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永乐风云 >

第229章

永乐风云-第229章

小说: 永乐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啊!”高煦豁然醒悟,一拍脑门道,“本王孟浪了!”说完,他赶紧对一旁面如土色的枚青吼道:“还愣在这里做什么?赶紧去仙鹤坊打探消息!”

“是!”枚青答应一声,提脚就要往外跑。

“回来!”史复大叫一声,喝止了枚青,又对高煦道,“枚青是我汉府的人,他去不合适!”

“说的是!”高煦连连点头之余又焦急地问道,“那你说该怎么办?”

史复沉着脸嘱咐枚青道:“马上去找庄敬,请他去仙鹤坊,问清沈文度究竟在不在府中!”交待完,他又对高煦道:“庄敬是锦衣卫副帅,兵马司在城内大张旗鼓拿人,他出面探听风声,不会引人怀疑!”

“恩!”高煦应了一声,随即对枚青一挥手,枚青躬了躬身,旋一溜烟儿去了。

枚青走后,高煦心神不安地在房中连连打转,史复知他方寸已乱,遂劝道:“王爷沉住气,一切等庄敬打探清楚再说!”

“本王如何沉得住气!”高煦一脸焦虑地道,“要是姓沈的漏网,那倒也罢了!可要是被抓住!那咱们可真就要遭灭顶之灾了!”

“也不见得!”史复又想了想,淡淡地说了一句。

“不见得?”高煦诧异地望着史复,“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史复分析道:“就算沈文度被抓,但他走私精铁之事,我汉府只是在幕后操纵,和他接洽的是纪纲。他就是招供,也只能牵扯到纪纲!”

高煦的双眼瞪得似铜铃大:“纪纲要是被抓,你能保他不供出本王?他要一招,咱们也脱不了干系!”

“干系是脱不了,但未必就是灭顶之灾!”史复强自镇定地道,“走私的事,王爷可有下过一道手令?可有片纸落在纪纲手中?都没有!就算纪纲招供,只要拿不出物证,那您也可矢口否认。这就是转圜的余地!”

“可即便如此,父皇也会疑上我!”

“两害相权取其轻!怀疑总比被坐实了好!”

“唉……”高煦满脸愁容地叹了口气。就在今天早上,他还踌躇满志地准备大干一场,一举夺取自己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没曾想这才过了几个时辰,自己几乎就被逼到了绝境。现在的他,只能在心中暗暗祈祷,希望沈文度能逃过此劫。

“王爷!”就在高煦如坐针毡之际,枚青领着庄敬推门进来,欢呼雀跃地叫道:“王爷,兵马司没抓到人。据沈府家奴说,沈文度四日前便已出京,说是去闽粤一带采买海货!”

“啊……!”高煦高悬的心一下子落了地,当即长出口气,笑道:“好险!看来天不亡我!”

史复却没那么轻松,他稍一沉吟,旋对高煦道:“既然得知去向,太子肯定会发海捕文书缉拿!”

“不错!”高煦立刻又紧张起来,赶紧道,“咱们得抢在大哥前头,把沈文度抓住杀掉!”

“怕是没那么简单!”一旁的枚青插口道,“南下的路千百条,何况现在都不知道沈文度身在何处,如何追杀?”

“咱们不知道,太子也不知道!”史复将目光对准庄敬,“现纪缇帅身在北京,江南缇骑均归你统率。你可遣缇骑四处打探沈文度下落,一旦查知,直接派心腹了结他的性命!”

“好!”庄敬爽快地答应,随即步履匆匆地出门而去。

房间内只剩下高煦和史复、枚青三人。高煦呆若木鸡地坐了许久,才一脸茫然地望向史复,道:“现在该怎么办?”

史复想了想,道:“眼下其实还无大碍。今日兵马司查抄沈家,已闹得是沸沸扬扬,料想这风声过不了几日便会传到沈文度耳朵里。此人一向精明,得闻消息后,肯定会躲起来。短期内,无论是咱们还是朝廷都擒不到他!”

“躲的了一时,躲不了一世!”高煦忧心忡忡地道,“我就怕沈文度会落到朝廷手中!”

史复也是一阵默然。许久,他方叹口气,道:“尽人事、听天命!就看咱们和朝廷谁先得手了……”



八月初一,天子车架返回北京城。稍事休息,永乐便开始打理因北征而耽搁的诸多朝政。

首先要追查的,就是沈文度走私精铁一事。不过还在回塞的路上,南京便回复消息,沈文度外出未归,不知去向,现正发海捕文书缉拿。永乐便将此事暂时搁置。转而将目光投向另一件事情上头——田琛和田宗鼎的越狱。

这二人的脱逃,曾一度使南京朝廷风声鹤唳,好在其后过了十来日,他二人又莫名其妙地出现在南京城郊,这才让满朝上下都舒了口气。抓回二田后,刑部尚书刘观马上组织审讯,太子朱高炽亲自监审,可审出来的结果却让人啼笑皆非:据二田供述,他二人俱是被人劫走,然后被关了十来日,后来又被蒙上双眼,塞进马车里,到雨花台时再被扔了出来。至于是何人所劫、劫至何处,他们则一概不知。

如此荒唐的供词,高炽当然不信,但他们被劫十来日却连京畿都没出,后来又莫名其妙地主动现身,这的确不像是蓄谋逃回贵州的样子。百思不得其解之下,高炽只得重新将这两个活宝软禁的软禁、看押的看押,然后起拟奏本,向在北京的永乐呈报。

二田脱逃,差点酿成大祸,永乐本就憋了一肚子气,又见高炽最后审出这么个不伦不类的结果,他更是大光其火。愤怒之下,永乐立往南京连发两道敕旨:其一,刑部尚书刘观玩忽职守,险酿大祸,罢其尚书职,贬为胥吏;其二,皇太子遣使迎驾迟缓、且奏书失辞,此辅导者不职之过,命将左春坊大学士黄淮、左春坊左谕德杨士奇及司经局正字金问三人押至北京,由行在大九卿奏议其罪。

本来,永乐是想在敕旨中直截了当地痛批高炽一顿,但顾忌到高炽的面子,这才换了个不相干的理由。但饶是如此,两位兼任詹事府官职的内阁阁臣均被问罪,这仍引起了满朝震动。不过二田逃回贵州的后果实在太严重,虽然最后终于抓获,但高炽监国期间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出现这等大过,东宫受此重罚也是在所难免。三位东宫属臣抵达行在后被立即下狱,期间杨荣、夏元吉甚至瞻基都试探着想为他们开脱,但都被永乐轰了出来。经此一事,东宫遭受重创,连一向春风得意的朱瞻基都灰头土脸,在皇爷爷面前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发泄完心中怒火,对思州和思南的处置也随之摆上议事日程。因北征之故,此二州之事已被拖延了一年,中间又经历了二田脱逃,闹得满城风雨,永乐担心再拖下去,朝廷改土归流的意图早晚会大白天下,到时候思州和思南惊恐之下,说不定不管二田死活,自己先就扯旗反了。经过深思熟虑,永乐决定马上在两州推动改土归流。

得知朝廷即将启动改土归流,瞻基与杨荣、金幼孜、夏元吉几个重臣反复商议,决定在永乐的想法上再进一步,一方面为大明的千秋大业打下个更好的基础,另一方面也通过此举,纾解父皇对东宫的愤怒;同时,瞻基还想借这个机会,把身陷囹圄的几位东宫属臣捞出来。这日中午,瞻基独自走进了永乐的寝殿。

瞻基进殿时,永乐正在与高燧一起用膳,见瞻基到来,永乐遂命江保又加一副碗筷。瞻基先向永乐行礼,接着高燧又向太孙身份的瞻基见礼,瞻基忙还以侄儿见叔父的家礼,闹腾了好一阵,二人才重新坐定。永乐扒了口饭,对瞻基道:“朕正和燧儿说乌斯藏的事,尔既然来了,也一抒己见!”

瞻基一听便知,永乐说的是册封黄教。乌斯藏盛行喇嘛教,其中又分为红教、白教、黄教、花教等诸多流派。元朝时,元世祖忽必烈册封花教活佛八思巴为“大宝法王”,为朝廷统领乌斯藏之地,从此花教便成为藏传佛教的正宗。

不过随着元朝的衰亡,花教的正宗地位也逐渐动摇,其他教派趁势兴起。永乐四年时,当时的白教尚师哈立麻入朝纳贡,永乐盛情款待,并循元朝旧例封其为大宝法王,并领天下释教,一时风光无限。

哈立麻受封后,花教尚师昆泽思巴也进京朝贡,永乐遂封其为大乘法王。昆泽思巴刚刚回藏,黄教尚师宗喀巴亦遣座下大弟子释迦也失入朝纳贡,现已抵达南京。毫无疑问,释迦也失此来,最大的目的便是为其师宗喀巴请封。

瞻基想了想,方侃侃道:“自元时起,册封尚师便是中原朝廷羁縻乌斯藏夷的既定之法,国朝亦承袭之。这黄教虽是喇嘛教之一脉,但并非元时旧有,乃近二三十年才在乌斯藏兴起,而这位宗喀巴尚师便是其创始之祖。既然黄教在乌斯藏已成气候,且又忠顺朝廷,那朝廷亦当加以册封,使其教众沐王化、享天恩!”

“这是自然!”永乐点了点头,又道,“不过眼下难就难在,要以何等礼仪待之?先前朕册封白教尚师哈立麻为大宝法王,花教尚师昆泽思巴也封了大乘法王,不过礼仪较哈立麻就逊了一筹。这黄教是新兴教派,此次又非宗喀巴亲至,朝廷待其之礼仪应较哈立麻与昆泽思巴为逊!但朕怕如此一来,黄教教众心有不满,认为朝廷亏待了他们。毕竟黄教近年势头颇猛,教徒甚众,伤他们的心总是不妥!”

听了这番话,瞻基顿时心有所悟。这几年乌斯藏各教派纷纷入朝纳贡,永乐皆待之甚厚,甚至还曾亲自行香,引得一帮不信鬼神的士大夫老大不满,私下里认为皇上此举有悖名教纲常。不过瞻基心中十分清楚,永乐压根就不信什么喇嘛教,这些举动,只是其羁縻远人之道罢了。而且瞻基还明白,对这些纷杂教派,永乐表面一律尊崇的同时,内心其实也打着小算盘。像那花教,当年靠依附元室独霸乌斯藏百年之久,这种教派肯定不受大明朝廷待见。虽然朝廷不会强力干涉,但暗地里打压肯定是免不了的。上次白教尚师哈立麻进京,永乐封其为大宝法王,而这是当年花教尚师的封号。虽说其后朝廷又给了昆泽思巴“大乘法王”作为弥补,但礼仪上却较哈立麻低了一格。永乐此举,其实是要打压花教,让白教与花教分庭抗礼,使乌斯藏各教派陷于内争不能自拔。就如同漠北分裂成鞑靼、瓦剌一样,如果乌斯藏各教派不能统一,那不管哪一部,都无力反抗朝廷,而朝廷则可居间裁决,最大限度地掌控乌斯藏的局势。反之,若任由其一统,那漠北说不定会再出一个蒙元,乌斯藏也保不准又现一个吐蕃。

理清其中利害关系,瞻基便完全明白了皇爷爷的心意:永乐已经看到了黄教的勃兴势头,故想拉它一把,让黄教能和花教、白教平起平坐,进一步分化乌斯藏教派势力。但与此同时,永乐又不想因此引起白教和花教这些传统教派的不满。

这的确是个较为棘手的问题。但瞻基耐心思考后,心中已有了想法。他本欲进言,不过看到三叔高燧在场,遂有意谦让道:“不知三叔有何高见?”

“我哪有什么高见?”高燧笑道,“这事说白了,就是要一碗水端平!不过白教和花教已把好场子给占了,想让他们挪出些位置给黄教,怕也没那么容易。依我看,朝廷其实不必多费心思,按着先来后到的规矩办就可。黄教毕竟是新兴流派,父皇可以先封他个大国师,礼仪较大乘法王低一格,接下来就看其自身造化了。若它们真成了气候,朝廷再行加封不迟;但若只是昙花一现,那今日之封便就正好!”

高燧的意见中规中矩,照此办理,朝廷倒也没什么不对的地方,但这明显不符合永乐的心意。瞻基见永乐未有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7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