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国之大贼 >

第691章

国之大贼-第691章

小说: 国之大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不知道为什么,远远的看着他还有点敬仰之情,但是每一次和他谈话,都会让杨司令对他敬仰消失一些。
  而且,如果他不想一次打两个,要选择一个对手合作的话,他宁愿选择北洋。首先是北洋的观念相对符合中国的传统道德,而孙文先生则比较靠近西方的政治理念,杨小林觉得自己和袁世凯有更多的相似之处。
  还有最重要的是,孙文先生的势力现在已经成形了,跟他合作就必须和新党分享胜利。但是北洋不一样,北洋现在虽然发展的相当迅猛,可总体来说他正处在一个青黄不接的阶段。
  蒋志清把发展方向对准了学校,这使得北洋在年龄段上面出现了一个严重的缺口,这个缺口在几年之内是无法弥补的。还有,袁世凯虽然支持蒋志清,可是很多北洋老人对蒋志清这些年轻人的一套做法也有意见,他们内部还存在矛盾。
  孙文先生的新党不一样,经过几次清洗,现在的新党内部非常团结。团结的对手才是最可怕的。
  汽车在慢慢的开着,一路上杨小林都没有说话,等到了北京城他从车上下来才说了一句:“打个电话给邹容,从明天起所有的报纸言论要严加控制,每一篇社论都要严格审查。还有,准备一些对我们有利的社论,慢慢的发表。”
  陈天华的心里真的有些失望,他知道杨打鬼这一次又没有选择孙文,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两个人就是坐不到一起,这让陈天华真的有点失落。
  “司令,可以再考虑一下么?”
  杨小林站在车边的身体停了一下,然后转身趴在汽车的窗户上面,他好像想解释什么,但最终只是笑了一下:“明天早上再说吧,晚了,该回家了。”
  第二天,一切看起来还是风平浪静。
  陈天华也不是傻子,准备改制的事情只有他们三个人知道,回来之后他只是向黎元洪通报了详细情况,黎元洪也知道事关重大,不敢走漏了风声。
  他们甚至连唐绍仪和孙文都没有告诉,邹容开始为改革政体造势,以前被压住的好几篇关于政治体制的评论都被他翻了出来,慢慢的发表。同时找到了大量的专门为政府写文章的枪手们,写出一些评论来准备炒热这个话题。
  而黎元洪也悄悄的下了几个命令,对于北洋势力非常深厚的山西,湖南和新党势力比较活跃的广州,江苏等地做了一些不引人注意的人是调整。
  表面上看,政府的工作好像没有丝毫的异常,该做的事情一样也没有停止。
  杨小林依旧很忙,日本人答应了亚洲联合部队组建的所有条件。
  他们只是在军事的问题上他们进行了一点补充。日本要求每个国家都保留一定数量的独立军队,以便再和联盟之外的国家发生武力冲突的时候,各个国家都有单独处理的能力。
  从这一点上面就能看的出来,小日本真的不甘心就这样一辈子跟在中国后面,他们还在想着如果有机会的话他们要发展自己。
  杨司令也没有拒绝,最终四国在联合部队的组建的问题上达成了协议,每个国家抽出百分之五十的军事力量加入亚洲联盟军,假如发生关系到整个亚洲联盟利益的战争,大家都一起备战,并且按人口比列出兵,按兵力分担军费。
  在这个框架下亚洲联盟组建的问题进入了正式的谈判程序,同时,中日恢复正常外交关系的脚步呀迈开了。
  也就是在这一天,中国在济州岛的舰队进入了那霸,中日那霸租借条约正式生效。我们用济州岛,那霸还有我们自己的宁波军港,打造了一个牢固的三角海域,这个海域的西方就是台湾,南沙构成的海军基地,英国和日本打造了那条铁链被砸的粉碎了,现在我们的货船和渔船的进出再也不会受到任何国家的限制和威胁。
  这一切都在政府工作的计划之中,可以说进行的有条不紊。总理内阁在忙着出台一系列帮助台湾恢复经济的政策,总统府的注意力都在东南亚的问题上。
  这个时候孙文先生还在通过关心民生扩大新党的影响力,而蒋志清的身影也在各个地方的大学里面活跃着。他们都没有注意到,一股浪潮即将袭来。(未完待续。。)


 第三十章 对不住了

  以前说政治斗争残酷,都是书上说的,电视上演的,文献上记载的。
  这几年杨小林对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已经有了一个更为清醒的认知,像这种没有硝烟的战争,看上去好像没什么破坏力,甚至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好像离他们很远。
  可实际情况上政治斗争对社会的破坏甚至远远的大于一场战争。特别是如果自己处置不当,一个失误让对手抓住了机会形成无法突破的僵局,两股势力的交错将把整个中国带入深渊,这几年的辛苦可能付之一炬。
  熊希龄的计划提出的真的有点不是时候,杨皙子刚刚离开北京,做这样的事情没有他在身边,杨小林总是觉得自己好像缺了什么一样。
  不过既然已经准备动手,他就不会有一点点的犹豫,尽管他很佩服孙文先生,也对老袁非常欣赏,但是没办法,笑到最后的必须是我,因为杨小林相信自己会比他们两个做的更好。
  他更不会有一点点的怜悯,杨度说的一点都没有错,兄弟相争,手段无下限者必胜无疑!
  动作要快,要猛,要隐蔽,更要无耻一些。
  不发动的时候要让别人感觉风平浪静,一旦动手,迅雷不及掩耳,让老袁和孙文都没有反应过来的时间才可以。等自己击败他们之后,再跟他们讲仁慈吧。
  这一次的击败再也不会有几年前的妥协那番局面了,连根拔起!即便袁世凯是自己的老丈人,杨小林也只能对他说一声,对不住了。
  吴家涛这一次回去东帝汶就要建国了。
  这是他们第二次准备建国,而且很郑重的邀请了黎元洪去参加他们的开国大典。但是杨小林认为黎元洪过去并不合适,因为毕竟东帝汶刚刚建国,还处于东南亚的一个敏感的政治中心,中国领导人如果高规模的出席,可能会让英国误会我们在东帝汶会有什么企图。
  是,我们是打算在东帝汶做一些事情。等他们的军队建设好,亚洲联合部队具有战斗力的时候,英国人挡也挡不住我们。但是现在不能表露出来,所以黎元洪去不合适。
  大家开会商议了一下,杨小林最后一个方案,当初东帝汶自治的时候,是袁世凯去的。这一次还是老袁去吧。前总统,这个身份首先不掉东帝汶的面子。英国人也说不了什么。
  吴家涛一想,完全同意。政府这边也非常赞成,而袁世凯这老家伙又喜欢干一些抛头露脸的事情,杨小林和他一说他根本没有犹豫,马上就答应了下来。
  接着,是关于我们医疗体系建设的问题。
  河南那几个医学项目的投入,和医学院的建设是为了给我们的医疗体制的保障系统打下基础,虽然这个计划是今年年初刚刚制定出来的,但是项目就是这样。软件和硬件都跟的上,项目的实施是非常快的。教学楼已经开始盖了,今年九月份第一批学生绝对可以入读。
  这是硬件,软件上面我们的教师也同样够用,首先是东北医学院和北京医学院的毕业生中间我们可以挑选一些合适的人才让他们去任教,第二就是日本大学的很多教授都给中国递来了求职信,还有更多原来俄国的教师也在谋求一个职位。这中间不乏医学领域的佼佼者。
  陈天华在内阁会议上提出,既然我们这几个医学科目的建设是为服务医疗保障体系,那么就更应该由针对性,下面却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怎么教学生,同时,还要有长远的计划来应对可能出现的变数。
  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的同时能为以后考虑的更周全。为了让事情做的更好,政府应该派一个懂医学,又懂民生,能够做出长远布局的人到湖南去负责医学院的具体建设工作。
  这个意见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大家一致都推选方声洞去,可是方大少爷死活不去,他还是那句话。民生他不懂,没有这个本事不干这个活,你们要非让我去,我把事情办砸了你们都别说话。
  方少爷这个态度当真让大家有些愤怒,内阁会议室里面差点就吵了起来,后来孙文先生站了出来:“如果诸位同意的话,我愿意去做这个工作。孙某不敢说一定能做好,但凡事必尽力而为。”
  就这样,孙先生带着一腔豪情去了湖南。
  在这个时候社会体制保障比较完善的国家基本没有,就是大英帝国也只是比我们快了几年而已。
  英国以前的社会保障体系是非常笼统的济贫法,大致就是只要你有困难都可以根据这个法律向政府求助,没有什么具体的细则。也就是在十几年前他们才逐渐出台了《劳工法》,《养老保障法》,《国民保险法》等一系列的法规。
  法德美这些国家的保障体系都是跟在英国后面效仿的,可以说所有国家都不完善。我们的劳动保障权利出台之后,有些细则上面的条款还被英国人拿过去用去了,因为确实比他们的好。
  一直以来,世界各国学习我们的都是我们军事战术,我们的武器装备,这让孙先生在欣赏杨司令的同时,也真的有点不爽。
  英国人抄袭了我们的劳动保障法的条款,这无疑给了孙文先生无穷的动力。那保障法从头到底可都是倾注了他的心血,他在工厂里面找了上万个工人,和几百个企业家谈话,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写出来的!
  看到英国抄袭,孙先生真的非常自豪。
  所以他给自己下的目标是一定要医疗体系的建设也搞的漂漂亮亮的,让英国人再来学习我们一次。
  他真的一腔豪情,等着一展抱负。
  杨小林知道自己很卑鄙,不过光这样卑鄙还是不够的,手段还不够无下限。自己必须再找出一些话题来,分散老百姓的注意力。
  他不光需要的是当自己发起雷霆一击的时候,孙文和老袁反应不过来。更需要在胜利之后,老百姓能迅速的忘记,最好在他们的印象中什么都没有发生。
  北京事件中老袁为什么会落入杨度的圈套?就是他太慢了,形成了对峙的局面,对峙的结果是老百姓的生活和工作都受到了影响,虽然当时老百姓不敢说什么,可是当义勇军进入北京的时候,能迅速稳定局面的原因之一就是北京人不想再乱了!
  杨小林绝对不会让自己在这个石头上摔倒的。
  最高指挥部,杨小林的腿翘在桌子上面,面部的表情很轻松,很懒散:“月笙,你觉得我这次这么做对么?”
  杜月笙站在他的对面,回答的相当痛快:“大哥做的,都是对的。”
  杨小林看着他:“我跟你说实话吧,我也不知道是对还是错。这世道本来就是没有对错可分的,我现在发愁的是等我成了,这以后见了老袁他找我拼命咋办?”
  杜月笙尴尬的笑笑,这话他真的不知道怎么插嘴了。
  杨小林也没有再问他,手在桌子上面敲打了几下:“蒋志清那里你真的有把握么?”
  杜月笙点头:“大哥放心,对于他来说给袁世凯办事不过是求一场功名,其实不用给他什么好处,只要让他知道北洋要完了,他自个儿就跑过来了。”
  “要是他不过来呢?”
  杜月笙一扛头:“这不可能!我向您保证,他要是在最后坏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