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

第686章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第686章

小说: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兀术见自己的计策不灵,没有向宗罄似的急于发难,而是暂时放下来心思,转而等待和寻找新的机会。这一等又是一年,金国的顶梁柱久病缠身的太师宗干病危,其间皇帝不但遍请名医为其医治,甚至亲自床前侍药,可终未能留住被死神的召唤宗干。随着他的离去,金国政坛又一轮的洗牌再次开始……
  …………
  在金国几位大佬轮番登场争夺权力的时候,大宋也悄悄的开始权力交接。兴国十年端午节刚过,年近八旬的老臣枢密院使宗泽上表请求致仕回乡养老,紧接着宰相李纲也提出致仕。两位大宋政府首官同时提出要退休,这倒不是他们与皇帝发生了矛盾,而是为国考虑。
  宗泽自感岁数实在是大了,做事力不从心,无法再胜任现在的工作;而李纲已经在国相的位子上一气干了十年,也感到十分疲惫,再干下去就会有人说他贪恋权力,胁迫皇帝不肯让位。另外他也明白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大宋宰相没有几个能得到善终的,不若趁现在功成名就全身而退。
  赵柽接到两人的表章并没有感到太多的惊讶,只是有些为难。他倒不担心失去两位宰辅之臣后朝中因为出现权力真空而引起混乱,因为他现在积累了一定的执政经验,且他在朝野的实力已经达到了没有人再可以挑战他权威,而如今就是有人想造反恐怕也难。
  千年的封建制度,皇权的长期存在,及儒家忠君文化的渗透,使皇族在汉族统治地区享受着崇高的威望,成为家国的象征,只要能活下去没有人会试图挑战他们的权力,但是他们也有明辨是非的眼睛,心中都有杆秤,知道哪个是明君,谁是昏君。
  大宋这些年从神宗就开始折腾,变法派和保守派轮番登场,政策一日三变将老百姓折腾的不轻,也让士人们吃尽了苦头,形势逼着他们站队,随着皇帝的喜好起起落落。到了赵佶上台,这位任用蔡京等奸佞管理朝政,而他也同样是个能折腾的主,弄得大宋上下怨声载道,经济趋于崩溃。
  最后眼见女真人来了赵佶脚底抹油溜了,把烂摊子甩给了儿子赵桓,可他也是个志大才疏的主,依然未能扭转局势,反而割地赔款把国家带入了灭国的边缘,自己也成了异族的俘虏,直至现在金銮殿上坐着的这位主儿横空出世,将大宋重新引领上了正轨。
  十年间,皇帝大力推行开海政策发展对外经贸,兴修水利,让大宋崩溃的经济得以重建,改革吏治使政治清明,重组军队称雄世界,将大宋实实在在的变成了东方最强大的国家。他两次亲征不但击退了女真人,收复了旧地,还将大宋的势力延伸到周边诸国,使高丽、大理、高昌、西夏等国俯首称臣,大宋臣民在世界上重新获得了主人感,这是他们从未在前几任皇帝身上体会到的,而这一切都是在新皇帝的领导下进行的。
  国泰民安的日子让大宋的子民们现在已经几乎忘记了居住在龙德宫中的太上皇;高喊着迎回先帝的人此刻也陷入沉寂,大家选择性的将还在五国城遭罪的赵桓遗忘了,反而担心起他的回归会不会让忠义无双的皇帝将皇位让给他;而那个曾经风云一时的天下兵马大元帅赵构,只有在经过他寂寥的府邸时才能让人想起有过这么一号人物……
  赵柽考虑了几天后准宗泽致仕,早在几年前其便已经提出致仕,是自己一力挽留,现在老头都拄着拐棍上殿了,再不让人家享几年清福,自己也太不人道来了。为了褒奖宗泽这么多年来忠君为国,他下旨晋封其为太傅,开府同三仪,赐金万两、丝帛百匹,归乡修建府邸养老。
  而李纲这些年可以说殚竭心力,兢兢业业的辅佐自己实现了大宋的中兴,现在还不到六十岁,放他走有点舍不得,毕竟良臣难觅,但是他也知道流水不腐的道理,官员在一个位置上待太长时间难免会出问题,所以古时就有了转官,现在叫交流一说。
  于是赵柽没有批准李纲的退休申请,而是晋封其为太师,恢复中书省,任命其为中书门下平章事参加大朝会,协助他管理国家,但中书省比之从前只有其名并不直接参与施政,执行机构仍然是尚书省,和现在的高级顾问相似……(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章 共识

  两位高管的离职必然要做出一系列的人事调整,现在大宋的官员成分应该说比较复杂,既有留任的先朝老臣,也有出身潜邸的家臣,还有从吏员提拔起来的官员,以及新收之地的一些降臣,出身更是不同。老臣多是进士和国子监出身;越级提拔吏员的也多是中过乡试或省试的举人、秀才;再有些新人都是这些年的几科进士。
  皇帝的家臣们成分就比较复杂了,武将多是天子门生,都是他一手调教出来的,可多是军旅出身。文臣尽是些失意的官员和士人,还有些是河东路学自我培养的人才,再有就是地位低下的商贾、野夫,根本没有学历,都是在‘战争中学会战争’的精英,当然也有由武臣转资者。
  其中能称之为皇帝亲信的家臣们在大宋以万计的官僚队伍中只占了不到十分之一,但在赵柽称帝后他并没有大肆封赏,给这些人授予高官,而是将他们大多安排在了国家的中层和基层任职。担任高层的却都是先朝旧臣,不过这些人都是大浪淘沙几经清洗的能臣;更多的基层留任官员也都是了解民情,经验老道,治民有方的能吏。
  这支队伍任谁看都是不伦不类,不能和任何一届政府相比,可赵柽却偏偏能把众多看似驴马不能同槽的人成功捏鼓到了一起,不仅政令畅通,而且高效务实。这其中有他的手段和智慧,因为他掌控着国家机器的两端,高层有人为他出谋划策。基层有既得利益的吏员和自己的亲信干臣,即使中层想阻挠也是难上加难。而他们的头上还悬着皇帝的利刃,随时可以调动军队予以镇压。
  现在十年了。赵柽培养和提拔的基层官员得到了锻炼,已经有了管理地方的经验,开始逐步替代那些旧臣。而通过科举成为天子门生的进士们正好填补基层空出来的位置,按照其制定的业已成熟的程序和方式管理地方,形成了又一个循环,完成官场的新旧递换……
  经过商议后,赵柽晋升许景衡为尚书省左丞,将他扶正;以吏部尚书陈公博继任尚书省右丞,跨入国家最高层;礼部尚书杨时改任资政殿大学士。负责整理国史,由国子监祭酒胡安国接任礼部尚书一职,司马朴为同知,河北安抚使张所为侍郎;调户部尚书陈遘为吏部尚书,原大同知府许宏为侍郎;调中山知府聂昌为户部尚书,太原知府乔坤为侍郎;兵部尚书张叔夜转任刑部尚书;夏州知府申松岳调任工部尚书;陈过廷为兵部尚书,赵义升上将,仍为侍郎;陈东为御史中丞;周行己为国子监祭酒;大名知府刘子安调任开封知府;刑部尚书张孝纯任燕京知府。
  枢密院方面变化也不小,院使由赵仁接任。赵勇为枢密院同知;都虞侯赵礼调任河东镇抚使,由高宠接任;赵智转任河东路、燕京路、大定府路转运使,辎重司由辎重一旅统制娄乾接任;赵耻给皇帝看了两年大门后调任大宋讲武学院学监;步军司都统由柳彪接任,马军司由窦俊接任;军情司都统蒋飞调任西京留守。由尚虎接任;赵忠签书枢密院事兼任近卫军统制,雷振山升任近卫军副统制兼任扩建的特战旅统领。
  中央调整完毕后,又是地方开始一轮调动。不过大家都看出来了皇帝的潜邸之臣开始步入中央高层,进入国家中枢。军队依然是皇帝的禁脔之地。其他势力针插不入,水泼不进。但一直是皇帝心腹的赵智转资为了文官担任了三路转运使让众人心生波澜。那边是对金作战的后勤基地,这个时候调任弄不好又要打啊!
  而接下来的事情好像也证实了他们的猜测,皇帝下旨抽调狼将一旅两个指挥,狼翼军一旅两个指挥扩编为三个旅之军,同时新组建三个炮兵旅,皆隶属枢密院直接管辖。熟知军务的人都知道,两军的一旅都是以山地丛林作战见长,而金国腹地多山和森林,女真人的老窝更是山高林密,组建此军就是为了下一步的作战行动……
  过去一提扩军都会有人上奏劝皇帝谨慎,不要重走过去冗兵的老路,赵柽也明白,现在国家钱紧,是让他省着点花,这时他都要费番心思解释。这次扩军却无人提起,痛快的安排了资金,其实这倒不是大家被皇帝吓住了,而是他们的‘觉悟’提高了,认为有必要了。
  经过前些年险些亡国的教训,朝中的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军费潜力是一国的战争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历史及现实来看,战争的胜负大多与一国的军费保障能力有关。最显而易见的是,军费开支的多少对兵力动员的规模有很大影响。而军费潜力的大小取决于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实力、战略储备及平时财政状况等诸多因素,也跟国家可调动的资源、对外贸易以及运输有一定的关系。
  而影响军费规模的主要成分是经济实力和国土面积及安全形势,钱少的时候自然就要缩减军队的规模减少军事行动,钱多了就可以提高战备水平和武器装备的更新。同样国土面积大自然要需要更多的军队去保护,只有屁股大的地方的国家养那么多兵有什么用。安全形势不佳随时准备战争的爆发,就是没钱也要养兵,否则就只有亡国了,同样天下太平也就没有必要啦!
  军费开支一直是大宋财政支出的大头,新禁军装备的是以火器和骑兵为主,在这个时代对阵冷兵器为主的敌人可以称之为倚强凌弱的非对称作战,当然也是以花费更多的金钱为代价的,扩军就意味着花更多的钱采购装备,养更多的兵,增加财政的困难。
  赵柽登基后经过整编减员后军费有所下降,仅以一支普遍装备的连珠枪为例,从材料到制作所需费用都是一把弓的数倍,还不算消耗的弹药。正因为所需巨大,赵柽在上次北伐之役后一直没有再发动大的战役,就是打也是以出动一军,采用威慑为主的小规模战役。
  数场对外作战的胜利,大宋的国土面积已经扩大了近一倍,也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军队去守卫,这也成了矛盾。而战场上的胜利虽然使大宋的安全形势有所好转,但是金国犹存,残辽一直希望回归故土,北方的游牧民族也对富庶的大宋虎视眈眈,吐蕃诸部也对中原怀着野心……因此安全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这似乎已经成了一个死结,而赵柽明白解决这个死结只有发展经济,只有国富民强,才能有更多的钱用来发展军事力量,同样军事力量的强大才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保证。
  因此赵柽在连番大胜后果断停止了征战和军事扩张的步伐,大力发展经济,现在大宋经过数年开海加强对外贸易之后,经济的持续发展保证了税赋的增加,现在各路常平和广惠两仓都仓廪充实,国库自然也不会空着,在兴国三年税赋超过一亿贯大关实现收支平衡后,此后年年都有积累,今年更是爆发性的增加,仅夏税就达到了二亿贯。据户部统计国库中的金银和各仓存储的实物合计白银二亿两,这还不算皇帝自己的小金库,大家都一致认为不会比国库中少。
  如今大宋已经成为亚洲的经济中心,周边各国甚至远达中亚和东南诸国的经济也越来越依赖大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