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激情电子书 > 观音的孩子 >

第7章

观音的孩子-第7章

小说: 观音的孩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的事多了,去聊天的人就越来越少了。最后,那张桌子和几条磨得油亮的长凳上开始蒙上了灰尘。

  直到多年以后,那些曾经在杂货铺消磨了无数傍晚的村民才开始明白,天水坞的老杂货铺与那个沉默寡言的掌柜惊蛰原本是一个掰不开的连体,也终于悟出了他的存在对他们过去的每一个傍晚到底有多重要。他们开始怀念那些烟雾缭绕的夜晚,怀念那个总是无声地地倚在柜台后面,听大家痛快地吹着牛,聊着战争和各路英雄好汉的老掌柜;他从不插话,只来回为他们添茶倒水、递酒递烟,或熏草驱蚊,或烧火取暖。柜台后的那个瘦高身影,已经成了老杂货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像那里面的空气,有它的时候,谁也没在意,一旦没有了,大家才发现,自己每天去那里聊天的欲望,和由此形成的多年的生活方式,已经随着惊蛰的离去而悄然解体了。

  谷雨去看清明老人,问他惊蛰是否真的疯了。老人把长眉毛向上一挑,下面深藏的眼睛随即眯了起来。“孩子,”他沙哑着嗓子说。“自古以来真正的明白人都被当成了疯子,因为他们与众不同,别人不能答应。惊蛰他怎么会是疯了?他是天水坞最明白的人,只怕这村里再过几百年也见不到这种人了!”

  惊蛰真的走了。临走的前一晚,他又对自己的老婆说起要换个活法的话。那独眼女人听过很多遍了,以为他不过是在重复说过的疯话,连理都没理他。第二天一早惊蛰照常出去转悠,但是再没有回来。

  惊蛰走了二十多年后,在国家的新经济政策影响下,天水坞村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二00三年,窄小昏暗的村杂货铺已被拆除,原地改建成了一个配有可口可乐冰柜的小超市,里面的货物品种比从前翻了几百倍。当老杂货铺里那两个摇摇欲坠地站立了将近五十年的老木头货架被搬走时,一个小伙子上前去挪,刚一动,它们就轰然倒下,好像是碰到了某人腐朽松脆的骨架,立刻变成了一堆碎木片。很快,它们被几双脚踢到了一边。

  那些仍记得老杂货铺掌柜惊蛰的天水坞人,自始至终都不知道他在出走之前到底发生了什么,是什么让他变成了一个比发癫痫更可怕的人。就像他们不会懂得,一只蝉为什么会在树下的黑暗世界里默默地蛰伏十几年后才破土而出,并在见到太阳后放声唱出一生中唯一一次短暂的歌——即使没人欣赏,甚至被当成噪音,并注定在唱完之后就会死去,也还是会拼死把它唱出来。惊蛰的存在和后来的离开都是必然的,是生命本身所包含的谜一样的能量释放形式和禁忌早就决定的。

  唯一知道惊蛰出走原因的清明老人在九十九岁那年过世了。从那以后,天水坞和世上就再也没人知道惊蛰的那些秘密了。
一个母亲的故事——木匠的妻子兰妮
出嫁之前,兰妮一直是天水坞村公认的长得最俊的姑娘。村里人都不明白,她那两个长相普通得甚至有些寒碜的父母怎么就能生出一个五官小巧端庄、身条匀称、皮肤怎么也晒不黑的女儿来。兰妮很小就总听人说,她本有个城里姑娘的命,却错投胎在了乡下人家。她也因此知道,将来她比村里所有的姑娘都更有本钱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丈夫,而天水坞人也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个未来的事实。兰妮的父母在女儿刚满十七岁时,就开始正式托媒人为她物色对象了。几年下来,附近村子里那些家境好的小伙子他们几乎都见过了,兰妮却谁也没相中。后来,他们又把寻找的目标放到周边更远的村子去,而就在这挑挑捡捡的过程中,兰妮已经二十好几了。

  听着、看着发生在兰妮身上有关相亲的故事,村里的未婚姑娘们和已婚的媳妇们心里都酸溜溜地不得劲,不明白为什么观音娘娘对她格外恩宠,把一个姑娘和女人最想要的东西都大方地让她一个人享有了。

  兰妮二十六岁那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她最后同意结婚的对象竟然是本村的木匠长河。当时这成了村里的一大新闻。因为大家都知道,历来在本村找对象的都是那些本人条件不好,没有选择的人不得已而为之的事,而兰妮家是从一开始就不考虑本村人的。木匠长河是独子,从小父亲去世后,一直和寡母生活。后来他从他那只有女儿没有儿子的叔叔那儿学会了木工手艺,他们爷俩便一年到头总在外面干包工活儿。由于长河回村的时间不多,兰妮更是从来都没把他当做相亲的候选人考虑过。

  一切都发生在一个夏收的傍晚。那天空气湿闷,云很低,好像随时都会下雨。为了防备麦子被雨淋,村长带着所有村民抢割了一天麦子,兰妮也在其中。那天收工比平时晚,大家都急慌着往家走。当他们路过另一块麦地时,那里刚收工的村民也加入了他们稀稀拉拉的队列。就在这时,兰妮看见木匠长河也随别人并入了他们的人群。每年夏天,长河都会赶回村来帮助麦收,并住上几天。看着走在自己前面几步远的木匠,兰妮第一次发现他与身边的其它男村民显得有所不同。他看上去比别人单薄些,走路时步子也迈得小心些,动作也比别人略慢一拍。他边走边仔细地掸掉割麦时弄到身上鞋上的泥土、麦杆和麦芒,不一会儿就落在了一队人的后头。后来,他干脆站到一边,脱下衣服和鞋子,抖落干净后重新穿上才继续迈着不紧不慢的步子向前走去。

  就是这些不被人留意的细处,不知为什么让兰妮心里涌起了一阵奇怪的感动。她不知道与那瞬间的感动相联系的是什么感情,但却知道那是她从来没有从所有求婚者那里体验过的。看着走在前面不远处那个木匠的背影,兰妮边走边猜想着木匠常年在外面做木工活儿时见到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到家时,她发现自己割了一天麦子的劳累似乎因为有了对木匠长河的思忖而减轻了不少。

  那天晚上,她梦见自己和木匠一起坐在黑鱼河边,听他讲生活在镇上和县城里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他告诉她那边的人穿什么,吃什么,玩什么,怎样说话,还有和天水坞人截然不同的生活习惯。木匠说话时,兰妮能感觉到他无意中流露出的一种村里其它男人都没有的吸引力。醒来后,她没有马上起来,却躺在那里第一次开始想象男人和女人可能有的共同世界,并在脑中一一过了一遍那些流传在未婚姑娘中关于男人和女人之间典型的幸福瞬间。


()好看的txt电子书
  兰妮的父母对女儿的选择很感意外,因为不嫁本村人是她自己早就立下的规矩。不过,考虑到兰妮的年龄已大到实在不能再等的地步,加上长河有手艺,能挣现钱,在村里属于生活殷实的人家,加上他本人看上去也老实,见过世面,女儿嫁过去应该是不会太吃亏的。考虑再三之后,他们同意了让媒人去木匠家提亲。

  长河和兰妮同岁。他一直对这个在天水坞最让人羡慕的姑娘有着好感,但是因为知道她选对象的目标在外村,从来没敢对她有过什么想法。所以当媒人来提亲时,他先是不太相信,接着感到受宠若惊。不过他的婚事是一定要征得他的寡母同意才行的。长河虽然孝顺,却对自己的婚事一直找各种借口拖延着。他守寡多年的母亲对这事一直发愁,听说兰妮家托媒人来给儿子提亲,她也感到十分意外。她对兰妮的脸蛋根本没兴趣,相反,她认为兰妮的年龄太大,错过了生孩子的最好时候,而她想抱孙子已经是很久的事了。不过老寡妇想来想去,尽管心里老大不情愿,最后还是勉强点了头,因为她担心自己在有生之年再也抱不上孙子了。

  从订婚起,长河就开始亲手给自己的新家做家具,不大的院子里堆满了木料和还未做好的柜厨、梳妆台、箱子和桌椅,样式都是当时城里最时兴的。那一阵,每天都有村民站在他家院门口看热闹。

  在等待结婚的日子里,兰妮在地里干活儿时总哼着曲儿,脸上的那份满足让她看上去更加容光焕发,好像是画儿里的人一般。这让在她身边一起干活儿的姑娘媳妇们心里别扭得常常吃不下饭,气不过为什么世上的好事全让她一个人占尽了。   

  兰妮和长河终于结婚了。最让人羡慕的不是那场象样的婚礼,而是他们新房里的那些家具,都是村里独一无二的,是被村里人议论最多的一件事。

  二十七岁的兰妮成了当时天水坞结婚年龄最大的新娘子。结婚后,兰妮的婆婆就开始盼着听到儿媳妇怀孕的消息,为此她每天都给家里供奉的送子观音上香,上供品。可是一年过去了,家里依旧是三个人。两年过去后,兰妮仍然没有动静。兰妮的娘家人首先坐不住了,他们在村里逢人便解释,说那是因为长河总在外面做活儿,回来时间不多的缘故。但是每个人都能感觉到他们说话时口气里的那份心虚和不安。兰妮的婆婆则默不做声,但是脸色已经不那么好看了。

  到了第三年,所有的人都看得出来,仍旧没有怀孕的兰妮已经和过去有所不同了。她结婚前后令人羡慕的满足感已经开始从脸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回避众人的眼光和沉默。后来,不知从谁那儿开始,村里的女人之间就悄悄地传出了一个消息,说兰妮根本不能生育,因为她是个“石女”。其实,那是兰妮的母亲在一次和亲戚聊天时,不经意说出了女儿到结婚前都还没有来过月事的事,后来这事就被这个亲戚说了出去,然后就在村里传播起来。

  大家长期疑惑的事终于有了合理的答案。从那时起,兰妮在所有村民的心里就被定义为与其它女人不同的女人了,而且是相当关键地不同。她作为女人和儿媳的地位陡然间一落千丈,而且简直是深不见底了。

  兰妮开始在村里躲着人走路,尤其是那些怀孕或抱孩子的女人,可是这些女人却偏偏喜欢挺着肚子或拍着怀里的孩子在她面前晃悠。她们抑制不住地要这样做,有意无意地报复着自己当年对她占尽了人间好事的妒忌。她们虽并无真正的恶意,却足以让兰妮的日子度日如年了。

  一次,兰妮在地里干活儿时和一个正怀着第七个孩子的女人发生了口角。只见那女人夸张地挺着肚子,牢牢地站定在兰妮面前,然后不屑地上下打量了一下这个曾经让全村女人日子都不好过的木匠媳妇,说:“怎么样,你也想对我厉害?看看你自己,连只会下蛋的母鸡还不如!”这话让兰妮先是感到脖子好象突然被人卡住了,接着全身似乎在瞬间被急速冷冻了。那一刻,她真的感觉自己变成了一个石头做成的女人。她想不顾一切地冲过去,歇斯底里地骂那个因生孩子太多,四十岁不到已衰老得像个丑巫婆一样的女人。但是她拼命地忍了,结果导致全身不停地哆嗦。

  兰妮的婆婆终于打破了自己一直保持的沉默,开始对别人抱怨说,她早就有预感,自己的儿子娶错了媳妇。这个曾是村里富农的寡妇还说,如果是在旧社会,她的儿子就能重新讨个会生孩子的老婆了。她盼孙子心切,又显然没了指望,就经常摸挲着早就准备好的小被褥发呆。这个女人由于失尽了面子,心情郁闷,又不敢向儿子发脾气,结果在儿子结婚后第五年就病世了。临终前,她一直盯着家中的送子观音,就是不肯闭上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