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嫡女重生之一世荣华 >

第434章

嫡女重生之一世荣华-第434章

小说: 嫡女重生之一世荣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荣华了。
  沈荣华听初霜讲述了经过,笑了,也为方逸的笃直率真感叹。朝野上下都知道仁和帝倾向于主和派,被洪涛和五皇子游说吹捧,就主张跟北狄讲和。方逸非揭仁和帝的逆鳞,被关进大牢还是轻的,要是被一刀咔嚓了,不冤透才怪。
  水姨娘问沈荣华,“你是不是有主意了?唉!我们先前的计策用不上了。”
  当然用不上了。
  她们的计策都是围绕着怎么阻止端淑公主看中方逸、怎么拒绝仁和帝指婚展开的,没想到方逸会因主战而被抓。不向北狄国求和是每一个有血性的盛月皇朝子民的心愿,方逸也不过是表达了那部分人的心声,顺便阻止了仁和帝指婚。
  “主意是有,不过,还要让方逸在牢里呆一段时间。”沈荣华冲初霜投去安慰的眼神,“皇上只把方逸关入大牢,又没说他犯了什么罪,怎么判他的罪,他暂时无大碍。我找到了一些证据,但我们人微言轻,需要一个有声望身份的人来主持局面。谨亲王和裕郡王都被皇上疏远冷落了,找谁,我一时还没想好。”
  “找璃王殿下。”初霜赶紧推出了二皇子。
  “璃王殿下远在西南省,给他送信过去,他得到消息立即赶过来,一路平安顺遂也需要半个多月。”沈荣华前天给沈恺写了信,顺便也给二皇子这个朋友写了一封信,昨天就让人送走了,可那封信里并没有提到科考之事。
  水姨娘想了想,说:“还是给璃王殿下写封信,我找人尽快送到西南省。”
  初霜自视身份低微,不敢给二皇子写信,这事就要沈荣华来做。沈荣华给沈恺和江阳县主各写了一封,主要说的是家事,又给二皇子写了信,把朝堂的形势和漠北局面都写清楚了。水姨娘赶紧找人连夜出城,昼夜兼程,把信尽快送过去。
  方逸作为学子中的佼佼者,满腹才华,竟然因主战在殿试时锒铛入狱。这就表明了仁和帝要与北狄讲和的决心,也给了主战派一个莫大的打击。
  主战派里的中心人物谨亲王病倒了,被主和派气的。裕郡王被调到礼部,负责皇族中人娶妃纳侧下嫁之事,早已大权旁落。文武百官有少一半主战,都被降职训斥,有的甚至被打压入狱,臣子中最强硬的主战派都消停了。
  就在方逸下狱的第四天,仁和帝在早朝上摒弃一切反对的声音,颁下两份圣旨,又给北狄国发了一份求和的国书。第一份圣旨是给萧冶的,责令他撤除第一道隐秘防线,马上带兵返京,兵马归入北郊大营,而他要吏部述职。
  第二份圣旨是给连成骏,仁和帝在圣旨上又一次阐明永不启用他。还说若不是看大长公主的情面,他私自指挥兵马就是死罪,连家人也一并获罪。
  连成骏看透了,也不那么气愤了,他没回京,只给沈荣华写了一封信,就带连轩和岳小虎等人去了北平王朝。他满心郁结,需要白魅影开解他,也需要一个驰骋疆场、纵情厮杀的机会。只是离开沈荣华和他的家,他满心不舍。
  圣旨和谨亲王的亲笔信一起送到了萧冶手里,他接到圣旨,就骂娘痛哭,看到谨亲王的信就平静了。他给小韩将军写了一封血书,又亲自指挥将士毁掉辛苦设置的阵法。之后,他又下令所有将士原地修整三天,他需要在这里平复心痛。
  就在萧冶撤掉防线的第二天,狄武赫亲自率领五万骑兵长驱直入,仅一天时间,就又占领了盛月皇朝三百里的土地,离盛月皇朝京城只有五百里了。若不是萧冶用阵法保护了他的两万兵马,那些忠心为国的将士将被他们泄愤屠杀。
  北狄兵马所过之处,百姓被杀,家园被毁,财物粮食被抢劫一空。这三百里的土地上血流成河、尸集如山,茫茫原野,死气沉沉。
  撤掉第一道隐秘防线是朝廷的诚意,而这民不聊生的惨像正是诚意的后果。
  听说五百里处还有一道隐秘防线,狄武赫恨得咬牙切齿,不敢强攻,呵令兵马原地休息。紧接着,他又调三十万兵马在第一道防线处安营扎寨,听候号令。
  洪涛的意思是让他在这里等待盛月皇朝求和,这不过是用来麻痹仁和帝等人的诡计。等把粮草筹集充足,积聚了力量和士气,洪涛会再劝仁和帝撤掉第二道隐秘防线。只要第二道防线移除,北狄兵马拿下京城,攻入中原,易如反掌。
  得知仁和帝下时撤掉了第一道防线,小韩将军及心腹将士跪地抚土大哭。有将士气愤之下就赌气要撤掉他们守卫的第二道防线,被小韩将军声泪俱下,连说带骂折腾了一场。不管朝廷为什么撤第一道防线,第二道无论如何也要守住。
  北狄国的几十万兵马距离京城还有五百里,而且都是精兵强将。这几年跟北狄交战,盛月皇朝的兵马连伤被俘无数,现在连巡城卫和御林军都加上,也不足二十万。从临近省份调兵,定能集聚威武之师,可皇上主和,不盲从的臣子倍受打压。朝中实力最大的五皇子一派都主和,其他人也只能少数服从多数了。
  这几天,沈荣华很忙,连成骏去找白魅影了,她也只能用忙碌打发寂寞。沈谦昊交出了万家四兄妹的卖身契,还被狠打了一顿,一文银子也没捞到,臭名却人尽皆知。沈荣华又安排管事把万家四兄妹带到庄子上安顿好,完成了与沈荣瑜的交易。沈谦景和沈荣瑜在沈家的处境更加艰难,对沈荣华更是言听计从了。
  给靳莲的画送出去好几天了,靳莲没给她反馈,连一点暗示都没有。听宫里的暗线说,靳莲让把人们送的礼物都堆进库房,直接上锁,连礼单她都没一眼。
  沈荣华手头上的事告一段落,正当她琢磨如何走稳下一步时,林楠来了。
  “有的人穿上龙袍都不象太子,我舅舅别说一身布衣,就是这袍子上下打满补丁,这一看也是皇帝。”沈荣华扯着林楠的衣袖,恭维奉承之词接连不断。
  “有什么事需要舅舅帮忙。”林楠非常淡定,成堆的好话好像跟他无关一样。
  我是这样的人吗?沈荣华很想郑重其事问林楠,可因为底气不足,只好默默表达自己的不满。说实话,她今天还真没事求林楠,但不代表明天没有。
  沐川槿说林楠是真小人,她很认同这个评价,她又何尝不是真小人呢?所以她在林楠面前从不遮遮掩掩,在不违背人性良心时顾全大局,利益最大。
  沈荣华把她从南安国回来这几个月发生的事跟林楠大概说了一遍,她已经说得很简单了,可还是耗时两个时辰,她一个人足足喝了三壶茶。
  “舅舅,你在想什么?”沈荣华见林楠听得很认真,可心思却没在她的事上。
  “我在想我该怎么助狄武赫一臂之力,帮他毁掉第二道防线。”
  “那、那狄武赫岂不是轻轻松松就逼近京城了?又会有很多百姓遭殃的。”
  “置于死地而后生。”林楠沉思半晌,叹气道:“当兵,你外祖父不支持我跟他结交,说他被吴太后养得太小家子气,心胸不够开阔。活在太平盛世还好,若遇动荡战乱,他难当大任。我觉得他品性不错,跟他相处也和气,即使跟他绝交也认为他还不错。作为一个皇帝,他懂得权衡利弊,不自负偏激,不刚愎自用就好。我没想到他现在会变得这么绵软昏庸,脾气也不象从前了。”
  沈荣华无心听林楠评价仁和帝,“舅舅真想让狄武赫兵临城下?”
  “等我去趟北平国,见了成骏和白魅影等人,商量之后再说。让狄武赫攻到京城的时机还未到,我想看看他们如何议和,也总结一些经验。”
  “舅舅此行不是因那六座岛屿来跟朝廷谈判吗?”
  “我来之前抱的是这个目的,可刚在津州登陆,就接到了白魅影一封信,被她骂了个狗血淋头,肯定是成骏把我要向盛月皇朝买六座岛屿的事告诉她了。”
  “白岛主怎么说?”
  林楠摇了摇头,没回答,只说:“我做事还真不如她灵活善变。”
  “那你还见皇上吗?”沈荣华想问他还见见端宁公主,怕尴尬,没问出来。
  “不光明正大见了,今晚去宫里看看他,遇合适的机会,跟他直接摊牌。我后天起程北行,要跟你娘见一面,你的事还有生意上的事,我都要交待下去。”
  “那好,你下午去蒲园和我娘见面吧!我来之前没跟她说你来京城了。”
  跟在林楠受教了一两日,沈荣华就感觉学到了很多东西,眼下的事也都理出了头绪。林楠帮她铺好了路,她做事更加顺手,只是有些事需要等待,令她心烦。
  营救方逸的事,还有沈贤妃一派涉嫌科考舞弊的事,林楠都让她等二皇子回京处置。事关重大,这些事不能暴露,否则打草惊蛇,可能危及身家性格。
  林楠去见仁和帝谈了什么,沈荣华不得而知,她只听说仁和帝病了,由五皇子代为监国。现在,五皇子在京城一枝独秀,他这一派的人就更加猖狂了。
  方逸殿试时被抓入狱,殿试成绩放榜晚了几天。象沈荣华的前世一样,杜昶中了状元,叶磊被点为探花,榜眼是一个年近四旬的男子,也属于五皇子一派。
  看到殿试的结果,沈荣华不惊讶、也不气愤,荣耀是暂时的,她相信杜昶活不过今年。先让杜昶和沈臻静成亲吧!一块收拾了,让他们同生共死更利落。
  仁和帝把端淑公主赐婚给叶磊,叶磊不愿意做驸马,他有野心,又嫌端淑公主太骄纵,还是个一指残废。可他的亲妹妹与柱国公府嫡次子海朝有了首尾,怀了身孕。海朝的元配发妻难产而死,可柱国公夫人还是说什么也不让叶志进门。
  叶志本想通过端淑公主求皇上或吴太后为她和海朝赐婚,没想到柱国公夫人竟以死威胁,她只好做罢。吴太后和沈贤妃一同出面,费了好多唇舌,总算说服了柱国公夫人。但因柱国公府有丧,不能办婚事,而且叶志进门必须为妾。
  不管怎么说,叶志的孩子没生在娘家,这也算是五皇子一派的胜利。
  临近端午,北狄国皇上才回复了盛月皇朝讲和的国书。北狄国同意讲和,但有三个条件,盛月皇朝必须答应,而且还要在三个月之内完成。
  第一条件是盛月皇朝派仁和帝亲生的公主和亲北狄,嫁给狄武赫为正妃。六公主曾自请和亲北狄,现在由北狄国提出来,这“美差”当然非她莫属。皇上让礼部把她记在顾皇后名下,她成了嫡出公主,身份更为体面。
  第二个条件是京城五百里之外,也就是小韩将军守卫的第二道防线之外的土地划归给北狄国。这样一来,北狄国就把漠北和塞北都收入囊中了。第三个条件是盛月皇朝赔偿北狄国粮食五千万担、白银五千万两,三个月之内交付。
  谨亲王和裕郡王率忠正臣子长跪午门之外,请求皇上不要答应北狄国第二个和第三个条件。就连五皇子一派的臣子都觉得北狄国欺人太甚,若答应这两条是丧权辱国。但在洪涛和五皇子等人的劝说下,仁和帝还是答应了。
  午门外跪得人越来越多,谨亲王等人都跪三天了,也没人理睬,仁和帝照样签了国书,而且已经进入筹备阶段,一应事宜都由五皇子全权负责。
  最终,谨亲王昏倒在午门外,抬回府里一病不起,仁和帝直接让裕郡王和萧冶卸任,回府侍疾了。连谨亲王都栽了这么大的跟斗,别人再说什么也无用了。
  二皇子回京了,但仁和帝称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