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仙侠电子书 > 斩邪 >

第291章

斩邪-第291章

小说: 斩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积累下来,那气息磅礴,已成大器。
  故有言:得传国玉玺,可镇国,可定龙脉!
  改朝换代,立国者第一时间就是要取到玉玺在手,否则的话,就等于缺了立国之本,弱了名分。
  传国玉玺天下闻名,上面铭刻着八个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此神器自是在紫禁城中,等闲不可见得。
  而现在,逍遥富道见陈三郎落印,气息徒生,他立刻便想到那方面去。不过这本来也是意料中事,因为这印,可是他亲手炼造而成的,其中奥妙,当然一清二楚。
  他只是没想到,气息契合得如此融洽。按道理说,这一方印,当属于私印,而私印是很难产生气息的。
  解释的话,应该是此印中的龙气在发生作用,而且这天下龙气早已稀薄破碎,无从压制了。
  道士心中,顿时想到一词:气聚河山!
  上面陈三郎落好印,轻轻一吹,站起来把任命状交给周分曹。
  周分曹双手恭敬接过,脸有激动之色。虽然这个结果早就知悉,但眼下场合气氛烘托之下,也是感到意气张扬。他曾想过,当初若不是下定决心跟随陈三郎到泾县去,会是如何?
  或者,已经成为一堆枯骨了吧。
  他是决然不会选择元文昌的,而元家已反,再无忌讳,不顺从的,只怕都会化为灰灰。
  周分曹拿了任命状,躬身退下。
  陈三郎开始宣读第二个任命:兵房主事。
  也是个没有悬念的结果,江草齐当仁不让。在兵荒马乱的时代,兵甲关系重大,甚至超过了人事,一旦立下战功,擢升也要容易得多。
  然后到了吏房主事,却是周何之。他是跟随已久的“老人”,虽然没有出色的才能,但兢兢业业,态度勤恳,乃是有目共睹的。
  很快轮到了礼房主事,正是宋志远。
  ……
  一项项任命,一次次盖印,一个个人上前接任命状……
  在肉眼不可见之处,一道道气息汇聚,最后慢慢凝聚在玄武印上。


第四百七十章 若有令下,必死战耳
  任命状不断发下来,各个人员逐一上前接纳,总体而言,波澜不惊。比较出意外的只有陆清远担任工房主事一职,不过也是情理之中。他在武平县主事,大力发展本地矿业,做得有声有色,成绩斐然。现在擢升为一房主事,并无问题。
  而刑房主事,落在张博身上。其曾身陷囹圄,在死牢里饱受折磨,差点死在里面。经历这一劫难后,难得他心性平稳,没有偏激,用人做事,都有分寸。
  这一点,在镇压城中家族叛乱时便得了明证。
  张博在领兵上亦有一套,无奈落难时身体落下病患,很难再冲锋陷阵了。陈三郎干脆安排他当刑房主事,不用太奔波劳碌。而且张博自幼读书识字,饱读经典,执掌此房,足以胜任。
  六房主事确定,接下来便是副职执事,以及干事等……
  建立六房制后,下面县城便沿用旧制,采取县令县尉等名号,不再用“主事”一称。
  其实原本体制已经相当成熟,分工清楚,无需再去改变。这套体制也深入人心,更容易被民众接受。
  六房之外,陈三郎还弄了个神学院出来,顾名思义,乃是祭祀做法的。简直为逍遥富道量身定做,成为第一任院长。
  道士欣然接过任命状,好不得意。心想书生肚子里就是有货,起的名字既有内涵,又威风八面。
  尘埃落定。
  总而言之,这一次大会,是陈三郎入主崂山府以来的总结,以及论功行赏。
  计算时日,他们前来崂山扎根,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基业稳定。正好借着严冬休整,做出一个阶段性的总结。
  创业难,难在人事;守业难,也是人事。
  不管如何,总脱不开个“人”字。而当环境变化,境况更改,人心就会变。
  这个时候,基业制度一定要具备包容人心变化的弹性和韧度,否则的话,包裹在里面的人随便一挣,便会挣破出来。那么,整个机制,也就散了。
  陈三郎召开大会,排坐坐,分果果,正在点上。
  众人履新任职,既是奖励,也肩负责任。要知道目前崂山府的形势并非四海升平,无忧无虑。
  最大的敌人,蛮军已经蠢蠢欲动。
  面对之,诸人必须同仇敌忾,同心协力,这才能度过危机,打出一片新天地。
  当然,若真能打下州郡,灭掉蛮军,那么在座众人,都会论功行赏,行清水涨船高,真正的跃上枝头。
  有危机督促,有前景憧憬,怎么会不全力以赴?
  当所有任命状全部发放完毕,再无纰漏,陈三郎站起来,手举酒杯,高高举起,面对众人,掷地有声道:“生逢乱世,非吾等之愿。然现实如此,不可逆转,奈何?”
  顿一顿,继续说道:“古人云:勇者胜,怯者弱,智者谋而后定。是以男儿热血,堂堂正正,当建功立业,光宗耀祖。一言以蔽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此言,与诸君共勉!”
  下面众人听得热血沸腾,纷纷起身,举起酒杯响应,异口同声道:“多谢公子!”
  一饮而尽,酒水入喉,与血共流。
  大会到此圆满完成,诸人退散,不过兵房主事江草齐,以及执事莫轩意等几个军方骨干留了下来。
  陈三郎又取出一纸,仔细看了看,沉声道:“莫轩意听令!”
  “末将在!”
  莫轩意赶紧出列。
  陈三郎拿起玄武印,在那纸上一盖,这纸军令顿时生效。
  莫轩意接过军令,脸色凝重。
  陈三郎看向江草齐,缓缓道:“江主事,这次莫执事为先锋,你为大将,尔等当互相配合,不容有失,明白了吗?”
  江草齐心一凛,忙道:“属下明白。”
  本来这次的军事战略,他刚听说的时候抱有不同意见,觉得过于冒进,存在风险。但当陈三郎耐心分析之下,江草齐却觉得有道理,况且陈三郎决心已定,再反对就没意义了。不如全力以赴,争取捷胜而还。
  陈三郎同样慎之又慎,因为这一战,只许胜,不许败,若败,崂山这点基业就将付之东流,毁于一旦。他几经思虑,想了很多,最后终是下了决心,这才有了那次新宜县之行,找到莫轩意,听他分析,并提出制定一套完善的战略方案,再几经推敲,最终定案。
  现在,年过了,即将开春,时间已经很紧,是时候开始执行了。
  此事乃重大机密,除了兵房骨干,以及六房主事外,别的人都还不知晓,就是谨防消息走漏,被蛮军方面知晓,那就完蛋。
  兵贵神速,更贵机密。
  “好了,你们下去安排吧。”
  “是!”
  江草齐等人齐声应诺,退了出去。
  偌大厅堂,就剩下陈三郎与洪铁柱两人。
  从头到尾,洪铁柱都像一尊铁塔般站在陈三郎身后左侧,一动不动,神色坚毅。
  相比当初,亲兵规模有所扩充,增加了三百人。这一队兵直接隶属陈三郎管带,等于贴身侍卫。日常训练,不管是场所还是内容,都是独立的。身为亲兵首领,洪铁柱责任不小。他本无从军经历经验,但天赋凛人,学东西很快。
  陈三郎伸手揉了揉额头,脸上竟罕见地流露出一丝疲态来——坐在台上,发号施令,看似手握权柄,威风凛凛,实则肩负的压力也相当之大,非等闲人所能承受得起。
  揉了一会,陈三郎低声一叹,忽而开口道:“柱子,开春一战,若形势不利,亲卫亲兵可能都得奔赴战场,浴血奋战,你们可做好准备了?”
  洪铁柱再不是那个窝在小山村的懵懂青年,朗声道:“公子尽管放心,若有令下,将士必死战无后退者。”
  陈三郎点一点头,操练这一队亲兵,他亲自上阵,制订下不少训练内容,对于他们的战力,颇为了解。不过话说回来,兵练千日,不如一战,唯有真正经历过战火鲜血的淬炼,才能脱胎换骨。
  距离这一战,已经不远了。


第四百七十一章 人情变幻,以战养战
  六房建立,只是大方向,各房之中,具体细化,又有着不同的改革。现在还不够完善,得继续深入转化。
  这里暂且不提。
  却说周何之离开府衙,回往家中,刚转过街口,便见到前面围聚着不少人,看位置,正是自家门口,当即眉头一皱。
  走近去,众人见到他,纷纷脸带笑容,热情问候,一个个口称“大人”。
  周何之面色不见波澜,微微点头示意,等到入门后,来到大厅上,见到里面礼盒堆积如山,而妻子正在那儿摆弄清点,儿子周腾,女儿囡囡在边上兴奋地玩耍着。
  周何之脸色一变,一箭步上去,低声喝道:“夫人,你在做什么?”
  妇人抬头,笑容满面:“夫君,你回来了,今天好多人送礼来……”
  周何之当即喝断:“夫人,你糊涂呀!你怎么能收下这些东西?”
  夫人脸色茫然,疑惑不解。
  周何之叹了口气,不容置疑地道:“这些东西一件都不能动,登记好了,全部送回去还人。”
  夫人“啊”了声,很是不舍。
  “你呀你……”
  周何之指着她说了声,终是一叹。他周家家道中落,属于破落户,而自己也不争气,屡考不中,负债累累,家中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因为负债的问题,老婆都差点被恶霸抢掠霸占。
  穷困日子过久了,忽然发迹起来,心态难免把持不住,被人说些奉承话,又一堆堆的礼物送来,头脑便会晕掉。
  到底是小户人家,何曾经历过这等景象?
  周何之自从跟随陈三郎以来,跑前跑后,勤勤勉勉,做了不少实事,说好听点,叫“外务总管”,说难听点,其实就是个打杂的。他亦有自知之明,年纪不小,本事不大,读得书多,但欠天赋,做不来什么大事,一个字,只求“稳”。
  稳妥办事,稳定做人。安安稳稳地生活着,教育好一对儿女,这就满足了。
  陈三郎念旧情,奖赏分明,让周何之担任这户房主事。所谓户房,就是人口登记,户籍这些,还包括土地买卖等等,事情繁琐,但十足的肥缺。
  接任命状时,周何之既激动又忐忑不安,觉得自己不足以胜任此职,自家只是一介秀才而已。
  这个观念根深蒂固,不可扭转。
  想那郭楚,堂堂进士,更是做过同知的,现在也只能帮周分曹打下手,做个吏房执事副职……
  若说郭楚身有残疾缺陷,那么前一阵子梅花谷中来投奔的,有举人有进士,个个能力不俗,但他们基本都只能在各房中当个干事。
  所以说来说去,就是陈三郎照顾“老人”,念旧,更是因为信任他们。
  这就是人情了。
  然而人情如纸,最不耐用,更不可轻易动用,一翻过去,可能就没了。更别说周何之与陈三郎之间不同别人,若没有陈三郎搭手,他周家可能都家破人亡了。
  天大的恩情在此,还能谈什么人情?一世报恩都报不完。
  因此周何之心中一直谨记,本分为好,安稳为上。
  但现在,上任的消息刚传开,就有这么多人送礼——送礼乃人情,正常,不正常的是忘记交代家里,不许收纳。眼下收了这么多礼,就等于收了这么多人情,日后纠缠起来,根本分辩不清,一不小心自己都会陷进去。
  今时不同往日,公子基业大了,投奔的人越来越多,一双双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