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天烽 >

第79章

天烽-第79章

小说: 天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按照东汉律法,建设新城需要得到朝廷许可。这一点高勇当然不会忘记,于是一封申请奏章在大笔钱财、新奇器物的保护下送往洛阳。内有张让等劝说,外有幽州刺史的美言承诺,刘宏一一照准。得知此事,公孙瓒、公孙度当即大骂,王允坐于府内暗自哀伤。

准许建设新城的圣旨下达后,刘宏秘密找来何进、皇甫嵩和卢植三人商议。刘宏安坐龙椅说道:“前几日幽州上奏,乌桓再次聚兵边境图谋不轨。去年将其击退后,朕曾下旨要求边地郡县自行征召郡兵、筹集钱粮守卫,按照幽州刺史所奏情形来看颇为乐观。渔阳郡兵八千,上谷郡兵六千,代郡郡兵六千,右北平郡兵四千,辽西郡兵五千,玄菟郡兵五千,辽东郡兵七千,乐浪五千,加上驻守幽州的边军三万,合计七万六千兵马。”

何进闻言大喜:“皇上英明,有此八万大军何愁乌桓不灭!”

卢植略显担忧:“皇上,八万兵马虽则足矣,可粮草辎重如何筹备?幽州近几年天灾人祸不断已然贫困不堪,恐怕难以支撑大军作战!”

皇甫嵩却很乐观:“卢公,皇上之意并非一定要首先出击攻打乌桓,臣建议可以诱敌深入,在辽西至上谷一带逐步消灭侵犯之敌,待时机成熟后再出兵攻伐乌桓。”

刘宏大喜,赞扬道:“皇甫卿家所言甚合朕意。如此,皇甫卿家准备一下,待乌桓来袭立刻赴幽州统领全州兵马剿灭乌桓!”

刘宏的这次密探并不为外人知晓,其后不久,幽州刺史病故,皇室宗亲刘焉奉旨调任幽州刺史。皇甫嵩亦晋升为前将军,开始训练洛阳御林军。

玄菟高勇丝毫没有注意到洛阳的异常动静,全心放在新城建设上。新城选址极其重要,既要兼顾地利、又要考虑水源、补给、交通等等,综合考虑惟有后来的沈阳最为合适。故选址于郡城西边,横跨浑河,命名为奉天城。

奉天城于六月中旬开工,几乎动员了三郡三分之一的力量,高勇亦想借此机会查验一下三郡的实际动员能力。

设计城高为四丈五,对外只说是二丈。此举引来荀彧不满,劝阻道:“主公,洛阳皇城不过三丈五,且大汉律法规定外郡城池墙高皆有定数,擅自违反者以谋反罪论处。一旦有人上奏朝廷……”

高勇亦知其中利害,但考虑到新城的重要军事用途及象征意义,只好坚守底线:“墙高不可改变,此地属边郡,三面受敌,墙不高不足以御敌,之前辽西郡宾徒、昌黎相继失守皆由此引起,前车之鉴不可不查。”

荀彧知道高勇所言在理,为难道:“朝廷方面如何交待?”

高勇微皱眉头:“只能继续仰仗孔方先生了!”

荀彧奇怪道:“孔方先生?以前未曾听主公提起,此何许人也?”

高勇微笑道:“稍候荀公自会知晓。”随后,大笔钱财再次发送至洛阳张让府邸,张让见钱眼开,加之高勇一向的大手笔,考虑到今后可能更多的‘好处’,张让决定为高勇出头。遂联络十常侍及部分朝廷官员欺上瞒下,对于密告的奏章一律扣押,即便偶有送到刘宏手中,也巧舌如簧替高勇开脱。总之,刘宏半信半疑,派人调查因有张让等通风报信均无果而终。

第二卷 立足东北 第十章 试练新军(中)

奉天城墙采用青石及钢筋混凝土浇筑,全城规划时引入许多跨时代理念,包括交通、供水、排水、防火、防水、绿化、公共绿地、广场、功能区域划分等等,几乎囊括了所能想到的各个方面。每个步骤均有图纸规范,所用各种标识、记号成为以后建城的范本。而高勇画图所用到的三维空间、几何图形甚至物理原理更成为普及科学的实例,带动一批年轻人学习效仿。

城门,没有采用当时普遍的一线平铺开口方式,而是向内凹进约三丈,主城门两侧由伸出的一段城墙保护,此法利于防守,是经典的城门设计。城内挖掘面积不等的三个人工湖,均与浑河连接,一是用来美化环境,二是防止水淹。

城内分为商业区、住宅区、休闲区、行政区、军事区五大部分。主干道宽三丈,其余均为一丈五,城内街道采用棋盘式设计,中心区是一座占地数十亩的内方外圆形广场,主要用来举行各种活动、发布各种公告。广场正北为郡府所在地,后来改为政务院。以此广场为中心加上构成正方形的八个交通枢纽共同组成了奉天内城的交通网。八个交通枢纽各自对应四城十二道城门,其中主城门四道,辅门八道。

全城供排水系统由高勇结合古今设计,以浑河为主轴,在城下挖掘横竖数十条暗渠,分别以石板搭建,并留有进出的孔道,暗渠分为导入渠和导出渠两种。河水由北向南流经奉天,主河道横穿三大湖,其间与导入暗渠连接,将干净的河水引入各处民居设施内供人取用。之后污水皆需倒入导出渠统一引出城,在城外特定湖泊沉淀分解。公共卫生系统亦以此为基础设置,每座公共厕所皆为一个终端,利用水流落差将人们的排泄物冲入导出渠。

此城工作量巨大,动用土石总量可以修建几座普通城池,为了赶在乌桓劫掠之前竣工,只好安排工人昼夜施工,除发给工钱外还根据工作质量及进度酌情加发粮食,以此激励工人加快工程进度。本来即便不付工钱,工人们也愿意加倍工作,一为报答勤政爱民的高太守;二来新城建好后再也不必担心大雨暴雪;三是工钱按天准时发放不说,干得好、干得多还有额外的粮食奖赏,这对于土地、种子、农具皆从郡府借用的贫苦百姓来说无异于天大的好事,即使是一般农户也常常为青黄不接发愁。

粮食成为了一切的核心,郡府派出商队换回的粮食不等入库便纷纷流入百姓手中,人民的工作热情空前高涨,只要稍有空闲,许多身强力壮的妇女也加入到施工队伍中来。

最幸福的是下层百姓,只需付出劳动就可获得钱粮,没有残酷的剥削、没有严厉的看管,一切都在有序、公平中进行。新上任的乡、亭级干部籍此得到了锻炼,既要保证本乡的农业生产、道路建设,又要保证输出一定数量的劳力参与新城建设,才能高下立显。部分官员上任不足半月即遭罢免,部分政绩优良的官员被破格提拔进入县府。

最悲惨的是一心对抗高勇囤积粮食哄抬物价的反对派富户世族。在划分荒地的公告发出后他们便开始筹备钱财大肆购买三郡粮食器物,希望哄抬物价逼迫高勇妥协。怎奈高勇毫不理会,更将三郡领头的王家、徐家和钱家笼络住。一些人暗中勾结起来坚决不卖粮食,可是,高勇手中的粮食如同变魔法般不断送出,挺过种子危机,又挺过青黄不接,现在即使支撑新城建设也毫不费力,这一幕幕看得世族心惊胆颤。眼见盛夏已到,可粮价不涨反降,仓廪内的粮食卖不出半点,加上佃农纷纷跑到郡府申请土地,世族名下的大片土地无人耕种,今年秋收能不能熬过还不一定。几番烦恼侵袭,弄得一个个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只好躲在家中咒骂高勇,祈祷皇上派人彻查……

六月、七月成为三郡最繁忙的月份,由东至西、由南至北几乎看不到闲散之人。除军队外,三郡劳动力几乎全功率运转。荀彧忙于调配人力、安排轮换施工;赵胜忙于产销货物、换回各种物资;沮授最累,既要筹集调动物资保证施工进度,又要安排军械生产、抓紧新军训练。

高勇发挥自己拥有超越当时知识层面的优点,努力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从中一点点总结出施政窍门、提高效率的方法。在忙碌的七月,高勇外松内紧,严格控制内外消息流通,除官派人员外,几乎禁止一切人员走出三郡境界。此外,命王信严密监视郡内大族动向。

然而,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该来的终归是要来的!

七月三日,高显秦风送来紧急军情,山匪刘霸天出现异动,数日内先后有几股山匪妄图冲破哨卡到附近村庄劫掠。与高句丽交界处随后出现不明兵马聚集,人数不下两千。

看着报告,高勇冷笑道:“为了杀鸡儆猴,只好用牛刀了!传令各校尉、都尉立刻到郡府开会!”

两个时辰之内,先后数十匹快马奔入郡城。政务堂内各将领依次坐定,左手第一位沮授,其下为冯玉、王信、杨凌、郭嘉,右手首位高顺,其下为魏明、孙泰、陈晋。在高勇将详情述说后,沮授推测道:“刘霸天此举必是得到高句丽默许,二者狼狈为奸勾结一起,不可令其做大,必须一击灭之!”

高勇赞同道:“我与沮公想法一样,必须立刻铲除这块毒瘤!”言罢起身拉开盖在屋中大桌上的布帘,一张大图展现在众人眼前。“此乃郭嘉、裴石、王信三人多次亲身勘查后绘制出的三郡地形图,道路、城池、山川、湖泊、河水皆标注清楚准确,可以此图为准指定作战计划!当然,新军及郡兵的驻防地点尚未标注,需要逐步添加调整。”

众人见之大喜,纷纷围拢上来。沮授不住赞叹,高顺点头认可,孙泰更指点上面的一处村庄欣喜道:“这里是俺出生的村庄!”众人顺势望去,只见一个小圆圈,右下方写着‘三里河村’四个字。

郭嘉笑道:“本来还想画的更细些,可主公说此图足矣,若要画得更加准确还必须加上比例尺以及海拔高度……唉!”

沮授问道:“何故叹气?”

郭嘉摇摇头:“主公不肯详细说明,害得现在心里痒痒夜夜无眠啊!”众人闻言开口大笑。

高勇耸耸肩膀说道:“等你中学毕业再告诉你!好了,言归正传,请沮公将新军驻防地点标注出来。”说着,由案上拿起写有字迹的小旗交到沮授手中。

沮授拿过细看,上面写有新军各团、营的名称,会心一笑后边说边将小旗按于图上,“最早组建的轻骑1团、重步1团及轻步1团均驻扎于郡城西南五十里的河阳乡境内;新建的弓弩1团驻扎于抚平,弓弩2团和轻步2团驻扎于辽西柳平,重骑1团驻扎于辽西阳乐,轻骑2团和重步2团驻扎于右北平徐无,其余辅助部队皆随军驻扎各地。”

高勇边看边说:“嗯,既然刘霸天急着送死,去的人少了恐怕对不起人家。”说着问高顺道:“高都尉认为出兵多少合适?”

高顺反复查看高显一带地形及道路情况后说道:“驻扎郡城周围的四个团各抽调两个营即可,让新军到战场上锻炼一番,也好检验训练成效!”

沮授亦赞同道:“如此最好,交战时要留下部分兵力防备高句丽偷袭。”

高勇哈哈一笑:“好!出兵两千,牛刀杀鸡!”

三郡组建新军不到一年就要接受实战检验,不仅高勇,所有参与新军训练的将领都感到热血沸腾。

七月四日,接到出征命令的部队整装离营向郡城集结。和煦暖风拂面而过,悠然云朵飘荡天空。晌午时分,全部两千新军集结完毕。土丘上,高勇放眼望去,一片黑红之色将大地覆盖,战争气息扑面而来。轻步兵、弓弩兵和轻骑兵直接将盔甲穿在身上,各带武器严阵以待;重步兵由于铠甲厚重只好拆卸叠压背在身后;勤务兵身着皮制甲胄,分别背着锅、铲和大袋粮食等物资。

各兵种依次列阵,高勇横向扫过高喝道:“全军听令:跨立!”

“嗬!”步兵及弓兵高昂起头,双脚与肩齐,双手背负扣握;骑兵翻身下马站立于战马身侧,一手握缰一手背扣。远远望去,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