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内总管 >

第34章

大内总管-第34章

小说: 大内总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几十万的难民也是勉强能够在下用的。”
    听道王承恩的话倪元璐倒吸口冷气!倪元璐虽然惊叹王承恩的思虑长远,可是倪元璐想到了王承恩这些计划当中最致命的前提——银子!
    “王公公,若是按照你这标本兼治的法子,下官粗略考虑起码要三百万两来周旋!皇上一定不能通过王公公的提议,何况养私兵不纳入朝廷范围的话军饷何来?皇上会怎么想?这法子不妥,不妥!”倪元璐虽然跟王承恩接触不久,可是他也不知道从那儿对王承恩生出一股信任,他相信王承恩想养兵绝对不是造反用的,可是太监养兵,这可是违反明朝祖制,也是让崇祯最厌恶的,弄不好脑袋就掉了!
    王承恩笑道:“就因为如此,在下才找倪大人商议呀!”
    倪元璐苦笑道:“商议?光银子都成问题。”
    “哈哈——银子不是问题,倪大人预算是三百万两,在下的预算是六百万两!”
    “六百万两!”倪元璐再次倒吸了口冷气,吃惊的看着王承恩。
    “倪大人是否认为在下在狮子开大口,乱吼一气?”王承恩笑笑,继续道:“因为在下信得过倪大人,所以可以告诉倪大人,六百万两,在下准备自己出!”
    “……”倪元璐已经惊讶得说不出话了,心中只有一个疑问——这太监的银子从那里来的?
    “倪大人是否在猜测在下的银子来路?”
    王承恩自然不会亲口告诉倪元璐他黑吃黑来的、贪来的,倪元璐这人疾恶如仇,怕是王承恩一说出原委,倪元璐就佛袖而去,回京弹劾他王承恩了。王承恩要倪元璐自己想,自己琢磨!
    王承恩朝倪元璐抱拳郑重的道:“在下若是恳请倪大人为了城外那些难民,不追究在下这笔银子的来路,在下也保证所得用于民,不知倪大人意下如何?”
    倪元璐一愣,厉害关系在脑中反复翻腾。
    六百万两可是崇祯年间三年的国库收入呀,王承恩轻描淡写一张嘴就是自己掏六百万两,倪元璐估摸着王承恩的家产少说有上千万之巨。这个崇祯面前的红人、权利颠峰的王承恩,除了贪能有这样大一笔银子吗?
    王承恩再朝倪元璐抱拳施了一礼道:“倪大人慢慢考虑是否弹劾在下,这些难民还等着在下去处理呢,倪大人考虑的时候切不可忘记了这些难民。”说罢,王承恩丢下一个人傻愣的倪元璐匆忙出了书房,朝城楼而去。
    “唉——”倪元璐叹了口气。
    明朝历史上查出最贪的宦官是正德年间的刘谨,其被凌迟处死,抄其家产时,得金二十四万锭又五万余两,元宝五百万锭又百余万两,宝石二斗,其他珠玉金银器皿无数。明朝的元宝大多刻有‘永乐’二字,五十两一锭,可想当时的宦官多能贪了。
    可是倪元璐现在犹豫,要不要弹劾王承恩。按照倪元璐的性子,若是没有难民这件事情倪元璐现在就回京直接写奏折弹劾王承恩了,可是一考虑到上海县城外越来越多的难民,和王承恩的治国方略,他又犹豫了。
    也许倪元璐弹劾王承恩成功,王承恩给抄家查出大笔银子,崇祯的面前大不了再换一个红人,那么这后来的崇祯红人会为了难民、大明江山做到王承恩这样的程度吗?
    答案是否定的!
    包括倪元璐自己也承认,自己的思考的策略,也没有王承恩既忧国又虑民这样双管齐下的策略高明。从‘工商皆本’转移赋税的策略,到官办贸易试点的营造,再到现在的难民事件,那件事情王承恩不是做得几乎接近完美。
    “唉——”倪元璐再叹了口气,他绝不是迂腐的廉臣!
    ※※※※
    “唉——”王承恩也叹了口气,以后有太多的事情要依仗倪元璐了,有些事情晚说不如早说,要是日后给倪元璐主动发现,麻烦可能比现在还大。王承恩此举是有很大的赌博成分在内,他相信倪元璐了解他为什么要贪那么多银子。他也了解倪元璐绝对是崇祯年间忧国虑民为己任的唯一官员!
    夜间,倪元璐再次来到王承恩的书房,黑着一张脸,朝正在胡乱涂鸦的王承恩喝道:“银子拿来!”
    王承恩一愣,停下手中的笔,随即朝倪元璐道:“倪大人?考虑好陪着在下同流合污了?”
    倪元璐没好气的道:“你这厮,做那些事儿也还算不愧苍天黎民,倪某是自上贼船,明日我便动身去江浙两省筹集粮食物资,便宜你这厮了!”
    王承恩听完倪元璐的话,知道倪元璐已拿定主意站在自己这边,不会弹劾自己了,大笑道:“管他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哈哈!”说罢,王承恩将手中胡乱涂鸦的宣纸递给倪元璐道:“在下的狂草甚是难认,倪大人多多包涵,在下要的粮食物质全在这张纸上,倪大人劳烦了。”
    倪元璐接过王承恩的‘狂草’一看,差点没吐血。倪元璐可是草书的大家,见了王承恩的‘狂草’简直哭笑不得。
    “你这厮满腹经纶,书法却如此不济!”倪元璐已经不尊称‘王公公’了,直接称呼王承恩为‘厮’以表达他心中对贪官的鄙夷。
    倪元璐提到书法,王承恩心中一动,突然想到个人,说:“倪大人的书法让在下好生佩服,倪大人能否教授一个人学书法?”
    卷二 上海滩 章53 招兵买马(4)
     更新时间:2008…9…15 21:20:16 本章字数:2432
    次日天明。
    倪元璐带着随行的官军前往江浙两省收购粮食、物质,采购队伍中多了一位编外成员——董小宛!
    苏州城内的“董家绣庄”是苏州小有名气的一家苏绣绣庄,因活计做得精细,所以生意一直兴隆。董家是苏绣世家,到这一代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别看刺绣属于工艺制造行业,可十分接近于绘画艺术,所以董家还颇有几分书香气息。董家生了个千金,小闺女不但模样儿俊秀,脑子还十分灵慧,父母视如至宝,悉心教她诗文书画、针线女红,一心想调教出一个才德具全的姑娘。
    这本是个美满幸福的家庭,不料天有不测风云,董小宛十三岁那年,父亲便撒手人寰。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董小宛与母亲到南京投奔亲戚,那想到亲戚没寻到,老人家随即也跟着丈夫同奔极乐世界,惟独留下才十三岁的董小宛,也就正好有了王承恩碰巧收留董小宛的前事。
    “倪大人,此去江浙采购粮食、物质就劳烦大人了。这丫头就烦大人教授书法、学识,总好过跟在杂家(读者大大们是老大以后在外人面前用这个)这个胸无点墨的‘贪官’面前强。”王承恩道。
    “你这厮也知道自己贪?真是难得!”倪元璐还为昨天的事情耿耿于怀。
    倪元璐升手拉过董小宛的小手,董小宛却眼巴巴地扭头看着身后乔装过的容容,眼中满是不舍,双眼中闪着泪花,却倔强地不让眼泪掉下来。乔装男装的容容看着董小宛眼中的不舍心中一颤,也欲掉下泪来。
    昨夜里,可是容容劝了老半天才劝下董小宛随倪元璐学书法。这十来天的相处,容容亲自带着董小宛,吃饭睡觉无时无刻都在一起,让才失双亲的董小宛早就将容容当作姐姐一般依赖。只不过王承恩就倒霉了,憋了十几日不算,董小宛见了他就跑开,如避蛇蝎。王承恩好多时候暗自哀叹,自己长得没跟登徒子一样啊,有必要见了我就跑吗?
    “诸位,下官告辞!”倪元璐说罢朝前来送行的众人抱拳作别,扶董小宛上了马车,自己骑上雪白骏马,在众人的到别声中朝前策马而去。
    历史上的董小宛落魄成歌妓以后,书法师承倪元璐的徒弟,也就是说董小宛算是倪元璐的徒孙了,可是王承恩这样一安排,董小宛直接受倪元璐教授,变成了倪元璐的徒弟。
    王承恩看着容容盯着远去的车队发呆,也不敢公然在大街上牵过女扮男装的容容,只得叫卫大同好生看着容容,自己拉过吴县令,王承恩还有要紧事儿处理,时间不等人呀!
    “吴大人,杂家需要你颁布县令,先回县衙。”王承恩说完匆忙朝县衙而去,吴县令匆匆应了一声,赶忙跟上王承恩。
    ※※※※
    一个时辰后,上海县四门大开,设了舍粥点,一日两顿,这已经是王承恩现下能做到的全部了,上海县城余粮已经被这突然多出来的几万难民一时间弄得陷入绝境。王承恩是有银子,可是银子不能当饭吃,只能指望倪元璐先带去的四百万两白银能在短时间内收到粮食和大批农耕用具,待到来年春季开垦荒地播种要到秋季才会有收成。
    上海县的政令也在四门大开的时候贴满了四门,大体内容是这样的:难民可参加官办对外贸易试点基础建设,没有饷银,管饱,官府将参加基础建设的难民登记在册,上海基础建设完工后,将分配给参加基础建设的难民房屋、荒地、农具、种子,分配到的荒地将永远属于难民本人。而且,粥舍一直持续到明年秋季水稻成熟,两年内免除一切赋税。
    这个条件本就非常吸引人,而且现在还管饭,难民们不干才见鬼了!
    王承恩这次带了五百万两准备对上海来个大开发,又从南京刮来百万两之巨,除了给自己应急,王承恩给倪元璐带走了四百万两,他是铆足了劲以上海为蓝本让大明走上全面复兴之路。
    难民不断的在增加,王承恩只得命人组织身强力壮的难民,先搭建简易的工棚让难民们先落脚,好在天下大旱,到不担心雨淋,只不过冬天的刺骨寒风,实够这些衣服单薄的难民受的。
    一日后,聚集在上海的难民已接近十万之数,而且数目还在增加,王承恩看着这些排队等粥的难民只能心中祈祷倪元璐快给他弄粮食来。
    方以智和汤若望带着工部的官员和工匠们在预定建设的地点横七竖八的用石灰标上施工地点。
    特别是方以智这个落魄的书生对上海建设特别卖力。在历史上方以智最后还是出了家当了和尚,后来因为反清复明而被杀害。其实方以智早年间的一生所学就是想有个用武之地,那想到崇祯年间他屡屡不得意,那有机会施展所学。现在碰到王承恩这个阴谋家,对方以智委以重任,方以智是彻底看到了前途。
    士为知己而死,这就是为什么诸葛亮明知辅助刘备的儿子刘禅要失败,他还是为了刘备的托孤而义无返顾的继续辅佐刘禅。
    现在的方以智也是豁出命去尽展所能,在规划王承恩心中的上海。
    大批能劳动的难民给分成了队伍,朝着规划好的施工地点进发,水力、农业、手工作坊、军港、海港、河港、炮台、兵营、难民房一起动工。上海的所有人都忙得不易乐呼,包括那些倪元璐带来的工部官员都没闲着。
    只有王承恩最清闲,他本就是个瞎指挥的主,而且他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王承恩命人搬了把太师椅,放在南门城楼上,优哉游哉的躺在太师椅上看着不断增加的难民,嘴巴都笑开了!
    别人怕难民,有大把银子的王承恩却希望多来点难民,怎么说人力资源也是一种资源不是?王承恩这小子心中理想的上海应该是具有强大经济实力、明朝对外贸易的乐园,这些都是需要人力去做的。
    当然,王承恩的设想更远,在经济条件支撑下养一支属于自己的子弟兵,然后再用银子堆一支无敌舰队。一想到将来自己吆五喝六的做个山大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