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随身装着一口泉 >

第41章

随身装着一口泉-第41章

小说: 随身装着一口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没事吧?”刘军浩也没有理会他,一伸手把张倩拉了起来。

“没事,没事”张倩虽然口中说着,但还是心有余悸的摸了摸胸口,显然是被这个黄牛吓得不轻。

好好地黄牛怎么会突然受惊了呢,刘军浩这个时候才想起问那个汉子。

原来不知道哪个捣蛋的熊孩子趁主人不注意将一小挂鞭炮偷偷的拴在了牛尾巴上,结果牛一惊,自然把缰绳挣断在大街上撒起野来。

既然张倩没事,刘军浩也就没有追究下去,毕竟人家也不是故意的。

倒是围观的人都看着他不住的开口称赞,没有想到这后生劲儿如此大,硬生生的将一头惊牛给拦住了。要知道牛一受惊,一般两三个小伙子根本不是它的对手。

刚才紧张的时候没有注意,现在松懈下来,刘军浩才觉得自己的胳膊酥麻一片,手心也被缰绳磨紫了一大块,现在火辣辣的。

这么一闹,他们自然失去了继续看热闹的兴致,就准备找到庞旭他们一起回家,两人到西街的时候庞旭和徐晓丽仍然坐在那里美滋滋的喝胡辣汤呢。

“小耗子,我刚听说南街有头牛炸惊了,结果被一个家伙出手给制服了,你们在南街看见没有,那家伙是不是四肢特别发达?”

“看到了,你说的那个四肢发达的家伙就是我!”刘军浩咬着牙说道。

“咳……咳……”庞旭刚吃了一口的粉条一下子卡在嗓子眼里。

第六十四章 一年之计在于春

过年就是这样,热闹来得快,去得也快。

初七八刘家沟小学就正式开学了,村里那帮熊孩子虽然不情愿,但还是乖乖的背着书包上学。毛孩子整个寒假都像撒缰的野马一样到处乱窜,寒假作业是一个字儿也没有写。眼看着就要开学他这才心慌起来,初六下午他竟然带着作业跑过来让刘军浩替自己做,根本没有注意屋里还有人玩电脑呢。

刘军浩强忍着笑意说道:“好吧,你先放到我屋里,等下我给你做”

毛孩子听了当然高兴,还一再交代刘军浩快点写,明天上学老师就要检查。

结果一推开堂屋门,就发现张老师正瞪眼看着他呢。没啥可说的人赃俱获,毛孩子这下也老实了,只得规规矩矩的在院子里写了半天寒假作业。

年前的那一场小雪并没有给人们带来多大的影响,才几天的工夫,天气就变得暖和起来,刘军浩也早早的把厚衣服扒掉了一层。

早上他刚起来打开屋门那群水鸭子就围了上来,嘎嘎的乱叫一团,等着刘军浩给它们喂粮食,连带着那二十多只母鸡也凑上前来。也许是水鸭子从小就在鸡窝中长大的,因此这群鸡鸭相处倒是很和谐。

人都还没吃早饭呢,它们倒是心急了。刘军浩只得从屋里舀了一大碗玉米粒洒在地上,这些鸭子母鸡立刻乱叫着一阵哄抢,不大一会儿就将地上的玉米粒啄的干干净净。

水鸭子身上的绒毛灰白相间,偶尔还夹杂着一些绿色,看上去比村里的土鸭子漂亮多了。

看着它们一个个伸着脖子在自己的脚下啄食儿,刘军浩就有些心满意足的味道,这些水鸭子应该有几斤重了吧,什么时候炖上一只尝尝,这可是正宗的野鸭子呀掏钱都买不来。

正想的美的时候他突然发现鸭子的翅膀上不少绒羽开始脱落,仔细一看几乎所有的鸭子都是如此,身上掉了不少毛。

嗯,开始掉毛是好事,看样子离产蛋不远了,估计开春后就能够吃上鸭蛋了。鸡蛋这些天算是吃够了,换换鸭蛋也不错。

没有想到这群水鸭子吃完了仍然围着他嘎嘎的乱叫,刘军浩听的有些心烦,就把院门打开,指示小皮将它们全部轰了出去。

别人家的鸭子都是越养越野,出去跑着跑着就不回来了,他家的水鸭子倒好,还需要赶出去。

水鸭子在小皮的追逐下扑扑楞楞的都被赶到院门外的水沟中,一个个伸展着脖子嘎嘎的乱叫起来。

吃罢饭,刘军浩将锅碗一刷就到隔壁找赵教授下棋的去了,没有想到却见赵教授正端着个大茶杯蹲在后院里喜滋滋的看着秋天种下的陈刺蛋。

他也走到跟前仔细观察,只见这些陈刺苗已经隐隐的破土而出,绿油油的看上去煞是喜人。

别看陈刺长成树后一身都是尖锐的小刺,但是春天刚长出来的嫩芽却可以当菜吃,在开水锅里涮一遍,然后倒上香油凉调,吃到嘴中略带着几分苦涩,但是用牙齿一嚼肥嫩肥嫩的,绝对好吃。

而且陈刺嫩芽蒸过之后还可以泡茶喝,虽然喝起来有些苦,但是清热祛火的效果比野菊花还要好,农村里的老人特别喜欢喝这个。

陈刺结出的果实更是一味良药,夏天谁家的黄牛热住不吃食儿了,只要将陈刺蛋切碎加些香油水灌到牛胃里,不到半天,黄牛立刻就恢复正常。

赵教授见他来了,就兴冲冲的拉着刘军浩说到:“走,去看看那片竹竿,都出笋子了。”

“这么少,才出了七八个?”刘军浩看着那一扎多长的笋尖,有些疑惑的问道,“其他的都没有出?”

刘家沟没有人家种竹竿,因此刘军浩对它的了解也很少,他还想着啥时候弄几个笋子当菜吃呢,这才出了几个,一盘菜恐怕都不够。

“这还算少,才到初春呢?就是移植的时候出的几个笋芽。买的时候人家对我说咱们种的晚,到时候能活一半就不错了,还说今年不会有笋子呢。照这个势头看竹竿成活率百分之百,竹笋肯定也是遍地开花,说不定半年功夫就是一大片。”赵教授喜滋滋的说道。

“成活率能不高吗?我可是特意用泉水浇过的”他在心中小小的得意了一下。

正说着话呢,突然咕咕的斑鸠声传来,两只银灰色的斑鸠落在他们的面前,这斑鸠好歹在自己家养了几个月,因此对刘军浩也不陌生。他蹲下身子把手掌一伸,那斑鸠就扑棱着落在他的衣服上,小嘴不住的啄着刘军浩的衣服领子,弄得人痒痒的。

赵教授看完竹笋就又回屋拿了几小包种子,说是过年回去的时候问那些爱养花的老伙伴们要的,准备趁天好把它们撒在院子里。

看人家一个老人都知道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么有干劲儿,刘军浩也不好意思继续悠闲下去,就把这些花草的种子每样都要了一些,准备弄回去将院子里也好好绿化一下,光种那些蔬菜也有些单调。

结果他在前面用锄头挖地呢,那些母鸡就跟在后边啄蚯蚓,一边啄着还一边用爪子在地里翻腾着,技术非常熟练。

看来撒这些花花草草种子之前还要扎一个篱笆呀,不然还没有出苗就会被院子里这群鸡鸭给祸害掉。

于是刘军浩又跑到河滩上割芦苇,领着小皮走在河滩上他才发现春天已经悄无声息的到来了,虽然河滩上放眼望去一片枯黄,可是等你走近了就会发现,不少衰草的根部已经发出了嫩芽,泛着若有似无的绿意。

芦苇晒了一个冬天完全干了,用镰刀割起来特别顺手。

不到十分钟刘军浩就割了一大堆,用绳子一捆,他就晃悠悠的背了回来,接着又从屋里翻出一大把细铁丝扎起篱笆来。

那些花草的种子他并没有完全都撒在院子里,而是往自己的石锁中撒了不少,虽然那片都是沙土地,但是看泉水中鸡头苞和莲藕长的样子就知道种在里边肯定错不了。

泉水中的莲藕刘军浩过年的时候挖了不少,个个有胳膊那么粗,都是整藕,吃起来脆生生的。那次上街采购年货的时候,他就趁机将莲藕拿出来,说是在街上买的。

说到莲藕他又想起门前的那条水沟来,年前的时候刘军浩就准备在里边栽些莲藕,现在正好是个机会。只是他对种莲藕也没有什么经验,只知道农村一般都是把藕节直接埋在泥土中,但是具体如何埋却不是很清楚。

不清楚也好办,自己隔壁就住着农业专家,直接过去问得了。赵教授虽然研究的方向是果树,但是对种莲藕也有一定得了解。

听了他的种藕计划后,赵教授也很感兴趣,说种莲藕一般都需要肥土。门前这片水沟淤泥比较厚,种藕正合适,只是这藕节却要认真选,最好能选那些藕节完整、顶芽完好、无碰伤的藕苗,还说年前的藕就不错。

要藕好办,刘军浩进偏屋不大一会儿,就弄了一大筐莲藕,个个都有四五节,而且是子藕、孙藕齐全的藕节。

赵教授看到这藕苗就一个劲儿的夸好,他倒是没有怀疑,因为过年的时候刘军浩在街上买了两大袋子莲藕,他们到现在还没有吃完呢。

现在沟里的水还有些冰凉,刘军浩就没有让赵教授下水,而是让他在岸上作指导工作。

两人正在忙乎着呢,张倩和王老师放学回来了,看到他们在水沟中种藕,都来了兴致,张倩更是要挽着裤腿子跳进泥水中和刘军浩一起栽藕尖呢。

张倩还真有几分莲藕情节,上中学的时候她就特别喜欢朱自清先生那篇《荷塘月色》,被里边描写的优美景致深深地吸引,还说有机会了一定要自己种上一片荷花。

现在机会终于来了,怎么能让她不兴奋呢。

第六十五章 忆苦思甜

不得不说女人都擅长幻想的,莲藕还没有栽下呢,张倩已经在琢磨着夏夜在荷塘边乘凉的情景:搬把摇椅坐在岸边,听着时近时远的蛙鸣,闻着沁人心脾荷香,最好再吃两块大花皮西瓜,那绝对是一种享受……

“嗯,我怎么想的净是人家种的东西?”张倩想了一阵子才发现好像那些东西只有在刘军浩这里才能享受得到。

这家伙也不知道懂不懂情调,别到时侯牛嚼牡丹,糟蹋了这么好的景致。

张倩想着偷偷的看了他一眼,自从上次在集市上刘军浩舍身拦惊牛后,两人的关系倒是亲近了不少,她觉得抛去别的不说,这家伙倒是一个不错的人。

汗,自己想这些东西干什么?又不是没人要了,张倩赶紧将这个想法从脑海中驱逐出去。在心中暗骂都是苏娜娜这个惹祸精,每次打电话都要在她的耳边念叨一番,说什么该出手时就出手,弄得自己也有些神经质了。

上午忙乎了半天,午饭刘军浩也懒得费事,就随便在鸡窝里摸了几个鸡蛋,然后到后院里拽了两把蒜苗,直接做了个蒜苗炒蛋完事儿。

刚放下碗呢,就听到有人在院子里嚷,他出门一看,却是刘老三领着郑建学小两口子来了,就赶忙问他们过来有啥事儿。

刘老三一说来意刘军浩就有些怪怪的,原来郑建学两口子看到村中间那盘磨石的时候很感兴趣,就想过一把推石磨的瘾,因此就给刘老三说了一下。

刘老三就告诉他们石磨只有两盘在一起才能磨粮食,更何况那个也不是石磨,而是碾子,这下边的是碾盘,没有石磙是不能用的。

村里的麦场里倒是有不少小石磙,可是那些是以前用来打麦子用的,太轻了,根本和碾盘不配套。要想碾粮食要找大石磙,这东西只有刘军浩家还留一个,于是刘老三就领着他们两口子过来了。

这两口,没事磨粮食玩,真是有劲儿没处使了。要知道就是在刘家沟,这碾子也有二十年没用过了,从刘军浩记事起,印象着村里人都是到街上用机器打面,这样又快又省事。

这两口子倒好,竟然想推碾子体验一把农村生活,这算是复古?

要用石磙当然可以,这玩意儿扔在角落十几年都没有动过了,刘军浩前段时间在挖水沟把它都埋到土里了,于是几个人又拿着铁锹挖土,将石磙挖出来用清水洗了一遍,然后又在地上滚着朝村里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