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天烽 >

第904章

天烽-第904章

小说: 天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宁缓缓睁开双目,“传令各舰,靠近南岸,一刻钟后展开炮击!”

六艘渔阳级当先开动,低沉的轰鸣声中靠近南岸,防护板快速开启。露出了里面隐藏的一门门火炮。原本漆黑的江面突然出现了无数透着光芒的方孔,好似繁星坠落。如此情景,立刻引起南岸守军的惊呼报警。然而,传警讯的号声、鼓声刚刚响起,就在一片震耳欲聋的炮击声中消失殆尽。

“咚,咚,咚!”密集如雨的火炮轰鸣在渔阳级巡洋舰的侧舷开始。三层炮击甲板的火炮以连续射击的方式,让对岸的曹军将士体会到了地****四寸炮、六寸炮、增程炮弩箭,将整个江面变成了***世界。夜空中呼啸不断,地面上震颤不停,可怜驻防江岸的守军,尚未从震惊中恢复,就淹没在了隆隆炮声之中。

陈晋举着千里眼观察南岸动静。大约小半个时辰后看到炮击向纵深延展,遂下令第五军渡江登岸!

曹军试图调兵拦阻,可在舰炮的轰击下,根本无法形成有效阻隔,任何的聚集都将遭到惨烈的炮击,只能远远的躲在舰炮射程之外,眼睁睁看着第五军顺利登岸集结。

曹仁、曹洪黯然神伤,虽然没有说出口,可看到将士们胆寒的脸色,也能知晓,这一仗败了,没有开始真正的交手就已经败了。不是曹军不够勇武,实在是武器差距太大,让己军无力抗衡。

六月一日晌午,第五军前锋攻至襄阳城外,城内百姓巨震,刘协凄凉的坐于龙椅之上,无助的仰望天空。黄昏时分,襄阳北团团包围,企图前来增援的曹军被击溃。同时。江夏失守,孙策军残部南逃。

六月二日,襄阳围攻战开始,陈晋亲自督战,以三个机步师的兵力强攻。守军在曹仁、曹洪的指挥下拼死抵抗,但战况极不乐观。仰仗火炮及炮弩的威力,曹军伤亡惨重。而豫章郡靠近丹阳的孙策控制下的城池也没能逃脱孙仲的猛击,第四军五个师加上两个山地师犹如巨大的石碾,以强悍的战斗力撕开了孙策建立的防线,两日内数座边界城池失守,孙策军退守豫章中南部。

颍州指挥部内,庞大的沙盘上。随着各方消息的送回,整个战局清晰的呈现在眼前。高勇微笑不语、静静的看着高顺、贾诩等人商讨攻击方略……

六月四日,襄阳城破,曹仁、曹洪战死,刘协、荀彧失踪。

六月五日,郝昭、彭胜击溃保安关羽守军,斩断了刘备一只臂膀。

六月八日,陈宫以四个师的兵力于成都外设伏一举击溃了企图围魏救赵的敌军,迫使刘备不得不据城坚守。而此时,奉命南下平叛的诸葛亮、魏延一部尚在回程的途中。

六月十日,第1机步师攻克江原。彻底截断了魏延、诸葛亮回援之路。只留给成都向西逃窜的唯一通道。刘备抉择竟日,最终放弃了成都。率部向西撤退。同日,皇家近卫军击溃夏侯渊阻击之兵马攻入武陵郡,第四军也全部占领江夏郡与南郡。兵锋直指长沙、衡阳。扬州的孙策最为凄惨,遭到第四军、第七军、第十六军等二十余万兵马夹攻。兵力本就有限的他被迫放弃大片城池,退守庐陵一带,企图与曹操汇合。

只是,大兵团作战经验极其丰富的秦军再也没有给他们任何机会,不断的穿插、切割、围歼,让曹操、孙策的兵力急速萎缩,再加上第六骑军的奔袭,使得战线快速推进……

六月十八日,皇家近卫军攻取武陵郡郡城,陈晋所部也开始发起新一轮攻势,零陵、衡阳、长沙指日可下。

六月二十日,陈宫调动五个师约五万兵力紧追刘备脚步,三战三城。将刘备逼入夷州西南部蛮人肆虐的区域。

六月二十四日,曹操败退至桂阳,孙策在豫章西南角负隅顽抗。

六月三十日,第四军、第五军、第七军将桂阳团团围困,曹操、孙策以七万余兵马继续抵抗。只是。在颍州的沙盘上,这支最后的抵抗力量被高勇轻轻拔起……

根据前世的记忆,南北统一之战很少有持续经年的,大都在两三个月内结束,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北方。往往势如破竹。而且,现在的南方远远没有后世那般实力雄厚。迅速溃败也是自然,再加上火炮的使用,曹操、孙策若是还能坚守才是真的见鬼了呢。

南征落幕,高勇的实现移向北方……

新元二年四月,帝国以十万骑军、三十余万步军组成北征兵团,分别从并州、幽州、凉州出塞,猛攻匈奴、鲜卑。这一战皇家卫队师大出风采,于正面战场上,以火枪、火炮击溃了鲜卑企图反败为胜的万余精锐族兵,彻底打掉了莫护跋坚守的想法。终于在九月秋中,逼得鲜卑西窜。同时,匈奴也抵挡不住两军团的合击,同样选择远走西方。大漠收复,成为内陆草场。是年,政务院派遣勘探队深入北方荒原,规划道路、修筑城池,引导百姓居住。

新元三年二月,在蒸汽机车实用化后,奉天至蓟县的第一条铁路动工铺设。且由于蒸汽机技术的进步。第一艘无畏级混合动力战列舰开始铺设龙骨。

新元四年,统帅部将第八军变更为机步军。

至此,以皇家近卫军为核心的九大军团初步成型,并根据需要随时支援各方作战。六月,第七军团南下,追剿曹操、孙策于缅州;第五军团出益州永昌郡,开始向南蛮举起了屠刀。七月,昆州境内修筑的铁路遭到南部山区蛮人攻击,伤亡百余工人。秦皇震怒,发兵击讨。

新元五年三月,采用分段施工新方法,出奉天,经蓟县、雁门、河套、敦煌、乌州的铁路线在数万工程兵的奋战下提前通车,大量军队、物资经由蒸汽机车快速安全便捷的运抵安息边境。四月,借口边境居民遭到袭击、商队被频繁袭杀,秦帝国正式向安息帝国提出交涉,并在交涉未果的前提下不得不选择宣战。以西北军群为核心组建的平安远征军。调集了四个不同军团约六十余万兵马翻过高原山脉,杀入安息腹地……

新元六年,经过两年不断地探索。联合舰队确认了新大陆的海图,面对着这块面积堪比大秦版图的新大陆,国人振奋,商人欢呼。移民大潮再度提上日程,政务院下令鼓励生育,将总人口的控制目标提升至三亿。而此时帝国的人哭刚刚突破五千万!

新元七年,经连年奋战,平安远征军消灭安息最后一支军队,国王沃格吉斯五世被斩于海岸边。

新元九年,以收纳曹操、孙策叛军为由,秦帝国出兵三十万侵入贵霜帝国,一年又三个月后,贵霜帝国灭亡。同年,马钧率领的翰林院科研团队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让帝国科技迈出了巨大的一步。

新元十二年,以澳洲为基地,探险船队开始了深入大洋的探索。

新元十三年至十七年,秦帝国的兵力全面清理安息、贵霜遗民,具体情形埋没于历史长河中,只是短短四年时间,几乎等同于大秦本土版图的疆域内,再也寻不到一个先国遗民,取而代之的是黄皮肤、黑头发的炎黄子孙。

新元十五年,贯通北疆大漠的铁路线通车,驻扎于北疆的第三、第四特设军团(骑兵为主)开始向西前进。

新元十七年,贯穿安息抵达海岸和西部疆域的铁路线通车;同年,经东南沿海直抵越州再横穿缅州、孟州、印州、德州、平州****的铁路线动工,另一条从成都经贵州、云州抵达四川的铁路也同步动工。

新元十九年,整装弹药取得突破。经过十余年实验,世上第一种使用化底火研制成功。

新元二十年,第三军团、第六军团从伯州西部边塞出发,横向往西推进……

新元二十二年五月一日,步入晚年的秦皇高勇、左军师贾诩、帝国大将军高顺齐聚统帅部,一边听取郭嘉送回的西疆情报,一边看着年轻的参谋军师们将代表着帝国军队的旗帜插在巨大的沙盘上。

贾诩拄着拐杖,用与年龄极不相称的兴奋目光大量沙盘,“皇上,西边都准备好了?奉孝的手腕越发厉害,这一次可要鲸吞一口,将帝国边界延伸至地中海东岸啊!”

高勇呵呵笑道:“本来机会不是很好,可谁知道罗马人内乱不断,国力急速衰落,如今又是女人当政。正是主少国疑的时期,加上这位年轻的皇帝淫乱不堪,与他们的元老院关系极差,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判断,只要帝国军队不出错,这一次一定能够完成目标!”

高顺缓步走到沙盘前,激动的望着地中海东岸,“这里是一片富饶的土地,虽然有沙漠,虽然有各种肤色的人种,但这一切都将为皇上、为帝国所有。只是那些异族人该如何处理?”想起安息‘贵霜的清理行动。即便是高顺都感到不寒而栗。

高勇沉默片刻,“按照贵霜、安息的旧例,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与其留给子孙祸患,不如在这一代彻底解决!”

五月十日,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秦皇高勇签令,向罗马帝国宣战!秦帝国的铁蹄踏上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后世称这一战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因为是当时世界上两个最强大的帝国之间爆发的战争,牵扯了欧亚大陆,参战国总人口突破一亿,参战兵力接近百万。只是,战争的结局却是一面倒,仰仗着火枪、火炮的犀利,秦帝国的军队势如破竹。不但将罗马帝国驻扎于地中海的军队全部歼灭,还第一次向罗马人展现了大兵团作战的宏伟巨制。战争持续了两年,终于在歼灭了最后一支来援的罗马兵团后,迫使罗马帝国签下了《亚细亚条约》割让了包括亚美尼亚、叙利亚在内的大片领土。经此一战,秦帝国的疆域延伸到了地中海和黑海海岸,并截断了罗马帝国欧洲本土与非洲之间的陆地交通。

而更让高勇兴奋的是,后世顶顶大名的君士坦丁堡(当时还没有这个名字,但是地理位置极其重要)触手可及!

同是这一年,子弹发射药取得突破,弹丸威力提升近三成,且后装线膛枪也取得实质性突破。可以期待,等到后装线膛枪列装军队后,罗马帝国就再将彻底成为历史。此外。电第一次以人类制造的方式出现在翰林院的实验室内。

新元二十三年八月,秦帝国地中海舰队组建完毕,共有四艘战列舰、二十二艘巡洋舰、四十艘护卫舰,同年十月,地中海舰队在塞浦路斯行省海域内举行了一次实战演习,震惊罗马,加剧了其国内动荡。

新元二十四年,秦皇高勇染病休养,皇储高恒开始接棒。不过,此时的秦帝国已经完成了封建皇权制向君主立宪制的转变,各州、郡皆设立有议会,本着郡县自治、州府巡检的方略,让各阶层百姓参与到国家治理当中。国家层级的国民议会也已经开始了立法的提案、审批流程。最高巡回法院的大法官需要经由政务院、国民议会、皇室三方确认后才能就任,且要宣誓永远客观公正。三权分立的稳定架构足以保证帝国平稳运转。而皇帝的职责更多的侧重于居中协调,从宏观角度上驾驭帝国这辆战车。

新元二十五年冬月,奉天皇宫内。御医穿梭不断,各方大员齐聚,都焦急的守候在宫外。此时皇后苏雪莲在皇贵妃伏寿的陪同下守在高勇病榻旁边,泪如泉涌中静静的等待。退隐在家的贾诩披着棉衣在儿子的搀扶下同样守候。“皇后,切莫着急,皇上吉人天相,一定能够度过这一难关的。”

苏雪莲苍白的脸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谢贾公宽慰,夫君的情况只怕……”

贾诩神色微黯,“皇上还有许多心事未了,不会就这么随便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