  当见到那位年轻得过分的陈大人时,黄明荣莫名有些敬畏。被关了那么久,他早便明白,钦差大人那份谱摆不得,是死是活,其实是人家一句话的事。
  于是乎,黄明荣拘谨地站在大厅上,也不知如何是好。
  陈三郎忽而开口:“今天我接到了一份密报,是关于京城时局的。”
  上午时分,确实有一份八百里加急密报传回来,密报内容言简意赅:五陵关破,京城破,新帝自焚于紫禁城……
  短短一行字,却记载着天崩般的消息。
  五陵关谢余杯死于城墙上,关内兵心大乱,再也支撑不住,被元文昌破关而入。失去了这一关隘屏障,元家大军浩浩荡荡,直扑京城。驻扎在城外的凉州铁骑应敌,却难以抵挡得住,被迫撤回城内。
  至此,京城被困,水泄不通。城内百姓惊恐,夜不能寐,哭声四起,不可抑制。
  自去年入冬来,几番变故之下,京城的人心便极为恐慌,只是被新帝用残酷的手段生生镇压住了。
  然而五陵关破,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是夜,京城西门守将张跃军叛变,大开城门,引元家大军入城。
  京城破,破得如此简单而轻松。
  这仅仅只是个开始,墙倒众人推,不断有大臣将领叛变,投入元家阵营。众叛亲离的新帝被困于紫禁城内,绝望的他选择了宁为玉碎,自焚于宫殿。
  王朝覆亡。
  算起来,已经是大半个月前的事情了。信息传递,实在无法及时。而龙气变幻,也有一个逐步波及的过程,不可能一下子就变了天。
  骤然听到这个消息,黄明荣脑海一片空白,猛地跪倒在地,嚎啕大哭起来。
  新帝死了,王朝灭了,那他这个钦差大人的身份也就失去了意义;又想到留在京城内不知死活的家人,黄明荣真是悲从心来,泪水哗啦啦流下。
  破城之祸,刀枪无眼,烧杀掳掠之事更是稀松平常,不知多少人因此家破人亡。
  哭了一阵,黄明荣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恳求大人放在下出城归乡……”
  陈三郎点点头:“只要你准备好了,马上便能走,我会让人给你盘缠和干粮的。”
  “多谢大人。”
  黄明荣磕了个头,起身就要走,但走出两步后,突然想到了什么,连忙把怀里那份金黄的圣旨拿出来,可一下子又不知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递交给陈三郎。
  边上的周分曹踏步出来,沉声道:“给我吧。”
  黄明荣也不犹豫,把圣旨交过去,然后又施了一礼,转身离去,只恨不得插上双翅,马上飞回家里,看家人有没有出事……
  周分曹双手把圣旨递交给陈三郎:“公子,这道圣旨?”
  陈三郎接过,呵呵一笑:“无妨,放在手里,或许有用。”
  周分曹转念一想,顿时明了:京城虽然沦陷,新帝驾崩,但王朝影响力仍存,在很多人看来,元文昌始终属于谋朝篡位,是乱臣逆子,不得名分。陈三郎手中的圣旨,在需要的时候,就能派上用场。
  “只是,王朝就这样崩塌了……”
  每想到此,周分曹便不禁感到唏嘘不已。
  ……
  “夏禹,竟就这样亡了……”
  一条溪流潺潺而下,水质清澈,清晰可见河床处的鹅卵石。间或之际,还能看见些鱼儿游弋而过。
  水边站着数人,正是那天出现在州郡城外,山坡上的一众骑士。
  那名领头大哥背负双手,目视流水,悠然叹了一声。
  作为大虞皇室后裔,祖辈从战乱中逃亡,东躲西藏,最终幸存性命,可以说是大难不死。在最初数年,这些逃命者复仇之心熊熊如火,但新朝建立,朝气勃勃,毫无逆转的机会;又过几年,新朝稳定发展,如日中天,国力鼎盛,更加没有起事的根基了。
  当花开花落,人来人往,传承数代后,许多东西都淡薄了下来。然而大虞皇室的后裔传承始终不断,复国的理念也代代灌输着,越发根深蒂固。于是,这才有了山寨,有了各种各样的势力渗透经营。
  所做的一切,只有一个目标,便是反夏复虞。
  而今,夏禹如愿崩塌,但领头大哥听闻线报后并没有表现出欣喜若狂的态度来,反而有点怅然,因为攻进京城的并不是他,而是别人。可不管如何,目前天下动荡的形势是有利的,大地苍茫,看谁主沉浮?
  只可惜,数百年来,为了躲避朝廷缉捕,一直不敢行事,以至于无法建立起什么基业来,山寨本质上就是个江湖势力,人员武功不俗,但数量太少,单靠这么点人,根本成不了气候。
  但是,现在机会来了。
  当进入雍州境内,领头大哥霍然发现,这一片大地才是最适合建立基业的地方,还暗暗懊恼,怎地以前没有看到其中的契机,却让陈三郎占了先机。
  好在,该来的终是来到,陈三郎辛辛苦苦打下的一切,只能为自己做嫁衣。
  那么,是时候开始做事了!


第五百一十四章 岳父画像,全民皆兵
  接连数天,风平浪静,安然无事。只是这般平静,更让人心生疑虑,难以安心。仿佛看不见的暗流,却最具威胁。
  许念娘的气色一天比一天好转,他功力深厚,每日都进服珍贵药材调养,康复的速度不慢。
  这一日,他命人取来文房四宝,在房中铺展开来,执笔挥毫,不是写字,而是作画。
  陈三郎倒没见过这一幕,便是许珺,都面露惊讶之色,显然不曾见过父亲作画。
  许念娘是读过书的,撇开某些因素,他甚至可称为“名门之后”,不过成王败寇,变成了前朝余孽而已。
  在这一点上,其与寻常江湖人截然不同。然而平时少于展露,旁人便都不知晓。
  许念娘这一手丹青功夫赫然不弱,笔尖之下,线条柔和,着墨精致,寥寥数笔,便有生动形象生成。
  他画的不是山水风景,而是人物。
  当第一幅成,陈三郎双眸一亮,立刻领会到岳父的用意。但这时候不宜出声干扰,就静静观望。
  许念娘稍作休息,很快又画第二幅。
  丹青和写字其实一样,想要获得好的作品,都颇有讲究,对于体力精神的消耗也不少。所以在画第四幅的时候,身体尚在恢复期间的许念娘额头已然见汗。
  许珺心疼父亲,不禁开口道:“爹,要不休息一下,喝口水?”
  许念娘摇摇头:“没事,继续,怕是意兴断了,便画不出来了。”
  说着,稍稍一定神,就又提笔起来。
  一幅接着一幅,一个个人物形象灵活灵现地出现在纸上。
  陈三郎细心观看,发现岳父的画法独辟蹊径,和主流大不相同。不能说自成一家,但极具个人特色,用笔粗犷,简单,却刻画有神。
  整整半个时辰,许念娘才放下笔墨,一共画出十三幅肖像,画上,还标注上了不同的名字。
  “这些,都是山寨骨干人物的模样。”
  闻言,陈三郎心中大喜。
  山寨人物进入雍州境内,所图不小,他们都是江湖上有数的高手,身手了得,武力非凡,颇难对付。更让人头疼的是这么一群人并非那些武林莽夫,而是有计谋有智慧的团体,加上面目陌生,照面不识,很可能被对方乔装入城都不知道。
  这一点,是陈三郎最为忌惮的。虽然早有军令布置下去,州郡城门严防,又加大了人员巡逻的力度。但正所谓“千日防贼”,安能无漏?终归不是长久之计。
  现在好了,许念娘亲自执笔,画出了对方的容貌,如此一来,在缉捕追踪之时便能派上大用场。
  这些肖像画,还能印刷出来,一张变成几十张,张贴在城门处,大街小巷处,满城可见,悬以重金,调动起全城百姓,那样的话,对方便无从遁形了。
  想到此处,陈三郎很是高兴。事不宜迟,立刻告辞离开,到外面去找周分曹。
  周分曹一听,也是欢欣不已,赶紧落实下去,取了一个“汪洋大盗”的罪名,把诸多画像公布开来,贴上街头。很快,便有民众围拢上前,议论纷纷。
  对于凶恶的盗寇,民众自无好感,更何况又有重金奖励,当即留了心眼,看能否撞见这些盗寇,从而禀告州衙,立功领赏。
  画像大摞大摞地印出来,不但州郡城内,城外附近一片的村镇都贴上了。
  简直便是全民皆兵!
  大网撒开,效果喜人。第三天便有城东小镇的民众来报告,说曾经看见过画像上的两人:“秦武”和“苏扬”。
  当其时,这两人来到小镇上购买了些食物用品,又东问西问了些事情。
  雍州战乱,人口流窜,十分平常,因而当时镇上的人也没在意,现在见了悬赏公文,才知道对方竟是汪洋大盗,马上来报官。
  随后,陆陆续续,又有民众来报,说曾遇见过山寨人员。
  州衙内,公房中,书案上,一张地图展开,地图上有红点标示——都是山寨人员曾经出没过的地点。
  乍看,这些地点散乱,东南西北都有,足见对方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