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随身装着一口泉 >

第328章

随身装着一口泉-第328章

小说: 随身装着一口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这个呀,不值钱,一张最多就是二十块钱的样子。你不用递给我看了……”郭振华只看了一眼,就没有伸手接住的意思。

第四百一十二章 夜壶当宝贝

“老爷子,你开玩笑吧?这可是国民党时期的纸币,你知道有多珍贵,现在估计非常稀少。要不是广喜叔家扒老房子,估计你还见不到呢。一张竟然给十块钱。开什么玩笑……”徐老爷子的话刚说完,刘军奇就开始在旁边叫嚷起来。郭老爷子是刘家沟的常客,刘军奇没拿他当外人,因此说起话也不算客气。

“呵呵,军奇,你什么学校毕业的?”郭老爷子并没有恼,反而笑呵呵的问道。

“初中……没考上,怎么了,这和我上学有啥关系?”刘军奇不解的看着他。

“难怪,我猜就是。你知道这是什么钱吗?”郭老爷子拍拍手中的几张纸币反问,“这是国民党时期的法币,历史书课本上有的。”

“这就是法币?”刘军浩恍然大悟。以前上历史的时候见书上提起过,不过还是第一次见到实物。

“法币?法币也是钱。怎么了?这可是五百元呀,搁到现在能买几十斤猪肉呢。”刘军奇不知道老爷子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

“呵呵,看来我要给你普及点钱币知识。”见这人一副我是文盲我怕谁的姿态,郭老爷子无奈的摇摇头,跟着详细解释,“国民党在35年的时候实行‘法币改革’,当时规定中央、中国、交通三行所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同时禁止银元在市面上流通,而且强制将白银收归国有。

三七年抗战前夕的时候,法币的发行总额不过十几亿元,等到小日本投降,法币发行额已达五千亿元。到四七年,发行额又增到近二十万亿元。四八年,发行额达到七百万亿元。你可以说算算这中间差别多少倍?”

见刘军奇还在扳手指头,他就开口说出答案,“告诉你,发行量等于抗日战争前的五十万倍,当时物价上涨三千多万倍,法币彻底崩溃。同样是一百元法币,三七年年能买两头黄牛,四五年只能买到两个鸡蛋,到四七年,只能买到一只煤球了。

这五百元的法币面额还不算大,我见过十万和五十万的面额,当时新疆省银行发行的法币最大面额是多少,你们想都想象不到……”

郭老爷子说到这里卖了个关子,刘军奇催促道:“老爷子,是多少呀,快说呀”

“六十亿元,别看面额大,只能买一盒火柴。这种五百元的法币到处都是,我手里边就有几百张,而且品相比你手中拿的还好。”

“感情这东西以前就是废纸,啥作用都没有,除了上厕所?”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刘军奇很难想象出如此疯狂的事情。

“呵呵,当时人们为省一根火柴,都是用法币助燃点烟的。”

“那你说这五张法币只能值一百块钱?”到现在几个年轻人还有些难以置信,他们刚刚一直以为挖到了宝贝呢。

“一百块钱也要找到买主,反正我不要,这种法币我家有很多,而且品相比这个好。你们可以自己收藏,放在家里当个稀奇呀。”郭老爷子建议到。

“算了,还是给广喜叔留着当纪念吧,我要这东西没用。”刘军奇撇撇嘴,现在十几二十块钱还真看不到眼下。

“每人分一张吧,正好当你们今天的工钱”二麻子也开玩笑道。他现在相当失落,主要是理想与现实差别太大。原本以为挖到了金娃娃,谁知道空欢喜一场。

“咦,这是什么?”郭教授本准备转身离开,眼睛却陡然一亮,俯身把那个拦纸盒捡起来。

“这是装法币的盒子,好像是烟盒。”刘军浩解释一句。烟盒比较老,他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牌子的烟。

“它才是值钱的东西,如果找到合适的人最少能给你八百块钱。”郭振华略带兴奋的说道。

“老爷子,你胡说八道的吧,这个烂烟盒能值几百块钱?”听他一说,围观的群众再次傻眼。

他们还是第一次听说钱不值钱,一个废纸烟盒值钱的。

看大家充满期待的眼神,郭老爷子开口解释道,“这你们就不懂了吧,有人专门爱好收藏烟标,就是我们吸过烟的空烟盒。这烟盒是民国时期抗战题材的《取胜》烟标,现在能保存下来的已经很少,碰到玩烟标的主儿,八百块钱不在话下。”

“真的……老郭你能不能给我找个买主?”一听说这个破烟盒值钱,二麻子还是有些不敢相信,开口急急的询问道。他想早点把这东西卖出去,钱弄到自己手中才安心。

“没问题,你要卖的话我现在就可以帮你联系买主,我一个朋友专门收集烟标。”郭老爷子是个热心人,说着从兜中摸出手机。

在他打手机的当口,人群再次议论纷纷。都没有想到事情峰回路转,二麻子这房子倒的太对了。

“好,这个烟标我先替他收着,等下回去给你钱。”郭老爷子打完电话说道。

“老郭,你别急着走。看我这几个铜币值钱不,是我以前在乡里淘江石的时候挖到的……”说话的功夫,刘老三已经从家里取来几枚铜币。

“哦,大清铜币带原光中心鄂十文,这个值五十块钱。几个乾隆通宝不值钱,一枚最多值两块钱。”郭老爷子闲着也是闲着,就在现场免费为大家做鉴定。

“还有这几张硬币,刚才听军奇说也值钱,你看看有用没有?”刘老三说着又从兜里掏出几枚分币。

“你这些分币很平常,不值钱,还是拿回家收拾着吧!”老郭看后,笑着摇了摇头。

“不是吧,不是说一分钱的现在能卖一千多块吗?”刘老三不甘心的问道。

“呵呵,硬币要看年份。值钱的是‘五大天王’。七九、八零、八一年的五分硬币,还有八零年的二分硬币和八一年的一分硬币。两年前‘五大天王’每套还不到2000元,现在已飙升到5000多元。其他年份的硬币不值钱的”老郭看大家都听得很认真,就耐心的解释道。

“哦,那我也回家找找,印象着我家也有很多硬币。”听说一套硬币值几千块钱,刘广聚也按耐不住,准备扭头回家。

“你也别回去找,肯定找不到。”老郭开口阻止道,“发行量稀少的硬分币基本上不会进入国内市场流通,只作为旅游纪念品卖给国外游客,这才造成价格自然不菲。你家要有才算稀奇……”

“郭爷,你看我这几个铜钱怎么样?”没等他解释完,刘启勇也拿着几个铜钱过来。

“这个不值钱,这个也不值钱”郭老爷子用手指在钱币上划拉着,突然一瞪眼,“这不是铜币,是银币,宣统年造的,值千把块呢。不过你这个品相太差,怎么脏成这个样子。”

“这是银子呀?”刘启勇才知道自己保存了十几年的铜钱竟然是银子做的。他小时候喜欢拿着铜钱放在煤油灯上烤着玩,钱币两面弄得全是黑烟,难怪郭振华第一眼没看出来。

连鉴定了三个人,气氛彻底被烘托起来,刘家沟的村民纷纷回家拿铜钱纸币让郭老爷子做鉴定。最离谱的是刘五爷,他直接用蛇皮袋提了小半袋子铜钱过来。

旁边一个游客看的目瞪口呆,忍不住拉着刘军浩问道,“我说小浩,你们村怎么会有那么多人有铜钱呀?”

“呵呵,正常,都是从地里捡的。”这话刘军浩倒不是骗他,在农村种地经常捡到铜钱之类的东西,哪家没有几枚铜钱才不正常呢。就他家也有几串子铜钱,不过早已经在网上查过,根本不值钱,因此没打算拿来丢人现眼。没在农村生活经历的人根本想象不出这样的事情,田地里铜钱的一个主要来源就是古代的陪葬品,随着时间长久坟墓渐渐消失,人们在犁地的时候很可能把这些东西重新翻出来。还有就是刘家沟附近的白条河在古代是个码头,商业来往相当频繁。

想到这里刘军浩心中一动,印象着自家一个烂竹筐里还有几枚铜币,上次他查过乾隆通宝不值钱,以后就没动心思找过。现在有郭老爷子在这里坐镇,自己何不趁此机会也拿来让他鉴定一下。

等回家把那个烂竹筐翻出来拿到院外,顿时一股刺激性气味扑鼻而来,里边不少虫子的尸体,看的他直恶心。

“不值钱”郭振华看过刘军浩那几枚铜钱一样摇头。

……

这几年考古热,很多人都喜欢看电视上的考古节目。电视上一夜暴富的人很多,郭老爷子把引子说开后,现场的人越来越多。

最后还真让刘广聚在家找到一个瓷瓶,经鉴定是民国时期的,值五千块钱。当场就有游客提出要买,只是刘广聚不打算卖,准备当传家宝。

赵光明这货不知道从哪里听说刘家沟有人免费为大家鉴别文物,他给刘军浩打过电话后,也从家里收拾了两件东西,屁颠屁颠的跑过来。

“老爷子,你看看这东西是什么,我从地里刨出来的。上边还刻着老字,和咱们这简化字不同……”赵光明好像捧珍宝一样把手中的烂铜器送到郭振华面前。

“这个……扑哧。”郭老爷子刚接过手就笑起来,“这是以前老年纪人用的铜夜壶,值几十块钱,就是建国后的,铜锈中的字迹是XX厂生产。”

第四百一十三章 野山羊

今年的天气冷的特别早,还没有进入十一月,几场秋风刮过,气温已经下降了好几度。

早上起来,刘军浩刚穿着保暖衬衫打开客厅门,却陡然打了个哆嗦。

冷,实在太冷!他赶忙回屋在衣柜中翻了件薄毛衫套在身上,才觉得缓和过来。

“叽吱……喳喳……”没等洗把脸开始做饭,就听到院中的大杨树上传来阵阵尖叫声。

听到这动静,刘军浩不用看也知道是院中的松鼠和喜鹊斗上了。

这两种动物好像是天生的敌人,松鼠刚睁眼没几天,就瞄准杨树上的喜鹊窝,想占为己有。

如果是一般的喜鹊可能早被它赶走,可刘军浩院中这几只根本不是省油的灯,它们和悟空、豆豆都争斗过,对敌经验很丰富。经常把点点弄得抱头鼠窜,直往狗窝里逃。

不过这小家伙屡教不改,等安全之后继续朝树上爬,乐此不疲。

“今天的最低气温估计到零下了”张倩起床的时候得到老公的提醒,特意多加件衣裳,可是仍然觉得有点冷。

这种天气人都想着加衣服。更何况院中那些动物。尤其是点点,才刚出生一个月多点。于是她跟老公提议,是不是弄些破棉絮给动物做窝。

听老婆提醒,刘军浩也觉得是这个理。去年打被套还剩下不少棉花,一直扔在家里,这个时候正好派上用场。

谁知道到猴窝前才知道自己多此一举,悟空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弄了团棉花垫窝里边。

再去看豆豆两口子的窝,里边同样垫了一大堆干草。

大概天冷的原因,两口子躲在窝里根本不出来,看到主人只是瞄一声,继续闭目养神。

口胡,看来这些家伙深谙为人的八字真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刘军浩伸手在草堆里摸一下,里边非常暖和,他这个主人白操心了。

吃过饭张倩去学校,刘军浩则在家等霍军。这人昨天打的电话,说是要过来收蘑菇。今年学校多了几十个学生,因此采摘的蘑菇要比去年多几蛇皮袋。

这些蘑菇刚采摘回来的时候就有游客提出要购买,而且要的数量还比较大。不过霍军很早就打过招呼,因此刘军浩没有同意。

将院里拾掇一遍,看时间还早,他想想打开电脑看这两天网店的留言情况。

果然不出他所料上边又有几个留言,其中三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