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山海经·故事奇闻2007年第3期 >

第17章

山海经·故事奇闻2007年第3期-第17章

小说: 山海经·故事奇闻2007年第3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师爷倒抽了一口冷气,这个张合显莫不是吃错了药,这才一个月没见,怎么会如此大胆?这都不像他认识了二十多年的那个小心谨慎的商人了,他摇头长叹而去。
  张合显看着马师爷的背影,冷笑起来。孙钱已经托人从京城传来了消息,他顺利地见了几位同乡大官,出乎意料的是,几位同乡都很痛快地表示要干预此事。既已得到了这个消息,张合显就没必要再怕什么了。
  曹知府听了马师爷转的话,勃然大怒,立即上报巡抚,公示众人,重审这两尸三命案。

  六、大堂之上圣旨驾到惊煞人

  半年前的案子重审,这事在城里引起了轰动。开审当天,不仅巡抚亲自坐阵,城中百姓也纷纷前来观看。
  随着一阵“威武”声,曹知府猛拍惊堂木:“带疑犯张合显!”张合显过来跪倒在地。曹知府说:“张合显,李意父母告你杀他们爱子,可有此事?”张合显直摇头说:“启禀大人,草民冤枉啊!”曹知府冷笑着说:“不把证据拿出来,你不会承认的。来人啊,带证人郭刘氏。”马师爷一愣,这个郭刘氏是什么人?
  郭刘氏来了,一看便知是纯朴的农村妇人,惊惶失措地跪在那儿,头也不敢抬起来。曹知府说道:“郭刘氏,大可不必紧张。本府问你,你住在何处?”
  “回大人,民妇住在阳东湖畔的郭家村。”
  “案发当日,你还记得当时天气是什么样的?”
  “回大人,那天白天民妇正在洗衣,突然下雨了,民妇被淋湿了,后来雨一直下得很大,直到第二天天亮后才停止。”
  “你为何会在湖中洗衣?”
  郭刘氏愣愣地说:“郭家村向来是这风俗,吃的水在村里唯一的一口井里取,用的水都是到阳东湖去取。”
  “本府去阳东湖看过了,那是个人工挖出来的塘,湖的四面留有很多下水处,以便让村民洗衣物等。也就是说,在湖的四周出现脚印应该是很正常的现象,对不对?”
  “对。”
  曹知府让郭刘氏先下去,然后拿着案卷对坐在上堂的巡抚道:“大人,案卷的第一个疑点就是在死者如烟坠水的地点发现了另一个男人的脚印,由此而推断如烟是他杀。现在卑职已经证实了这个疑点不足为虑,大人有没有意见?”
  巡抚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下去。
  曹大人一拍惊堂木,正要喊下一位证人。这时突然从外面传来一声大喝:“圣旨到!”巡抚与曹大人面面相觑,来不及多想,忙下案接圣旨。一个太监高举圣旨,说:“杭州知府曹成财接旨。”
  张合显跪在一旁,看到刚才曹知府审案的一幕,心里生出一种很奇怪的感觉,曹知府出乎意料地竟然推翻了一个证据,他到底是怎么想的?这时他在人群里看到了孙钱,孙钱一脸得意地冲他竖起了大拇指,张合显顿时放松了,这个圣旨一定是孙钱请同乡向皇上要来的。
  太监尖声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查杭州知府曹成财贪赃枉法,搜刮民财,致使怨声载道,为平民愤,着即……”
  话没说完,曹成财大叫一声:“且慢!”太监可能从来没有遇到过在读圣旨时还会有人敢叫“且慢”的,一时愣在了那里。曹成财说:“公公,卑职正在断案,请公公开恩,容卑职将此案审结,到时再宣读圣旨不迟!”
  “对,让曹大人先审完此案再宣圣旨!”底下来看热闹的百姓眼见着一场好戏就要被砸了,也不甘心地喊道。公公只好顺水推舟让先审案子。
  “是,多谢公公。”曹知府重新坐正,一拍惊堂木说,“带证人仵作老三。”

  七、事发突然知府堂上断是非

  老三被带来了。曹知府问道:“老三,你是数十年的仵作了,你见过的尸体无数吧?”老三点头说是。
  “那你且把李意死亡时的表情动作什么的都给模仿一次。”
  老三依言躺在地上,做了个姿势。曹知府说:“从你这个动作表情可以看出来,李意死时很意外,是熟人杀李意这一点不容置疑,也正是这一点成为张合显杀人最有力的证据。但是,仔细一推敲,这恰恰是最值得怀疑的一点。为什么呢?大人明查:李意与张合显小妾偷情,张合显非常震怒,换作任何人是李意的话,都会本能地对张合显产生防备之心。李意并不傻,为什么会不加戒心地应约而去,又为什么会在见到张合显之后连喊一声的机会也没有?”
  巡抚频频点头:“那么,凶手是个操徽州口音的人又怎么解释?”
  “大人,且听卑职继续审案。”曹知府唤来好客来客栈老板,问道,“如果本府没有记错的话,你说听到了凶手是操着徽州口音的人?”客栈老板点头说是。曹大人唤来十余人,一字排开,让每人说一句“老板住店”让客栈老板听听凶手的口音是否与其中某一个的相似。
  十余人说完之后,曹大人问起客栈老板是否已经听出。客栈老板此刻已经是满头大汗,一会儿想指这人,一会儿想指那人。马师爷已经感觉不对了,忙用眼神示意客栈老板指认一个。客栈老板顿时信心十足地指着正中间那人说:“大人,那人口音跟此人一样。”
  “哈哈哈,”曹大人大笑道,“你错了,他分明是江西人。”又对巡抚说:“大人,其实卑职在见到客栈老板说凶手是操徽州口音时便已经怀疑他在作伪证,因为卑职曾在徽州任过职,足迹踏遍整个徽州,知道徽州方言不像杭州,是一种口音,而是有十数种方言。而他,只是半年前才开客栈的,哪里会听得出来是什么地方的口音。”
  客栈老板面如死灰,直磕头,大叫道:“大人饶命,大人饶命!”曹知府冷笑一声,对巡抚说:“按本朝律令,作伪证者发配边疆,大人……”巡抚还没开口,客栈老板便已经大声喊道:“大人饶命啊,我不是有意的,是马师爷让我这么做的。要不我一个开客栈的,为什么要冤枉人呢!”
  马师爷跳了起来,指着他气急败坏地吼叫,曹知府一挥手,两个衙役将马师爷拿住了,曹知府说:“你也是有功名在身的人,我便不让你跪下,但事情的经过你务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说出来,否则,有巡抚大人在此,随时可以革去你的功名,到时候……你也是在衙门过了二十多年的人了,理应知道有什么刑具可以使你开口。”马师爷豆大的汗珠挂了下来,“扑通”一声跪下,无力地说:“大人,我说。事情的前后其实都是原知府高大人所为。”
  此言一出,满堂轰动,连不动声色的巡抚和太监也都吃了一惊。倒是曹知府一脸的平静,似乎早在他的意料之中。
  “高大人在上任时带了个仆人阿忠,此人武功高强,是高大人的贴身护卫。高大人自上任后,便无时不刻地在想着怎么搜刮民财,于是便派了阿忠出去打探城中富商的仇人,探到之后,便将其杀害,然后诬陷是富商所为。几位富商便是这样被高大人整垮的。有一天,高大人听说了李意和如烟跟张合显有矛盾,高大人便设计杀了张合显。先是派阿忠去客栈,托人说高大人请他过去。李意不疑有诈,进了客栈后,没有丝毫的防备,便被阿忠一刀杀了。同时,我奉高大人之命,收买客栈老板。事后,高大人便把所有的伪证都拿去给张合显看了,张合显由于胆小怕事,主动提出给十万两银子。高大人见他很痛快,而且也为了日后可以多次索要银两,便没有赶尽杀绝,案子也就不了了之了!”
  张合显气愤得青筋毕露,他扑了过去,一把揪住马师爷的衣领吼道:“那么如烟呢,也是高大人杀的?”
  曹知府接过话来,说:“如烟是自尽。如烟被张合显赶出家门,李意家人却并不同意他们的婚事,于是李意带着她租了个地方住。李意就是她的依靠了,而李意突然死亡使如烟无法承受,她不敢想象以后的日子怎么过,于是就自杀了。她溺水点的那个男人的足迹只是一个巧合,那是郭家村男人来提水留下的。”
  “对对对,大人推论得完全正确,如烟对我们没有用,所以就没有动她。”马师爷忙不迭地接口道。
  曹知府鄙夷地说:“这个案子本来就不是很复杂,是你们的贪婪让它复杂起来。伯仁虽不由你杀,却也是因你而死的。这个罪名,你也得背着。”
  当下,曹知府提笔写下判决,高声读道:两尸三命案现已查清,罪魁祸首乃杭州原知府高强,此人因已调出杭州,并有官职在身,故另案审理,但天理昭昭,日后一定会有了断。查马明身为师爷,熟知律令,却知法犯法,为虎作伥,判秋后问斩。查客栈老板王虎不分是非黑白,公然作伪证,本应发配边疆,念其乃受高强及马明威胁,故从轻判处杖责三十,罚银三百两。查张合显虽为人所冤,却公然贿赂本朝官员,判张合显当场释放,并罚一万两,即日送交钱塘大堤,以做修堤之资。可有不服者?”
  马师爷和客栈老板当场便瘫了下去。张合显长跪在地,两眼泪花闪烁,高呼道:“大人英明,草民心服口服。”
  这时,在一旁早已等得有些不耐烦的太监站起身来,说:“案子已经判结,该宣读圣旨了。着即革去知府一职,押送返京受审。”
  八飘然而去人间正道岂容辱
  长亭外,古道边,曹知府在两个衙役的押解下正走着。身后赶来一匹快马,高声叫道:“曹大人,且留步。”曹知府回头一看,是张合显,他翻身下马后悔莫及地说:“曹大人,是我害了你。我……我一直误会了你!”
  曹知府哈哈大笑,说:“不怨你不怨你,换作我是你,也会这样做的。”张合显流着眼泪说:“昨日,孙钱告诉我,让我去找京城同乡帮忙是你让他这么做的。大人,你为何这么做?”
  曹知府眯着眼睛看了看远处,说:“我初来杭州,便已经查到你同乡几个富商的案子疑点极多,只是他们都死的死,走的走,所以只得找上你。这些案子既然有如此之多的疑点,那自然是前任知府的问题,而马师爷阴险狡诈,一定参与其中,我若不故作与之同流合污,恐难以查清案子。而且,前任知府高大人与我平级,我无法查办他,只有出阴招,让你叫同乡请来圣旨。昨日,巡抚大人和公公已经答应过我,要将此事上报朝廷,相信会有个结果的。”
  张合显愣了愣神,说:“你放心,我已让孙钱日夜兼程赶向京城了,务必请我的同乡们在皇上面前诉说真相,还你清白。”曹知府摇了摇头:“你以为你的同乡真的是看在同乡的面子上才帮你的?你错了,朝廷内部倾轧纷争,而我孤立于各派之外,实是他们的眼中钉……”
  “我……”
  曹知府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什么也别说了。时间不早了,我也该上路了。”
  曹知府和衙役跟张合显告别后,走了。张合显禁不住跪了下来,目送着他们的背影渐渐消失……

李调元夫妻联话

作者:吴凤林 字数:972

  清朝时,有个书生叫李调元,为人幽默风趣。经过十年苦读,终于一举成名,高中进士,被朝廷派往地方作县令。任上,他体恤民生疾苦,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一天,李调元偕夫人到庙中去上香。回去的路上,看见两个小孩在打架,旁边则站着好几个看热闹的小孩。李调元叫衙役去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