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天烽 >

第890章

天烽-第890章

小说: 天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大延伸了海上商路的距离。从新洲出发的商船队,已经开拓出了通往贵霜帝国的海路。以布匹、瓷器、工艺品、奢侈品换取贵霜的香料、染料,利润高达百分之二百,仅此一点,就足以成为黄金海路,新洲也在建安四年获得黄金城的称号。

七月,程毅率领由五十余艘战舰组成的南洋舰队沿海岸西行,一路勘探海况,描绘海图。而形体巨大的战舰更是赚足了眼球,让沿海部落、小邦国的渔民纷纷躲避,部落酋长、小国王们纷纷主动迎接,生怕惹怒了海军官兵。而“天朝使者”这一称谓也逐渐传播开来。沿海地区的人们都知道,宁可骂国王、酋长,也绝不能说天朝使者坏话。

七月十八日,南洋舰队发现一条河道入海口,并在附近的天然良港停驻,根据统帅部给出的地图标注,程毅将此地命名为仰光,并以交易方式,从当地部落手中换取了河道入海口及港口方圆百里土地,付出的代价不过区区五十件瓷器、百匹上等绸缎。

七月二十日,赤谷城东南八里处的丘陵地带,一支三千人的兵马正隐蔽在周围的草木丛中。这是阗池外围地区,水草丰美土地肥沃,曾经是乌孙国的核心地区。如今却已划入乌孙郡,成为帝国治下的一个普通县。乌孙人早就在半月前被移往内陆,方圆百十里内看不到一个西域人。只有汉军兵士巡逻,汉军战马嘶鸣,曾经以为可以将汉军阻挡在姑墨以东,谁知却被汉军一举攻克,使得乌孙国只剩下一个赤谷城占据些许地利。

对峙的半个月来,乌孙国不断地调集兵马物资加强赤谷城的防御,甚至临时修建了七八座小要塞,曾经强横一时的国力也急速衰退,北部收缩,让出了天山脚下的大片草场。徐荣率领第四骑军首先冲入,当战马踏上天山草原的一刻,宣示着帝国对这片富饶土地的占领。骑兵纵横,仅用七日便将小股潜入的右匈奴兵马驱杀。至于残存在右匈奴、乌孙之间的呼揭余部也成为了第四骑军的磨刀石,三日内彻底成为了历史尘埃。

至此,第一军团的攻击线从北至南跨越上千里,第四骑军、第七骑军、第一军几乎排成了一条直线。

“诸位,目下粮草补给率已达七成,军团决定发动一场中等规模的战斗,跨越北山,拿下阗池,作为大军进攻康居的中转站。”魏明站在大沙盘前,指着阗池方向朗声道,“第四骑军已经控制了天山草原,只是受兵力限制,暂时无法给予足够支援。预计要等到第十九军抵达后才能抽调兵力继续向西突击康居。马超将军,你率领第七骑军即日出发,从北山东北方向绕过,直插阗池,沿途破坏乌孙国补给线,让赤谷城的兵马成为孤军。杨凌、沮鹄,率领火枪营担任袭扰战的主力,允许伏击、突袭,务必牵扯住赤谷城的兵力。此外,第15师会全力配合,今天的伏击就是一个演练。赵达将军负责整个外围防线的守备,绝不放跑一个乌孙人。”

“遵令”众将齐声道。

魏明目光向南,“第二军团黄老将军估计也在筹划战事,那边的压力也不小。不过,最先抵达康居的一定是我们第一军团”

午后,一支千人规模的乌孙兵马开出了赤谷城,沿着河道向东巡逻。现今每天都会有这样一支队伍出城,少了担心被汉军全歼,多了又失去了隐蔽性,反倒是这种千人规模的队伍,几次与汉军斥候遭遇均无大碍。于是,乌孙人频繁操作,似乎是吃定了汉军。

随着这支乌孙兵马前进,一个个隐藏在草丛中的汉军斥候悄然离去,将消息第一时间通传给后路埋伏的友军。火枪营长史郭淮(伯济)第一时间找来两名连尉王平(子均)、庞淯(子异)商定伏击战术。因为是火枪营第一次担任主力,所有人无不紧张起来。这些精挑细选拥有高学历、高素质的将士们纷纷整理装备,进行战前最后检查。

郭淮仔细看了看两座丘陵夹住的狭窄道路,指着两侧低矮的草丛道:“等待中军号令,任何人不得发出声响。15师的兄弟都在看着,谁都不能给杨将军掉面子,这是炮师,也是火枪营的首战。”

王平嘿嘿笑着挠了挠头,“可惜不能把机炮营调来,否则二十部机炮排成一列,任他千军万马也别想通过。”

庞淯撇了撇嘴,“亏你还是火枪营锻炼出来的,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以后别说你是八期器械科出来的,丢人”

郭淮摆了摆手,“都是老兵了,别扯乱七八糟的。你们立刻回去安排,战事开始后注意及时转移。把平日演练的成果拿出来,让那帮舞刀弄枪的人好好看看,火枪才是未来”

※※※※※※

西北的火枪尚未打响,东南的火炮却是率先拉开了热兵器时代的序幕。奉天、隆庆以及刚刚赶来的河间、常山二舰,一共是四艘渔阳级,装备了四百六十门火炮、八十部机炮,可以说足以横扫当时世界上所有海面上的敌人战舰。

“目标四百公尺敌船,奉天、隆庆二舰左转舵三十,河间、常山二舰右转舵三十,以交叉火力迎敌”甘宁兴奋的咆哮起来,高举着千里眼观察敌船上南洋岛国的土著们惊骇莫名的神情。

高速航行中,四艘战舰悄悄收起了部分风帆,以减少船只不稳定情况提高射击精度,同时侧舷护板纷纷打开,露出了里面黑洞洞的炮口。尤其是六寸炮,粗大的炮管看着都令人胆寒。不过片刻功夫,整整二百二十门火炮全数瞄准了海浪中颠簸的土著小船……“牛刀杀鸡啊”不少将士心中如此评判。

而甘宁却是大吼道:“牛刀杀鸡也要杀,谁要是杀不好,别怪老子收拾他三轮齐射其后自由射击开火”

震耳欲聋的轰鸣,一片硝烟弥漫,怒吼的火焰喷涌而出,上百颗炮弹射向敌船,霎时间沸腾了海面,残肢断臂、木屑横飞,火炮齐射下,任何抵抗都化作悲凉。

快速装填,点火,齐射如是三轮过后,三百公尺内再也看不到一艘完好的敌船,剩下的只是一片狼藉、血肉翻飞。

自由射击?各舰看了看,纷纷放下了护板,有必要吗?没有至于救人?更是没必要,因为海面上没有人,挣扎的都是海鱼食物。

硝烟散尽后,四艘渔阳级几乎成为了众星捧月的目标,其余战舰上的水军官兵们无不投来羡慕的目光,期待着自己有一天也能发射火炮,击沉敌舰

第十二卷 明日帝国 第二章 开疆扩土(4)

第十二卷 明日帝国 第二章 开疆扩土(4)

“传令各营连做好射击准备,敌军将在一刻钟后抵达”郭淮计算着时间,发出了最后一道军令。此时,一千名火枪营官兵已经严阵以待,隐蔽于道路两侧的草丛林木之中,借助草绿色的染色军服,几乎看不出一点点踪迹。郭淮同样装扮,半蹲在一处草丛后观察来路方向,隐隐可闻脚步声、马蹄声接近。同时微微抬起了手,示意身边五名卫兵端起火枪,两名贴身侍卫拿起军号……

乌孙军兵很是谨小慎微的缓步前行,别看规模过千,可表现的尚不如内地悍匪,可见西域各国缺少战争历练的下场。而这也是几次大会战皆遭败绩的核心原因。比起另一个时空的历史,汉军牵制住了右匈奴军力,使其无力袭扰西域诸邦,进而令乌孙、车师等大国感觉不到危险,空有十余万兵马,却不过是庄稼把式上不得台面。

前队五十人开道,贼眉鼠眼的四处查看,生怕遭到汉军骑兵突袭。中队以将领为核心里三层外三层的聚拢在一起,行军速度不比蜗牛快多少,至于后队倒是跟上了行军节奏,可背负的作战物资却是压的兵丁呼呼喘气。

眼望这些稍显怪异的搭配,不少新兵都感觉莫名其妙,只有少数年岁大的官兵才能心生感触,自己以前何尝不是如此。

蜗牛的速度也是速度,耗费了小半个时辰,这支兵马才进入两个山包夹着的官道。郭淮的目光倏然转冷,右手向下一挥。进攻的军号声骤然想起,同时五声勉强分得清前后的“砰砰”声响彻官道。虽然准度较差,可五枪仍然打翻了一名骑兵,三个喷血的小窟窿眼,吓得周遭几人惊叫出来,可这叫声瞬间便淹没在砰砰的火枪射击声中。

两侧原本看不出丝毫异样的草丛林木中,突然站起了两排汉军兵士,第一排半蹲,第二排站立,然后在连尉的一声喝令下开始齐射,两轮枪声之后,士兵将火枪递给侧后方负责装填的人员,同时接过装填好的枪支继续射击,如此往复,确保了高频率的射击。

直到此刻,乌孙人才从震惊中恢复过来,可仍然满脸惊骇,毕竟这些穿着颜色怪异军服、脸上涂满了墨绿色燃料的敌军仿佛是天兵突降,带给人的震撼太大了。“反击冲出去”乌孙将领不是蠢货,自然看出来聚拢在一起的己军绝对是对方的活靶子,眼见三轮响声过后,外围倒下上百名士兵,知道如此下去绝对是死翘翘的结果。

然而,乌孙将领低估了这种砰砰乱响并喷出硝烟的新式武器的威力,在这距离不足百丈的狭窄范围内,面对着交叉射击的火力网,盲目的冲锋只能加快死亡速度。可惜,乌孙将领知道这个结果的时候已经无力回天了。

射击开始后,郭淮拿过一支火枪平端着瞄准了敌军的将领,身边十几人也纷纷抬枪瞄准,紧接着一阵乱想过后,乌孙将领仰天摔落,全身七八个血窟窿登时吓傻了身边护卫,一阵混乱过后,乌孙将领用最后的气力下令撤退,可整支队伍已经陷入了崩溃的边缘,持续火枪射击,密集的弹雨,让他们进退失据,几百人倒在了官道上痛苦呻吟,余者轰一声喊后四散奔逃。

郭淮满意的点点头,“自由射击,传令骑兵围剿,不放跑一个敌人”

半个时辰后,官道上的枪声渐渐停歇,只余下一地尸体。骑兵营尉看过之后久久无语,更让他震惊的则是火枪营居然无一伤亡,他们可是在战斗中击杀敌军六百有余,就算是精锐的机步师也要付出一定代价。火枪,真的要成为未来的主宰吗?对于这一点,郭淮毫不怀疑,就如同杨凌、沮鹄一般,全身心的投入到这个新创军种当中。

又半个时辰,所有乌孙军兵尸体被抬到了道路边,排成整齐的两排。郭淮看了看,向这些阵亡的敌军默哀片刻后下令撤军。

很快,火枪营独自伏击一千乌孙军,斩杀过半,自身无一伤亡的消息传遍了第一军团上下。其实,郭淮心中清楚,乌孙缺少骑兵,否则纵使火枪再厉害,也要付出伤亡。当然,如果有火炮加入战斗的话,相信仍会保证无一伤亡。可惜的是,火炮的体型过大,不适合伏击。不过,要不了几天,他就将在进攻赤谷城的战斗中大放异彩。

这场小小的战斗并没有引起乌孙的警惕,只是每次出城巡逻的兵马增加到了两千。不过,在统帅部的战史中,这次伏击被记录在册,并成为火枪兵这个新兵种的经典战例。

七月二十二日,左匈奴派遣使者进入蓟县,希望恢复与汉朝的商贸往来。孙泰心中冷笑,面上却笑呵呵的把他护送到了奉天。陈群指派华歆负责接待,双方本着“友好互利”的原则展开了“艰苦”的谈判,并最终达成了一致,每年匈奴提供一等战马五千匹、驽马一万匹,换取急缺的生活物资(主要是茶、粮食和布匹),交换价格比十年前提高了五倍。饶是如此,匈奴使者仍然欣喜若狂。

得到陈群禀报的高勇摇头苦笑,“几年下来,匈奴已经没了往日雄风与傲气,再有几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