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名门纪事 >

第164章

名门纪事-第164章

小说: 名门纪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刑部尚书温承宗说道:“这件事我来做吧,老夫今年已经年近耄耋。早就想向皇上高老还乡,如今正好。”

靖国公皱眉道:“老师。这种风险怎么好让您来冒呢。”温承宗是他岳父的族兄,也是他的老师。

温承宗摆摆手:“老夫在朝中已经将近五十年。再没什么可留恋的,我们山东士族同气连枝,现在面临危机,必须有人出面,此事不关皇上如何处理,必遭他的忌恨,你们年轻人大好前途,不可因此断送了。因此不如老夫来做。”

靖国公和几个官员眼含热泪,大礼下拜:“多谢老师。”

皇帝看着这几日送上来的致仕折子眼睛几乎喷出火来,声音越发冷凝:“门下侍郎萧荣、刑部尚书温承宗、翰林院学士周文光都要走是吧,好啊,你们是要给朕拆台,难道没有了你们,这朝廷就不转了,这天下是朕的天下还是你们的天下!”

他忽然站起身来,在御书房中来回走动,走了几圈,猛地停下,攥紧了拳头,眼神中充满了狠辣之色:“既然你们不识抬举,那就让朕来告诉你们这是谁的天下。”

次日一早,所有请辞的折子都准了。朝中众臣面面相觑,想不到皇帝真的痛下决心,用君权强压群臣。几位宰相面沉似水,相互对视一眼,一时间朝堂之上气氛凝重。

之后,皇帝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又提拔了几个人,中书舍人高建升为户部侍郎,窦温任翰林院学士,左拾遗于正杰升为侍御史。

众臣都对这个安排皆有疑义,此事皇帝并未跟群臣商讨,这些人有外戚的身份,而且属于越级升职,因此群臣议论纷纷。但皇帝却力排众议,说既然这么多人致仕,必须有人补缺,这些人是有才之人,可以破格提拔。

皇帝和群臣闹得很僵。

大家还没有反应过来,魏伯颜带着内卫便敲开了那几位致仕大臣的府门,把这些人抓回了永和巷。

这下子群臣都坐不住了,纷纷上折子弹劾内卫,说内卫滥用职权,要求把案子移交到御史台或者大理寺。皇帝却说等事情查清楚再说。

太皇太后自刘锦被抓脸色就不佳,这些日子脸色就更是阴沉沉的,连妃子们的请安都一概免了。门下侍郎萧荣的下狱让她忧心忡忡。

“皇上还是适可而止,难不成跟众臣把关系闹僵吗?再说,用内卫本就不妥。”太皇太后终于忍不住,出言相问。

皇帝笑笑,打着官腔:“皇祖母之前不是说内卫是皇家私器,只应该由皇帝掌管,如今内卫既然查出这些人的问题,就该一查到底,这本该是御史台的职责,若确有其事,说明御史台失察。当然,若是他们清白,内卫调查之后自然会放人。”

太皇太后脸白了白,进了永和巷,很少有人能抗得住,冷笑了一声:“那最好,希望皇上能给群臣一个交代。否则,内卫无凭无据就胡乱抓人,岂不坏了律法。”

“是,祖母,这是自然。”皇帝心下冷笑,太皇太后之前保刘锦的时候可不是这个说法了。

连日来群臣接连上表,为温承宗、萧荣等人伸冤。

皇帝却拿出几份书信:“你们自己看看吧。江南贪腐大案,前年刘锦去查了一次,却没有什么成效,现在看来是地方与朝中官员勾结。不乏德高望重之人。如果不严查,如何向天下百姓交代。”

大家这才明白,皇帝打的是哪张牌。原来是冲着那笔钱去的。

李明哲率先说道:“监察百官是御史台的职责,既然内卫查到了问题,理应交由御史台详审。”

靖国公也说道:“皇上,不可用内卫替代御史台,否则难以服众。”

皇帝看看低着头站在一旁的陆宪和半眯着眼睛的柳正言,笑问道:“陆卿家、柳卿家以为呢?”

“臣附议。”陆宪躬身答道。

“臣附议。”柳正言也跟着说了一句,就再不说话了。

皇帝点点头:“好,既然四位卿家都觉得这样办好,那查这件贪腐案的事,就交给御史台吧。

靖国公、李明哲和陆宪相互看了对方一眼,知道皇帝也在试探群臣的底线。

这是一笔极大的款子,是各级官员从各种拨款中层层剥下来,通过各大商行、票号,将钱洗白,再分配到各级官员的手里。

最初是长公主为了和郑伦对抗建立的,她制定了一套洗钱的方法,郑伦死后,随着长公主势力越来越大,牵扯的人也越来越多。

后来这个网络几乎渗透到整个官员系统。银两按照指定的规则分配,只要做官,按照职务人人有份。但大多数人都只是知道是有这么一笔暗钱,却不知道什么来头。想要揭发出来的人,都被处置掉了。

实际上,这是长公主用最少的代价控制这些人的方法。因为人的胃口是渐渐增大的,不加以控制那些人永远贪得无厌,有这样一种方法来分配这一大笔款项,他们反而不敢多贪。各地受灾多的时候,下拨的银子也多,各级官员按照规矩截留,最后真正用到救灾上的款项也能保障。而风调雨顺之年年,本身官员的油水便丰足,因此下拨的款项少一些也没关系。坏规矩私自多拿的人,被上边发现,就会处置掉。

长公主的人控制了资金节流和分配的几个环节,也只有长公主知道这些人是谁。她也凭此控制百官,权倾一时,把韦建昌一派压得死死的,也引得韦建昌孤注一掷。

而资金则是由几派势力共同派人掌管,相互监督,相互制衡。

每次制定预算,高层都会多作一部分预算,而在向下发的时候,各层节留,这笔钱会通过各商行、票号,通过生意、土地买卖等方法洗干净,再以各种名目发到各官员手中。

每年春,账本会进行汇总,以掌握账目和资金的情况,长公主会派人核查后销毁。

而这一次长公主薨逝,正好卡在这个当口。还没来得及派人去销毁账目,因此前一年的账册还在长公主手上,被她藏在了桐影阁。上面只有代表人名的符号和金额记录。没有名册对照,谁也看不出来这些圈圈点点的符号代表谁。

人们想得到这本账册,主要是想要掌握这笔资金的运作。而当初替长公主掌管分配的人此时已经隐藏起来,现在藏在涵因书架上中的书页记录着这些人的名字,他们便是长公主的亲信。陆宪和李明哲的名字赫然在列。(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百八十三章 计议

求粉红求推荐

长公主死后,没有人主持,这件事只能听下来,他们只好先想把发分配剩下的银子。却发现这笔款项已经被挪走了,高达两千万两的白银,监看银子的人说是江南那边过来的人,总共分了三批运走,但是却没有人分到这笔钱。

大家都怀疑是长公主的旧人借长公主之死独吞了款子。他们急红了眼,一方面派人暗中查访,另一方面,四处搜寻长公主的名册。谁知道就在这个当口,出了江南贪腐案。

这个案子实际上是有人见一直再收不到钱款,于是想借着长公主之死,干脆把此事向皇帝揭出,意图邀功。陆宪担心这笔钱会被查到,几个人商议一番只得暂时停止查访,蛰伏起来,以免被人拿住把柄。这笔钱的下落就成了谜,那人颇为谨慎,两年了毫无动静。

没想到,当时皇帝只以为是一般的贪污受贿,为了让魏伯颜掌握内卫,把刘锦调去查案,刘锦在长公主麾下虽然不参与这些事情,但也隐约知道一些,不仅没有追查,反而把事情压了下来,只抓了几个小喽啰交差,这些年他也暗中查访这笔银钱的下落,收集了不少情况,但那笔钱的下落还是隐藏在重重迷雾之后。

陆宪、李明哲以及靖国公马上达成了妥协,重新制定了分配方法。刘锦通过这件事窥知了这些人在这其中的角色,尤其是掌握了靖国公的证据。他们想要除掉刘锦,刘锦便把自己和靖国公捆绑在一起。

因此,靖国公为了防止刘锦鱼死网破,把事情揭出来。他在刘锦出事的时候也力保他。崔皓辉和梁松之合伙开店便是给众人传达的一个信号。

陆宪显然胃口更大,并不满足永远跟在长公主后面,他暗中和杜胤、韦昌辉勾结起来倒卖国库米粮,只是手法显然不够高明,被人查出了端倪。

这件事朝中几派的首脑都是心照不宣,包括刚刚提拔为尚书左仆射的柳正言,只有皇帝不知道。

陆宪、李明哲、靖国公和柳正言又聚在了撷香馆,空气中若有若无的梅花香掩不住屋中凝重的气氛。

“皇上这是要我们吐血啊。”李明哲冷哼了一声。看着之前还拼得你死我活的几个人,如今却坐在一起商议怎么对付皇帝,不觉有些可笑。

陆宪沉吟半饷,说道:“那笔钱,我们都不知道,要我们吐什么!”

“皇上会信么?他可拿着长公主的账册呢。”靖国公摇摇头:“江南那次闹的也太过分了,就把他们交出去。他们也没什么好说的。陆相,你的人弄出来的事,可要做好善后。”

陆宪脸色变了变,没有说话。

柳正言笑道:“把那几个人交出去,那些人这些年在那块地方油水那么丰厚,也尽够皇上的胃口。这件事就这么了了。”

“这件事情怎么都由江南那边承担?”陆宪冷笑道:“可别忘了,你们各家的商行票号全都有份。”

“陆相,话不能这么说,当初就说好,谁惹出来的麻烦谁善后。”听到陆宪这样说,李明哲的眼底浮上一抹阴沉:“再说了,那笔钱这么久都没找到,问题也出在江南。你们陆氏一族在江南经营那么久,能一点风声都没有么,怕是有人想独吞这笔钱,故意隐瞒消息。”

“你是说老夫想独吞大家的钱!”陆宪狠狠盯着李明哲。

眼见气氛有些僵了,靖国公忙说道:“我们之间就不要吵这些了。这件事情揭出来,对谁也没有好处。再说了,这么大笔钱要是有动静。我们早就察觉了。还是先想想,如何给皇上一个交代。总不能让温尚书他们总在大牢里关着吧。”

柳正言笑道:“皇上这次不顾众议下旨提拔了窦温入翰林院,恐怕是想要以翰林院拟诏之责独掌机要,让高建任户部侍郎是想要卡住财政,再用于正杰等人监察百官。用这三方面加上内卫入手,把钱的事情弄清楚,再进一步独揽朝政。”

陆宪冷哼了一声,冲李明哲说道:“于正杰不是你的学生么。”

“他就是那副忠直的脾气,一直也没肯要那份钱,所以在同僚中颇受排挤。我也拿他没办法。”李明哲笑道。

“他一个人也罢了,闹不出什么来。高建和窦温也该知道底线是什么。”柳正言垂下眼皮,思索了一会儿说道。

陆宪沉默半天,说道:“就这么办吧

几个人又商议了一会儿才散了。

御史台接手调查后,很快有了眉目。前年贪腐案有关的扬州、光州刺史贪污受贿,被革职查办。抄没家产达三百万两。

内卫把温承宗、萧华、周文光等人调查一番,又放了出来。

刘公公看着皇帝越来越沉的脸色,心里越来越犯愁,想着茶是现在端上去,还是待会端上去,一个宫女从他手中接过茶盘,笑道:“刘公公,让奴家来吧。”

刘公公一皱眉,刚想训斥这个宫女没眼色,抬头一看,又笑了:“姑娘来了就好,皇上心情正差呢。”说着把茶盘递给她。

宫女接过茶盘,走到皇帝桌前,给皇帝端过去,用娇柔而富有磁性的声音说道:“皇上,请用茶。”

皇帝皱皱眉,刚想发作,忽的认出这声音,惊喜的抬起头:“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