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郑屠 >

第434章

郑屠-第434章

小说: 郑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寅立刻道,“事实已经很清楚,宋廷此次派那狗官唐恪来,根本不是为了要和咱们谈判,而是想用谈判来拖延时间,拖延到辽夏两国的军队到位之后再对咱们发动突然的攻击!就像当初咱们对付他们一样!”

众人都点头表示赞同。

“不,不会这么简单。”众人之中唯有朱武摇了摇头,脸上一片疑惑,“宋廷这件事做的很是蹊跷,大家想,那唐恪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这个时候来,而且摆出了一副信誓旦旦要不惜代价割让土地换回赵楷的样子。难道他们不知道等战事再度爆发,眼见被他们霜的我们很有可能会恼羞成怒的杀死赵楷?他们这不是铁了心要致赵楷于死地吗?赵楷可是皇帝最喜爱的皇子,他怎么忍心做出这种事呢?除非……”

朱武看向郑飞,“除非宋廷现在发生了什么巨变,这些决定都不是皇帝的本意!”

郑飞点了点头,“聪明!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三件事。因为皇帝其实现在已经……被太子软禁了!”

673,天翻地覆(3)

皇帝已经被太子软禁!

此言一出,众人都是大吃一惊,甚至比刚刚听到那两件事时更震惊!不只众人就连早已猜到些端倪,有了一点思想准备的朱武也不禁大吃一惊!他急忙问道,“统帅,这个消息可确切?”

郑飞很认真的点了点头,张叔夜在来信上着重说明了这件事,他说,其实满朝文武现在知道这件事的也不多,他也是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才知道了这件事。

原来,当初讨逆军大败,几十万大军全军覆没,主帅赵楷被俘,消息传来,宋廷顿时陷入了混乱之中,皇帝急忙下令各地不惜代价抵抗,但却没有什么作用,每天都有许多州县失守的消息传来,结果不知是被吓得还是被气的,皇帝赵佶居然气血攻心病倒了,类似于中风,莫说是处理朝政,连基本的生活自理也做不到了,这个时候,太子赵桓就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谁都知道,朱武的反叛是导致讨逆军惨败的主要原因,而朱武又是太子赵桓的人,正是太子的极力推荐才让朱武加入了讨逆军,所以无论怎么说,太子也要对讨逆军的惨败负有直接的责任,事实也是皇帝在得知讨逆军惨败的细节后雷霆大怒,完全不顾形象的大骂了太子一顿,皇帝本想立刻废太子,但现在已经够乱了,再废太子恐令人心更加混乱,皇帝便只先下令太子禁足东宫面壁反省,准备在日后再慢慢惩治太子。那些日子,赵桓也以为一切都完了,惶惶不可终日,可这人要走了运,真是怎么挡也挡不住!

皇帝突然病倒了,而且看那样子一命归西也是分分秒秒的样子,一件事就摆在了所有人的面前,那就是万一皇帝真驾崩了,究竟由谁来继承大统?就算皇帝最终没事,可以逐渐康复重掌朝政,但现在这段时间朝廷也不可一日无主,指挥天下军队抵抗贼寇的进攻就迫在眉睫!

幸运女神就这样降临到了赵桓的头上,他虽然在朱武这件事上犯了大错并被皇帝痛斥后禁足东宫,但皇帝毕竟没有剥夺他的太子之位,他仍然是大宋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太子一党抓住了时机,他们立刻从东宫迎出太子,准备让太子代行皇帝大权,但此举遭到了蔡京、童贯等人的坚决反对,双方争执不下,这个时候,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发挥了作用,她就是郑皇后,郑皇后是大宋唯一的皇后,在代表皇帝的意思这件事上,她无疑最有资格,郑皇后从一开始就支持太子,现在当然没有犹豫,她立刻旗帜鲜明的力挺太子。而童贯等人虽然极力反对,但赵楷已被俘,其余皇子也都没有与太子竞争的实力,就这样,太子在郑皇后的支持下顺利掌握了朝政!

赵桓绝处逢生,当然不会白白放过这个机会,他很清楚,这是自己最后一个机会,所以就算是老皇帝还没死,他也铁了心当老皇帝已经死了,自己就是皇帝,在掌握朝政的第一天,他所要做的就是大算账,铲除郓王一党的势力,所以他将蔡京、童贯、梁师成、王黼等郓王党的主要大臣暂停了一切职务,但却并没有立刻治罪他们,因为他很清楚,童贯等人在朝中的关系纵横交错,自己刚刚掌握朝政,为了避免引起他们的那些同党人心惶惶再闹事,他一面暂停了童贯等人的职务,一面放出风去说冤有头债有主,一切都跟别人无关稳定人心。然后,赵桓立刻接连下旨将重要的职务都换成了自己的人,短短时间就彻底掌握了朝政。

而在对抗天道军这件事上,赵桓比老皇帝要果断的多,他疯狂的调集包括西军在内的禁军赶赴前线,事实证明幸运女神仍旧在眷顾他,这个时候恰巧郑飞出于长远的考虑暂时停止了攻势,各地沦陷之势终于得到了缓解,也给赵桓造成了一种力挽狂澜挽救了大宋的假象。赵桓威望大增。

谁料,老天爷又给大宋开了一个玩笑,老皇帝居然慢慢的好了起来,虽然还不能自由行动,但意识已经恢复的差不多了,老皇帝一好就要重掌朝政。而赵桓无论是出于自保还是对大权的欲望,他都不可能把权力归还老皇帝。老皇帝大怒,准备废掉太子,但他很快就悲哀的发现,虽然他才仅仅是病了不到一个月,但形势却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京城及皇宫都已被太子控制了起来,他彻底成了孤家寡人,只是一个名义上的皇帝。

不过,老皇帝的康复对赵桓也并不完全是坏事,他意外掌权,其实天下忠于他的人还不多,老皇帝的出现就恰恰给了他一个机会,一个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机会,他逼着老皇帝下旨封他为监国,自己则以健康为理由退居宫内,实际上却被赵桓给软禁了。而在赵桓的一系列措施下,这个消息也被成功的封锁了起来,满朝文武知道内情的并不多。

郑飞知道这件事八成是真的,因为赵桓现在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与他在历史上在即位后对老皇帝及童贯等人所采取的行动都极为的相似,他也的确曾软禁了宋徽宗,也曾将蔡京、童贯、王黼等人接连下罪处死或流放,甚至还曾希望以主动割让土地的方式来换取金军的退兵,虽然如今的历史已与原本的历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赵桓还是赵桓,他会采取一样的行事方式也就不奇怪了。

郑飞简短的向朱武等人介绍了宋廷当前的实际情况,朱武恍然大悟立刻道,“这就可以解释皇帝为何一直不想办法来救赵楷了,他连自己都自身难保了,又如何能救赵楷呢?而赵桓这个时候派唐恪来谈判,除了是要用此举来稳住我们,拖延时间,也是特意要用此举来致赵楷于死地!虽然赵桓实际上已经掌握了宋廷的大权,但他与赵楷的恩怨极深,赵楷只要还活着一天,对他也终究是个威胁,借咱们之手杀掉赵楷不失为一个借刀杀人的好办法……”

说到这里,朱武眼中一亮突然大笑一声一拍手掌道,“恭喜统帅,那赵桓的种种举动无异于自掘坟墓,又给了咱们一个大大的好机会!”

郑飞一愣立刻追问道,“朱兄此话怎讲?”

朱武笑道,“那赵桓自以为借兵辽夏就可以对付我们,又自以为挟天子可以号令诸侯,殊不知他也相当于给了咱们三个好机会。第一,咱们以前说他割地卖国,只是泼脏水,并没有什么真凭实据,但现在他却真的做了,割地卖国,人神共愤!必引起天下不满,失去民心!”

“第二,他割地卖国,也必引起割让地所在的军队,尤其是西北禁军的不满,必会伤透西北禁军的心,瓦解他们的斗志!”

“第三,咱们以前利用赵楷‘清君侧’终究也是一场没有真凭实据的借口,稍微聪明点的人就不会相信,但现在不一样了,赵桓软禁老皇帝、把持朝政这可都是犯上作乱的大罪!岂不正好给了咱们以借口!”

“统帅,”朱武两眼放光的看着郑飞,兴奋的说道,“一不做,二不休,咱们拥立赵楷为帝吧!以他之名,直捣东京!”

674,天翻地覆(4)

拥立赵楷为帝?

此话一出,吴用立刻拍手赞道,“副帅此计甚妙,赵桓的一系列出人意料的举动虽然给咱们带来了一场空前的危机,却也给咱们带来了许多的机会,他软禁了老皇帝便与造反无异,再加上他割地卖国的行径,只要把这些事公布天下,必将在宋廷内引起一场轩然大波,也将会引起忠于老皇帝和赵楷的各方势力的反对,到时候咱们再祭出郓王这张牌,拥立他为帝,咱们这支造反的大军摇身一变,就成了勤王护国之师!”

郑飞凝眉细细一想轻轻的点了点头,“好,就这么办,这几日先连夜印发数万份告示,对天下公布赵桓软禁皇帝与割地卖国的勾当,为赵楷称帝创造舆论基础,待此事传遍天下有了效果,咱们便正式拥立赵楷称帝!朱兄,继续往下说,我要听你全部详细的计划。”

“是。”朱武继续说道,“拥立赵楷称帝只是第一步,目的是攻心,但只做这些还不够,此次宋廷勾结辽、夏两国对付咱们,辽国与夏国虽然分别派出了几十万大军,但他们不见得会完全听从宋廷的命令,辽夏之间也有一笔糊涂账始终没有算清楚,所以他们看似强大的八十万联军根本不足为虑,请听我详细分析。”

“宋廷现在虽然还有几十万大军,但谁都知道,他们能打仗的只有西北禁军,西北禁军世世代代都生活在西北,祖祖辈辈参军对抗夏国保家卫国,西北是他们的战场,是他们的祖辈抛头颅、洒热血的地方,也是他们的家园,可偏偏赵桓就把西北十二州送给了夏国,此举必会伤透西北军的心!咱们应该立刻派出大量的人手潜入西北,大肆宣言此事,此事一旦传开,必会引起西北军的哗然,就算无法立刻策反他们,也等于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一颗不满与仇恨的种子,日后稍加利用就有可能引起西北军的兵变!”

“辽国皇帝不久之前仅凭那萧奉先的几句诬陷就囚禁了自己的儿子,赐死了自己的爱妃,诛杀了一大批功臣,这说明此人是一个极端多疑之人。此次他派出了三十万大军,其中二十万是来自耶律淳的南京道,这一点颇为耐人寻味,辽皇难道不知道耶律淳刚刚把女儿嫁给了统帅吗?这不是把耶律淳往绝路上逼吗?同时还有一个细节,耶律淳此前只告诉花荣辽国会出兵二十万,耶律淳有必要隐瞒辽皇另外所派的十万大军吗?完全没有必要,所以,耶律淳也肯定不知道除了他的二十万之外还有十万大军,这说明辽皇是在瞒着他!所以我猜测,这两个疑点说明了一个问题,恐怕是耶律淳的种种举动已经引起了辽皇的警觉,再加上耶律淳的死对头萧奉先的作用,以辽皇的多疑之心,一旦怀疑上了耶律淳,若不拿下耶律淳恐怕是寝食难安!但耶律淳德高望重,又是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员,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起耶律淳的造反,我若是他,我首先要做的就是解除耶律淳的兵权!”

“正好,这个时候,宋廷以割让河北十三州为代价求他出兵增援,他便顺水推舟答应了宋廷的条件,而南京道又是距离大宋最近的地方,那让耶律淳从南京道出兵就是合情合理之事了,但耶律淳又刚刚把女儿嫁给了统帅你,这又正好给了辽皇借口,我若是他,必会以此为借口不让耶律淳再插手这二十万人的指挥以避嫌,说白了,辽皇就是要让耶律淳和他手中的二十万军队分开,而另外那十万军队的使命,不出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