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活在乱世 >

第302章

活在乱世-第302章

小说: 活在乱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洛阳现在需要的是粮食,需要的是青州的铁甲,而不是改革,娘的,这个张金亮脑袋不知道是被那头驴子踢了,现在还在要求改革,说什么要求保护私人财产,说什么让朝廷保护自由贸易,说什么天赋人权,人人平等,人人平等了就有粮食吃了么?异想天开,奇思怪论,不可理喻。娘地。”
    刘舆坐在一旁,翻看着案上的卷宗,一声不吭,旁边的潘涛却在那里煽风点火道:“王爷,张金亮这小子越来越不象话了,据说现在他在青州不但自称神的使者,现在还在青州各地兴建什么天祖教堂,里面贡上昊天上帝的牌位,让青州所有人都进教堂祭天、敬祖,这不是明着要造反么?”
    “祭天并非天子专利,大晋不少部族也保留着祭天的习俗。张昊出身山野,保留祭天传统不足为奇,我到是奇怪,为什么廷威公和其他几家华族竟然对此表示沉默,而没有进行劝阻呢?”刘舆抬起了头看着潘涛说道:“明公明鉴,现在谁都知道洛阳城是在依靠青州地张昊上贡的红萝卜过活,现在不管张昊在青州做什么,只要不是名打名造反,咱们都无可奈何。其中的原由我想我不用说,明公也该明白。”
    潘涛低头叹了口气,无奈的说道:“我怎么会不明白,可是这个张昊也太可恨,明公足不出户可能不知道。这家伙现在连每次进贡上来的每箱红萝卜里面都放着各种各样的传单,王爷你可是不知道,刚才你看到的那份青州的奏折,实际上在随同奏折一同进入洛阳城的时候。就已经传遍洛阳了。恐怕您是洛阳城中最后看到这份奏折地人之一。哎”
    潘涛又叹了一口气,说道:“想当初,咱们也不知道为什么支持他,让他轻而一举的占领了青州。当时要是支持道将公多好,如果道将公现在在青州的话
    “苟道将现在在蒙城,蒙城今年也没有受灾,他也没有向京都进贡一粒粮食,他只顾养着他那刚刚组建的5万铁甲,别的什么也看不见。”刘舆在一旁反驳道。
    “道将公现在在蒙城主要面对王弥叛军,缺粮食也是在所难免地。青州年年丰收。却也没有见给洛阳送来多少粮食。”潘涛毫不示弱。
    “庆州今年遭灾也不小,张昊现在还能送红萝卜也就不错了。”刘舆这些年来没有少收青州的礼物。他不能不给青州说好话,更何况现在他府上的吃穿用度全靠青州支持,才会在洛阳粮食一直紧缺的情况下,他地生活还能保持正常水平。并且就在他给王舒抱怨在并州刘琨缺少铠甲武器地以后没有多久,青州就已经通过鲜卑段氏送给了刘琨50套制作精良的铠甲,并且一点钱粮都没有要,要知道,现在就算东海王自己的卫队也不过才装备了500套那种变态的全身甲,这些事情算下来,他也是不得不给青州说好话。
    “王爷,最近您府上地缪传可是和来自青州的王舒走的比较近,你可要小心提防啊。”潘涛眼见说不过眼前这位邋遢公子,只的转移话题。
    “我也和王舒走的很近,是不是让王爷也提防提防我啊。”刘舆笑道:“现在王舒可是京城的大红人,京里这些官员那个不去拍他的马屁,意图从他哪里弄点青州地紧俏物资,明公不是在处明公那里受瘪了来王爷这里告状把。”
    “王舒拿着朝廷地俸禄,却还给青州干………………………”
    不等潘涛说完,刘舆一句话就把潘涛给噎了回去:“潘大人,这两年朝廷给你发俸禄了么?”
    “刘庆孙,你怎么老给我打憋,是不是你吃了青州给你的东西,嘴怎么这么短,怎么一直给张昊那厮说好话。”
    刘舆哪里是个瓤茬,看见潘涛要给自己吵架,他一推案上地文件,毫不想让说道:“没错,我就是吃了青州的东西,何止是我,你家里现在吃的东西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我家吃的是王爷赏赐给我的。”潘涛直接就和刘舆顶上了。
    谁知道刘舆噗哧一声却笑了出来,并骂道:“王爷赏赐给你的食物也是青州进贡的,没有青州的张金亮,你还不知道去什么地方挖老鼠充饥呢,现在可好,吃了人家的,拿了人家的,然后在骂着人家。”
    “那是青州应该交的,我领的只是王爷的赏赐。”潘涛转身向司马越说道:“王爷,身为东海王府的家将,缪传私交外臣,用心叵测,王爷万万不可粗心大意。”
    “张昊之心路人皆知,不能说是缪传勾结王舒,其实是王舒巴结缪传,这事潘大人还是不用操心了,王爷心中自然有数。”刘舆在旁边继续笑道。
    潘涛不知所以然,怒道:“王爷无家事,家事即为国事,什么张昊之心路人皆知,我怎么不知道。”
    “哪是因为你笨,总想着一些阴暗的事情,总想着告小状,你难道想让莲儿公主一辈子呆在家里么?”
    刘舆的话,一下子让潘涛目瞪口呆,他呆呆地望着刘舆和司马越,痴痴的问道:“王爷这是真的么?”
    “成于不成,你不用操心,王爷心中自有计较,”刘舆看着潘涛那傻样,很爽的伸了一个懒腰。
    “别给我提张昊,提张昊我就来气。”看到自己的这两位幕僚在厅堂之上吵了个一塌糊涂,自己想要的正事却还没有办,司马越的肚子里面就没有好气,“你们两个赶紧给我想想,现在到底怎么办,粮食,粮食,粮食吵吵就能吵来么?”
    潘涛白了一眼刘舆,低下头却不在吭声,吵架,清谈,挑拨离间他在行,真遇到正事,还得看刘舆地。
    刘舆看着潘涛不吭声,咳嗽了一声说道:“王爷,庆孙认为王爷可以出去避避灾,一来可以减少洛阳的粮食消耗,二来还可以躲开朝廷中那些对王爷的命令阴奉阳违的那些人。”
    “避灾?去哪里避?”司马越疑惑的望着刘舆。“今年没有受灾的许昌城。”
    “借口呢,你让本王就这样带着人走,就说是出去避灾的么?”
    “王爷,判匪石勒可是在南阳。”刘舆胸有成竹的说道。
    “潘公,你说呢?”司马越转身面向潘涛。
    “全凭王爷做主。”
    第六卷:天下大乱 第十节:乱(二)
     更新时间:2009…3…14 15:25:03 本章字数:3324
    永嘉四年十一月,迫于形势,太傅司马越被迫率领大军四万人离开洛阳,迁往豫州首府许昌,皇帝司马炽泪流满面,劝阻司马越道:今胡虏侵逼郊畿,人无固志,朝廷社稷,倚赖于公,岂可远出以孤根本!”
    司马越对曰:“臣出,幸而破贼,则国威可振,犹愈于坐待困穷也。”
    临离开洛阳前夕,司马越上表皇帝,要求组成“行在”(流动的中央政府),随军南迁,皇帝被迫允许,借助这个诏令,司马越任命太尉王衍为军司,把朝中有名望的官吏全部编入行在为佐吏,并抽调军中有名的劲卒悍将为部署,几乎把洛阳的守卫部队抽空。
    为了稳定朝野,司马越也被迫把自己的家眷,包括世子全部留在洛阳,以表守卫洛阳的决心,并任命潘涛为河南尹,全权负责留台(留守的政府),任命龙骧将军李恽、右卫将军何伦守卫皇宫和负责京师的防御。
    然而,失去军队守卫的京师,完全乱成了一团,为了粮食,为了生存,洛阳城中强人自立,杀人抢劫已成家常便饭,留守在京中的官僚皇族,挖掘壕沟自守,完全把京中百姓的安危置之度外。
    就连皇宫里面也不能幸免,大殿之上,也有人倒毙,尸体横行,小皇帝的衣食,完全依靠还留在洛阳的王舒,每天定量给皇帝哪点特供品维持生命。而普通宫女仆役,甚至连青州通过水路送过来的有限地红萝卜也享用不上。
    在这个时候。为了活命,不少宫中的宫女黄门开始盗窃宫中的财物,和送补给品到皇宫的青州武装商队换取食物和生活必需品,就连看守皇宫的何伦也开始把皇宫里面的宫女,甚至劫掠城中有姿色的妇女,卖给青州的武装商队。
    而青州商队甚至也借机会用红萝卜和京中的大户交换物品,甚至连以前价值连城地工艺品,也以能换到同等重量的红萝卜为荣。
    而一些以前眼高于顶,但是势力较小的华族。为了生存,甚至开始和这些青州的商队成员联姻,为的只是能搭青州商队地船到青州去,并且能够一进青州还能获得青州的绿卡待遇,仅此而已。测试文字水印1。
    而在青州。由于在入冬以前,红萝卜白菜白萝卜等速生蔬菜获得了几轮丰收,外加上几个少数民族地区的牲畜,还有日益扩大的渔业生产能力。青州又在年关前后。有条件有计划地开放了一步分口岸,重新开始吸纳流民。
    并在冬至和除夕之夜以及春节那天,青州天祖教会还特别在流民聚集地关外布施了汤圆和羊肉饺子。也就是青州的铁锅才使这两种食品提前进入了青州人的口中,要不然。中国人还得等到唐朝以后才能吃上饺子,宋朝以后才能吃上汤圆。
    有了经验的青州,为了再次避免给别人做嫁衣,不但要求新到地流民除了必须在建成的隔离区呆上一个月的时间以外,还要在隔离区内接受天祖教传教士和青州官员的双重洗脑。这些从学员里面选拔出来的,刚刚经过个把月培训的天祖教传教士和青州的官员,一边教这些新到地流民认识青州地各种钞票和其他生活常识。一边让他们背诵锦绣山庄的公约和天祖教地十戒。灌输青州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观念(十戒中第十条)。
    这些临时挑选的传教士在各个关卡上从冬天忙到春天到来,也没有停止。而天祖教的哪位教宗此时却悠闲的坐在金堡脚下那座宏伟的议会大厦的一个会议室里面,向着四周指点着,
    “看你们闲的,一个个吃的肥光溜圆的,是不是鱼肉罐头吃多了,要注意养生,什么东西再好吃也不能多吃,你们看我,这么大年纪了也没有见发胖,每天忙得脚不沾地了,也还是精神抖擞。”老头一说到他自己的活,就把脑袋转向张金亮,向张金亮诉苦:“那么多的神话故事让我整理,还得去教学生,金亮啊,你可得在给我多找点人手。”
    看着被邀请的最后一个华族代表入场,张金亮拍了一下巴掌,两个会议纪录员抱着一堆文件,从后面跑了出来,把手中已经上了封蜡的文件发给在座的各位华族代表。
    “各位请打开各自的密封袋,看看里面的文件,然后再说话。”张金亮手中也拿者一个密封袋,走下了台阶,站在了两边代表的中间。看着众人撕开密封袋,从里面取出文件。
    “我无法辨别这个东西的真伪,只能把他先拓下来,再印给大家看,看看是否有人能够辨别他的真伪,原件现在就在我的手中,哪位有兴趣可以要过去看看。”他把手中的那个文件夹举了起来晃了两晃说道。
    今天到场的基本上都是各家华族的代表,而青州议会和青州政府只有少数人在场,好多人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大都想着搞不好又有什么发财机会来了,哪知道打开了文件以后,不少人的脸色都变了。
    “这是真的还是假的?”林世祥第一个站了起来,指着那份文件问道。
    “正因为,不知道真假,所以现在我还没有提交议会讨论。”张金亮伸手把那份原件递给了林世祥。
    林世祥接过原件,对比着以前青州以前接到的公函,慢慢说了一句:“玉玺不像是假的,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