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仙侠电子书 > 斩邪 >

第248章

斩邪-第248章

小说: 斩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突然间,外面风变大了,呼呼吹起来,把院落的树木枝条都给摇得哗啦啦作响。紧接着,淅淅沥沥的,抖落下无数的雨点来。
  陈三郎赶紧把窗户关上,不教雨点被风吹进来,湿了房间。
  这雨点似乎不小,扑打在窗户上,发出密集的“噗噗”声响,倒像是有人在外面敲窗一样。
  陈三郎晒然一笑:今天刚跟母亲说秋夜寒凉,今晚便下起雨来了。秋雨连绵,只怕这一下,这气候便会一天比一天凉了。
  他重新坐下,听着外面的风雨声,执笔起来,在纸上写下两句:远方风来有何事?夜雨敲窗似故人!


第三百九十二章 雍州大势,谁主沉浮
  秋雨缠绵,第二天也不见停,空气有一股清新的意味。
  又歇一宿,陈三郎的精神渐渐恢复过来,陪母亲吃过早饭后便去府衙公房。
  周分曹与郭楚见他来到,赶紧起身见礼。
  诸多事务,在他们两人的梳理下,慢慢都形成了秩序,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进行得不错。
  作为进士官员,两者的能力有目共睹,反正让陈三郎自己来做,在短短时日里头也决然做不到这个程度。
  说了会事,就见到宋志远带着三个人走了进来见礼。
  陈三郎见宋志远脸色有些怏怏,便猜测到几分,一问之下,果然如此。
  那日宋志远听闻崂山梅花谷那边还有不少读书人,赶紧便去招揽,不料到了那边,却碰一鼻子灰。登门拜访,说得口水都干了,并没有什么效果。甚至还有人指着他鼻子骂,说他堂堂大儒,居然帮陈三郎卖命,他日定然不会有好下场……
  这骂得有些没头没脑。
  宋志远满腹恼火,无奈发作不得,最后只说动了三名秀才,然后回来了。
  这三名秀才都有些年纪,属于那种考了十几二十年都没考上的,学识一般,胜在基础功扎实,适合做基层教育,聊胜于无。
  他们三个也是自知断了仕途,才愿意跟随出来,看能否搏个前程。
  听完,周分曹浓眉皱起,喝道:“这些人好生无理,不愿就不愿,何故骂人?”
  陈三郎冷笑一声:“都是些遗老遗少,心比天高,实无本事。满嘴忧国忧民,却只会窝在山沟沟里头吟诗作赋,悲秋伤春,哭哭啼啼像个娘们!”
  “说得好。”
  郭楚附和道,他便是从梅花谷出来的人,当然最是了解。倒不是说里面的人品性不行,而是书呆子气太重,整天文绉绉的,毫不客气地说,典型反映出王朝文坛百年沉积下来的靡靡之风,惯于互捧臭脚。只要有人琢磨出了句诗词,也不管好坏,一堆人立刻吹嘘起来,仿佛写出了绝世妙句一般。
  其实,也就是些无病呻吟的东西。
  整个梅花社的人,从早到晚,也不劳作,便是捣弄这些,虚得很。
  郭楚虽然也是文人出身,但与此格格不入,也看不惯,因此陈三郎一请,马上便出山。
  宋志远得了三人,要安排细务,说了会话,便告辞离开。其刚去一会,江草齐来到。
  现在府城中,武有江草齐,文有周分曹,他们两个,便是左臂右膀,深得信任。
  江草齐来,是要分说整个雍州形势的。
  以往时候,他在下面县城担当统领,但不和别的县城统领那样只偏居一隅,大肆搜刮,而是积极关心了解整个雍州大势,为此派遣出了不少探子。久而久之,便得到了许多有用的情报。
  这些情报他只掌握在自家手里,那时候苏镇宏不思进取,交给他也无用,反而会招惹猜忌,有杀身之祸。
  现在到了陈三郎主事,情报自然要拿出来,从而制定全局战略。
  府城比县城大,但比起整个州域来,依然只是一隅罢了。
  雍州有五大府城,分别为崂山府、怀山府、江安府、中元府、高平府,再加上一个雍州郡城。
  郡城有蛮军驻守,难以攻打。而各大府城的情况则十分混乱,旗帜更迭,走马灯笼般,真得像过家家。
  所以江草齐都不敢保证打探来的情报十分准确,也许那时候是某人主事,但过得几天,却换成了另一个人。
  不过根据情报所说,雍州境内已经形成了两大支义军的旗号,一支旗号为“高平军”,顾名思义,便是源自高平府;另一支名为“洞庭军”,据说领军者出身洞庭湖,故得名。
  这两支义军渐成规模,手下都有数万人之众,至于其中多少流民,多少壮丁就不得而知,反正人数摆在那儿,能够唬人。
  古言云:天下之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雍州也一样。随着两支义军的发展壮大,不断兼并,迟早会有一战,而一战后,胜负将决定谁主沉浮。
  情报显示,高平军已经得了高平府,正不断蚕食周边地盘;而洞庭军占据的是中元府,大肆招兵买马……
  但这些,已经是一个月前的情报了。
  江草齐慢慢说着,好让诸人一边听,一边消化。
  对于雍州的主要府城分布,周分曹等也是知道的,但各个府城的形势如何,却一无所知。郭楚以前曾为江安府同知,但逃难已久,现在江安府变成甚样,哪里还弄得明白?
  江草齐的情报十分重要,总算对雍州的整体局势有了个比较清晰的认识。现在他们虽然占据了崂山府,形势稳定,但只是暂时的。要想长久,则必须发展,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像苏镇宏那般,沉迷现状,迟早也是被人吞掉的份。
  众人当下的思路很统一,就是先求稳,不过很多事情身不由己,你不去扩张,但别人会来侵犯你。
  因此,必须得做好充分的应付准备。
  有准备,心不慌。
  目前阶段,江草齐负责招兵,练兵;周分曹负责发展民生,广储钱粮;分工倒是明确,至于各类器物打造供应等,则有周何之、张博、耿全等人在下面分管跟进。
  主要的事宜,都有专人主持。
  至于下面具体环节的事则比较笼统,还缺乏相关人才。不过随着府城局势日渐稳定,不少观望的人也按耐不住了,纷纷来到府衙,要寻个事做。
  人都如此,开始之际不敢冒险加入,可一旦看形势不同了,心态便起了变化,倒怕落了别人后面,抢不到位置了。
  府衙里头虽然位置不少,但也是有数的,一个萝卜一个坑,越后面,越少选择。
  不少人都听说了,那雷公威投奔得早,现在已经是衙役头子,下手管着三四十衙役呢,负责街头巡逻,维持治安,好不威风!
  这让许多人瞧着眼馋,其中一些自诩比雷威要好得多的心里便想,要换了咱进去,起码能直接当官呀!
  有官当,谁不想?
  还想啥,赶紧去投奔吧……
  不管如何,所有事情的前提都在于崂山府能够保持稳定,稳定的核心,便是陈三郎!
  这时候,陈三郎身上的声望光环便发挥出了极大的作用,他寒门出身,但三元及第;他年纪轻轻,但声名鹊起……
  梅花谷的人不肯跟随,是因为他们本身是雍州本地的望族,观念根深蒂固,难以改变,但对于许多落难的普通读书人来说就完全不同,他们却觉得这是个大好机会。
  一时间,崂山府前所未有的热闹起来。


第三百九十三章 泰山来历,可怕之人
  返回宅子的时候,陈三郎见到许珺正手提两大坛酒往屋里走——许氏父女也住在后宅的一间院落中,与陈三郎所住的地方间隔不远,出入的话,抬头不见低头见。
  不用问,许珺拿着的酒肯定是给她爹喝的。
  在泾县的时候,陈三郎就知道许念娘嗜酒,一路来,这个嗜好从未改变过。
  许念娘有海量,堪称千杯不醉。陈三郎都怀疑其是不是借酒练功,在练着一门与酒有关的绝世武功。
  见了他,许珺脸上不见笑容,似有心事。
  陈三郎沉吟了下,便停步等在外面。过不多久,送酒进去的许珺果然出来了,朝着他打个眼色,两人便到陈三郎的屋子里说话。
  “三郎,我觉得爹又快要走了。”
  许珺这一句话让陈三郎一愣神,为什么说“又”呢?
  因为许念娘抽身离去可不是第一次,在泾县的时候便抛下女儿跑了一次,害得许珺一路寻找,从中州到名州,最后受个道士指引,直到京城。
  在京城的时候,陈三郎与许珺重逢,并经历了患难。后来,陈三郎很怀疑那名道士用心不良,故意让许珺到京城来,有所图谋。皆因梦赴龙城的时候,他曾清楚地见到许念娘被困在那儿……
  过去的事,再难以还原,只是当下,许念娘又要走了?
  这是什么意思?
  许珺幽幽叹了口气:“我自幼懂事来,便记得和父亲东跑西跑,不断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在每个地方停留的时间都不长。后来到了泾县,已经算是住得比较久的了。”
  陈三郎以前就听她说过这事,疑问:“难道这就是所谓的跑江湖?”
  许珺摇一摇头:“不是,我总感觉,爹是带着我逃亡。”
  “逃亡?”
  陈三郎一皱眉,心想以许念娘的功夫,怕谁来着,何须逃亡,但仔细一想,就想起当初在泾县时,还真有两个人来泾县找上门来。一老一少,老者满头白发,唤作“老五”,年轻一点的好像叫“小松”什么的。
  而许念娘,被白头翁叫做“老六”。
  一五一六的,必然是排序,许念娘说过,他们曾有九个兄弟。
  白头翁与小松武功都不俗,一番苦战,陈三郎也出了手,才把他们斩杀。本以为杀完了事,看来并没有那么简单。
  毫无疑问,许念娘定有一段复杂的过去,只是他不说,别人无从猜想,当即嘟嚷道:“他又要走,算得什么事?太不负责任,眼看我们便要成亲。不行,决不能让他走。”
  许珺苦笑道:“爹若走,谁能守得住?”
  陈三郎为之哑然,只是心中不忿,气道:“要不我往酒里下药,把他迷倒,捆绑起来,这不就……”
  若有所觉,猛地回头,就见门外一身青衫的许念娘站在那儿,目光清亮。
  陈三郎讪讪然站起来,不好意思的搔了搔头发。
  许珺连忙脆生生唤了声:“爹,你又来吓人!”
  许念娘施施然进来,目光有意无意地瞥着陈三郎:“某人胆大,吓不着。”
  陈三郎搬来凳子,满脸笑容:“岳父大人,请坐。”
  许念娘毫不客气坐下,许珺又倒好茶端来。喝着茶,一言不发。
  陈三郎忍受不住这般氛围,干咳一声:“岳父大人,你究竟是什么来历,现在总该跟小婿分说分说了吧。”
  许念娘冷哼一声:“我以为你不敢问呢。”
  “呵呵,小婿今天也喝了点酒,壮胆。”
  “少嬉皮笑脸的。”
  许念娘面色严肃:“不错,我确实要走了。”
  “爹!”
  许珺眼眸顿时出现了雾气。
  “不过不是现在走,怎么也得等你们亲事办好之后。”
  陈三郎摸着下巴:“究竟是什么原因?”
  许念娘叹了口气:“因为有人一直在找我,如果我停留太久,他们就会找到我。”
  陈三郎沉声道:“找到又如何?现在崂山城中有兵甲数千,他们敢来,我就敢杀!”
  以前在泾县,他身单力薄,没有这份底气,现在不同了,不敢说兵强马壮,但好歹也是一城之主。
  许念娘看着他,慢慢道:“你错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