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志乱 >

第133章

三国志乱-第133章

小说: 三国志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嗯’了一声,表示知道了,然后仔细地打量了打量这个表示非我不嫁的女孩子。她长得非常漂亮,拥有着绝世的容貌,一点儿都不比吉娜差。那白玉般的肌肤,让人一看就确定了她的种族绝对不是汉人。不过从她那黑黑的长发判断,她又肯定不是吉娜那样的欧洲人种,那她会是什么民族的后裔呢?我还真的很感兴趣。
第二百九十五章 造纸
    “甘姑娘好啊。”我装作很热情的样子跟这位产科护士打了个招呼。
    甘姑娘冲着我微微一笑,很大方的站起来,给我见了个礼:“刺史大人好。”
    我冲她摆摆手,示意她坐下:“你是华叔叔的外甥女,那就不是外人,叫我刺史大人就有点儿见外了,以后可以直接叫我兄长。不过我还真没想到,华叔叔居然还藏着你这么个宝哪,连我都不知道。”
    “我哪能说是宝啊,顶多也就是棵草。只是女孩子家不常出门罢了,名声也不大,您这样的身份怎么会知道呢?”小丫头看来挺健谈的。
    一边吃着早饭,一边聊天,时间很快地过去了,我也基本上搞清楚了甘姑娘的身世,她居然是罗马人,不过并不是拜火教徒。她的祖先是罗马军人,跟随罗马的军队到达中国南海的,当时的罗马在南海有驻军,他们来这边是守卫南海。但是来了以后,它的祖先很不适应,特别想回去,却又优美机会,回不去。一次,他趁机坐上了一个亚述商人去中国的船,来到了大汉,从此就在大汉住了下来,已经有几百年了。
    真是很有意思,竟然还有这样的事,驻军我是知道的,不过罗马人居住在中国,历史上还真没有记载。不过我的地理历史学得不错,可以跟她胡说几句,从罗马的议会制说到希腊的城邦制,甚至我还跟她说起了犹太人与耶稣。她对此感到非常奇怪,因为有些知识连她都不知道,她真的很不理解一个连西方都没去过的人是怎么知道这些的,难到我这位刺史大人真的是神仙教出来的学生。
    早饭过后,我把夏侯敦和曹家兄弟带到了衙门,水军的一个屯长正好到衙门里来办事,我就把他们三个交给了他,让他们先跟着我手下的那几员武将去水军驻地作适应性训练,以便将来攻打三韩和倭国的时候不至于晕船。
    打发走了他们,我让程昱帮我找的几个人,也都到齐了。让我没想到的是,糜竺居然也跟着一起来了,这几个师傅竟然全是糜家的家奴,说白了,这几个人等于也是我的家奴,忠诚度方面是全无问题,于是我开始了新的技术创新。不过在此之前,我又让人把马钧叫了过来,这种技术革新的事他最感兴趣了,而且他也是最有培养前途的,我把他找来,就是让他开拓思路,看看能不能找到更好的办法。
    琉璃也就是咱们现在说的玻璃,但是中国人做琉璃最大的问题是配方不对,加了大量的铅和钡,而且火候不足,所以琉璃的透光度不够,感觉上更像玉器。所以最需要改进的就是提高烧制琉璃的温度和改善烧制琉璃配方。
    天然碱和石英是制作玻璃必不可少的原料,在青州可没有天然碱矿,但是碱石还是能买得到的,而且我让他们再准备点草木灰,没有碱石的时候,草木灰也可以暂作替代,毕竟成分差不多。至于吹玻璃用的吹管,我让马钧去通知典杰做一个,我想这东西肯定难不倒他,估计用不了一两天他就能做出来。
    烧石灰的师傅,我也给他留了一个作业,就是制作水泥。因为我自己不知道怎么作水泥,只知道水泥是由石灰石,粘土和石膏煅烧出来的,至于具体怎么煅烧,成份比例的多少,我也不知道。所以我只能跟他说,作出来的东西会有什么效果,需要不断地去试验,不断地去改进,以期达到这种效果,至于需要多少钱,多少人,可以直接找糜竺要。看着烧石灰的师傅欢天喜地的样子,我已经感觉到了,他一定会贪污的。不过糜竺对此好像视而不见,反正花的是他的钱,那我也就不必太深究了。
    造纸术,我相对知识比较丰富的科目。三国时期的造纸术确实很落后,当然这是跟现代比,在那个时候除了中国还真没哪个国家能造纸,不过如果你说埃及的草砂纸的话那又另当别论,那东西是编出来的,根本不是纸浆制品。
    而现在的造纸术,缺乏的东西很多,制浆技术落后,调制技术没有,筛选,抄造过程几乎没有,压榨技术太差,干燥方法不过关,压光和卷纸就不用说了,完全没想过。所以造出来的纸黄不拉叽,比例均匀就算好纸了。要不然也就没有后世那句信口雌黄的成语了,所以我现在得从根本上改变这种造纸技术,让纸变得明亮光洁,一定可以卖出好价钱。
    另外,我一定得作出一批手纸来,老用竹片虽然我也习惯了,但是这东西既不卫生,又不舒服。
    为此,我给琉璃师傅和烧制石灰的师傅布置完任务之后,就跟造纸的师傅直接去了糜家在青州的造纸作坊。
第二百九十六章 大拇指
    虽然这方面的知识我还算丰富,但是我自己也没亲手造过纸,连土法造纸都没有过。不过没吃过猪肉,谁还没见过猪跑啊,看看现在纸的质量,上面那么多的木质纹路,甚至有的时候还能直接看见一两块小木片,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整个材料浸泡的时间太短,也没有充分搅拌和过滤,根本没有把纤维细致的分开。那么第一步干什么呢?肯定就是加长浸泡时间,以及加入一些添加剂,加速纤维分离的过程。
    硝化是制皮和造纸必不可少的过程,可是这个时候的造纸并没有利用硝化来加速纤维的分离,既然这样我首先改进的就是加入硝化流程。不过在加入硝石和石灰石的过程中我突然猛醒,到了三国这么长时间,都快二十年了,我居然忘了造火药,不能不说这是个极大的失败。
    我赶紧留下了一部分硝石,又让人去找木炭和硫磺,准备试验火药。在火药的原料准备齐之前,我继续进行我改造造纸流程的计划,接着我观看了他们的原料,居然大部分都是树皮、麻头、碎布等原料,这已经相当好了,我赶紧问那个造纸的师傅:“这样的原料造出来的纸应该不错了,为什么不少的纸还是不平整,瑕疵又多呢?”
    那个造纸师傅说:“并不是所有的纸都用这些原料的,而且浸泡的时间也不一致,制作工艺也不同,出来的纸也不同。我们造的纸已经很好了,打是跟您说的一比,那就没法看了,因此我们也期待着您能帮助我们造出更好的纸来。”
    旁边有个学生也帮腔道:“我也觉得‘蔡伦纸’差强人意,正在想办法改进,但是现在还不行,希望大人能给我们指条明路。”
    这个学生年纪不大,但一脸的机灵劲,让人看着就喜欢,所以我笑着随口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哪里人啊?”
    那个学生躬身施礼:“小人左伯,家住东莱,也是郑先生的学生。”
    “左伯,左伯”我反复念了几遍这个名字,突然猛醒,这不是那个改进蔡伦纸的那个人吗,居然让我碰上了,不由得哈哈大笑,我又找到一个人才。
    ps:《书断》称:“左伯,字子邑,东莱人……擅名汉末,甚能造纸。”《补学斋丛刊》称:“子邑之纸,妍妙辉光。”精于书法的史学家蔡邕则“每每作书,非左伯纸不妄下笔”,足见“左伯纸”声誉之高。与张芝笔、韦诞墨并称为文房“三大名品”。
    说起来我只不过是比他知道得多一点儿而已,如果没有我的介入,用不了两年,他也能自己创造出著名的‘左伯纸’来。现在好了,有我帮他开阔思路,我拉着他给他讲了很多后世造纸的技术,当然是现在能使得上的,听的小家伙频频点头,都快变成磕头虫了。从他眼睛里就能看得出来,他对我的崇拜已经达到了以无以复加的程度。如果我是神的话,他现在估计都能变成狂信徒了。
    有了他,我也不必要在这里浪费太多时间了,改良造纸术的任务就交给左伯了,估计他能造出更好的纸来,而且多种多样,绝不仅限于那种只能用毛笔书画的‘左伯纸’。
    而我则打马回到官邸,看看那个琉璃师傅准备的怎么样了。别说,琉璃师傅还真把东西都弄来了,我找人通知马均,赶紧前往琉璃作坊,我要制作新品种的琉璃了。如果典杰给我做的那根管子已经做好了,最好一起带上。
    临要出门的时候,居然又碰上了那个造纸的师傅,我看他风风火火的跑过来,浑身大汗的,就问他找我有什么事。造纸的师傅从身后拿出几包东西来,我一看正是制造火药的几样东西,敢情我跟左伯聊得太高兴,又把造火药的事情给忘了,人家师傅好不容易替我把东西找齐了,回来的时候这要东西的人又不见了。想起我的身分,他不敢有一点儿懈怠,这才急急忙忙地赶来我的府衙。
    虽然他只是个造纸的师傅,还算是我的家奴,但是这么干也有点儿不合适,所以我当街给老师傅道歉:“实在对不起,您看,我居然一高兴把这事给忘了,不好意思啊,麻烦您老了啊。”
    那老师傅哪受得了这个,赶紧就跪了下来,磕着头说:“这是小人应该的,应该的。”
    我赶紧上前搀扶,街边的很多人都驻足围观,看得出来,他们对我这个刺史很满意。我还真有点儿不好意思了,这纯粹是无心插柳啊。不过我无意间的一回头,居然看见了程昱,他竟然也在后边看着呢。
    看见我用眼角的余光看他,程昱在袍袖里把大拇指竖了起来。
第二百九十七章 魔女
    琉璃制作作坊实际上是个很小的地方,琉璃师傅也仅仅两个人,一师一徒。用的器具也非常的奇怪,居然是炼丹的丹炉,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啊,怪不得有人说中国人的琉璃制品都是炼丹的副产品,这话看来不假。
    我先是参观了一次琉璃师傅主持的制炼过程,真的很夸张,静心打坐,沐浴更衣之后老师傅穿着一身八卦仙衣出来了,他在丹炉的丹室里不知道添了多少药材,又放了不少的朱砂和紫晶砂(碎石英),然后盖上炉顶开始制炼琉璃。
    小徒弟不断的往丹炉底下添柴,而琉璃师傅则一直保持双盘,坐在丹炉前汗流满面地不知道念着什么,时不时地还用手中的藤扇扇一扇,以达到加热的效果。整个过程进行了将近三个时辰,等所有的柴都烧完了,炉火彻底熄灭了,琉璃师傅这才让小徒弟把丹炉打开,从里面取出几个琉璃珠来。
    这些琉璃珠倒是挺漂亮的,一个个光洁自然,就是有些浑浊,很象是某种玉器。闻着丹炉打开以后的硫磺味,看着手里的玻璃珠子我有点儿明白了,原来所谓的铅,钡琉璃竟然是外燃烧加上内燃烧双重作用的结果,外部的火力不够,就让硫磺和药草在丹炉内部燃烧产生更高的温度,那些药材在硫磺的燃烧作用下都成了草木灰,所以中国琉璃含钾含镁多,而加入丹药里的铅,因为提纯不够,里面有不少的钡,所以就形成了这种玻璃不是玻璃,玉不是玉的产品。
    不过这匠心独运的产品确实很精美,我把这小东西拿在手里把玩,觉得很有意思,甚至生出想收藏一个的冲动。因为琉璃的制作工艺相当繁琐,所以价值也颇高,属于可遇不可求的玩意儿,也就是糜家有这么个琉璃匠,等闲你还真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