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黄巾张狂 >

第383章

黄巾张狂-第383章

小说: 黄巾张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许刘表的魄力是小了一点儿,不如孙坚和曹操等人好战。但是,在事关全局的战略性问题上,刘表却没有做出过什么错误的判断。
    后世有不少人拿刘表在官渡之战中袖手旁观的事情,来论证刘表“守户犬”的实质。可刘表在官渡之战中,真的应该出兵去捣毁曹操的老巢吗?
    要知道,历史上的官渡之战,曹操可是居于劣势的一方。当时的袁绍,拥有全天下最庞大的军队,最充足的财力,被天下士人目为最有可能结束这个乱世的英雄人物。就连曹操手下的不少吏士,也对本方持悲观态度,更加相信袁绍能够获得最终胜利。
    在那时,曹操能够翻盘,取得对袁绍的胜利,可是大大出乎天下人意料的事情。已经明显居于劣势的曹操,若是再被刘表从背后捅一刀,结果只会有一个。
    袁绍已经是天下最强诸侯了,若是能够轻松的击破曹操,则必将实力再次大涨。到了那个时候,实力膨胀的袁绍便可继续南下,吞并其他的诸侯。而没有了曹操作为屏障,刘表就要直接面对势力完全无法抵挡的袁绍大军。
    这种结果,对刘表当真是好的吗?
    而且,不要忘记在荆州的下游,还有一个孙氏势力。官渡之战时。孙策虽然已经死掉了,但孙权却得以成功掌权。并且孙权掌权以后,出于种种考量,并没有放弃对荆州的持续进攻。这让刘表在出兵的问题上。必须慎重考虑。
    在有一个虎视眈眈的恶邻存在的前提下,刘表贸贸然的出兵中原,那才是犯傻的行为呢。
    再说了,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那时候的曹操,可是拥有献帝和朝廷的正统呢!
    袁绍自从起兵反董开始,便公开否认当今天子法统的正当性。他可以不在意天子,悍然出兵进攻曹操。但刘表身为汉室宗亲,就这样出兵袭击大汉天子的国都所在,那是要公然谋逆的吗?
    结合以上几点。对当时的刘表来说,最理想的结果,应当是袁绍和曹操拼个两败俱伤,相持不下。这样,中原之地依然保持着均衡势态。谁也奈何不了谁。而荆州便可以继续保持平安。
    所以,刘表当时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应该是支持曹操对抗袁绍才是正理,而非在后面捅曹操的刀子。
    好了,对刘表的大局属性说明完毕。话归正题,当张狂如今兵锋犀利无敌,危及到天下诸侯生死存亡的时候。刘表果断做出了正确的战略判断。那就是在荆州大起三军,全力支援孙坚和曹操对赵国入侵的抵抗。
    若刘表坐视不管,任由孙坚和曹操在与张狂的交战中失败,则意味着荆州就可能需要独自面对张狂麾下战力恐怖的南下军团。而那种结果,是刘表完全无法抵挡的!
    对未来局势的发展有着足够清晰认识,刘表的行动显得急切而不计代价。
    这次荆州大举出兵北上。支援孙坚和曹操,刘表可是下了血本的。他亲自担任大军的主将不说,还将荆州的精兵强将几乎都带出来了。这些被刘表深深倚重的武将们,分别是:
    张济,当年董卓手下“龙虎豹熊”四校尉中的“豹”校尉。与李傕、郭汜等人齐名。其侄儿张绣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武力犹在叔叔张济之上。还有当世名声不显,却在后世大大有名的“毒士”贾诩,此时也依附在张济身边。
    刘磐,刘表的亲侄子,刘氏宗族在荆州军中的代表人物。在平定荆南四郡的“张羡之乱”中,刘磐作为全军的主将,战功赫赫,可谓是刘表最信任的人,也是刘表最倚重的武将之一。
    黄忠,刘表的老部下,勇冠三军,号称荆州第一射手,就连孙坚当年进攻荆州的时候,都被他给一箭射伤,差点儿要了命。在荆州军中,黄忠虽然地位并非最高,却是军神一般的存在。
    文聘,荆州南阳的豪强大族,部曲训练有素,本人也勇武非凡。在刘磐和黄忠被调到南方去平定张羡之乱的时候,是文聘替代了两人,镇守樊城一带,屡屡挫败袁术的部将,遏制住袁术对荆州的觊觎之心。
    甘宁,部曲号称“锦帆军”,长江上人称“锦帆贼”的无敌水将,出身巴蜀大族,荆州军中新加入的一员“万人敌”猛将。虽然在陆上作战,甘宁的实力会有一定的下降,但也保持了“万人敌”的实力,任谁都不可小视于他。
    除了亲自统帅的,为数达到两万以上的第一批大军以外,刘表还命令蔡瑁和黄祖在后方陆续发兵,用作后续支援。此外,取自荆州的大量资财,也在数万被征发的民夫运输下,源源不断的被运往北方。对久经战乱,缺少钱粮的孙坚来说,这些资财可比刘表的援军还要来的令人高兴。
    作为客军的刘表,一出手就是两万多精兵。身为主场作战的孙坚,可不好被刘表给比下去。这一次再攻陈留城,孙坚不但集结了孙贲、程普、黄盖、宋谦,以及新加入不久的“万人敌”猛将许褚等人,也聚集起两万以上的大军,与刘表一起进兵,再次包围了陈留城。
    且来话说许褚。这位身高八尺,腰大十围的强人,在原本的三国历史上,其实是投靠了曹操势力的。不过,在张狂时空里,豫州牧孙坚勇武非凡,威名远播,对许褚这种寒门出身的武人。吸引力比曹操还要更强些。所以,曹操在被张狂挖走了不少武将之后,再次不幸的失去了许褚。
    面对四万多,接近五万大军的围攻。驻守在陈留城中的徐晃,心中也有些发虚。
    徐晃自身是万人敌不假。可是他听过张狂对天下知名武将的评价,知道孙坚、黄忠、许褚,还有甘宁,都是货真价实的万人敌,而非被吹捧出来的淳于琼之流。一想到自己要以一敌四,徐晃就有一种心虚气短的感觉。
    特别是黄忠那厮,根据谍报里传来的信息,此人的神射功夫,决不在太史慈和吕布之下。无论是攻城。还是守城,遇上黄忠这种能够百步穿杨的神射手,都是最让人头痛的。
    偏偏此时太史慈带着殷罡所部,已经南下陈国,去接收机动骑兵新攻占的地盘去了。陈留城中的步卒。只有徐晃和高顺部下的四千余人。另外,徐晃还征发了三千余陈留城内的居民丁壮,用于辅助守城。不过这些丁壮当不得大用,在战场上只能打打杂罢了。
    当然,太史慈南下之后,郭嘉为陈留调配了一支新的骑兵作为补充。只是这支由李傕的外甥胡封所统领的骑兵,在实力上比起太史慈来。可就有不小的差距了。
    好在陈留城高池深,防御能力不错。徐晃虽然心中忧虑,却不是担心会守不住城,而是担心自己的部曲死伤太大。
    他的担心显然很有道理。面对由黄忠一手训练出来的“射生军”,赵国军哪怕占据了高大城墙的优势,可是在伤亡交换比上。却依然只是勉强维持住一比一。这里面有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光光黄忠一个人,一天下来,便射杀了四、五十人的守军,以至于赵国军每当发现城外有黄忠的将旗在时。竟然都不敢伸出头去查看敌情了!
    不过,黄忠的射生军虽然战果为攻城队伍之最,却并非徐晃最忌惮的。让徐晃最为担忧的,是在西、南两边城墙一字排开的数十架配重式抛石机。
    这种类型的抛石机,由张狂首先使用,但因为原理并不复杂,赵国军只是公开的大规模用过几次,终究为其他诸侯所学会了。有了这种划时代的攻城武器,天下的知名将领们纷纷感慨,天下间怕是难有哪座坚城,能够在这种抛石机的威力下幸存了。
    面临着配重式抛石机的猛攻,徐晃总算是明白了守城的艰难程度。如果给刘表、孙坚联军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放手强攻,徐晃不认为陈留城能够守上太久。但是他更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
    己方的援军,很快就会到达!
    张狂在指挥作战时,最注重谍报工作。为此,张狂不惜每年支付数亿钱,花费在谍报人员身上。而有着韦笑、郭嘉、陈宫这几位能人的配合和组织,张狂手中的谍报网络,无疑是这个时代最先进,最有效率的谍报系统。
    所以,刘表大军北上的消息,又怎么可能不被赵国军所知晓?
    就在陈留被围攻之前,南下占据了陈国的李傕所部,便派出一小队亲卫骑兵,向陈留的徐晃送来了一份简略作战计划。
    这份计划很简单,就是让徐晃在陈留城坚守至少十日,以吸引敌人的主力攻城。而在这段时间里,南下的赵国大军将被集结起来,对敌人实行一次反包围,以图一举歼灭敌人的主力部队!
    徐晃大致了解到,目前已经顺利南下的赵国军,数量约为两万。凭借这些兵力,想要将敌人四、五万的主力一举歼灭,未免有些不可思议。
    但是一想到指挥这一战的是郭嘉,而郭嘉在之前的青州攻略和徐州攻略中表现神奇,屡屡出奇计扭转战局,徐晃就觉得此事倒有几分可能。
    当然,作为有着名将潜质的徐晃,是不会完全相信郭嘉的计策的。任何时候,计策都有失败的可能。所以,徐晃在坚守陈留的同时,也没有忘记留下一只精锐部队,用于万一需要突围的情况。
    ps:
    感谢书友“凤栖梧桐626”的月票。另,书友“专注看书八年”一下子成为前列的粉丝,莫非是全定了本书?



第49节 公曹当覆灭【上】
    发生在陈留城下的这场大军攻防战,需要持续至少数日,才会有确切的结果。但对于远在北方的黎阳战场而言,战斗只需要一日时间,便能够分出个胜负。
    曹操已经尽量高估了黎阳守军的实力。但是在最初的一番交手下来,他却发现,若是采取正面强攻的手段,曹操军根本不可能顺利的及时拿下黎阳。
    夏侯渊所带着的一千五百精兵,是曹操军这次突袭黎阳城的前锋。由于其作战时善于通过长距离的行军赶路,迂回到敌人侧后方,攻击敌人的不备之处,夏侯渊在曹军中向来有“奇将”之称。曹军中的士卒们,更是编了一句“三日五百,六日一千”的顺口溜,来形容夏华阳的作战风格。
    但是所谓有利就有弊,夏侯渊一味的追求行军速度,在各个方面自然出现了很多不足之处。想要快速行军,士卒身上携带的各种装备,自然就不能太多。而高速行军对士卒体力的消耗,也是相当巨大的。
    所以呢,夏侯渊作战时,往往是通过对敌人出其不意的打击,来获得胜利。若敌人事先已经有所准备,夏侯渊所部便很容易暴露出他们不善硬战的弱点。
    因此,夏侯渊历年以来的战绩,也是胜负参半。好在由于他的部下腿长跑得快,哪怕战斗失利,夏侯渊通常也能够全身而退。而一旦战斗获胜,则夏侯渊追击敌人的本事也不是盖的。
    黎阳守军既然事先已经做好了充分的迎战准备,则意味着夏侯渊需要与敌人硬碰硬的做过一场。当夏侯渊第一个来到黎阳城下时,由于士卒行军导致的疲敝不堪,遇上严阵以待的郝昭军,立刻被黎阳守军迎头一击,接过损伤近百人。遭遇到一场小败。
    得到先锋军夏侯渊小败的消息,曹操马上就知道了,这次守卫黎阳的敌将,只怕是颇为难缠。
    为了得到第一手的资料,曹操不顾前线可能存在的危险,特意近距离的潜到黎阳城下观察了一番。小半个城防巡视下来。曹操发现黎阳城头的守备工作,做的可谓是井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