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变天 >

第139章

变天-第139章

小说: 变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湖南杨度!前来求见!”听见护卫这么汇报的时候,正在起草一份国内战争中如何对待俘虏政策的沈从云,不由地笔尖顿了一顿。随即轻轻一笑道:“此君终于来了。”

“帝道真知,如今都成过去事。医民救国,继起自有后来人。”这是杨度给自己写的挽联,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历史上袁世凯的帝师,曾经的君主立宪的疯狂支持者,在蒋某人发动412变后不久,年的时候。加入了共产党。应该说。现在的杨度虽然迷信于帝王学说。但是没有甲午、没有庚子年的赔款、没有日本地留学经历,杨度未必会是君主立宪地疯狂支持者。日本在甲午后地快速崛起,很可能是刺激杨度迷信君主立宪的根源所在吧。

不管怎么样,沈从云在看到杨度在白色恐怖的年代加入共产党的事情后,对杨度的评价不由拔高了几分。

诚然,沈从云是不会接受成为一个皇帝的事情的,沈从云甚至还要在有生之年。确立一个观念,中国没有皇帝地话,会更好。就沈从云个人看来,要完成改变国民观念的工作,远远不是一代两代人就能完成的,中国毕竟太大了,也太落后了。当然在沈从云有生之年,沈从云会选择相对独裁的方式来过度。

“杨度不会是来劝我当皇帝的吧?”沈从云笑了笑。慢慢的站了起来。心里闪过这个念头的时候,不由的低声道:“请他进来吧。”

一个年轻地,消瘦地男子站在沈从云的面前。昂首而立,用目光上下的打量了一番沈从云,两人一番目光对视后,微微地轻声叹息道:“杨度可能来错了!”

沈从云闻声不由哈哈大笑道:“何以见得?”

杨度微微的抽动了一下嘴角,冷笑道:“沈大人目光之中有戏讥之意,可见沈大人不是杨度要找的人。”

沈从云不可置否的笑了笑,微微点头道:“杨先生要是有空闲的话,不妨在我新军之中四处走走,四处看看。”

沈从云的提议没有得到杨度的响应,杨度微微的笑了笑,昂首转身道:“道不同,不相为谋!”沈从云听了一愣,没想到还有人对自己这么说。

杨度就这样走了,头也不回的回湖南了。这是沈从云穿越之后,距离皇帝的位置最近的一次,不过沈从云放弃了。历史固然是胜利者书写的,但是还是要让时间来验证的,毕竟时间会将很多东西翻出来,即便是有心人想毁灭一些事情,也很难做的手脚干净,这一点沈从云坚信不疑。

杨度走后,沈从云才知道,杨度是和康有为一起来的,却单独求见,此人秉性可见一般。联想到历史上杨度曾受托编写《中国通史》一事,可见其才也。可惜,一时不能为己所用,沈从云不由的感觉到微微的遗憾。

穿越而来沈从云,不需要任何思考就能给出答案,民主政体确实要优于君主制度。不过现在的中国,沈从云没有时间来考虑到底是要民主还是要帝制。沈从云当务之急要考虑的是,面对四万万嗷嗷待哺的百姓,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改善他们的生存环境,如何用铁和血的手段,为中国谋求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

几乎是在长辛店和通州被攻克的同时,卡尔蒙多率领的一个“越南警备师”在南洋水师的两艘巡洋舰的掩护下,速射炮对山海关象征性的轰了几轮后,小火轮拉着舢板开始登陆,前头部队的一个营小心翼翼的靠近山海关的时候,发现里面一个鸟人都没有了,早跑了个干净。胜利来的如此之快,让这个法国人站在山海关的城头上感慨道:“这哪里是在打仗嘛,简直是在乘船旅行!”

袁世凯很快就发现自己在走背运,火车吭哧吭哧的跑到塘沽之后,很快的发现塘沽沾边的机车,全部都没了气阀,也不知道是哪个缺德的家伙干的事。这还不算,想补充一点煤,找了半天都没找到。偏偏这时候得知,后面的南洋新军正在坐着火车往这边追,袁世凯

屁股都没坐热,只好继续往前跑,为数不多的三列机加水的时候,气阀居然又让给卸了。这无疑是无孔不入的军统局干的好事,无奈的袁世凯只能率领部下。徒步朝山海关进发。这时候卡尔蒙多已经从山东乘船往山海关来了,等卡尔蒙多在山海关地城头上喝咖啡的时候,袁世凯还在途中吭哧吭哧的赶路。

两条腿自然是跑不过火车轮子的,尽管袁世凯下令破坏了相当的路段,不过有军统局这个马前卒的照应,被破坏的铁路在军统局和工兵部队的密切配合下,很快得到了修复。赵有廉对北洋新军地这一手也早有防备,派出一支快速部队紧紧地追了上去。这样以来袁世凯想大力破坏铁路都没了时间。只能是慌忙地夺路而逃。

身后乒乒乓乓的枪声越发的密集了。被杨新军的撤退已经演变成了溃逃。看着乱糟糟的队形,冯国璋知道这不是啥好事,赶紧带着几个人找到在路边临时休息的袁世凯。

“大人,这样跑可不是办法,咱们得有计划的撤退,你看看队伍都乱成啥样子了?”

“华甫,你有啥想法就直说。”袁世凯脸色有点难看。坐在路边喘着粗气。昨日在塘沽屁股都没坐热,后面地枪声就追上来了,一路的急行军使得袁世凯也没了往日沉稳的气度。

“大人,国璋愿率一协人马断后,请大人火速整队队伍,保持完整的队形前进。”这时候段瑞也皱着眉头上来了,听见冯国璋如是说,大声响应道:“瑞愿率一营炮队协同断后。总不能让人追着屁股打吧?多少要南洋新军见识一下北洋新军的威风。”

“也只能这样了!”袁世凯长叹一声。

赵有廉派出的快速追击部队。是该师一团。为了能尽快追上袁世凯,赵有廉将能抽调出来的牲口,都配给了第一团。

一团团长齐成功。上海武备学堂第一期毕业生。由于上海武备学堂成立较完,大部分学员毕业都在新军中充当连、排一级的军官,营一级地都非常之少,齐成功能坐在团长这个位置上,完全是因为他出众地能力所致。

齐成功是湖南湘潭人,这是一个人杰地灵的所在,齐成功的祖辈曾中过进士,书香门第地出身让少年的齐成功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咸丰年间老一辈的湖南英杰曾国藩、左宗棠等人,是少年时期齐成功崇拜的偶像。立志要做一名儒将的齐成功,从小就非常喜欢读兵书。13岁的时候齐成功就中了秀才,16岁中了举人,甲午年间齐成功赴年得志的齐成功踌躇满志,结果名落孙山。

在北京的过程中,齐成功目睹了官场的腐败和黑暗,目睹了北洋军在战场上的溃不成军,更见识到了沈从云南洋新军强大的战斗力。并且为沈从云提出的中国需要维新的口号所鼓舞,原本家里让他留在京城读书等待下一次会试,齐成功偷偷的跑到上海,原本是想见一下心目中的英雄沈从云。没曾想连大门都不曾靠近,就让护卫给轰走了。

心有不甘的齐成功,开始了在两江三省的游历,在嘉定他见识到了中美联合集团的轻工业基地,在马鞍山见识到了现代化的炼钢厂,见识到了一所所的新式学校,里面所学的内容,是那么的新奇。

在两江其间,适逢上海武备学堂招生,齐成功听说沈从云是名誉校长,一头就扎了进来,以第一届学员状元的身份成为了武备学堂的第一期学员。

在学堂里,齐成功由于学业出众,时常提出一些新的战术观点,并大量撰文发表在新军的《战场报》内,两年的学习生涯中,齐成功的出色很快就进入了沈从云的目光之中。毕业之后立刻被调如总参,在总参工作了半年后,齐成功借一次面见的沈从云的机会,提出要下部队。沈从云对这样的年轻才俊一向非常的欣赏,立刻亲笔下达了一封委任状,让齐成功到当时的第三师担任一名副营长。

在副营长的位置干了两个月后,正赶上新军进行整编,由于在军中的多次比武中,齐成功表现出色,加上是沈从云看上的人才,整编时余震直接把他提拔到了团长的位置,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大家都认为他是沈从云看上的人,日后自然是要飞黄腾达的,提拔他也是给沈从云长面子不是。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官场上的一种恶习!当然,齐成功的火箭式的提拔,沈从云也脱不开干系。

第四部

第三十七章 … 反伏击

法云:“穷寇莫追!”这是齐成功在赵有廉布置追击的质疑,按照齐成功的意思,追击部队只要不即不离的缀着北洋军,让北洋军要跑不敢安心跑,要打又没胆量留下来拼命,凭借着强大的威慑力逼迫着被杨新军慢慢的往山海关下去,然后配合山海关的登陆部队,一举歼灭北洋军。

可惜,当时齐成功提意见的时候,赵有廉根本就听不进去,甚至对齐成功这个毛头小子当上主力团的团长隐隐有不满的意思。原本赵有廉是希望能提拔一个旧部,部队用起来也顺手,自然对齐成功多少有点看不上。

这一次的追击,让第一团作为唯一的尖刀突前,多少有点为难齐成功的意思在里面,要不然面对还有相当实力的北洋军,正常的军事部署应该是至少两个团的兵力左右并进,相互呼应才是。

上诉无效的齐成功,只能坚决的执行师长的命令。考虑到可能面临的反击,齐成功苦于兵力单薄,只好派出两个连轻装前进交替突出,主力则跟随起后,以免遭遇北洋军的反噬。

齐成功唯一觉得运气的是,这个团连一级的军官,基本都来自上海武备学堂的各期学员,几个营长也是老新军中提拔起来的,战斗经验军事素质过硬。几个营长得知齐成功是沈从云看上的人,上下之间的关系也自然的顺当起来,部队指挥起来非常的顺手。

冯国璋地阻击。并不是简单的就地防御,一个协的兵力只要用好了,冯国璋寄望的是一场难得的迎头痛击和胜利。

“冯远山的一营人慢慢的退下来了!”天渐渐的快黑了,站在大路边几百米外地伏击阵地上,冯国璋低沉地对身边地段瑞说。段瑞放下望远镜道:“可惜了,这一带地势还是差了点,待会追兵进入伏击阵地,负责包抄后路的任务最关键。由我亲自带一标人上去。”

冯国璋笑着摇头道:“芝泉。别争了。你是炮兵,一会关键还是要看你的。待会由我带着一标人上去,保证堵住南洋的后续部队,你一定给我吃掉前面的先头部队就成。”

乒乒乓乓的枪声渐渐的近了,第一营营长李十八亲自带着两个连追了上来,李十八是当年沈从云越南抗法时龙州团练出身地,可惜大字不识一个。虽然战功不少,十几年也只勉强混到营长的位置上。

猎户出身的李十八,在意识到地形的不好时,第一反应就是下令停止前进,可惜这个命令还是晚了一点。咚!咚!咚!咚!的四发炮弹落在新军的士兵中间时,李十八不由一阵懊悔,因为齐成功在下命令时一再强调,要警惕北洋新军的反击。结果李十八还是被一路顺利的局面弄地大意了。

山顶上地段瑞其实对这个射击效果一点都不满意。原因是新军遭遇炮击时,迅速的作出了准确的反应,部队立刻自觉地呈散开队形。训练有素的士兵熟练的各自寻找可以掩护的地方。

“有伏击,大家不要慌,就地组织反击,信号兵发信号弹。”李十八下达作战命令后,黄昏的天空上嗖的出现一发蓝色信号弹的轨迹。这时候段瑞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