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激情电子书 > 熟男熟女ⅱ正当关系 >

第24章

熟男熟女ⅱ正当关系-第24章

小说: 熟男熟女ⅱ正当关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休息室里,几拨新人先后上阵,又有几拨进驻等待,时间轮逝,很快就轮到了我们,先前的忐忑竟也渐渐平静下来。先是工作人员让我们的众多宾朋先进入正殿就坐,然后一名神职人员便带着已穿上天使翅膀行头,手拿点燃蜡烛的徐冬女儿走进了正殿,我知道她是去点燃正殿每个角落的烛台,好用光明迎接一对新人的到来。然后我和父亲还有花童就一起走进了正殿,黑暗中,烛光点点,影影绰绰,一脚迈进去恍若隔世,安静得怕人,我知道很多眼正注视着我呢,再加上前方那尊神像明灭的面和一动不动的眼,我不禁有些紧张。   

  这场仪式跟我的父亲没有什么关系,我就让他随便找个座位坐下了,我和花童就继续在入口处等待,很快就看见我的母亲和黄鹂的母亲,都拿着蜡烛双双走进来,她们一直走到座位的前排坐了下来。当黄鹂的父亲牵着黄鹂的一只手走进来,并把她交给我的一刹那,整个大殿的所有灯光骤然亮起,激烈的掌声伴着此起彼伏的欢呼声响起,我们看见了一张张热情诚恳的脸。尽管我和黄鹂被弄得措手不及,神情都有些慌乱,但我们还是无比兴奋起来,脸上都开了花。身在情中不由得,此时此地此景,真是不忘形也不行。   

  花童把那束玫瑰百合送到黄鹂的怀里,婚礼进行曲就演奏起来,还听到了唱诗班庄严的吟唱,我和黄鹂手挽着手一步一步顺着红地毯向神像走去,那下面一位神态安详的牧师正捧着经卷等着我们。闪光灯频闪,是夏雪在为我们拍照,我们就象走在奥斯卡颁奖典礼的路上。牧师的问询倒是和影视里演的差不多,先问我愿意娶她吗,然后再问黄鹂愿意嫁给我吗,然后再共同问我们双方:〃无论疾病贫穷,你们是否愿意一起担当?〃等等,我和黄鹂的回答也一律都是:〃我愿意!〃接下来的交换戒指本也没什么新意可言,谁知还是出乎了我的意料,让我好一阵感动。         

◇欢◇迎◇访◇问◇WWW。HQDOOR◇  

第67节:第五章:绝版婚礼(6)         

  买钻戒时,我曾和黄鹂认真商讨过。现在珠宝行里的品牌钻戒,普普通通的都七八千元,好一点的就要过万,至于那几十万上百万的极品,我们想都不敢想了。婚姻大事,要买当然就买品牌,而且要好一点的,可上万块买一只可以,两只就太奢侈了。我就劝黄鹂,交换戒指也就是装装样子,完事儿后谁还成天戴着啊?要不我给你买个真钻戒,你就上小摊上花十块二十块的给我买个假的吧,反正仪式上谁也看不出来。黄鹂也是舍不得:〃那行啊?〃我就笑了:〃放心,我不会计较这个!〃我还跟黄鹂说:〃等仪式完事,我随手就扔了!〃   

  就在我们把戒指互相戴到对方手指上后,黄鹂忽然侧身翘起脚尖来,嘴唇快贴到我耳根说:〃这戒指,你千万别扔啊?〃我愣了愣,诧异地问:〃为什么啊?〃黄鹂就嗔笑着:〃你傻啊?这钻戒是真的!〃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想把黄鹂一下子抱起来,再重重地在她的额头上亲一下,可突然又有闪光灯喀嚓一下迷了我的眼,待强光过后我看去,相机晃动,露出一个女人的眉目来。   

  夏雪的脸色很难看。   


()
  三   

  新郎新娘交换完戒指,按理说仪式该结束了,却多出来一个小举动……扔花球,倒也很有意思。我不晓得在国外的乡下,是不是会有这样的习俗,但我总觉得是借鉴中土抛绣球的方式变化而来的,尽管用假绢花扎成的花球看上去很洋气。据说哪位女子接到了花球,她就是下一位幸运的新娘。   

  黄鹂就笑着把那个花球扔给了第二排座位上的一个女孩,落点竟然还很精确,女孩稍微探起身一伸双手就接住了,然后乐得合不拢嘴,不禁看了眼紧挨着自己坐的男孩,脸上升起一团红晕,神情不胜娇羞,那个男孩却笑着,没露出半点扭捏。那个男孩就是她暗恋的对象吧,或许已是她的男朋友也说不定。男孩和女孩都是黄鹂一个单位的同事,黄鹂显然是有意为之。   

  整个仪式进行了半个多小时,然后我们这拨就匆忙地撤离,好给下一拨新人倒地方,这也是中式婚礼所体验不到的独特之处……婚姻还有赶场的,频繁地开幕谢幕,就象演戏。你方唱罢我登场,总有新人效旧人。   

  在附近那家酒店宴请宾朋就简单了,婚礼在教堂已经进行完了,再加上在北京能来参加我们婚礼的朋友和同事也不多,按每桌十人的话,满打满算也就六桌吧,既然是西式婚礼,我和黄鹂视情况干脆就来个〃Party 〃,全是自助餐,坐着吃站着吃蹲着吃,怎么着都行,这样现场也热闹,就不那么单调了。当然,也不能一味地全盘西化,崇洋媚外,中国传统的东西还是要保留一些。我就让刘洋他们在酒店餐厅的门口摆了张桌子,上面铺几张大红纸用来记帐,旁边还堆一摞红包,每个进入的人都要包一个。〃收礼份子〃可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文化精髓,咱不能丢。   

  我们家是普通的工人家庭,几乎没有啥外财,记得大学录取通知书发下来那天,父母也只请了几个亲朋好友聚一聚,我收到的红包也将够买个好书包。不象那些大户人家,众宾云集,大操大办一场,本科四年的学费也就有着落了。等我大学毕业后参加了工作,也没那个命走仕途,向来收礼受贿的事与我〃弗搭界〃,倒也落得个清正廉洁,我想那〃不粘锅〃的美誉真不应该给官司缠身的小马哥马应九,应该给我。现如今好不容易婚了,可以冠冕堂皇地〃拿来〃,不收礼份子岂不遗憾终生?         

§虹§桥§书§吧§BOOK。HQDOOR  

第68节:第五章:绝版婚礼(7)         

  虽然没有什么仪式,但话还是要说几句,我还是请我们报社的主编助理江枫简单主持了一下,就在那面悬挂着我和黄鹂的巨幅婚纱照的背景墙下,我们向所有来客三鞠躬,以示答谢。我和黄鹂本想拉虎皮扯大旗,在那张巨幅婚纱照下面再放个大背头,播放几段明星或导演什么的对我们婚礼的口头祝福,黄鹂把几个明星和导演请到现场的可能性不大,但让他们为我们说上几句还是没问题的,后来一想,咱都是小老百姓,扯那臭氧层子干吗啊?况且他们绯闻太多,也不合时宜,遂打消了念头,就没打搅他们。   

  接着是请黄鹂他们单位的领导讲话,娘家客优先嘛,接着是我们单位的领导致辞,然后是黄鹂的父亲发言,然后是我的父亲表态,我父亲这个人画图纸绝对在行,公开场合开口就没水准了,不过还不算太丢份儿,都是大实话,说得大家都笑了场。最后我和黄鹂还要共同表演个节目,以活跃气氛,就用几十只高脚杯搭起金字塔,我和黄鹂一起举着一大瓶红酒往每只杯子里倒,全斟满了还不倒塌有一套说法,若不小心弄砸了还有一套说法,有点象街头算卦的,两头儿堵。别说,我俩的水平还行,弄了个〃幸福美满〃。   

  挨个碰杯敬酒就比较罗嗦了,这个时候付大宇才急匆匆赶到,一进餐厅就奔我来了,连声抱歉,说本应及时赶去教堂,可高速上堵车成了长龙,还特别看了眼黄鹂,说:〃漂亮,今天真漂亮!〃黄鹂笑了笑,脸腾地一下红了。也许是我太敏感,我就觉得黄鹂的笑不太自然,但我也无暇多想。夏雪从教堂过来一直心情不好,板着个脸机械地不停地举着相机,看见了迟来的付大宇,便一股恼把火都发在了他身上:〃你还能不能做人啊?都几点了你才来?你这人真差劲!〃付大宇被呛得满脸愠怒,又不好意思发作,只好一个劲儿地抱歉,我和黄鹂只好〃没关系,没关系〃地打圆场。   

  轮到和刘洋碰杯了,这厮突然从裤兜里拽出一只用线绳拴着的小樱桃来,显然居心不良,想出我和黄鹂的洋相,我眼疾嘴快,忙贴到他耳朵上狠狠地咬牙说了一句:〃丫的,等你结婚的!〃刘洋傻笑着,犹豫了再三,还是把那只手又缩回了裤兜里。临散场时,包括刘洋在内的熟人都冲着我鬼笑,不约而同地都跟我提到了一个成语:洞房花烛夜。但这个成语对我来说显然已没什么感召力了,也就一听一过吧。   

  没有了闹洞房这一出,现在的花烛夜还有什么意思?哪怕有人躲在窗根底下听听动静也行啊?可现在一住就十几层高,窗外要真有人偷听那就活见鬼了;多了婚前同居的体验,现在的花烛夜还有什么意思?早年都讲究个中原一点红,现在恐怕生在女儿国都寻不到了。不过毕竟新婚之夜,我不能太敷衍,何况黄鹂还那么让我感动,我一定让这个夜晚精彩起来。晚上,还没宽衣呢我就拉了灯,我是不敢开灯啊,我的大腿上还有夏雪的小齿印呢,黄鹂问我为什么关灯啊,我说来点新意找点情调,黄鹂就〃切〃了一声。本来我的情绪渐涨,她这一〃切〃又都跑气了。   

  古人云,人生四喜,其实现代人岂只〃洞房花烛夜〃一喜没了意思,就说〃金榜题名时〃,过去一旦高中,皇上钦点,位居人臣,那是何等的富贵与荣耀?而今呢?大学生海了去了,能不能当官且不说,找不到工作的很多;再说,现在上大学上的就是银子,有钱人还行,穷人就忧喜参半了。还有〃他乡遇故知〃,如今通讯技术和交通条件发达,一个电话能打到另半球去,想见谁就坐飞机,一天能跑几个来回,还上哪找那种相思苦的感觉去?若真碰到一个多年未见的老相识,恐怕躲还躲不及呢,怕他找你办事借钱啊。就剩下〃久旱逢甘雨〃还有点意思,不过在人工降雨和这水那调的影响下,也大大打了折扣。         

※虹※桥※书※吧※BOOK。HQDOOR  

第69节:第五章:绝版婚礼(8)         

  一想省城婚礼后还有个〃洞房花烛夜〃,我就很痛苦,当然我不是先知,还无法知道,真正让我痛苦的,将是省城那场婚礼。   

  四   

  有句老话:树挪死,人挪活。人要变动才能生存,人类似乎就是一个迁徙的物种,这也充分反映了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习性。据说我的祖先曾是吴越百姓,后来辗转来到中原,世居河北,到了我祖父那一代又去了东北,而轮到我这一支又来了北京。我的子孙后代是不是从此就扎根这皇城根下了呢?我还不敢下这样的结论。   

  我是还不敢肯定自己,人生总是充满了变数。   

  我从偏远的小城挪到省城,又从省城挪到了首都北京,期间虽也遍尝周折坎坷,悲欢离合,但总的来看,我还是在进步,无论在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这似乎也印证了〃人挪活〃的朴素真理。家乡自不必说,平心而论,在感情上,对于省城和北京这两个第二故乡,我更偏重省城。可以说两年来我已和首都人民一起溶入了生活的洪流,但不知为什么,北京却总有一面让我感觉陌生,每当看到那冲天林立的高楼大厦,和那往来穿梭的车水马龙,我就会很强烈地意识到自己是个异乡人。   

  而省城不同。我毕竟在那儿生活了六年,何况还是我大学毕业后进入社会,从青春期到释放期的托身之所,我在那儿历练,成长,成熟;我在那恋爱,失恋,放纵。我对曾踩踏过的那些大街小巷的一草一木都很留恋,虽然我现在已感受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