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修真小农民 >

第2章

修真小农民-第2章

小说: 修真小农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陶潜何时见过这么诡异的一幕,镜子上竟然自己可以显示出文字。可接着镜子上接着显示了更多的文字:有缘人,你用你的鲜血让我得到重生,从今天开始,你就是我的主人,我会用我知道的东西,帮助你做你想要做的事。
    看完这些字,陶潜自言自语的说道:“原来叫逍遥镜啊。”
    可刚一说完这句话,镜子上就显示了几个字:是的,主人。
    “咦!你还会回答!”陶潜看着铜镜竟然在回答自己,又好奇的问道。
    “是的,主人。不过能量不多,你虽然用你的灵血让我苏醒,但我坚持不了多久,能量很快就会用完了。”镜子上又显示道。
    “那我应该怎么办?”陶潜又问道。
    “其实只要你不断注入你的灵血我就能一直工作,但那样一直注入鲜血对主人也不好,还有一个方法就是注入灵力。”铜镜上继续显示着。
    陶潜一听灵力,心里想道难不成是那些玄幻小说之中写的修真者修炼出来的一种能量,于是问道:“灵力是什么东西?”
    镜面上又显示道:“灵力是修真者修炼出来的能量,用这些能量可以做很多东西。”
    就在刚一显示完,镜面突然白光一闪,陶潜的头像又呈现在上面,显然,铜镜的能量用完了。
    之后陶潜又滴了几滴血液在上面,铜镜又和刚才一样白光一闪,上面显示了一下‘逍遥镜’然后陶潜问什么,它就答什么。
    在经过陶潜的不断摸索之后,陶潜知道了这个铜镜来自于另一个世界,那个世界是一个修真者的世界,铜镜之前的主人叫逍遥子,后来白日飞升,在飞升的时候铜镜竟然穿过空间裂缝来到了这个世界。可这个世界灵气稀薄,没有修真者,也不适合修真,据铜镜的判断,在这个世界如果修真的话最多能达到筑基后期,就算天赋再好也突破不到金丹期。所以那种能活几百岁的人这个世界是不会出现的,筑基最多能增加寿元二十年,就算本身能活一百岁,那达到筑基后期过后最多能活到一百二十岁,而不像什么金丹期,元婴期那些怪物一样动则几百上千岁。
    逍遥镜号称无所不知,所以陶潜便问了它一个问题。陶潜在进到祖屋之前,看见屋前那丛玫瑰叶子几乎都掉完了,可是有一棵却还长着绿油油的叶子,他觉得这个应该是生物学家才回答的出来的问题,想看看这个铜镜知不知道。
    可铜镜到那丛玫瑰旁一看,上面便显示出一句话,说道:“那棵绿叶玫瑰周围有一个类似于‘恒阳阵’的保持温度的阵法,就是这个阵法让这棵玫瑰不受秋天寒风的影响,能有保持着勃勃生机而不掉叶子。”接着镜子上又显示了一下这个阵法的样子。
    陶潜上前仔细一看,绿叶玫瑰下边的石子隐隐约约围成了这个阵法,虽然不是很完整,但似乎也差的不多。
    接着镜子上又显示道:“世界上有很多名山大川,风景秀丽的地方,那些地方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大都有不可思议的天然阵法的存在。如果你在整个玫瑰花丛周围布上这个阵法,隔不了几天,这些玫瑰都会长出新叶子,像是回到春天一样。”
    陶潜一看,顿时觉得那么的不可思议,于是真的按照那个阵法的样子,找了几个比较大的石头,把那丛玫瑰给围了起来,后来又在铜镜的指导下布置了一个聚集灵气的阵法,铜镜说灵气有助于动植物生长。
    经过不断的探索,陶潜发现铜镜并不是无所不知,它知道的都是它经历过的东西,并不像是传说的能知过去未来的阴阳宝镜一样,如果那样的话,陶潜就赚大了。
    接着铜镜又告诉了陶潜一套修真功法,是它以前主人修炼的逍遥真经,虽然这个世界不能修炼成仙,但能达到筑基期却是不会生病,而且还能使用一些简单的法术,最重要的还是能不用鲜血而是使用修炼出来的灵力直接催动铜镜。这让陶潜决定好好的修炼一番。
    但在铜镜给陶潜介绍阵法的时候,一个神奇而且大胆的想法便产生在陶潜的大脑里。既然这些阵法可以维持温度,聚集灵气是植物动物生长,那么可不可以布一个巨大的阵法来种植一些比较稀有或者反季节的东西呢?
    陶潜这个想法一提出来,铜镜立刻回答道:“只要有阵法,里面的东西都会受到影响的。”
    这个回答更加坚定了陶潜的想法,于是他慢慢的开始计划起来。
    奶奶回来的时候天已经要黑了,对面山顶上依稀可以看见半轮红日还在山顶上挂着,不过似乎慢慢的要躲到山的后面去了。
    当太阳完全没入山后面的时候,那山上的云却慢慢的变得火红起来,美丽的晚霞出现在了天际,不过在农村这个现象可不称作晚霞,大家习惯性的叫着‘火烧云’,因为那确实像是云被火点燃了一样。
    奶奶一回来,就抱着这个心爱的小儿孙,虽然陶潜已经是个大人了,可在奶奶的眼里,他永远是那个顽皮的孩子,永远是那个最可爱,最疼爱的小孙子。
    晚上是在大伯家吃的饭,大伯弄了一桌子的菜,大家都吃的非常开心,不过陶潜心里一直在想着自己的那个计划。
第三章 打核桃
    PS:大家先收藏了,本书已签约,绝对不会断更停更,更不会所谓的TJ,看着有味道就来点奖励什么的吧!什么推荐,鲜花,打赏都没关系,谢谢关注本书的朋友们,我一定努力写好本书,争取写出真正的那种久违而向往的乡土气息。
    第二天,陶潜起了个大早,每次回老家他睡觉都不会赖床的,因为在这样的话就呼吸不到早上那么纯净的新鲜空气了。
    都说‘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昨晚有着那么美丽的晚霞,今天当然就是一个大晴天。小鸟在树上歌唱,太阳已经照亮了东边的天空。
    农村里大多数人都是鸡鸣就起床,因为有很多事情是需要在早上做的,如果等到中午,烈日当空,就太热了,做事情就不是那么好受了。
    陶潜起来的时候奶奶早已起床,这时正在院子里喂那几只老母鸡呢。
    “咯咯咯,咯咯咯!”奶奶在那里吆喝着,那几只老母鸡就像是条件反射似地往这边就飞奔过来,那后奶奶就洒下一把包谷,那些老母鸡争先恐后的抢着吃,等第一把吃完,奶奶便等那些老母鸡吃一些地上的小石子,那样有助于消化,然后再洒下第二把。直到喂到了每天的量,奶奶才停止了喂养。
    那些老母鸡看着老人家不再撒下食物,也知趣的各行其是去了,没有在那里久留。
    陶潜走到那丛玫瑰前看了一下,今天才是弄好阵法的第二天,没有什么特别的效果,那棵没有掉叶子的玫瑰依旧傲然,掉完叶子的还是老样子。不过陶潜没有心急,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既然铜镜都这么神奇,相信阵法也不会是假的。
    走到院子里的一棵橘子旁,陶潜按照铜镜说的修真功法修炼了一下,虽然没有像里面说的一样产生一股股气流在体内流动,不过修炼过后确实有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
    “乖孙子,回来吃早饭了。”祖屋门口传来奶奶的叫喊声,陶潜赶紧走出院子,回到祖屋。
    堂屋正中央的那张八仙桌上放着一个碗,碗里放着几个鸡蛋,陶潜坐了下来,这时奶奶从厨房端出两碗豆儿稀饭。放了一碗在陶潜面前说道:“城里可吃不了这么好的米熬的稀饭,来,多吃几碗。”
    四季豆一根根的埋在稀饭里面,稀饭都带着些农村土四季豆那种绛紫色,稀饭飘着淡淡的清香,陶潜深深的吸了口气,使劲往嘴里刨了一大口。
    可刚一入口,陶潜便嗷嗷的叫了起来,不断的哈着气,太烫了,陶潜吹都没吹过就刨了一大口,不烫着才怪。
    看着这一幕,奶奶也不禁笑道:“慢慢吃,还多着呢。”
    陶潜嘿嘿一笑,不过还是吃的飞快。
    这种豆儿稀饭在城里根本没卖的,城里只有什么绿豆粥,红豆粥这些,米也不是那么的好,吃着家乡的米,家乡的菜,心情自然是无比的舒畅,也不自觉的多吃了几碗。
    奶奶在一旁看着这个许久不见的乖孙子,手里剥着那几只老母鸡下的土鸡蛋,这是他专门为陶潜留的,这种鸡蛋城里买不着,那些城里所谓的绿色鸡蛋其实不外乎是说说而已,哪里比得上这吃粮食虫子长成的母鸡生的鸡蛋好。
    连着给陶潜剥了三个,直到陶潜说够了够了,奶奶才停止了没再剥,问道:“吃饱没?潜儿,没吃饱我再给你做别的。”
    陶潜赶忙答道:“饱了,奶奶,你也快吃,别光顾着我呀。”
    奶奶笑呵呵的说道:“人老了,吃不了那么多,只要你们年轻人吃得饱就行了。”
    陶潜看着这个疼爱自己的老人,心里也是说不出的高兴,说道:“奶奶,今天我们干什么呀?”
    奶奶答道:“今天你大伯家要打核桃,你去帮帮忙,你大伯也几十岁的人了,没有你灵活,你大伯家两个哥哥又不在家。”
    打核桃,陶潜在小时候可是经常干这事啊,那时候还小,跟只猴子一样,跟着大人就爬到树子上边,大人怕小孩儿出事,把他们赶下来。
    “对了,你张大伯家的大山回来了,要不你去把他叫来你们俩一起打,免得你大伯还要上树去。”奶奶又说道。
    “你说大炮回来了啊?狗日的怎么没通知我呢?我现在就去叫他。”说着陶潜就向着祖屋下的小路跑去。
    张大山,因为长得十分的壮硕,所以村里的人都叫他炮才,而耍得好的几个死党都叫他大炮。陶潜便是从小和大炮一起玩到大的死党,只是后来到城里读书过后一起玩的时候少了,不过每次回来可都是会联系一下,感情特别好。
    来到一幢三层高的小楼前面,陶潜大声叫道:“大炮,快出来。”
    刚一叫完,二楼的窗口那便伸出来一个剃着平头的圆脑袋,这人正是张大山,一看到是陶潜,高兴的说道:“二娃,什么时候回来的?你不是在成都找工作吗?”
    陶潜是个爽快人,说道:“找不到啊,回来看看能不能做些其他的,咦,你不是也在广州打工吗?什么时候回来的啊?”
    张大山把头缩了回去,没几秒便下了楼,只见张大山要比陶潜高上不止一个头,陶潜都一米七五了,这张大山保不准快一米九了,身子更是壮的像头牛。
    张大山笑嘻嘻的说道:“回来快一个月了,本来去镇上找过你,陶二伯说你还在成都没回来。”
    “你打工打的好好的,跑回来干什么啊?现在退耕还林,家里屁事没有,张大伯身体还那么硬朗,用不着你回来帮忙才是,老实交代,回来干什么?”
    张大山听完陶潜的发问,脸上不经意的露出一点粉潮的颜色,有些害羞的说道:“我伯伯(农村对自己父亲的称呼)叫我回来娶媳妇。生完孙子再出去。”
    这农村一向把传宗接代看的很重,都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种习俗在哪里也是有的。
    陶潜带着一丝悻悻的语气问道:“那我应该快有嫂子了吧?”
    平时俩人什么话都说,不分彼此,不过张大山比陶潜要大上两岁,所以在心底陶潜也是把张大山当成大哥一样的。
    张大山挠了挠脑袋,说道:“还没呢,女方说要过了年才嫁过来。”
    “那也快了,要不了几个月。”
    农村现在娶妻生娃,基本还是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