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恐怖电子书 > 承天八索 精校版 >

第46章

承天八索 精校版-第46章

小说: 承天八索 精校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已经很好了,已经很好了……我连忙说,至于老道士,仍然坐在那像木头桩子。

来来来,都别客气了。这是你们带来的酒,借花献佛,先干了一杯!老人率先举杯,在他之后,另一位仍然窝在躺椅上,连姿势都没换。

但另两位一大一小,似乎习惯这样,没人再去招呼他。

连老人都举杯一饮而尽,老道士和杨宗胥紧跟其后,我平时不喝酒,这种时候看着眼前满满一杯,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喝下去。

这杯子是传统的牛眼杯,很小,一杯也不过几钱。但纯粮酒劲大,一口下去跟喝了热油似的,从喉咙到胃里都烧的发烫。

一辈子下去,我感觉鼻子里都冒酒气,也顾不得礼仪,赶紧摸筷子夹口菜压压。

在这里吃饭没有太多规矩,就像老人说的,来了就当是自家人。于是,他们三个酒量大,你一杯我一杯地喝起来。喝到最后觉得杯子小不过瘾,干脆摸了大碗来。

这当真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颇有梁山好汉的作风。

至于我,缩着脑袋一个劲吃菜,根本不敢看酒杯,生怕谁就突然给我来句:干一碗!

又不是方便面,那玩意我喜欢来一桶!

好在几人都知道我不能喝,没人劝酒。这顿饭吃了大约一个多小时,三人边聊边喝,老道买的两坛酒被喝个精光。

我不禁有些咂舌,那两坛酒买的时候我可在旁边呢,五斤一坛。平均下来,每人少说也得喝三斤酒。个个红光满面,跟没事人似的,这才叫海量。

吃到最后,我突然听到老人猛地一拍桌子:这事我说了算!以无辜百姓喂尸王,这种伤天害理事听到了怎么能不管!就是我说的,赶紧吃饭,吃完了去揍人!

爹……杨宗胥显然也没想到老人会说这话,当下有些劝说的意思。

老人再次一拍桌子,横眉瞪眼:怎么着!想当年我啥都不会,路过那个,那个……叫什么名字的地方来着……忘了!总之,当年我还是一个知青的时候,就敢跟老头子满山跑着抓喜神。他不敢管人家的祸事,我敢!我杨建强这辈子就是个愣头青,别跟我说年纪大,当年霸王取鼎,我带人请你师公出山的时候,他比我年纪还大呢!

胡说些什么呢……摇椅上的老人翻了个身:你也不是当年的蛮小子了,酒劲上来不知道姓谁名谁了吗?

本来欣喜若狂的我,听到那位老前辈说这话,心里顿时凉了半截。再看老道士,安静地坐在那看着眼前的菜,不吭声,也没什么特别的表情。好似我们所说的事,都与他无关。

我心里这个急啊,你个老头子,平时老训我,怎么这会就不说话了!

这时,又听到摇椅上的老人说:酒劲下去前回来,晚上我要烫脚。

老人家这话,说的霸气四射。

酒劲下去前,那也就是个把钟头的功夫,很有些古时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的味道。

我不禁激动起来,桌上的老人嘿嘿一笑,随后脸色一板:念喜啊,回头别忘了给你师公烧水。对了,多烧点,我也跟他一块烫烫。

杨宗胥叹口气,还是点了头。摇椅上的老人只轻哼一声,没再说话。

当下,几人三下五除二,报销了饭菜。老人突地站起来,一声不响地走回屋里。

他怎么了?我问。

杨宗胥摇摇头,一脸苦笑,并没有回答我的问题。至于老道士,竟然自己倒了半碗酒,端到嘴边一饮而尽。

随着老道将碗轻声放下,那位离开的老人已从屋里走出。到了我们跟前,他直接来了句:吃饱了没有,吃饱了就走。

我看看他,担忧地问:您不准备点东西?例如黑狗血,驴蹄子什么的?

老人哈哈大笑,手里忽然多出一把刀和几张符纸:有这些就足够了。

那刀上刻有繁复的花纹,刀把上有很多亮晶晶的宝石,虽不知真假,但起码挺好看的。可是,一把刀能抵什么用?砍人起码得买把西瓜刀吧?

这时,我听见老道站了起来,轻声说:司刀。

没想到还有人认识它。老人笑了一声,枯瘦的右手自刀把拂过:已经很多年没用过了。

这时,我感觉摇椅上的老人似乎看过来,可转过头,他还是卧在那里没动。

既然前辈准备好了,那我们现在就去吧。老道士绕开桌子走了过来。

你五行脉有缩地法术颇为神奇,那年我只遥遥见过一次,不知今天是否有幸?老人把司刀插在腰间,纸符放进怀里。

老道士点头说:此处距九窍玲珑山有不短距离,带着两个人,中途必须休息。不过,我还要联络周家赶去,倒也不怕晚。

说完,老道士拿出一道纸符仿似随意地画了几下,待纸符闪现幽光后,他轻喝一声:天五行,以术换形,去!

纸符在空中闪烁一下,立刻便消失不见。

不错不错。老人在旁边笑着拍手,我感觉他像在看猴戏,而老道士就是那只猴。至于我……被猴耍的那人?

纸符消失后,老道士先拱手微微弯腰,向摇椅上的老人家拜了一拜,这才伸出两手,一手拉住我,一手拉住那位老人。

紧接着,他一步迈了出去。我隐约听到杨宗胥喊:爹,快点回来,别玩过头了,师公还等着你给他洗脚呢……

这话,听的我不禁汗颜……

老道的五行缩地法,是极为耗费道力和精神的。带着我们俩,每迈出四步就停下来休息一段时间。

离开沅陵的时候,已是深夜。而如此反复,花费的时间太长,我们赶到地方的时候,天已大亮。

虽说已五月,但这里还是有些寒冷。只穿着短袖衬衫的我,不由抱着膀子打哆嗦。老人在旁边哈哈笑:瞧你小子,心中有火自然就不会冷。

我讪讪一笑,说:老人家,这都天亮了,耽误老……呃,那位老前辈烫脚怎么办?

哈哈哈……真是个傻小子。老人笑着摇摇头,随后看向前方的山脉。只看一眼,他便不住地点头:的确是不错的地方,我原本只听闻,却从未来过。九窍玲珑山,据说古时是九龙探首的地方,没有意外的话,是可以出皇帝的。

嗯,的确如此。老道士接过话:这里曾现明珠宝峰,九龙戏珠,风云变化可成大气。不过玄烨游玩路过这里,发现了这处至尊风水宝地。担忧大清江山,使人毁了山势。如今这九龙,已是死龙,更因山势变化,龙潜浅潭,成了困龙局。

死亦为生,破而后立,你自然懂得这个道理。老人说。

幽宝 第六十章 九龙夺宝(2)

老道士点点头:前辈说的是,天为法,法令天地,自留一线生机。

老人呵呵笑起来,继续观看眼前的山势不再说话。

两人一前一后,说起了风水学术,我连道法都搞不明白,更别提这种高深的观气法了。

但听他们说起眼前的山势,似乎极有意思。好像在古代的时候,是可以出帝王的风水宝地。不过清朝的玄烨,玄烨?那不是康熙皇帝吗?

眼前的山势连绵起伏,四面八方都是山,乍一看,倒真如几条巨龙。不过什么九龙探首,什么困龙局,我是一点也看不出来。

至于所谓康熙皇帝派人来毁山改势,到底为真为假,也没办法验证了。不过这话是老道说的,有很大可能性为真。

古老相传的风水学,既然传承几千年,自然有其道理。

老人忽然看向我:小杨,你身为八索一脉的传人,是否学过乾坤堪舆法?

那是什么?我一脸不解地摇头:没学过,第一次听说这个。

那倒是可惜了。老人颇为惋惜地说:八索一脉,一掌定乾坤。与佛家掌中佛国各有千秋,可谓鬼神莫测。您既然持有通冥宝玉,但愿可以早日学会。不过,你这闺女儿子什么的,最好也生十个八个的,免得你八索一脉断了传承。

老人说的正经,可我听的尴尬,差点没红了脸。眼见我只讪讪地笑,老人呵呵两声不再多说,反而转向老道士问:你说的周家,可是广东的那一家?

是那一家。老道士回答。

据说他们家丢了降魔剑,怎么还敢乱动?老人问。

降魔剑被殓尸一脉抢走,如今持有者混于此。老道士回答。

老人哦了一声,随后笑了起来:这消息,应该是你给他们的吧。

前辈慧眼。老道士点头回应。

正说着,周围一片窸窣声。我心里一惊,正要喊出来,却听有人说:原来高人已经到了,咦,这位是?

我转头看,原来是上次见过的紫老头。此时,他带着另外四个老人以及大批周家子弟从山林里走出。林子中人影密密麻麻,恐怕不下于两百人。

我不禁为周家的实力咂舌,上次损失四五十个,如今却来的更多。这些传承久远的大家族,底蕴深不见底。

而在五个执法堂长老身后,两名样貌更加苍老,眼睛看起来很是浑浊的老人走出。

这位是湘西老司杨前辈。老道士介绍说。

湘西老司?杨前辈?紫老头面带疑惑,像想起了什么,这时,与他并肩而行的蓝老头惊呼一声:难道是当年大破九荒魔的那位……

他一句话说出,身后的两个老人眼睛闭合之间,闪过一丝惊人的神光。那是淡淡的金色,竟可存于人眼中。不过,这种异象一闪即逝。

客气客气,你们就是降魔周家?久闻大名。老人笑呵呵地说。

前辈客气了。周家五个老头虽与老人差不多大,但论起辈分,似乎差了一些。眼见老人客气,连忙还礼。

蓝老头略微让开一点身子,露出身后的两个老人:这两位便是我们周家的宗老。上次损失了很多家族子弟,惹得家主震怒。特意请出了两名宗老,又让我们五人领了两百四十九人前来助阵,希望可以将对方一网打尽,夺回我周家至宝。

周家的宗老,年龄起码在九十岁以上,甚至有过百岁的。光说年纪,和老人的师父平等。这些都是周家的老古董,轻易不出,老道士之前曾与我简单说过一些。

面对如此人物,即便是老人和老道,也要拱手以示礼节。两名宗老轻轻点头,慢悠悠地拱手还了礼。

看他们那老迈的样子,我很怀疑所谓宗老,是不是相当于教练员一类的?只能在场外指点,亲自下去的话,能被人一记断子绝孙腿铲死当场。

不过两百多个周家子弟倒是很大的力量,拿出去扛麻袋,一天少说也能赚个上万块。由此可见,周家真是财大气粗,羡慕至极……

我这点小小理想,满脑子金黄粪土就不说了。

周家如此阵仗,显然是真准备动手,铁了心要拿回周家降魔剑。对我这样的人来说,那么多人命去换一把破剑,实在难以理解。

又不是核弹,一队人找不回来再派一堆,因为那东西炸了可以杀死无数人。可降魔剑,是斩妖除魔的,如果用来杀人,效果和西瓜刀差不多,干嘛这么认真。

九窍玲珑山,为何他们会选这个地方?双方介绍完毕,紫老头面向大山,略带一丝不解:这里山势已毁,没什么可借的东西,难道只是凑巧?

不是凑巧。老道士说:此处虽为死山,但亦为困龙局。九龙探首本为至尊,却被人毁山,崩坏了千万年才形成的气机。虽不能出龙,却使九五至尊龙气,变成滔天怨气。只是山势镇压,九龙无法脱困而出。倘若再过几千几万年,山势变化,再成龙出浅滩,怨气便又为龙气。如此反复便是轮回,天道怜悯,此乃一线生机。

噶木选择此处,自然是想借被镇压的怨气来成事。虽不知他要做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九头怨龙气息,就算天尸三脉齐上阵也无法镇压,必定需要降魔剑辅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