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春秋小领主 >

第299章

春秋小领主-第299章

小说: 春秋小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晏婴扭头询问子产:“晋国除了把武器换齐整了,铠甲也采用统一的制式,指挥的乐器由铜器整换成了更响亮的号角……你还看出了什么新变化?”

子产低声回答:“整齐,更加整齐了。过去士兵都是自备武器,也有部分农兵,由国家统一授甲。但由于铠甲武器款式各异,晋国组成的军队,虽然队列整齐,但终究因为武器高低长短差异,再加上领主们穷富不均,所以,过去的晋军虽然号称齐整,看起来还是有点凌乱。但如今,这支军队都采用了制式的铠甲,一样的服装,一样的武器,整个队伍越发齐整了。”

季礼随口说了一句:“齐整有什么用?”

晏婴翻了个白眼:“吴越之地多山、多河,从来展不开大规模的队伍,所以你们吴人见惯了小部队战斗。但你可曾想像过,一千辆的战车同时向前推进的场面?”

因为同样是北方的卿大夫,子产跟着帮腔:“队列整齐,则意味着能在同样的时间,同时发动攻击……公子,你稍稍想象一下,一千支枪同时向前刺去,那该将是一个怎样的“排山倒海”。”

季礼又问:“那么,同样的铠甲,又意味着什么呢?”

晏婴回答:“便于组织,哪怕队伍被打散了也不怕,立刻可以根据服装识别,组织起一支军队进行反攻。而且这支军队因为服装完全一样,还可以迷惑攻击者,让他们分不清究竟遭到了谁的攻击,更分不清我军兵力的转换。”

季礼想了想,他想明白了:“我听说魏氏、韩氏、赵氏的军队各有特色。如果大家都穿同样的铠甲,那么,想必敌对者摸不清攻击自己的是哪支部队,无法针对性做出相应防御举动。”晏婴、子产一起点头。

稍停,子产走到台阶边,心不在焉的说:“轮到赵氏的部队了,我听说赵氏这次舍弃了车兵,将纯粹用骑兵参加阅兵。”

这是春秋时代、大规模集团式骑兵队伍首次在阅兵式上出现。

第二百一十三章 饕餮盛宴:中华第一菜

由一万名骑兵排列成的大方阵,最外沿的一千名骑兵是重甲骑兵,他们全身穿着板式铠甲,连战马身上都披挂着薄甲,隆隆的走过了检阅台。

子产在高高的检阅台上仔细观察:这个万骑大方阵,仿佛是由一个个同心圆组成的,最外层是重甲骑兵,再里层换成了轻甲,再往里,他们手中的武器由长矛换成了短弓与马刀。这一圈圈士兵层次分明,武器与铠甲的设置彼此差别明显。于是,整个万骑方阵仿佛一朵盛开的菊花,花中心则是军旗与指挥车。

子产琢磨了半天,想不出这支骑兵该如何战斗,他扭头望向晏婴,问:“齐国人曾经遭遇过骑兵突袭,那场战斗是一个什么情景?”

晏婴摇摇头:“我对军事并不擅长。那次赵武用骑兵围困我们,但似乎骑兵并没有发挥威力……不过,从我道听途说的一些内容来看,赵氏的骑兵战术在快速发展,每运用一次便成熟一次。这次赵武直接舍弃了战车,想必骑兵战术已经成形了。但我却推测不出他们如何与战车交手。”

子产笑了笑,充满信心的说:“或许不久,天下人都能看见了。”晏婴轻声问:“晋国与楚国的交战,会在多久爆发?”

子产轻笑:“今年是不成了,他们国君要大婚,晋国又刚刚度过了灾荒,所以这次阅兵,吓唬南方诸国的成分比较重,我猜,战火真正爆发,至少应该在明年。”现在是年底,晏婴说的“明年”不是转过头去的第二年,他的意思是说:晋楚吴国再次交战,双方都需要整整一年的时间筹备。

晏婴轻声说:“我刚才得到一个消息,听说晋国前往秦国求聘的正卿程郑,病逝于路上。这是否意味着:晋国又要重新更换六卿?”

子产笑着反问:“你说呐?”

晏婴答:“武子悉心培育智氏遗孤多年,该轮到智盈上位了。”

晏婴跟子产讨论到这,他们已经失去了继续观看晋国雄兵的兴趣。晋国的兵事再强劲,与他们有行么关系?反正这两个人也不想跟晋国争夺霸主。于是,两个人凑在一边聊起了各自欣赏的音乐,聊得热火朝天。

晋国军队一队队通过检阅台,也许是连番的视觉冲击让列国诸侯失去了震撼感,等到晋国唯一的常备军武卫军上场的时候,大家都没有在意武卫军长得啥样……

当夜,诸侯在虎牢城歇宿下来,虎牢城的大殿上,摆放着三只巨大的铜炉,这三只铜炉是赵氏发明的新式壁挂烤炉,它实际上是一个套炉。外圈是四处通风的铜制网栅,内圈则是一个全封闭的烤炉,炭火在炉底下熊熊燃烧,由于外圈网栅的作用三只巨大的烤炉虽然架在大殿中,众人却没有感到丝毫的烟火气。

这是盟会过后的正式宴会,在这场宴会上,霸主国的执政将向各位诸侯呈现“割献礼”。三只烤炉里烤着三牲,春秋时的三牲多数是一些现代社会无法说出的奇怪牲畜,或许是古代对动物的叫法不同,反正那些动物叫什么,赵武连读法都不懂。于是,赵武决定不完全遵守周礼规定的割献猎物,那三只烤炉里,分别烤着梅花鹿、龙、以及野猪。春秋时所说的“龙”实际上是鳄鱼。

阅兵式的大殿,谁坐在哪个座位上,也是有讲究的。霸主晋平公是“伯君(方伯之伯,而不是伯爵之伯)”他坐在最上首,周王的家冢(宰相)单靖公与他比肩而坐。列国诸侯分坐在右侧,晋国的卿分座大殿左侧。而列国诸侯当中,鲁国国君、宋国国是公爵,爵位最高,坐在下面第一第二的席位上,郑国国君(伯爵)则坐在第三位置,接下来才是卫国国君(侯爵,替周王室防卫北方戎人)、齐国国君(侯爵,替周王室防卫东夷)”……

这么排座位也是有讲究的,鲁国与宋国的国君是公爵,郑国国君是伯爵,但郑国是“春秋第一霸主”,最早的“方伯”。《礼记。王制》载:“千里之外设方伯”,方伯就是古代诸侯中的领袖,谓一方之长、诸侯之长。所以他这位伯爵紧挨着两位公爵肩下而坐。而卫献公虽然是侯爵,只是由于他的地位最近下滑很多,所以要坐在郑国国君后面。齐国国君也是侯爵,虽然国家很大,很是灭了几个国,但他依然要坐在不被晋国人待见的卫献公肩下。没办法,相比姬姓卫国国君,姜氏的侯爵爵位稍低,只能如此。

晋国公卿的排位当中,没有赵武的座位,这是因为赵武是盟会的主持人。盟会中所有的礼节将由他完成。

自鲁卫国君之下,列国诸侯们纷纷祝酒颂诗,歌唱着这场盛会。大殿上、鼎炉内炉火熊熊燃烧,掺杂了许多香料烘烤出来的猎物,散发出扑鼻的香味,庖丁(厨师)不时上前揭开炉门,随着炉门打开,人们可以看到发红的炉膛壁,以及烘烤得金灿灿的猎物。不一会儿,庖丁熄灭了炉火,几个人合力用一个巨大的叉子小心地取出烘烤的猎物,而后将烤熟的猎物放在三个巨大的托盘中。

鲁国的执政叔孙豹起身颂诗,双手献上一柄锋利的战刀。这柄刀不是鲁国出产的,它依旧是赵氏精心锻造而出。叔孙豹的献刀开启了割献的仪式,赵武拿起刀来,象征性在鹿头上割了一刀,紧接着,庖丁上前开始肢解这只鹿。鹿头连同鹿的脖子被整齐的放到托盘上,旁边用一些水果装饰,赵武单手托起托盘,将鹿头献给国君,而后他接过庖丁肢解的鹿肉,一个个分送到列国国君的桌子上。

列国国君接受了赵武的割献,吟唱不同的诗句感谢晋国的馈赠,双方彼此唱酬,如果碰见彼此都欣赏的诗歌,堂上还要奏乐以示庆贺。以上这些仪式都是在杀牲,对天盟誓,立盟约,然后掩埋牺牲(祭祀用牛羊)和盟书等几个环节以后进行的。繁琐的立约之后,盟誓已经埋藏于地下,该大家享受口腹之欲了。主持仪式的赵武亲自将三只烘烤的牲畜一一分送完。不久,晋平公桌子上被三只巨大的野兽头堆满,站在堂下几乎看不到他的小脸。

作为霸主,晋平公只能享受头颅上的肉。但春秋时认为,臀部的肉与腿肉最精美,如今那些精美的肉都被列国诸侯分享了,所以,坐在上首的晋平公苦着脸,寂寞地望着他桌案上的三只兽首。其实,他能享受到兽首肉,也该知足了,仪式主持到这会儿,赵武连一口饭都没吃上,只是你来我往,喝了一肚子酒水。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中华饮食文化吗?它渊源如此久,或许,连春秋时代都不是它的起始,真要追寻它的起源,大约能上推到石器时代的氏族社会。

列国诸侯与晋国正卿分享了三只野兽身上的肉,这三只野兽虽然体积很大,但架不住人多,于是,级别不够的人,分到盘中的只是一小撮肉丝。至于诸侯手下的卿大夫,他们像赵武一样,一点食物都没能分享到。

此时,季礼饿得两眼发绿,他正想跳出来挑挑毛病,指责盟会上使用的三牲不符合规则(龙不是祭祀品)。只听叔孙豹伸长脖子,一边频频咽着唾沫,一边说:“我已经闻到了烤鸭的香味,大约,著名的“薄饼烤鸭”快好了。”

果然,叔孙豹话音刚落百余名庖丁手里托着小托盘,迈着小碎步进入殿中,在每人面前摆上了一只皮焦肉酥的烤鸭。紧接着,一队队侍女手里托着棋盘,棋盘上装满了各种各样的小碟子,还有一大叠“薄纸”,这是一种如同纸张一样薄的面饼。

子产也不客气,他捅捅叔孙豹。问:“听说你在赵武子府上住过,知道如何品尝这种鸭子,请先动手,为我们做一个示范吧!”

叔孙豹先拿起一张薄饼,熟练的夹起一块烤的焦黄的鸭皮,蘸了蘸棋盘上的各种酱料,而后添加几位小菜,将饼子卷起,陶醉的放入口中。其他人仿照叔孙豹的样子,慢条斯理的吃了起来……

这食物一入口,季礼几乎要将舌头吞下去,只听叔孙豹还在一旁解释:“赵氏建了鸡陂、鸭城,这鸡鸭肉他们从不缺少,我听说武卫军号称每天吃一个蛋、半只鸡,吃得他们个个体格高大,却连声抱怨军中伙食花样少……都吃成这样子了,还不知足,真是这样饲养军队,今后我们这些小国,怎么去战斗啊?我们还能养得起军人吗?”

正说着,赵武端着酒杯过来,他闲闲的坐在叔孙豹桌子边,顺手扯了一条鸭腿直接啃起来,等把这只鸭腿啃完,赵武才伸着脖子咽了一口酒,呻吟着说:“总算结束了。”

诸侯的卿,席位设在诸侯身后。有诸侯在前面遮挡,大家没注意赵武子的失礼。但是,在这样的场合,能列席于诸侯身后的,也都是各国执政,所以这个角落待的人,职位虽然比国君低,可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里是“执政之角”,能在这吃饭的人,回到自己的国家,都是横着走的主儿。

赵武举杯向晏婴祝酒,而后问:“齐国的情况还好吧?现在富强否?”

晏婴想了想,回答:“大旱之年。我们齐国能好到哪里,不过是走向“末世”了。”

这句话,似乎是季礼的语调。

赵武诧异的问:“不至于吧?齐国最近又吞并了莒国、鄫国,已经在东部恢复了势力,怎么会是“末世”呢?”

晏婴叹了口气:“齐国将来要归田氏一家了!大灾之年,我们君主却不赈济百姓,以至于尽失民心。如今民心都向着田氏一家了,以后怎样,我晏婴是不知道了……呃,我齐国原来有四种计量器具:斗、区、釜、钟。其中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