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暴风骤雨 >

第58章

暴风骤雨-第58章

小说: 暴风骤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德山媳妇说:
“别看白大嫂子是个妇女,可比你爷们能干。早先她年年给地主薅草,哪一块地,她不熟悉?”
老孙头站起身来,用手指掸掸衣上的尘土说道:
“白大嫂子行,咱可不行。”
众人说道:
“别客气。”
老孙头不睬他们的话,光顾说道:
“咱推一个人,这人大伙都认识,咱们屯子里的头把手,是咱们的头行人,要不是他,韩老五还抓不住呢。”
小猪倌在炕上叫道:
“不用你说了,郭主任,咱们都拥护。”
往后,又有人提到李大个子和老初。李大个子又提到刘德山,引起大伙的议论。
老初说:
“他是中农,怎么能行呢?”
李大个子说:
“他可是跟咱们一个心眼。这回上前方,看到咱们军队,他心就变了。咱们这屯子里的地,数他顶熟悉,哪块是涝地①;哪块地旱涝保收;哪块地好年成打多少粮;哪块地在哪一年涨过大水,钓过大鱼,他都清楚。”
①容易被雨水淹没的土地。
大家又碰到个难题,到底能不能请中农来做评议?许多眼睛瞅着萧队长。萧队长起来说道:
“要问中农愿不愿意把自己的地打烂重分。”
刘德山说:
“可以。”
老初问道:
“光说‘可以’,倒是乐不乐意呢?”
刘德山半晌不吱声,萧队长知道他不大乐意,就说:“这事慢慢再说吧。”
会议进行着,讨论往年分地的情形。萧队长随便挑个地主问大伙:
“你们说,唐抓子的地都献出来了吗?”
刘德山对地主的地最熟悉,他反问一句:
“唐抓子献了多少地?”
郭全海回答:
“九十六垧。”
刘德山摇头:
“他不止这些。”刘德山说着,又在心里默算一下子,说道:“他有一百二十来垧地。”
萧队长听到这儿,插进来说:
“照你说,他隐瞒地了?”
刘德山说:
“嗯哪,准有黑地。”
萧队长跟大伙提出了黑地的问题,给大伙讨论。妇女组里,刘桂兰站起来说:
“怨不得头年我给唐抓子薅草,一根垄老半天也薅不完。”萧队长吃惊地问道:
“头年他还叫工夫薅草?”
刘桂兰说:
“可不是咋的?一根垄那么老长,一垧地那么老大,三天薅不完,要是没有隐瞒不报的黑地,我就不信。”
白大嫂子也说,她给杜善人薅草,也是一样。给地主们打过短工、薅过草的妇女们都起来证明地主除开留的地,还有黑地,自己种不完,还是叫工夫,还是剥削人。检讨起来,往年因为地情不明,干部没经验,分地真是二五眼①。
①马虎,差劲,不行。
往年没收韩家的地以后,各家地主,都献地了,但都献远地,献坏地,少献地。给自己留的是好地、近地,而且留得多。加上隐瞒不报的黑地,地主依然是地主,还是暗暗把地租出去,吃租子,或是零碎叫工夫,剥削着劳金。
贫雇农里头,除了自己不敢要地的人家,其他各户分到的地,又坏、又远、又少、又分散。老田头分一垧地,劈做两块。一块是黄土包子地,在西门外;一块是好地,在北门外的黄泥河子的北边,送粪拉庄稼,得蹚水过河。老孙头往年不说不敢要地,实际不敢要,随便人家分块地,又不好好地侍弄,打的粮食不够吃。这时候,萧队长问他:
“你地好不好?”
老孙头回答:
“咋不好呢?种啥长啥。”
老初也起来说道:
“我家的地顶近的一块,也在五里外,铲趟不上,不长庄稼,净长苣荬菜①。”
①一种易长的野草,嫩的还能吃。
听到这些话,萧队长和郭全海合计,叫大伙多开几次会,多提意见。今年形势好,家家想要地,分地比分浮还要热闹。个个说话,家家争地。分地的办法,大伙一致公议,两头打乱重分,依照《中国土地法大纲》,地主的地全部没收,不留地,再按照他应得的数,分他一份。中农原则上不动。在这点上,起了争论,有的说中农地不动,就不好分。顶好中农也打乱,再分给他地,不叫他吃亏,他原来是百年不用粪的地,还是给他这样的地,只是地方变动,好叫大伙打乱重分,分得匀匀的。萧队长瞅瞅刘德山,瞅他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吱,老初扯起大嗓门问道:
“老刘你怎么样?打乱行不行?”
萧队长却补充着说:
“老刘你有困难,不愿意,也只管说。”
刘德山慢条斯理地说道:
“萧队长要不叫说,我也不说。我家那块月芽地①,是我老人成年溜辈摔汗珠子,苦挣下来的,侍弄多年,地性摸熟了。地南头还连着一块坟茔地,我大爷、爹、妈,都埋在那儿,跟自己地连着在一块,清明扫个墓,上个坟唔的,也比较方便。”
①形似新月的土地。
还没有听他说完,老初气得满脸通红地叫道:
“你是什么封建脑瓜子?地换地,有进无出,你还不换,滚你的蛋!”
刘德山瞅着萧队长、郭全海都在,胆子大些,不怕老初,反驳道:
“我也是农会会员,你能叫我滚?”
老初气得红脸粗脖地跳了起来:
“你是什么农?才刚划回来,就抖起来了。才出一回担架,就摆谱了:‘我也是农会会员’,往年躲在茅楼里的是谁呀?”刘德山听到老初揭他的底,慌忙笑着说道:
“往年斗争韩老六,我躲在茅楼里头是不假,那是我的大臭根。如今我算往前迈步了。萧队长又说,贫雇中农是骨肉至亲,我才敢说话。大伙要不叫说,我就不说,要不让我参加这个会,我就走。”
老初拦住他说道:
“不用你走,我走。”
大伙叽叽嘈嘈议论着,有的同情老刘,有的支持老初。吵吵嚷嚷,谁说的话也听不准。郭全海连忙站起来说道:
“都不能走,大伙别吵了,听萧队长说话。”
老孙头也站起来说道:
“谁要再吱声,谁就是坏蛋的亲戚,王八的本家,韩老六的小舅子。”
人们冷丁不吱声。但不是听了老孙头的话,而是看到人堆里冒出个头来,那是萧队长。他站在板凳上说道:
“同志们,朋友们,听我说一句,咱们共产党的政策,毛主席的方针,是坚决地团结中农。中农和贫雇农是骨肉至亲。咱们一起打江山,一块坐江山,一道走上新民主主义社会。老刘的地,不乐意打乱,咱们就不动他的。这屯子的地,刘德山没有一块不熟。他又会归除,咱们欢迎他参加打地。”说到这儿,萧队长自己首先鼓掌,屋子里四方八面都鼓起掌来。萧队长又说:“今儿会开到这疙疸。”关于老初,萧队长一句没有说,但老初还是不乐意,噘着嘴巴子。会后,萧队长留着他不走,跟他谈政策,直谈到三星晌午。
第二天,天气还是冷,下着桃花雪。打地的人分成四组,每一个粗,有两个抻绳子的,一个约尺杆的,一个找边界的,一个记账的,还有一个是会归除打算盘的人。寒风呼呼地刮着。人们脚踩着湿雪,脚片子都冻木了,手冷得伸不出袖筒。人们不怕冷,还是跟着看丈地。每一个组后尾,都跟一大帮子人。老田头和老孙头的劲头比年轻人还足。老田头说:“丈地是大事,一点不能错。大伙瞧着,谁也不能行私弊。这回平分地,不比往年,这回是给咱们安家业,扎富根的。往年由人家丈地,杨老疙疸、张富英,不跟咱们一个心,分地都是二五眼,也怨咱们自己,分到哪算哪。这回可得好好地瞧着。”
人们用铁绳子约地的时候,大风把铁绳刮歪,老孙头在一旁叫道:
“加小心呀,别叫绳抻歪歪了,一歪就差两根垄。”五天工夫,地打完了。再五天工夫,地分好了。比往年慎重。人分等,地不分等。个人要,互相比,大伙评。个人要,就重,比方南门外韩老六家那块百年不用粪的平川地,要的有三家,三家争不清,就比一比:比生活,比历史,比根底,比功劳。这么一比,就分出上下,解决问题。但也有弊病。疵毛①的家伙,叽叽嘈嘈,争个不休。问题难解决。大伙正比得热热烘烘,郭全海低着头,在抽烟。老孙头一向认定他是郭全海的心腹朋友,怕他吃亏,替他着忙,走到他身边,低声地说:
“郭主任你要哪块地,得说呀,张口三分利,你要不说,分上坏地,怎么娶媳妇,养小子?”
①调皮。
郭全海没有吱声。他的念头,和老孙头的想法是不相同的。他寻思他负责这屯子工作,把这屯子工作搞好了,人人分了可心地,个人还愁啥?大伙都好,他也会好。他是共产党员,萧队长对他说过,共产党员就得多想人家的事,少打自己的算盘,他觉得有理。他一向就是这样:自己的事,他马马虎虎,全屯的事,他就想着是他个人的事一样。老孙头却想的不同,他想着:南门外的那块抹斜地,百年不用粪,他寻思他自己是要不到手的,老初这汉子和张景瑞那小子,都不会让他。他寻思着这一块地,与其落在不知谁的手,宁可叫郭全海领着。郭全海是他对心眼的朋友,又随和,又大方,他帮他争到这块好地,往后上他地里劈穗青苞米,还能不让?寻思到这,他跳上炕沿,大声叫道:
“别吵了,听郭主任要地。”
大伙听到郭主任要地,一下都不吱声了。老头队的人说:“先尽他要,咱们比苦、比功劳,谁家也比不过他。”
郭全海噙着小蓝玉嘴烟袋,没有吱声,老孙头忙代他说:“他要南门外韩老六家那块抹斜地。”
郭全海坐着不动弹,说道:
“别听他瞎说,你们先分。”
人们说啥也要把这块抹斜地分一垧给郭全海。郭全海回想起来,他在韩家吃劳金,在这块地上甩的汗珠也不少,这一垧地,侍弄得好,黄闪闪的苞米,能打十石,交完大租子,两个人吃穿不完,他知道这是大伙的好意,平常人一人半垧,他是跑腿子,分一垧是准备他娶媳妇的,他接受了大伙的好意,要了这块地。为了报答大伙的好意,他要尽心竭力给大伙干活,努力把工作作好。
大伙分了可心地。老田头笑嘻嘻地说:“这下可有盼头呐。”老孙头宣布,他家分的一垧地,要种三亩稗子,稗子出草,供牲口吃,牲口养得肥肥壮壮的,冬季进山拉套子,不能误事。李大个子的铁匠炉子连日连夜生着通红的烈火,他正忙着给人修犁杖,打锄头,准备来年大生产。
屯子里的人都下地里插橛子去了。桃花雪瓣静静地飘落在地面上、屋顶上和窗户上。农会院子里,没一点声音,萧队长一个人在家,轻松快乐,因为他觉得办完了一件大事。他坐在八仙桌子边,习惯地掏出金星笔和小本子,快乐地但是庄严地写道:
彻底消灭封建势力,就是彻底消除几千年来阻碍我国生产发展的地主经济。地主打垮了,农民家家分了可心地。土地问题初步解决了,扎下了我们经济发展的根子。翻身农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会向前迈进,不会再落后。记得斯大林同志说过:‘落后者便要挨打。’一百年来的我们的历史,是一部挨打的历史。一百年来,我们的先驱者流血牺牲渴望达到的目的,就是使我们不再挨打的目的,如今在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共中央的英明领导下,快要达到了。
写到这儿,萧队长的两眼潮润了,眼角吊着两颗泪瓣。萧祥是个硬汉子。他出门在外,听到妈病重,因为没有钱抓药而死去的信息,也没有掉泪。这回却淌眼泪了。但这眼泪,不是悲伤,而是我们这一代的有着为人民服务的大志的群众政治家的欢喜和感激的标记。
第27节
三月二十一日,桃花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