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天烽 >

第544章

天烽-第544章

小说: 天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嘿嘿,刘备的日子也不好过,否则。  以那支新军的战斗力来说。  决不至于与陈登对峙。  因此,我估计。  刘备带回徐州的兵马至多五千,其余分布在谯郡、东海、琅邪三地,换句话说,刘备是打算趁这个冬季扩充军备。  所以,我决不能给他这个机会和时间,我要粘住他、消耗他,直至他败出徐州为止!”

贾诩眼睛一亮,“主公既然打算将他消耗在徐州,那何不调动奉天即将整训结束的第2机步师呢?若觉得力量不足,还可以调动一个独立龙骑师南下,一并驻扎于青州,与广陵陈登遥相呼应。  如此一来,就算刘备控制住了徐州,也将面对巨大的压力,不得不走上当年袁绍的覆辙!”

“妙计!”高勇狠狠的点点头,“就这么办,立刻传令第2机步师和第2龙骑师南下青州。  ”

返回将军府时已近晌午,高勇和贾诩正说笑着准备走入府门,突然听到府内一个焦急地声音传出:“快准备马匹,我要立刻赶往皇宫!”

“赵咨?何事如此惊慌?”看到是兵丞焦急万分的赵咨,高勇、贾诩均感疑惑。

“啊!主公!出大事了!”赵咨顾不得其他,三两步跑上前来,递上一封密信。  “徐州新情况,刘备与陈登讲和,并主动退兵。  陶商、陶应共理州事,直至朝廷旨意下达任命新的徐州牧!”

一听这情况,高勇顿时双眼圆睁,一副难以置信。  贾诩也好不到哪去,刚刚还在谈论如何对付徐州,可转眼间就形势突变。

“陈登那里可有消息送来?”高勇急切道。

“暂时没有!”赵咨实话实说,“此外,青州的每日例报上也提到徐州似乎正在向北部增兵,意图不明。  乐将军已经责令杨川部的第8军严加戒备。  ”

“哼!刘备居然来了一手以退为进!这下事情不好办了!”高勇眉头一皱,很是恼火。

贾诩到没什么特殊的表情,“刘备似乎感觉到了危险,故而主动退让。  这样一来,反倒不好严加指责了!还好圣旨尚未发出,否则朝廷地颜面可要受损了!”

高勇点头道:“如此环环紧扣,看来刘备似乎早有预谋。  竟然能够牵着我们的鼻子走!果然是一大劲敌啊!文和。  你立刻给陈登写封信问问情况,我要立刻进宫,看来武地不行,只好来文的了!”言罢转身欲走。

“主公,奉天的两个师还要调动吗?”贾诩急问道。

高勇没有回头,只仰望天空,“调到青州吧。  没看到刘备也在做同样的事情。  只要他敢动手,就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得知徐州内部和解的消息后。  刘协终于恢复些许信心,而杨彪也长出口气。  即便在高勇面前也无暇掩饰,积压多日的郁闷总算呼出体外。  “高卿家的意思是仍旧派出王封作为朝廷特使,并任命陶商为徐州牧?”眼看日思夜想地预案逐步实现,刘协地双眼愈发明亮。

眼见皇帝居然有如此神态,就算用脚趾头想也能明白其所蕴涵地意思。  高勇心中耻笑,面上却努力保持克制。  “目前来看,也只有如此才是上策。  毕竟刘备知错能改。  当然,处罚是必需的。  可免去其徐州兵曹一职,交由……交由徐州治中徐宣吧,治中从事由陈登兼任!”

“这……”杨彪犹豫道,“刘备一手掌训徐州新军,若贸然动之,恐引起士兵不满甚至哗变!还请高将军三思。  ”

“杨太尉有何见解?不妨说来共议一番。  ”高勇自然清楚杨彪心中地小九九。

杨彪挤出一丝笑容:“刘备功过相抵。  留任兵曹从事一职。  不过,东海国相就交给陶应吧!”

“很好啊!各司其职,又功过皆赏。  ”高勇的语调很怪异,“皇上意下如何?”

“只要能恢复徐州太平,些许小事无足轻重。  ”刘协的回答很有深度,不仔细琢磨绝难弄懂。

“哎!既然皇上、杨太尉坚持如此。  那臣也不好一直反对。  不过,臣有言在先,徐州若就此安泰还自罢了,否则别怪臣亲自领军讨伐叛逆!”言罢躬身施礼走出大殿,只留下皇帝、杨彪目瞪口呆。

……

11月15日,洛阳北门,一辆马车奔行在宽阔平坦的官道上,水泥路面犹如一条丝带,将洛阳与平县连接起来,经由孟津港接上河内郡温县。  再与邺城遥遥相连。  高速路的优势尽显无遗。  从邺城到洛阳不过短短两日。  若放到以前,至少也要六七日。

“老爷。  前面就要进入洛阳城了!”车夫稍稍放慢了速度,以让马车更加平稳。

“哦?”车帘掀开,荀彧躬身走出举目眺望,“洛阳!”双鬓几根白丝随风飘动,几道浅浅地皱纹挂在额头,可见这几年来的操劳与辛苦。

“老爷,高将军果然如传闻那般,真乃福星降临。  短短四个月,这里就大变样了!荒芜的田地得到了开垦,沟渠河道也获得了修缮,村落渐渐恢复了生气,看看路人的脸上,那是难得一见的笑容啊!”车夫自顾自的抒发着感慨,丝毫没有注意到荀彧的表情变化。

“这么说你也很仰慕高将军了?”荀彧略带苦涩的问道。

“嘿嘿,那还用说嘞?老爷可以到处去问问,有哪个人不仰慕高将军地?甚至有些人还说……还说……”说到这,车夫突然支吾起来,似乎有难言之隐。

荀彧呵呵笑道:“说吧,车上就你我主仆二人。  ”

“嘿嘿!”车夫挠了挠头,用最低的声音说道:“有些人说要是高将军做皇上就好了!一些地方小孩童谣也有这么唱的:流(刘)水去,洛阳西,兵荒马乱永无息;告(高)苍宇,奉天生,安居乐业闻歌声!这只在幽州流传。  还有冀州的:百战百胜大将军,爱民如子高青天!还有……”

一句句童谣,尽是民心所显。  听着无尽的歌颂,竟无一句是赞扬朝廷、期盼皇帝主政的。  今日是荀彧第一次听到,除了因公务繁忙外,还有他一直居住在奉天有关。  而且,每次外出巡视,都有专人陪伴,加之不善与民打交道,故而很少甚至从未听说到这些童谣。  “流水去,洛阳西……告苍宇,奉天生……奉天城……”回忆着奉天城,再与近在咫尺地洛阳互相对比,优劣立现,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老爷,先去驿馆还是车骑将军府?”车夫很兴奋,看样子很想先去将军府。

“驿馆吧!”

……

“奇怪,按道理说应该在今天赶到,为何仍未接到禀报?”高勇在屋内踱步,手拿着一封沮授的亲笔信,上面提到荀彧的事情,言及沮授几番试探、劝慰,却都无法改变荀彧的决心。  信中,沮授因为荀彧的态度略感神伤,毕竟是相知相交多年的好友兼同僚,走到今日多少令人心痛。  不过,沮授仍然希望高勇再努努力,争取令荀彧回心转意。

读信如听沮授心声,高勇也被其中一股难以言喻的悲伤传染,加上最近几天事情的反复无常,心火渐生,对荀彧的态度感到有些恼怒。  自己待他不薄,政务参赞可不是一般地官职可比,随着高勇势力地扩张,此官职权也日益加重,直接掌握六州政务,放在哪里都是令人眼热的职位啊!可荀彧就这么辞官了!

高勇有些伤感,无论怎么说荀彧都是来到这个世界后对自己帮助最大地人,没有荀彧的支持,自己恐怕要走许多弯路,要经历更多的困苦。  “人心难测!汉室有什么好?朝廷有什么好?还不是被我踩在脚下!只要我愿意,随时都能将之抹去!”仰望屋顶,看着粗大的屋梁,“东汉的脊梁已经断了,再也扶不起来了!剩下就看我高勇的作为了!既然上天让我来到这个世界,那么我就要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让全世界归于一统,让地球在我、乃至继承我意志的帝国的脚下臣服!”

“主公!”贾诩敲门而入,双眼充满激动的红丝。

高勇缓缓转过身,凝视贾诩道:“文和,愿意随我开创古今未有的最强大的帝国吗?”

“诩愿意追随主公,就如主公刚才誓言,让世界臣服于主公、臣服于帝国脚下!”贾诩意志坚定分毫不移。

“好!”一个字包含了一切。  高勇很快恢复了平静,“可是荀大哥到了洛阳?”

“正是。  不过,荀兄先去了驿馆,刚刚才离开赶往此地。  ”贾诩表情淡然,似乎从未出现过刚才的激动。

“人心难测啊!走,准备一下,迎接荀大哥!”

第九卷 厚积薄发 第三章 人心叵测(6)

第九卷 厚积薄发 第三章 人心叵测(6)

“一别数月,老弟真让为兄好生想念啊!”荀彧明显苍老了许多,双鬓出现了与年龄极不相称的白发与皱纹。

“荀大哥!”高勇眼望荀彧,心中感动。  白发与皱纹是操劳、忧心所致,无论荀彧此时选择如何,他毕竟曾经为高勇呕心沥血,为北方六州的稳定发展付出了心血。  “原以为您会早些时候赶到洛阳,这样也好将荀大哥引荐给皇上。  ”

荀彧拍了拍高勇的肩膀,呵呵笑道:“又壮实了,看着你和奉孝一天天长大,为兄的心里啊,说不出是高兴还是寂寞。  政务院的人各个忙得不可开交,原来文锦还能偶尔抽出时间小聚,可眼下忙于处理司州政务,也已一月不见踪影了。  ”

“事情太繁忙了,人手又不够用,只能让大家多操劳了!一旦岁入有了盈余,勇一定增加官府定员。  ”

“你呀!”荀彧笑的很开心,可转眼又神色愧疚道:“为兄突然辞去政务参赞一职,又未与老弟商议,是不是有些恼恨为兄啊?一大摊子事情就这么交给年轻人,为兄的心里也放不下。  然而,雏鹰终究是要展翅翱翔的,长文、公达是彧看着长大的,无论能力还是见识、魄力都是上上之选,只要稍加锻炼必能独当一面;而文锦更不用说,文武全才,往往立意新颖、方法独到。  有其三人共同打理政务院,只会比彧做的更好!”

高勇脸色微红。  默认了荀彧地话,直到荀彧说完才回道:“高勇只是想不通,如今北方六州蓬勃发展,已经逐步恢复元气,相信要不了多久就能重现盛世,此时正是急需荀大哥之时,可偏偏就在这个时候。。。。。。”高勇眼睛逐渐湿润。  “高勇能有今日成就,皆拜荀大哥以及诸公的辛劳所赐。  眼见心愿得偿。  梦想即将实现,实不忍分离之苦。  戏公已经走了,荀大哥再一走。。。。。。”

“为兄心里都清楚,沮公也反复劝说。。。。。。怎奈荀家累受皇恩却无以为报。  值此时局,必须有人站出来辅佐皇上重振朝廷声威。  而荀氏一族这一代虽然人丁兴旺,可真正有资历、有资格的也就寥寥数人。  父亲那一代已然过去,而这一代。。。。。。为兄老了。  思想跟不上形势了。  说心里话,老弟的一些政见,为兄其实并不赞成。  但是,不赞成并不表示反对,而事实也证明老弟的正确。  故而,为兄越来越觉得自己保守、古板,与公达、长文、子泰这些年轻人也渐渐没了沟通,长此下去。。。。。。希望老弟能够体会为兄的苦心。  为兄过去期盼兄弟心愿得偿,现在乃至将来也不会改变,只是,时过境迁,为兄不想成为兄弟将来的阻碍。  ”

“荀大哥。。。。。。”直到这一刻,高勇才发觉。  自己一直以来竟然误解了荀彧,且误解如此之深!

荀彧欣慰地看看高勇,又向一旁一言不发的贾诩微微点头:“有些人已经暗中拉拢为兄,希望为他们争取利益,改变某些制度律法;还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