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隋末逐鹿记 >

第108章

隋末逐鹿记-第108章

小说: 隋末逐鹿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畅微笑着摆摆手,来到阿岚身边坐下,尚智这才恍恍惚惚地落了座,屁股挨着椅子之后,他才清醒了过来,不由对自己刚才的行为又是后悔又是愤怒。
    自己是大王的使者,怎么能在这个人面前卑躬
    ?
    内心的愤怒在心中左冲右突,然而,当目睹微笑着的高畅的时候,那愤怒却无法显露出来,一些冰冷的水当头浇了下来,淋湿了他的怒火,让他不敢造次。
    阿岚没有注意到尚智的神情,和亲人久别重逢的喜悦让她忽视了尚智和高畅之间的不对劲,她兴奋地向尚智述说一些琐事,尚智无精打采地应和着,高畅微笑着聆听,不发一言。
    过了一阵之后,尚智脸上的不耐烦越发明显了,这次前来他身上背负着一个重要的任务,而不是来和阿岚认亲的。
    对自己这个妹子不听自己的话,拒绝了阮君明的提亲,偷跑出来跟着高畅的所作所为,他感到非常愤怒和没有面子,现在,这个感觉仍然没有消散,只不过是在高畅的地盘上,又加上的确很久没有见到阿岚了,这才没有发作。
    高畅非常清楚地把握着尚智的情绪波动,瞧见火候差不多了,他打断了阿岚的话,笑着说道。
    “大哥远道而来,应该好好招待一番,你去厨房看看,准备一些好酒好菜来招待大哥,有什么没有说的话,到时再说,大哥不会马上走的,时间还长!”
    听见高畅随着阿岚叫自己大哥,尚智只觉得非常刺耳,不过,他只能强行按捺下去,微笑着点头附和。
    阿岚轻轻拍了拍自己地脑袋。吐了一下舌头,她站起身,又和尚智说了几句话之后,走出书房。
    阿岚走后,沉默吞噬了房间,高畅脸上的微笑消失不见,尚智也恢复了冷静。
    过了一会,尚智忍耐不住静默的煎熬。抢先开口了。
    “高统领,我带来了大王的密令!”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元月,窦建德在河间郡乐寿筑坛,自立为长乐王,年号丁丑。开始设置百官,分治郡县。
    这些事情高畅早就通过无间的信报知晓了,不过,他仍然面露讶色,脱口问道。
    “大王?”
    “大帅在百官的拥戴下,于元月在乐寿已经当上了长乐王,闻悉高统领在平原郡站稳了脚跟,大王不胜欣喜,特派下官前来恭贺统领大人,并且为大人加官进爵!”
    尚智的语气有些发酸。窦建德自立为王之后,所采用的还是隋王朝地官制。不过,因为政权草创。要粗疏许多。
    尚智如今的官职是中郎将,窦建德给高畅的官职却是鹰扬将军,平原总管,地位远在他之上,除了用将军之职来笼络高畅之外,窦建德还给了高畅大量的赏赐,计有金十斤,绸缎百匹。侍女十人,除此之外。还有大量赏赐给长河营的各个将领。
    之所以给高畅以及他的将领如此深厚地赏赐,所为何事,高畅自然心知肚明。
    现在,高畅的势力虽然和窦建德还有一些联系,他的高级将领也大多出于窦建德的军中,不过,要说高畅所率领的是独立势力,也不为过。因此,为了将高畅这股势力重新纳入帐下,窦建德不惜下了这么大的血本。
    “多谢大王赏赐了!”
    高畅微笑着抱拳作揖,身子依然端坐在胡椅上,尚智眼神闪烁了一下,在他看来,高畅这样的反应极其无礼,不过,他记得窦建德的吩咐,那就是不要刺激到高畅,只要他承认自己还是窦建德的下属就可以了,这也是窦建德派他前来的原因,毕竟,他地妹妹跟随在高畅身边,有些话也好说一些。
    “这次前来,大王让我来问高将军一句话,希望高将军据实回答?”
    从开始到现在,尚智的说话都显得非常文气,其实,这些话语全部是宋正本地教导,他一点也不习惯,只觉嘴巴难受得很,希望能尽快结束这种讲话的方式。
    “请说!”
    “请问高将军现在心中还有长乐王吗?”
    尚智拉长了声音问道。
    “当然!下官对大王一直忠心不二,下官之所以有今日,全在大王地信赖和支持,一待大王驾临平原,下官立即将这点基业双手奉上。”
    之所以这样回答,高畅有自己的想法,现在的他,正是开创大业的起始阶段,最需要的就是修生养息,千万不能树敌过多,和周遭的势力保持一点的友好关系是必须的,窦建德既然要交好他,他自然求之不得。
    说上一两句漂亮话,在口头上臣服对方又不是什么难事,他绝对不相信窦建德会真地孤身前来平原郡来接受这份基业。对方也不可能带着大军前来,现在,在窦建德四周,敌对势力不少,他也不可能四处树敌。可以说,两者之间暂时的联合是大势所趋,只是,这种联合并不能建立在平等地基础上,毕竟,名义上他还是窦建德的属下,他手底下的军队名义上仍然归窦建德所有。
    高畅现在需要的是时间,需要时间来巩固已经拥有的基业,巩固好基业之后才能谈得上发展,盲目的扩张,一向不是他心中所喜,就像打仗一样,事先他都要做好准备,绝不打无把握之战,没有把握之前,就算选择暂时的退让也无不可。
    “高将军,如此甚好,大王一定会为将军的忠心感到欣慰!”
    尚智顿了顿,继续说道。
    “现在,大王有一个任务交给高将军去做,希望,高将军能言出即行,听令行事!”
    对方果然是有备而来,不可能只是付出而没有回报,对自己既是升官又是赏赐,自然,想在自己得到一些什么。
    高畅低着头,沉默了一会,随后抬起头,微笑着说道。
    “请讲,下官一定效命!”
    阳光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移动着自己的脚步,照射在高畅的脸庞上,让他的脸在光暗之间游荡,蒙上了一层光晕,令人无法看清楚上面的表情。
    第二集 第二章 清河崔和杨善会
     更新时间:2008…9…4 15:07:26 本章字数:4775
    二月十二日,未时(中午一点到三点)。
    风从东南方向而来,掠上东门城楼,将城楼上的战旗吹得猎猎作响,战旗之下,站着一个三十来岁的短须中年人,一身儒袍,长袖飘飘,从城楼下方远远望去,宛若神仙中人,此人正是现任清河郡通守杨善会。
    此时,弥漫在杨善会脸上的是一丝难以掩藏的忧愁,他向东方遥遥望去,那目光穿越了无尽的关山,到达了一个未知的地方。
    大厦将倾,岌岌可危,在此风波云急之际,究竟谁能当仁不让,力挽狂澜呢?
    杨善会叹了口长气,目光转向城楼之下,在距离东门两里左右,扎着一个营盘,营盘里烟尘缭绕,随风飘来一阵阵的喊杀之声,偶尔传来一两声骏马的长嘶声。
    那个营盘驻扎着数千清河郡郡兵,这支军队由他一手建立,花了他无数的心血,最初,这些士兵只是一些拿镰刀的农夫,为了保卫他们的家园,他们的亲人,他们将手中割草的镰刀换成了杀人的武器,走上了分隔生死的战场。
    这支军队,在他的统率之下,由最初的几百人慢慢变成了如今的数千人,由最初心怯力弱的菜鸟变成了杀人不眨眼的悍卒,逐孙宣雅,败孝德,驱杨公卿,斩张金称,杀高士达,大小前后七百余阵,未尝负败。
    然而。每次率军与贼作战,总是敌众我寡,就算得胜,也不能灭贼,张金称,高士达地败亡和杨义臣的大军不无关系,他的清河兵在一旁只是略尽绵力而已。
    如今,杨义臣已去。关东各地,依然盗贼如麻,流民如蚁,郡县微弱,陷没相继。他这区区几千士卒,只能守护清河一地平安。没有力量扫除国贼,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这也是他如此忧愁的原因。
    一月初,他的手下败将窦建德在河间郡乐寿筑坛称王,各地流贼纷纷来投,一时之间,聚众十来万人,声势日盛。
    窦建德并非那些只知道过一天就算一天的贼首,抓住读书人和当官的人,也不曾胡乱杀害。他称王之后。在宋正本,凌敬等儒生的帮助下。按照朝廷官职分派百官,收拢流民。开荒垦田,新修水利,劝慰农桑,深得人心。
    这样地一个人,其志不小,要让他成了气候,非同小可。
    一月中,为了筹集粮草。也为了占据地盘,窦建德率军来犯信都郡。顿时,全郡告急,烽烟四起,告急文书一封封地向江都而去,同时,信都郡也向周围的郡县请求援兵。
    杨善会知道,窦建德一旦攻陷信都,声势大振之下,绝不会放过清河郡,出于唇亡齿寒的考虑,他也该率军前往增援信都。
    然而,一个叫高畅的人却突然冒出头来,一举占据了相邻的平原郡,他帐下的幕僚在平原郡有大量地眼线,那边的事情不时传了过来。
    那些情报表明,这个高畅绝非等闲之辈,当他从某个隐秘的渠道知道,高畅乃是已逝的高颖公的孙子时,更是大吃一惊。
    本来,他准备先东后北,趁高畅在平原立足未稳之际,通过平原当地世家大族的配合,一举将之击败,再集合两郡之力,北上与窦建德相抗,窦建德虽然来势虽凶,不过,自己只要避其锋芒,坚壁清野,据险而守,待其粮尽,自然不战自溃。
    然而,获悉高畅是高颖公的孙子时,他犹豫了,他不相信高颖公的孙子会成为一个流贼,当他得知高畅杀掉的是宇文世家的宇文醒时,不由将平原发生地兵变往私人恩怨的方向去想,据他所知,高颖公虽然死在当今圣上手里,却和宇文家不无关系。
    就在他犹豫之际,平原郡地内应却被高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连根拔起了,良机既失,徒叹奈何。
    不管怎样,他也不能将平原郡的高畅放在一旁,置之不理,若他率部北上信都抵御窦建德,高畅从平原出兵攻打他地后路该怎么办呢?根基若失,孤军在外,必败无疑。
    周围的郡县的援兵,根本不能指望,要不是一心自保的军阀,就是流贼作乱自身难保,人,只能靠自己。
    因此,杨善会下了决心,不管高畅的身世如何,他也要出兵攻打平原郡,绝不让这根芒刺扎在自己背后。
    然而,就在他集合全军准备出发之际,事情又有了新的变化,临清贼王安举兵数千与窦建德相呼应,出兵来犯清河,希望借此拖住杨善会北上的步伐。
    在杨善会看来,王安以及他的这数千贼兵只不过是跳梁小丑,不足为虑,他地注意力始终放在平原的高畅身上,那可是一头卧在榻旁沉睡地猛虎,不能让他苏醒过来。
    因此,他决定留一千人马在清河,与王安相拒,自率主力轻骑潜行,突袭平原,杀高畅一个措手不及。
    然而,他的这个计划并没有能实行,在外力的强大干扰下,他放弃了这个计划。
    清河崔家,从某种角度来说,并不比博陵崔在世家大族中的影响力小,在北齐之时,门阀世家的势力尤为强大,崔家曾经出过几位皇后,至于那些达官贵人,无不以和崔家结亲为喜,清河郡之所以名扬天下,也全因高门崔家。
    崔家乃系十世膏粱,其先人历任汉、魏、晋三朝将相大官,贵不可言,也富不可言。清河方圆八百里人家,俱是崔家农田;八百里所有人等,俱是崔家的奴仆雇农;整片清河,均是崔家之物。
    真正决定清河郡事务的并不是杨善会这个清河通守,而是清河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