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洪荒巫神 >

第172章

洪荒巫神-第172章

小说: 洪荒巫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禹继帝位不久,就推举皋陶当继承人,并让他全权处理政务。在皋陶不幸逝世以后又推举伯益为继承人,负责政务。
    帝禹在位第十年南巡。过江时,一条黄龙游来,拱起大船,船上的人很害怕。帝禹仰天叹息道:“我受命于天。活着靠上天的佐助,死了要回到天上去。你们何必为这一条龙担忧?”龙听到这一席话,摇摇尾巴,低下头就不见了。帝禹到涂山,在那里大会天下诸侯,献上玉帛前来朝见的诸侯竟达万名之众。
    帝禹在帝位十年后逝世;共在位四十五年。
    大禹在位的四十五年,为洪荒人族做出了无尽的贡献。他不仅为洪荒人族,祛除了水患,更是分封了九州大地,并分别铸造九鼎,以镇守九州平安。这九鼎因由镇守九州之功,借着大禹之手,尽皆得到了上天功德,成为了功德九鼎。
    在大禹治水之时,这洪荒之中,也多有截教门人的足迹,这大禹治水,有几宝,分别是黄河河伯赠与的黄河河图,避水剑,开山斧,还有测量海水的定海针,赶山移位的驱山铎。
    这几件法宝之中,其中有避水剑,开山斧,驱山铎皆是截教所赐,而跟随大禹治水之人,也多有阐截两教修士的身影。
    借着大禹治水之顾,两教修士积累了一些功德,同时也正是此时,开启了修士进入人族,帮助人族君王治理朝政之事。
    数十年后,大禹年老,禅让帝位于伯益。但是大禹之子启也是一位能力出众之人,大禹尚在之时,启就团结了一大批的臣子在自己身边。等到大禹传位与伯益,身死之后,启在自己手下的帮助下,突然袭击了钧台,杀死了伯益,自立为王,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部落王朝。从此以后,禅让制度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王位的世袭制。
    启有五子,启死之后,五子争权,将一个强大的王国弄得内乱四起,民不聊生。太康即位后,政事不修,沉湎于酒色之中,被九夷族的有穷氏的乘机夺取了政权。直至有穷领被他的大臣寒浞所杀,少康逃到有虞氏,得到有虞氏的帮助,组织夏的旧部,积蓄力量,乘寒浞内部混乱之时,出兵打败了寒浞,夺回了政权,才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
    少康彻底肃清了寒浞的残余势力,又大力征伐东夷各部,一直打到东海。后来,又还都伊洛之间。在季杼统治时期,形成为夏代中期的极盛时期。少康以后,到孔甲以前,在这期间经历了五代六帝,夏王朝的统治一直是比较稳定,基本上保持着向上展的趋势。夏王朝以伊、洛一带的河南地为中心,东通东海,西连西河,北及燕山,南逾长淮,所有夏、夷诸部的众多邦国,大都臣服在它的统治之下。
    少康死后,传位与予,予传槐,槐传芒,芒传泄,泄传不降,不降传扃,扃传胤甲,胤甲传孔甲。
    孔甲在位期间,肆意,沉湎于歌舞美酒之中,传说他是一种叫做“东音”的乐调的创始人,又笃信鬼神。是一位胡作非为的残暴昏君。使得各部落领纷纷叛离,夏朝国势渐渐衰落。
    到了夏代末年,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夏桀即位后不思改革,骄奢淫逸,挥霍无度。
    夏桀即位后的第三十三年,兵征伐有施氏,有施氏抵挡不住,进贡给他一个美女,名叫妹喜。桀十分宠爱妹喜,特地为她造了富丽堂皇的琼室、象廊、瑶台和玉床,这一切的负担都落在百姓的身上,人民痛苦异常,敢怒而不敢言。桀重用佞臣,排斥忠良,有个名叫赵梁的小人,专门投桀所好,教桀如何享乐,如何勒索,残害百姓,得到了桀的宠信。
    早在大禹治水之时,便有一位截教的弟子名叫伊尹的人,因受到大禹贤德的感召,投入在大禹麾下,此时伊尹见到这夏桀如此残暴,白白断送了夏朝大好河山,不由于心不忍,于是他以唐尧、虞舜的仁政来劝说桀,希望桀体谅百姓的疾苦,用心治理天下。桀听不进去,伊尹无奈,只好离去。
    桀到了晚年,桀更加荒淫无度,竟命人造了一个大池,称为夜宫,他带着一大群男女杂处在池内,一个月不上朝。太史令终古哭着进谏,桀反而很不耐烦,斥责终古多管闲事,终古知夏桀已不可救药,就投奔了商汤。夏桀手下有个叫关龙逄的臣子,听到老百性的愤怒声音,便对桀进谏说:“天子谦恭而讲究信义,节俭又爱护贤才,天下才能安定,王朝才能稳固。哪今陛下奢侈无度,嗜杀成性,弄得百姓都盼望你早些灭亡。陛下已经失去了民心,只有赶快改正过错,才能挽回人心。”桀听了又怒骂关龙逄,最后更下令将他杀死。至于弄得日益失去人心,弄得众叛亲离。
    这时候,商部落在汤的领导下日益兴旺了起来。桀担心商汤会危及自己,就借故将他囚禁在夏台。不久,汤设计使桀释放了自己。
    待商汤返回部落之后,便开始招兵买马,反抗夏桀的暴政,截教门人见此,为了积累功德,好度过后世劫难,急忙纷纷来投,商汤就在这众多修士的帮助之下,最后终于将暴君夏桀拉下了皇位,并定都照个,建立商朝。
    商汤立国后,汲取夏代灭亡的深刻教训,废除了夏桀时残酷压迫人民的暴政,采用了“宽以治民”的政策,使商王国内部的矛盾比较缓和,政治局面趋于稳定,国力也日益强盛起来。他对四周的许多国家进行了征伐,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商汤死后,因其子太丁早死,由太丁之弟外丙继位;外丙死后,其弟中壬继位;中壬死后,又以太丁之子太甲继位,太甲乃商汤之长孙。帝太甲即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宫。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伊尹迎回太甲而授之政。以后,太甲修德遵法,诸侯归服,百姓的生活比较安宁。
    从仲丁算起,经九世正好到盘庚时期,这一期间商王室内部为争夺王位,内乱不止,致使外患不断。商王仲丁自亳迁于嚣、河甲自嚣迁于相、祖乙居庇、南庚自庇迁于奄、盘庚自奄迁于北蒙,曰殷。
    武丁是盘庚之弟小乙之子,即盘庚之侄。他年幼时,小乙曾让他到民间生活了一段时间,深知民众生活的艰难困苦。他从盘庚处继位以后,兢兢业业、不敢荒宁,励精图治,决意振兴大业。他四出征伐,对鬼方、土方、羌方、人方、虎方等方国进行征讨。在这些征战中,商王征服了许多小国,扩大了领土,也捉获了大量俘虏,征服了许多小的国家。武丁死后,他开创的太平盛世,又为商朝恢复了不少元气,一直传到帝乙。
    帝乙为王的时候,天下太平,万民乐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宾服,八百镇诸侯尽朝于商――有四路大诸侯率领八百小诸侯,东伯侯姜桓楚,居于东鲁,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每一镇诸侯领二百镇小诸侯,共八百镇诸侯属商。
    自此,人族大兴,威德一时之间,传遍洪荒各处,无有能出其右者。
    帝乙见此,自是龙颜大悦,对待天下百姓,也越加恩德加诸了。
    帝乙有两个儿子,一个是正宫皇后之子,帝辛,另外一个是偏妃之子启,启为长子,本应继承帝乙皇位,然帝乙以因启母贱不能立,而立少子辛为帝。帝辛自幼聪敏过人。帝乙死后,帝辛继位,他重视农桑,社会生产力发展,国力强盛。他继续发起对东夷用兵,打退了东夷向中原扩张,把商朝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特别是讨伐徐夷的胜利,把商朝的国土扩大到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帝辛对东南夷的用兵,保卫了商朝的安全。
    帝辛敢于革除先王旧弊,不再屠杀奴隶和俘虏。而是让他们参加生产劳动,补充兵源,参军作战。他蔑视陈规陋俗,选贤任能,唯才是用,不论地位高低;择后选妃,不分出身贵贱,手下又有比干,商容,闻仲,黄飞虎等肱骨之臣辅助,是以商朝威仪,一时无两,八百诸侯,尽皆臣服。
    只是,帝辛后期,渐渐开始居功自傲,骄傲自满起来,时常认为自己的功德可比拟上古三皇,眼中更是不在把天下之间众多修士放在眼里,做起事来,也是肆无忌惮,任意行之,如此,方引出了一段震惊后世的封神之战。
    给读者的话:
    今日第一章送上,下一章开始竞猜的封神之战部分,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支持!
第一卷  第一百八十八章 封神伊始,太庙进香【第二更】
    纣王七年春,忽然有人来报,北海袁福通犯上作乱,起兵造反。纣王听了大怒,立刻下旨,太师闻仲领兵讨伐叛逆,闻仲领旨,点其兵马,带着一干勇猛吾将,前往北海讨伐叛逆袁福通,如此一来,朝中再无能够管束纣王之人存在,致使纣王更加肆无忌惮,长长不上早朝,还好朝中文有商容比干,武有武成王黄飞虎,如此一来,这全国大小事务,倒也算是井井有条,没有出现一丝霍乱。
    这一日早朝,纣王难得上朝,众文武百官急忙上前,纷纷将这些日子以来积压下来的大小事情,逐一像纣王做了禀报。
    待政务处理之后,只听纣王哈哈一笑,开口说道
    “吾大商王朝,历经百年风霜,到孤这里,也算是国泰民安井井有条了,孤虽然不敢自称圣贤,然手下诸卿,皆是辅国之臣,孤王得诸位卿家相助,何愁我大商不能中兴?”
    文武百官听了纣王这番话,齐齐跪倒连称不敢。
    纣王见到众人如此,又是微微一笑,随后站起身来,开口说道
    “好了,众位卿家不必如此,如今事情也都处理完了,诸位可还有事情启奏?若无甚大事,那么就此退朝吧。“
    纣王话音刚落,只见商容从文班之中走了出来,躬身向着纣王行了一礼,开口说道
    “启禀吾王,臣有事启奏。“
    纣王见商容如此,顿时皱了皱眉头,回身又坐了下来,开口说道
    “爱卿有何事启奏?“
    只听商容满是恭敬的开口说道
    “吾王,如今我大商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是以臣恳请吾王,明日动身前往太庙,拜会吾人族圣父圣母,以报佑护之恩。“
    纣王听了商容这话,顿时皱了皱眉头,随后脸色略带不悦的对商容说道
    “爱卿,这圣父圣母又是何人,他们对我人族有何功德?孤王乃是当今天子,为何要去拜会他们?“
    商容听了纣王这话,急忙整了整衣袍,满是恭敬的对纣王说道
    “吾王不知,这圣父圣母,对我人族实有大恩,当年洪荒之中,天地万物生灵萧条,圣母女娲,有感天道,遂与圣父一起,捏土造人,如此方有我人族存世,后来洪荒动乱,圣母女娲炼石补天,又护佑得我人族平安渡劫。
    其后,众神大战,吾人族弱小,多亏圣父怜悯吾族,多次出手护佑,又遣下上古三皇,带领吾族,吾族方有今日之兴啊,今吾大商,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四时得利,灾害潜消,正是得益于吾族圣父圣母护佑之功,是以,吾王自当亲自前往太庙,拜谢圣父圣母护佑之功啊。“
    纣王听了商容这番话,顿时满脸惊奇的“哦“了一声,随后低头沉思了片刻,开口对商容说道
    “爱卿所言极是,孤王明日一早,便率领文版武将一同前往太庙上香。“
    殿下众人听了纣王这话,顿时齐齐大喜,急忙齐齐躬身跪倒在地,同声喊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