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问镜 >

第241章

问镜-第241章

小说: 问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客人到剑园来,不是寻机缘的么?”老鬼反问一句,却让余慈有些尴尬,也许来之前是,但现在他的目标早不知偏到哪里去了。

  而老鬼这么一说,他倒很好奇:“贵地有什么机缘?”

  老鬼的语气,倒与世间小二伙计有些相似。余慈瞥去一眼,刚才他就觉得,此鬼言行应对虽有章法,但很有点儿死板不知变通的味道,不像是个主事的,如今感觉更是清晰。

  想了一想,还是好奇心占了上风;“不管是什么机缘,都不容错过。还请指点路径……唔,不知怎么称呼?”

  问一只鬼物的姓名,味道真是古怪。更古怪的是这鬼物还有板有眼地回应道:“姓铁,名阑,客人叫我铁阑就成。请这边走!”

  余慈哑然失笑,顺势起步,那铁阑鬼影此时慢慢凝实,稍靠前半个身位,为他引路,移动时竟然也是如常人一般迈步伸脚,非常有趣儿。至于隐身周围的千百剑鬼,则一直都没有动弹

  铁阑不是话多之“鬼”,一路上和余慈交流不多,而且都是余慈询问,他来回答,路上过得实在有些枯燥。当然,或许余慈更喜欢这份儿枯燥,他一刻不停地往玉简中记录来时的路径,其实是挺忙的。

  按照铁阑的介绍,他们现在应该已经越过了四十里的深度,继续下行。余慈想到那片先天庚金之气盘结的死地,好奇地遥感一回,依稀能够感觉到那边的威压,却没有像鱼龙那样,触发其中剑意的反击。

  “那里是‘祭剑台’,照例上方不可停人的,但其实也没什么,绕过来就可以,有人已经这么做了。”

  “七名剑修,在你后面下来。”

  那就是半山岛的叶明等人了,余慈正点头,忽然觉得这话里味道有点儿怪,还没想明白,就等铁阑难得地主动开口询问:

  “啊哈?”

  “我知道过你们修士的境界层次,其他人我都能看出来,只有你不行。”铁阑这就显出不怎么通晓人情世故的地方,对这种多少有此犯忌讳的事儿,问得极其坦然。

  “呃,这还真是个比较麻烦的问题。”

  余慈差点儿给难住。要说他现在的修为层次,真的不好说,也说不好。按照传统的分法,严格来说,余慈应该还是通神上阶吧。不过以实际战力论,肯定要远远过之。

  但真的只是通神上阶吗?余慈想到自己的心内虚空,想到源源不断转换元气的生死符,不免就想,这肯定算是引气入境有成了吧。

  玄元根本气法共分虚空开辟、引气入境、内景外成、天地如一四个境界,其实除了第一个境界之外,余慈对哪个都是半懂不懂,这不是他不用功,而是当初解良传法之时,没有想到余慈精进如此之速。

  毕竟这玄元根本气法根脚只是一部先天气法,是用来洗炼阴神,纯化气息之用,功能上在虚空开辟,心象成就之后,就已圆满,后面引气入境、内景外成、天地如一等层次,只是法门之衍生,余慈大可不可修习,仅以之稳固根基便成。

  当今之世,丹道大兴,是修行正道,便是创出这门先天气法的解良,也没有意图让余慈在还丹之前精研下去。只待他修为到了,再挑选一门宗门丹诀,仍旧走回丹道上来……

  “喔,什么到了。”

  “是客人的机缘。”铁阑前面的问题没有得到余慈明确的回应,却也不恼,依旧按部就班地说话。

  余慈只觉得莫名其妙,此时他打量四周,现在他和老鬼是站在一处比较空旷的环形区域内,在这里,空间一下子给拉开了,似乎有人专门挖开岩层,清出了场地。高度足有五丈,空地也有半亩左右。但与急剧扩张的空间相比,周围岩洞甬道的数目则削减得很厉害,原本四通八达的岩洞甬道,此时只剩下……

  除了他和铁阑走来的那条,竟然再也没有了!

  余慈觉得不太应该,仔细再看,目光掠过周围的岩壁时,却是突地一动。这里和前面经过的地方果然有些不同,岩壁上竟然是刻画着非常复杂的纹路,看不到首尾,只见它们蔓延到这块空旷之地的每个角落,包括洞顶和脚下。

  这些纹路大部分稀奇古怪,似字非字,似画非画,偶尔缀以飞禽走兽之形,还有星相图之类,余慈看了半晌,猛地醒悟:

  他仰着头转了一圈儿,当视线再落到来时方向之际,瞳孔却是一缩,那里的甬道,不知何时已经封上了,代之而起的,同样画着符纹的岩壁,将这符阵最后一块补全。

  整个空间浑然一体,再无丝毫缝隙。

  余慈慢慢扭头,盯着铁阑,目光森然,体内种子真符跃跃欲动:“这算什么意思?”

  “这是客人的机缘。”铁阑语气全无变化,“我家主人说了,能在假丹阶段用出上洞真霄辰光感应神雷的客人,到了此间,就有机缘。”

  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通

  “你家主人?”

  余慈早有所觉,也不吃惊,同样也没有给带开注意,他的九曜龙渊剑符就封在照神铜鉴中,此时隐而不发,然而剑意早将铁阑锁定,随时都能迸发杀机。

  “我以前不知道,原来贵主人还有窥人**的爱好。”

  余慈这是想到铁阑前面一些话。此人连他们入洞的前后顺序都能说明白,显然是对局面有着非常清晰的把握。毕竟,他有照神铜鉴,别人也可能有类似的宝贝或法门,这样,那个“主人”能知道他画成上洞真霄辰光感应神雷符,也不算奇事。

  铁阑明显没有“主辱臣死”的觉悟,又或者人家对此根本不在乎,完全没有拔剑相对的意思。他直接沉默下来,然后用非常正统的方式跪坐在地,模糊的面孔上,一直灼灼生光的赤目鬼眼也黯淡下去,这模样,倒似去入定了。

  这老鬼……余慈一时间哭笑不得,这家伙是摆出了相陪的架势,要说除了未曾预先告知,便将他引到这里来之外,此人倒是礼数周到,软硬兼施的手段,也算炉火纯青。

  惹恼了爷爷,一记神雷轰垮你这鬼地方。

  这样的话,余慈终究没说出来,倒不是说忌惮什么,而是怕说出来丢了人。他已看出来,在这爬满了整个洞窟的符纹分形结构中,有不少都是守御性质。若这符阵现在还在运转中,将这些玩意儿统合在一起,即便不能说是坚比金钢,但怎么也不会差了,再加上岩石土层导电迅速,上洞真霄辰光感应神雷再强,也未必能收到效果。

  余慈可不是死撑着脸面不放的蠢人,迄今为止,铁阑的“主人”仍未有太过恶意的手段,但观其能够在剑园中经营这沉剑窟,又掌驭铁阑这样有道行的剑鬼,想必也是了不起的人物,现在与之撕破脸,殊为不智,而且他也看看,这个“主人”打的是什么主意。

  嘿地笑了一声,余慈再不看铁阑一眼,只是站在洞窟中央,稍一定神,举目向上望去。这完全封闭的地方,也不知是用什么来照明,光芒充斥每一寸空间,又找不到半点儿光源,极具巧思。

  余慈找中央符文,是因世上符法,构符原则统一,结构也大同小异,不管多么复杂的符箓、又或是整合符箓的符阵都是一样。所以余慈第一眼看的就是中央天顶处,将那边核心图文稍做了解后,又低头看正下方的符纹,以对应解析,立体的符阵,其布置、解构大约都是如此。

  “这是个封禁符阵吧。”余慈回头去问铁阑,那边却是全无回应。

  余慈也不在意,慢慢移转目光,从核心地带往外去。

  其实铁阑并非全无反应,它一直在观察眼前年轻修士的一举一动。它和其他剑鬼一样,也是剑园中怨灵戾气,揉合先天庚金之气所化,唯一不同的是,他在浑浑噩噩游荡剑园数万年后,机缘巧合,获得一件宝物,压下天生戾气,经过千百年酝酿,生了灵智,由此也入了沉剑窟主人的法眼,收他在座下为仆,传授鬼修之道。

  他灵智成就的时候,也不过数百年,平日里一心修行,见识也是有限,只能通过每年剑园开启这段时间,暗窥进园来的修士,了解外面的世界。真正与人正面交流,实在是寥寥无几,且往往以最后拔剑杀人告终。像现在这样,纯粹对话交锋,说实话,他是有点儿紧张的,但更多的,还是好奇。

  余慈并没有刻意掩饰心情,相由心生,如今他脸上表情就十分丰富。铁阑见他先是了然,后又疑惑,接着皱眉苦思,然后又是了然、疑惑,最后变成是冷笑的模样:

  “狗屁不通!”

  年轻修士毫不客气的评断让铁阑一时反应不过来,事实上他还在琢磨刚刚余慈那些古怪的表情变化,愣了很久,干脆又是闭口不言,这是主人教给他的最稳妥的办法。

  余慈凌厉的眼神从剑鬼身上扫过,随后再度观看符阵布置,这次只是大体扫了一眼,却更加确认心中所想。

  这符阵……他原本以为是包含数千个符箓的符阵,这样形散意不散,还有说头,可现在看来,全是狗屁!这根就不是阵,而是一个符箓,是万千分形全都散开的符箓!

  这算什么玩意儿?

  符有分形、合形。一个完整的符箓,就是由数个到数百数千个分形组合起来,然后由画符者贯气驱动,生就符法灵异。

  一道灵符能够产生绝妙效果的关键,在于窍眼。按照朱老先生的说法,做一道灵符,无论是书写还是设计,不管是简单还是复杂,都必须将使“窍窍相通”,就是说各个分形的窍眼必须是全部打通的,以利于灵气灌注流通,否则就等于失败,是假符、伪符。说起来,余慈也算是画了十多年伪符,标准的假道士。

  而那些超级符杂的符箓,便如眼前,分形以千百计,其中窍眼大大小小甚至破万,若真是不假思索、按部就班地画下去,算上元气消耗和那些繁复笔画,三五个月也未必能成,而在这里,就体现出构符的巧思来。

  真正的符法大家,必须是精通贯气法的,他们殚精竭虑,用尽一切办法,变更优化符法结构,将尽可能多的“分形窍眼”重叠,三五个、十多个、甚至成百上千个叠在一起,使本来上万的窍眼,最终简化到可以接受的数目,至于符法笔画,则相应删减,终至形成一道新的更简单的符箓,而不减其威力。

  当世符法大家切磋比拼,这一手“叠窍合形”的手法,可说是保留节目,每每令观者如堵,惊佩如见神灵。

  像是朱老先生教授的一部“诸天飞星”符箓,就是典型的经过大师手笔简化的上品。窍眼最高不过三十六个,但其威能比之那些动辙百十个窍眼的复杂符箓毫不逊色,构符之精、结符之速更是远远过之。而余慈在结成生死符的时候,也借用了“叠窍合形”的思路,当看~书就来'ωo然,他对贯气法的理解,和大师层次差了十万八千里,只是略有雏形而已。

  以上这些,才是一道灵符所应有的状态,是需要一定读符水准才能理解的高妙之法。可看看这里的玩意儿,数千个分形零零落落,分布在天顶、地面、四壁之上,全无规律,内里窍眼数以万计!

  看似复杂深奥了,可落在稍稍懂得符法的人眼中便知道,这样情况,也只有师傅教徒弟的时侯,才会如此一个个分形地拆开,讲解。若是把符这么画法,不说要画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