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大唐之镖行天下 >

第163章

大唐之镖行天下-第163章

小说: 大唐之镖行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此时不走,更待何时。段存厚扬声长啸,如今的江湖,是年轻人的天下。红师弟,莫要恋栈不去。    
    二人同时催马,两匹骏马一阵嘶鸣,马头高高扬起。    
    师弟,多久没有并肩策马了?    
    三十年,整整三十年。    
    驾!驾!    
    朱雀大街上扬起了经久不去的高高尘埃,两匹骏马瞬间化为一片若有若无的细小黑影,载着那两位曾经纵横天下的豪杰从此消失。    
    爹爹!童年清冽如泉水般的回忆宛若梦幻出现在红思雪思绪万千的脑海之中。而她身边的彭无望,一双曾经黯淡无光的眼睛重新变得明亮如星,他豁然狂奔到朱雀大街的正中央,大声叫道:师兄,我明白了。我会开开心心活到那一天。你放心吧。    
    


第十一部分:渤海篇渤海之战(1)

    塞外的大草原上,有一个人人都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拥有的地方。那是那河,栗末水和黑水等几条大河冲积出来的平原,一片厚实而富饶的黑土地。传说只要一只脚踏在那肥沃的黑土上面,漫溢的油水就会从你的脚侧仿佛泉水般涌将出来。传说农人只要将种子撒在这片土地上,不必锄草施肥浇水,这一年的秋天,你就会有吃也吃不完的粮食。而在栗末水和那河水的下游,更有一片堪称东北第一富庶的平原,这里出产天下闻名的响水稻,供应着东北最庞大的牛场,也养活了大草原上最勤劳的民族——栗末族人。他们在这个群雄环伺危机四伏的塞外,凭借着自己的双手开辟了广阔的耕地和农场。他们的粮食装满了谷仓,他们的牛羊布满了白山黑水所有的草场。他们甚至可以用自己出产的响水稻和高丽人换取珍贵的高丽人参和各种名贵珠宝,和大唐人换取兵器,盔甲,和铁勒人换取骏马。他们忍受着黑水靺鞨,契丹和突厥的压迫,为大草原各族提供着宝贵的粮食和牛羊,当各族武士在面前扬鞭而过的时候,他们会谦卑地低下头颅,向他们鞠躬行礼。    
    但是,他们的骨子里却有一种别人无法理解的高傲,他们根本看不起那些在大草原上依靠放牧而生的诸族。一代又一代的栗末人都有一个梦想,希望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在一马平川的平原上建立起自己的城市和国家。他们梦想着有一天能够拥有像中原汉人一样繁华的城市,还有高高站在宫城之上,傲视着塞外诸族的王。    
    随着大唐王朝的崛起,这个梦想似乎离他们越来越近了。汉人一天天的强大,令草原诸族惶惶不可终日,本来耀武扬威的各族武士们现在开始满怀心事,忧心忡忡。而栗末族人却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和令大草原为之震颤的大唐帝国结成了唇齿相关的兄弟之邦。几年来,大唐的兵刃,盔甲和能工巧匠源源不绝地涌入了渤海地区。栗末水畔,一个恢宏而伟大的城市正在紧锣密鼓的兴建。首先矗立起来的,就是那似乎永远无法攀援而上的高高的城墙。栗末族人已经组织了起来,成立了一只只盔明甲亮的军团。当身着华丽堂皇甲胄的士兵在这四面高耸的城墙上巡逻的时候,每一个栗末族人都感到扬眉吐气。每一个人都梦想着有一天,他们只有四五岁大的国王大柞荣可以披着一身帝服,站在尚未兴建的皇城之上,宣布渤海国成立,宣布渤海的栗末人不必再忍受大草原诸族的欺压,可以抬头挺胸的做人。    
    正当所有栗末人都沉浸在美梦之中,不可自拔的时候,远远的地平线上缓缓出现来了一支庞大而骁勇的骑兵部队。高高的白穗狼头旗遮天蔽日,仿佛从西方绵延而来的铅色云海。马蹄声仿佛滚动的春雷,又仿佛从碧空倒泻而来的瀑布,那数也数不尽的兵马宛若初生的海潮,卷动着灰暗而狰狞的浪花,从天边呼啸而来。    
    突厥狼兵来啦!在田地里耕作的栗末人惊慌失措地叫喊着,抛下手中的农具,朝着栗末水畔那尚未建成的栗末人城跑去,那里有可以给他们安全感的城墙。在城墙上巡逻的栗末士兵飞快地奔向自己守城的岗位。未经长期训练的士兵陷入了无止无休的混乱之中,军官们高声地呼喊着自己的战士,但是恐慌令人们向自己直觉中最安全的地方不断奔跑,他们根本无法应战。    
    快关城门!几个将领一起扯开嗓子发着命令。数十个栗末士兵强忍着颤栗,操纵着城门机械,准备关城。    
    你们看,这就是那些想要自立为国的蠢材。东突厥第一勇士曼陀高踞于骏马之上,扬鞭指着在他的大军面前狼奔鼠窜的栗末人,傲然笑道。    
    跟在他身后的数十位突厥将领一起扬声大笑起来。    
    看他们那张皇失措的样子,还没有接战就已经乱作一团。铁骑飞羽队左先锋将摩苏冷笑道。摩苏是曼陀手下的爱将,不但枪法如神,而且和他一样嗜杀成性,他的骑队依靠杀戮和奸淫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士气,渴望战斗就好像野兽渴望鲜血。    
    三王子,请让我率队从正门杀入,从后门杀出,以示我突厥骑士的雄姿。铁骑飞羽队右先锋将罗朴罕沉声道。    
    猛将罗朴罕一向被人们称为锥子,他的铁骑突击乃是所有敌人最深沉的梦魇。曼陀的铁骑飞羽队之所以名震天下,一大部分名声乃是锥子罗朴罕舍死忘生的厮杀博回来的。和大唐骑兵的交锋之中,无论是正面战场上的硬碰,还是突围战时候的且战且退,罗朴罕的骑队从来没有被敌人的骑兵冲散过,哪怕是面对天策府最精锐的黑甲秦王卫队。    
    你去?曼陀看了看周围跃跃欲试的将领,笑道,岂非是用马刀来屠狗,用钢枪来烤肉。众将领立刻又陷入了一阵狂野而粗鲁的笑声之中。    
    罗朴罕躬身道:三王子,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这句话又引来一阵大笑,曼陀环视诸人,道:我倒忘了,罗朴罕从来不听笑话。好,我们突厥就应该有这种战士。永远不自满,永远不轻敌,哪怕杀一只老鼠,也要奋尽全力。右先锋将听令!    
    是!罗朴罕洪声道。    
    我命令你率一百勇士从栗末人城正门杀入,后门杀出,绕城半周而回,若是少了一人,提头来见。曼陀高声道。    
    得令!罗朴罕的眼中冒出一阵狰狞的血色,用洪亮的嗓音应道。    
    他保持鞠躬的姿势策马退了几步,突然干净利落地调转马头,随手指着一个百人队,道:你们跟我来。    
    带队的百夫长一声令下,一百个士兵立刻飞快地催马聚拢在罗朴罕周围。你叫什么名字?罗朴罕回过头,瞪视着百夫长问道。    
    罗将军,我叫达虎。百夫长一阵兴奋,用自己最响亮的声音回答道。    
    好,达虎,跟着我,今天以后,如果你还活着,你就会是千夫长。罗朴罕沉声道。    
    誓死追随罗将军。达虎激动地说。


第十一部分:渤海篇渤海之战(2)

    我们走!罗朴罕一声令下,这一百个突厥勇士,宛若一百只出栏的猛虎,凶神恶煞地朝着栗末人城飞扑而来。    
    栗末人城的四周,已经挖掘了一条颇具规模的护城河,城的四面十门各设有一座吊桥。当突厥百人队风驰电掣地冲杀过来的时候,正门的吊桥正在缓缓地拉起。给我上!罗朴罕一声怒喝,和达虎并肩催马,加速冲向护城河。当吊桥悬在半空中的时候,这两个塞外著名的控马高手已经来到河边,他们同时长身而起,用一种特有的姿势站立在马背之上,一对长刀同时一闪,划出两道耀目的白虹。这两刀之威竟然将拉动吊桥的两条铁索同时斩断。失去凭借的沉重吊桥颓然落在河岸之上,发出惊天动地的巨响。与此同时,罗朴罕和达虎同时坐回马背,一揽缰绳,两匹马一匹向左,一匹向右,各划了一个优美的弧线,回到百人队的队尾。这个时候,百人队的前锋已经跃过吊桥,跨过护城河,射杀了想要关门的数十个士兵,势如破竹地冲入栗末人城。    
    好!远远观望的突厥大军爆出一阵惊天动地的欢呼声。    
    曼陀兴奋地催动战马,来到阵前,扬声道:儿郎们,给点响动让他们听听。    
    那些狂热兴奋到极点的士兵纷纷抽出战刀,一起扬声吼道:神狼佑我,突厥必胜!十数万人的呼喊此起彼落,宛若惊涛拍岸,滚雷落地,震耳欲聋,令天地为之色变,万物为之低头。    
    目瞪口呆地站在城墙上的栗末士兵张口结舌地看着面前气势高涨,如狼似虎的突厥骑队,从心底里涌起一股无法与之对抗的无力感,很多人腿软足麻,软软地跪倒在地,任凭同伴怎么拉扯,都不肯起身。    
    冲入城内的突厥百人队在罗朴罕和达虎的率领下,沿着横贯整个栗末人城的小朱雀大街浴血冲杀。重新回到前锋的罗朴罕和达虎,并肩催马,长刀宛若闪电雷霆,逢人便杀,见人就砍。数十个仓皇抵抗的栗末武士在他们马前惨呼着东倒西歪,尸横就地。跟在后面的突厥战士姿势优雅地从马上侧俯下身子,长刀挥洒如意地掠过街道上仓皇奔跑的士兵和百姓的脖颈和腰身。头颅和鲜血在半空中肆意地飞扬泼溅,小朱雀大街被渤海国人的鲜血染成了血红色。    
    数百息之内,罗朴罕和达虎已经来到小朱雀大街连接的另一座城门面前。守卫这座门的士兵正在奋力将城门关闭。    
    弓箭!罗朴罕收起长刀,弯弓搭箭,连珠三箭,射死了三个关门的栗末士兵。紧接着,一片箭雨凶猛而残忍地洒落在城门之前,正在关门的数十个栗末士兵横尸在地,浑身插满了白羽雕翎箭。    
    就在这时,罗朴罕一偏头,闪开一只射向他铁羽箭,冷喝道:射上头。数十个突厥战士整齐地抬起弓,向着城墙之上射出一蓬箭雨,随着十数声惨叫,栗末士兵的尸体宛若雹子一般坠落下来。    
    当啷两声巨响,门前吊桥的铁索再次被断为两截,那威风煞气一时无量的突厥百人队,踏着栗末人修造的吊桥,仿佛一阵旋风一般冲过护城河,沿着栗末人城绕了一个大圈,回到了自己的阵中。    
    好!罗朴罕好样的!远观突厥百人队扬威栗末族的突厥大军再次爆出一阵惊天动地的欢呼声。    
    突厥人围城了!一名渤海国将领惊慌地跑到栗末人城的代皇宫之内,向当今渤海国权为最高的人物——渤海国宰相穆素和渤海国太后禀告。    
    正在逗弄大柞荣玩耍的太后大惊失色,起身道:突厥人竟然如此大胆,难道他们不知道,我们已经和大唐结为兄弟之邦?    
    他们知道!穆素神色严肃地站起身,将手背到身后,他们这是在向大唐帝国示威,想要试探一下大唐的反应,也想要趁机杀鸡骇猴,重新向大草原证明,他们才是塞上的霸主。    
    我们该怎么办?太后惊慌地问道。    
    我们的士兵集结了么?穆素沉声问道。    
    没有,突厥人的一个百人队在我们集结的时候,从南门杀入,北门杀出,横穿了整个小朱雀大街,杀死杀伤数百人。现在士兵们士气低落,人心涣散,已经陷入了一片混乱。那位将领低头道。    
    那便如何是好?太后几乎要昏倒在地上。    
    太后无需惊慌,我出去看看便知分晓。穆素沉着地说,并向那个将领轻轻一点头。那位将领立刻在头前带路,两人快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