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大帝无双 >

第69章

三国之大帝无双-第69章

小说: 三国之大帝无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协看到张辽抬头看了自己一眼,又低下了头,知道他碍于自己的官阶太低,不便抢先回答,便点名道:“张将军,你有何见解?”
  张辽一看点自己的将了,也不在遮遮掩掩,挺身而起,慷慨陈词:“末将以为,董卓虽然势大,不过乌合之众,末将愿领八万御林军,奔袭长安,尽破西凉群鼠,斩董贼之狗头,悬于东门,以示天下。”
  话音未落,王允立即站起驳斥:“不可!不可!将军不可逞意气之勇。董贼坐拥二十万大军,西凉诸州又全部响应,又有二十万军。而京师只有御林军八万,城门守军两万,再加虎贲、羽林等军合计不过十一万,如何抵得四十万大军?况且西凉多精骑,而京师多步兵;西凉人久经沙场,英勇善战,悍不畏死,而京师军多为新招募军士,作战必然怯阵。此去若征讨,无异于驱羊搏虎。更何况袁绍等人尚对京师虎视眈眈,谋图不轨,即便此去能胜董卓,京中兵力薄弱,难保不被宵小所乘。”
  作为一个始终以朝廷和天子为重的老臣,肯定是不同意小皇帝亲自去以身犯险的。自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以来,几乎没有出现天子御驾亲征的情况。更何况近几任皇帝,别说驰骋疆场,就是安稳的住在皇宫中,也是一个个短命没有活过36岁的。而且有了上次邙山被刺的惊心动魄的经历,王允哪里肯再让刘协去涉险,所以语气说得很急也很重。
  卢植见他说得直白,不免令小皇帝脸上难看,又出来打圆场:“不若先派重兵坚守函谷关,再下旨到地方征召兵力,待兵力与董贼相当之时,再去征讨不迟,此为完全之策也。”
  所谓江湖越老,胆子越小,显然这两位老臣都不敢让刘协去冒这么大的风险。毕竟战场上枪林箭雨的,什么意外都可能发生。
  张辽满脸不以为然,正要反驳,被刘协用眼神制止。
  刘协只需要他抛砖引玉即可,不想让他太出风头而产生内讧。张辽为将,卢植和王允两人可算是相,在朝廷局势微妙的情况下,他可不想在他的支持者里面出现将相不和的局面。
  刘协转过头来问脸色严肃,似在苦苦思索的刘备道:“不知皇叔有何高见?”
  刘备缓缓的答道,似乎一字一句都经过仔细的斟酌:“臣认为张将军说的对,我天朝大军岂是西凉宵小可敌,当一战破之。但司徒大人和司空大人言之也有理,此举关系江山社稷,当以求稳为重。至于是战好还是守好,臣还在思量之中,一切听陛下定夺。”
  刘协脸色一僵,这特么是三分天下的枭雄说的人话么?这年头就会打太极了,我本来把满腔的希望寄托在你身上,你却两边说得都有道理,把皮球踢给我了。
  “哈哈哈……”一旁一直不语的皇甫嵩爆发出一阵大笑。
  刘协眼中一亮,笑道:“不知太尉大人为何发笑?”
  皇甫嵩傲然笑道:“我笑三位大人太过稳重,诚如张将军所言,西凉宵小不过一群乌合之众,何足挂齿。陛下有七胜,而董贼有七败,破董贼易如反掌。”
  刘协微微一笑:“愿闻其详!”
  皇甫嵩收敛住笑容,正色道:“董贼乃逆反之贼,陛下乃大汉天子,此道胜也;董贼兵虽多,杂而不齐,陛下之精兵,齐心御敌,此治胜也;董贼之西凉铁骑虽精,陛下有神兵利器,此兵胜也;董贼残暴不仁,人人愤恨,陛下恩施天下,德昭四方,此仁胜也;董贼独断专权,不听人言,陛下乃圣明之君,纳谏如流,此度胜也;董贼尚有马腾为内患,陛下东有孟德御之,无后患之忧,此势胜也;董贼面目丑陋,令人生憎,陛下风华绝代,气势逼人,臣民敬之,敌兵畏之,此气胜也。陛下有此七胜,大军一出,必败董贼,何须苦等招募地方军队。况且时间拖得越久,则西凉和三辅的百姓就越多一分苦难。”
  刘协当即就惊呆了,这可是把人品和长相都算进来才凑起的七胜七败啊。
  他长长的吸了一口气,问道:“百姓的麦子收割完毕否?”
  王允正要反驳皇甫嵩,却被刘协这无厘头的一问搞得莫名其妙,回道:“割麦已接近尾声,再过三五天,就当全部收割完毕。”
  刘协又问道:“今年收成如何?”
  王越笑道:“托陛下洪福,今年麦粟均大丰收,百姓皆大欢喜。”
  刘协露出满意的笑容,又吸了一口气道:“好,你等此刻就去筹办备战事宜,待割麦完毕后,朕当御驾亲征,讨伐董贼。”
  五人齐齐一惊,王允抢先急道:“陛下万万不可亲身涉险,征讨之事,只需遣一大将率军前往即可。陛下莫非忘记当日北氓山之险了。”
  刘协神情一肃,正色道:“此战关乎我大汉的国运,胜则天下震服,四海安平,败则朝廷主力尽失,天下诸侯纷纷拥兵自重,无视朝廷,大汉气数恐就此衰落。此等江山社稷大事,朕岂能束手旁观,等闲视之?自黄巾之乱以来,纷乱之象已起,温室里的皇帝,成不了大气,朕必当效仿武帝,亲身征讨天下,方可建立太平盛世,延续我大汉的千秋基业。”
  王允说不过他,心中一急,扑通跪在地上:“请陛下收回成命!”
  其他四人也跟着跪倒在地上。
  “朕心意已决,你等不得再谏。朕师从第一剑客,又与关、张两员虎将学得马战之术,纵事不济,也能逃得性命,你等不必多虑。”
  刘协的声音很轻很从容,却决然而不容反驳。


第七十八章 大汉神兵

  “白叠兮白叠,棉衣数袭;谁予驱寒,大德仁君。
  曲辕兮曲辕,犁地百里;谁予耕种,大德仁君。
  溷肥兮溷肥,良田千亩;谁予丰产,大德仁君。
  神弩兮神弩,驱敌十万;谁予安定,大德仁君。”
  公元191年秋,因为雒阳地方太平,百姓纷纷回归乡里耕种,再加之刘协的屯田政策以及各种改良,令雒阳地界粮食大丰收,百姓富足。
  而白叠子——棉花所制作的棉衣,比较之前的粗布麻衣,大大的增加了抗寒能力。
  常年饥寒交迫的百姓,总算难得的过上勉强维持温饱的生活。
  百姓是很容易满足的,在乱世中能保住性命已是幸事,如今又能吃饱穿暖,更是对他们的“大德仁君”感恩戴德,虔诚无比。以至感激不尽的百姓还编出了很多民谣来歌颂他们伟大的小皇帝。
  这首“大德仁君”的歌谣就是其中之一。
  一身便衣的刘协听着这曲歌颂他的民谣,感慨万千道:“百姓是如此容易满足,一点点小恩小惠,便会如此心满意足,感恩戴德。”
  后面紧紧跟随着王越和李逸飞以及三四十个飞龙卫,看到陛下在民间如此深受爱戴,也不觉脸上充满自豪之色。
  不过自豪归自豪,他们不敢大意半分,人人手按利剑,身怀能连射五箭的马钧弩,眼睛四处搜索观望,以防不测。经过北氓山之变的教训,他们不敢离开刘协半步。
  一路走来,发现前面一个村庄热闹异常,人声鼎沸,不时有爆竹之声想起。
  “那是村民社赛,庆祝丰收。”王越在旁解释。
  “走,过去看看。”刘协打马朝那村庄奔去。
  数十人将马停在村口,留下几个人看马。其余人随着刘协朝村里走了过去。
  因众人穿的都是便装,正在集会的村民倒也未惊动,只是好奇的看着他们。
  村子前的空地上搭着一个大戏台。
  只见台上一个披头散发、光着脚的汉子,将一柄铁剑缓缓插进喉咙,只露出剑柄,又缓缓拔出,惹得众人纷纷叫好。
  就连众飞龙卫也是看得两眼发光,跟着一起鼓掌。
  接着又上来一个汉子表演吐火、牛马换头,看得这些久居宫中的侍卫们眼花缭乱,喝彩声不绝。
  接下来表演的是角抵戏,戏名叫《东海黄公》,讲的是东海郡的一个法师,年轻时能使用法术降龙伏虎,后来年纪大了,气力衰竭,又饮酒过度,法术失灵,镇服一头白虎的时候反被白虎咬死。
  那头“白虎”在众人的叫好声中一跃而上,倒是有点虎威。那“黄公”手中横举着金刀对天祷告,口中念念有词,“白虎”一个虎跃,丝毫不受法力影响,与“黄公”大战起来,两人一来一往,打得十分激烈。
  “好!”三四十个飞龙卫不约而同的一齐鼓掌。
  由于其他百姓以前看过这戏,未到**部分,喝彩的不多,这样飞龙卫们的叫好声显得格外突兀。
  台上台下的人纷纷朝他们望来,大部分人只是看了一眼并未十分在意。
  台上的“白虎”突然一个虎扑,伏倒在地,一动也不动。那“黄公”举起金刀,不禁惊讶的停在空中。
  台下哗然凌乱了,这“白虎”居然被降服了,不但伏地不动,而且还在朝着台下咚咚的磕起头来。
  刘协见势不对,一挥手带着众飞龙卫退出村子。
  背后突然呼啦啦的跪了一地,传来此起彼伏的高呼陛下万岁的声音。
  刘协没有回头,眼中隐隐露出泪光,直奔村口,纵身上马喝了声“回宫!”,双腿一夹马腹,便纵马驰出村口。
  校武场,刘协和三公、张辽和刘备一起检阅马钧和蒲元所制作的新式武器。
  二十多个巨大的如人形般的箭靶在校武场对面五百步外排成一条直线。
  这边一百个骑兵整整齐齐的排成十排,个个脸色神情肃然,右手托着一只简装连弩,左手提着长枪,骑在雄骏的西凉战马上身子坐得稳稳的。
  一帮步兵见这队西凉骑兵居然不用扶马身,在马背上如履平地,以为这帮骑兵个个都如那些神将一般仅凭双腿的夹力就能撑住身子,不禁对西凉人精湛的骑术大为惊叹。
  其实仔细看过去,就可发现西凉人并非那么神奇,他们的双脚都踩在一个三角形的铁圈里——马镫。
  如后人所言:“很少有发明像马镫那样简单,而又很少有发明具有如此重大的意义。马镫把畜力应用在短兵相接之中,让骑兵与马结合为一体。”
  马镫发明以后,使战马更容易驾驭,使人与马合为一体,解放了骑兵的双手,使寻常的骑兵也可在马上且骑且射,还可在马背上晃动自如,完成左右攻击的动作。
  历史上的马镫在西晋晚期才在中国出现,而此时刘协的到来使马镫提前发明了两百年,这原本不算什么发明,只需一个创意而已,而对于刘协来说这算不了什么创意,他只是照搬后人的经验而已。
  其实这只骑兵不只是配备了马镫,如果你观察够仔细的话,还会发现马蹄上居然钉上了马蹄铁——一个跟马镫一样简单实用的小发明。
  一枝令箭从主将台上扔了下来。
  传令兵接过令箭喊了一声“开始!”。
  骑兵们得令后一夹战马,一百多匹骏马怒蹄而起,依次按着队列顺序,一排排的骑兵带着一片尘土向对面的箭靶呼啸而去,整齐而快速。
  眼看第一排骑兵冲到箭靶一百五十步之内,骑兵们举起弩箭,按动机簧,咻咻数十枝箭射向箭靶。满天的箭雨,一排排的射向箭靶,射进箭靶里嘟嘟直响。
  八百只箭十有七八中在靶面上。
  所谓临阵不过三发,他们在冲到敌兵五十步之前已经射完了连弩中装填好的八枝利箭,从容的将连弩挂在马鞍后,双手持枪向前冲去。
  一百多骑兵每人对着人形箭靶做了一个冲刺的动作,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