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天烽 >

第683章

天烽-第683章

小说: 天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吕布拍板定音,“就按照军师说的办,明天再战。  尽量抓捕俘虏。  ”

十月的最后一天。  北疆局势已久扑朔迷离。  匈奴、鲜卑地调动愈发频繁,但也仅限于频繁。  除此之外,尚未有任何越境袭击的行为发生。  此点令高勇颇觉奇怪,赶来与高勇会合的郭嘉也满腹困惑。  “不正常,绝对不正常。  如果得知中原大战,主公将大部兵力南调,以他们贪婪的性格绝对会趁火打劫!可是至今已有大半个月,却外松内紧,就跟我们的应对举措一样,这就令人费解了。  难道他们正在密谋更大的计划?”

高勇手背身后站在北疆地图前,眼望自东至西绵延近万里边疆区域,心中也涌起了一股力不从心之感。  此刻才能真切体会到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汉光武帝面对北方游牧民族时的乏力之感。  以始皇帝的宏图伟略,大秦帝国地强悍国力,超过百万久经沙场的秦军,也在北疆、南疆的威胁下兵力捉襟见肘,最终内乱爆发帝国崩溃。  汉高祖立国后急于反击,却在兵种相克的劣势下败退,经历文景之治才积聚起足够的国力,供汉武帝养骑兵数十万,大肆挥霍一番后杀溃匈奴,为北疆迎来了近百年的安稳。  可西汉却在此役之后民生凋敝,几近崩溃。  汉光武帝虽有所反击,却功绩有限。  现在,历史地车轮滚滚驶过,让这一巨大的难题落到了自己面前。  历史的经验证明,农耕国家面对游牧民族没有特别好的办法,此乃国势之差。  即便国力强大,也无法转化成实际疆域。  古代,无论中西,在火枪、火炮普及之前,平原上作战,骑兵始终占据这第一兵种的位置。  好在,经过十余年发展,火炮已经初具雏形,威力虽然欠妥,却足能提供足够的火力压制骑兵攻城。  但在进攻上,只能依靠现有骑兵展开防守反击,采用蚕食的办法,一点一点侵吞草原疆域。  可这种方法非常消耗骑兵资源。  每占一片草原,都要派出兵马驻守。  训练、养兵、驻防,一路下来耗费糜巨,也就是逐步向商业社会转化地国家才能支撑的住,换了早前的朝廷,只怕养十万龙骑兵都会导致财政崩溃。

“大概还要两年才能展开全面反击啊……”高勇感慨一声,“奉孝。  倘若反击,你认为该从哪里下手?”

郭嘉瞥一眼地图。  指着西凉道:“斩草除根地话,由西向东打!步步为营,逐步紧逼,可以策划一系列中小战役,以我军有限地龙骑兵数量分割蚕食匈奴、鲜卑的有生力量!通过近几年地侦察统计,鲜卑、匈奴最大地弱点即是总人口数量太少,一旦无法南下掠夺人口。  其青壮数量增长将会非常缓慢。  这一点,主公占据绝大优势。  以目前北方六州人丁情况判断,至年底当能突破一千七百万,与不足百万的匈奴、鲜卑比较起来,胜在持久。  哪怕拼着消耗,也足以把匈奴、鲜卑慢慢磨死!”

高勇点点头,随即又摇了摇头,叹息道:“还是慢。  且代价高昂。  我可不愿重蹈汉武帝覆辙,打败了匈奴,也让国家陷于崩溃地边缘。  事实上,对付匈奴、鲜卑,时间拖得越久,对我方越有力!”

郭嘉眼睛一亮:“主公可是指研究院正在钻研的行军炮和火枪?”

“奉孝觉得呢?”高勇反问一句。

“此二物必能改变历史。  一旦其在军中普及,普通步卒当能轻松对抗骑兵,刀枪剑戟将会成为过去,未来必定是此等凶悍火器的天下!”郭嘉眼光敏锐,经过短暂了解便看出火器取代冷兵器的趋势。

高勇笑笑,转而问道:“左军师提出的设立临时战区的构想,你觉得如何?”

“嘉举双手赞同!于战时设立前线战区,既可以增强将官临机决断的权力,又能在区域范围内组织中小战斗、集中优势兵力予敌打击,并能最大限度协调各兵种部队。  提高作战效率!而左军师建议地逐步增强陆、海军作战部物资、兵源保障补充职能。  将指挥权力下放战区的模式,也是保证战区成功运转的关键。  如此一来。  最高统帅部负责制定战略层级跨兵种的作战方略,作战部负责辎重、兵源、军情的输送补给(事实上严格控制住前线部队的后勤补给,使其叛乱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最后由战区负责实施区域内战术任务,从而保证大战略的顺利实行!”

一番话,说得高勇震撼至极,心中暗叹:若非郭嘉英年早逝,绝对会成为数一数二地军事家!“那么,你意下该在哪里试行?”

郭嘉紧锁双眉,凝思道:“左军师的构想非常好,却还需要缓缓施行,切忌操之过急。  眼下北方危险迫近,凉州、并州、幽州须保持稳定,不可有大动;司州刚吞并宛县张济,作战部队已转战颖川、陈留,也不宜大动;如无意外,兖州、青州兵马将在十一月南下,更不该有改变指挥系统的贸然举措。  排除这些……剩下的就只有一个地方合适——”说到这,郭嘉手指落在了长安三辅,“以长安为中心,三辅为羽翼,汉中为目标,设立长安战区!逐步摸索推行战区制,包括指挥、调动、部署,当然,左军师推崇的参谋军师人员也要包括在内,以此组成战区司令部,再决定司令长官、副司令长官的人选。  ”

“嗯,不错,讲出了我地心里话。  那么你来推荐这两个位置的人选吧?”高勇抱胸,笑呵呵的问道。

“这个……”郭嘉极为难的想了半天,“黄忠将军在凉州脱不开身;太史慈、张辽、李政又稍显年轻;乐进、陈晋、朱灵还要主持中原会战;三江郡更离不开孙泰的巡抚,警备部也离不开秦风,这样算来,也只有第2军的潘凤暂时合适。  ”

“高览如何?”高勇突然开口问道。

郭嘉愣了一下,“谋略、武艺皆出类拔萃,只是他的身份……再者袁绍虽败,可行踪不明,万一……”

高勇摇了摇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我相信高览这个人绝不是背信弃义之辈!他的实力当能胜任。  ”

“可是,贸然任命高览的话,会不会让潘凤、龚竔误解?毕竟高览还只是师将,直接越级提拔,指挥军级将官,这个恐怕不大合适。  ”

“这个……”郭嘉说得有道理,这样做的确不甚合适。  “那就暂时让潘凤兼任,置于副手人员,你觉得第14机步师地何斌如何?”

“可!”郭嘉肯定道,“何斌忠心耿耿,又颇有谋略,应能与潘凤配合默契。  ”

是日,高勇亲自下令组建长安战区,任命潘凤为战区司令长官,何斌为战区副司令长官,同时将战区内驻防地潘凤第2机步军、龚竔第11军划归长安战区统辖,并于即日起担负进攻汉中的先期准备!同时,鉴于第7步兵军在三江郡反击战中地优异表现,特将全军整编为机步军,原辖五个师的精锐力量合组为第71、第72机步师。  未能进入机步军者官升一级,担负起组建接替部队——第14步兵军的工作。  孙泰继续任第14步兵军指挥官,新组建的第7机步军(仅辖两个机步师)指挥官为高览,另调任原第15机步师将官岑壁为该军长史,并兼任第72机步师将官。

下达完军令,回想这一年来的扩军规模,看着南北两边密密麻麻的小旗帜,高勇不禁摇头苦笑,“百万大军说来吓人,可真正分散到边境线上,却又捉襟见肘……冷兵器,的确是拼耗人力、物力的时代啊!”

这一天注定不会平凡,当夕阳西下、夜幕降临之时,没能等到援兵的冤句最终陷落了。  刘隆率部冲进城门的时候,正好是成廉退出东门之时。  站在东城门下,眺望官道尽头,刘隆的心情激动,自己协助高顺将军攻打陈留的辅助任务圆满完成,接下来轮到此行的核心任务。  第31机步师将潜行向东,绕过定陶攻击其后的成武!一进一退间,宣示了吕布的没落,也徐徐拉开了中原会战的帷幕。

第十卷 峥嵘岁月 第八章 袁术败亡(23)

第十卷 峥嵘岁月 第八章 袁术败亡(23)

鳞阳城南,几名逃散的袁军散兵躲藏在逐渐枯萎发黄的草丛中,瞪着一双双惊恐的眼睛,胆战心惊的注视着不远处巡视而过的曹军斥候。  就在不久前,一支曹军突然出现在鳞阳城外,并且迅速发起进攻,守军多为老弱病残,士气全无,只一合便全面溃败,打开城门疯狂逃窜,幸好曹军兵马本就不多,眼见赶鸭子般四散的袁军,只好择优追击,再分派斥候搜寻小股兵卒。  于是,一幕幕紧张激烈的抓捕在鳞阳四周上演。  俘虏每凑够五百,就由专人负责押送谯郡,参与城池修葺、水渠开凿、平土屯田的工作中去,为来年生计准备。

与曹军精打细算深谋远虑相反,袁术似乎彻底沉浸在自己的皇帝梦中,带着文武群臣悠然赶路,好似天下太平一般。

汝南郡上蔡城,经过整修的城门焕然一新,挥发着清新木草芳香的暂新宫殿静静的坐落在城北,虽然仅有七八进院落,奢华程度却丝毫不亚于洛阳皇宫。  对此,袁术很满意,一边走一边赞叹,偶尔还会讲上两个笑话,当然,更少不了对李业的夸奖。

然而,李业的心情只能用糟糕至极来形容。  今早,平興纪灵送来急报,城外已发现曹军斥候,相信用不了多久,夏侯渊就会杀来。  除此之外,汝南郡内的形式也极其恶劣,大量郡兵不思抵抗,但遇曹军立即溃散,跑得掉就跑。  跑不掉就降,以致曹军横行无忌如入无人之境。  除少数将领控制的部曲外,花费大量金钱维持地十余万兵马顷刻间灰飞烟灭。

倘若纪灵领兵打仗勉强算做及格的话,那么负责追剿黄巾贼的乐就只能归入废物一类。  其部联合杨大将、刘祥共计拥兵超过两万,却在追击途中于慎阳遭受伏击,何仪佯败诱敌,将其引入山谷内。  随即,本应在数百里外的龚都、刘辟突然从两翼杀出。  紧接着张燕也率领八千黄巾军断后掩杀。  四面围攻,只一个时辰,士气低迷、军无战心的汝南郡兵全线崩溃,一时间漫山遍野人头攒动。  混战中,副将杨大将为张燕斩杀,偏将刘祥为何仪轻伤,后在乐就掩护下逃出包围。  至此。  整个汝南西南地带再无一支能战之兵。  经此一役,黄巾贼的规模再次扩大,一跃达到十万之众,可战之兵多达四万!随后,何仪采纳张燕建议,遣龚都率兵北返攻城略地,威胁袁术侧后;遣刘辟为先锋,南下荆州;再以张燕引军八千返回阙陵。  继续监视宛县高勇军;何仪自领中军一万五千人保护家眷启程南下。

乐就部全军覆灭,好似投入死水潭中的一块巨石,激起千层浪波。  黄巾军死灰复燃,并且一举全歼两万余官军,登时令四方蠢蠢欲动。  特别是一些没有驻军地地县,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围攻官府。  导致汝南局势迅速糜烂,好似瘟疫般快速蔓延。  除北部、南部重兵驻扎之地外,余者大都失去了控制,成为了混乱之地。

局势如此危急,李业数次欲言,皆被袁术阻止,只一句:“你们看着办吧!”便将重担推卸开来。  韩胤冷眼旁观,除必要时迎合两句外,再也感觉不到存在。  李业心里清楚,韩胤早已开始秘密运送家人到司州。  其余几人也在暗中做着同样的事。  李业有心劝慰。  可想到大厦将倾,总不能拉着别人一家陪葬吧。  看一眼面无表情地韩胤。  李业只好选择无视。

于是,上蔡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