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仙侠电子书 > 武帝之天龙八部 >

第98章

武帝之天龙八部-第98章

小说: 武帝之天龙八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暂避于距离秦凤路军事重城秦州外山谷的赵孝锡,也在这里见到了等候汇报的武卫成员。得知其余四路出蜀的骑兵,都已到达预定位置,最快进入秦凤路的还当属金字营。
  五支千人骑兵营,在进入秦凤路都选择了昼伏夜出的行军方式,尽管跟火字营一样。出现了人马受伤的情况,但总体而言还是没出现任何人马掉队的情况。
  将一道命令交给此地武卫代为传达的赵孝锡,命令四支千人骑兵队,正式赶到秦州与其进行集结。做为秦凤路的战略重城,每年秦州周边发生的战事不在少数。
  只是赵孝锡这次,将秦州做为后方大本营,从来这里组织指挥此次的反劫掠战役。原因也是此地做为秦凤路军事重镇,拥有比较完备的城防跟后勤补给。
  做为一个即需要应付西夏南下,还要提防吐蕃作乱的军事重镇,秦州也是秦凤路通远军的大本营。
  有这支大军做为愰子,赵孝锡能尽可能保证,骑军北上的行动不被两国哨探所得知。要不然,他也用不着一路这么小心的过来了!
  吩咐火字营跟亲卫营原地扎营,上千的人马就在这处山谷中安静休息。赵孝锡却将通远军的情况,在重新在脑海中调阅了一遍。以期尽可能,做到对这支即将归属于他,指挥的边军情况给了解清楚。
  通远军做为驻守边境的常备兵种,其人数战斗力比内陆的厢军,也是要强上几分。只是看着这支人数达到二万多人的边军中,骑兵数量不到二千人。
  这几乎十比一的步骑比率,在如今的北宋厢军之中还是比较多的。要应付若大一个防区番邦游骑的袭扰,二支千人骑兵队,又能起到多少作用呢?
  相比内陆的厢军,这支通远军中不少骑兵,都不是汉籍而是转迁至此地。归附于宋朝的番邦子弟,这些番邦子弟兵也是通辽军骑兵中,实力比较排前的精兵。
  除了通辽军这支朝廷常备军,为了应对特殊时节的敌情,秦凤路治下各城。也有不少州城组建了团练营,一些由边民青壮组成的后备军。
  这些团练营在遇到州城情况危急时,也会被拉到城墙上充当防御之兵。但拉他们到野外跟番邦骑兵作战,基本没多大可能性,反倒有可能拖累正规军。
  每到这种深秋时节,各城的团练也会进行集结,放下平时使用的农具。转而学习一些射箭砍杀之术,以应对即将到来的番邦袭扰。
  近几年西夏跟吐蕃,围绕着秦凤路治下一些边城,也进行过不少争夺。只是相比国与国之间的大战,这几年还是没有发生过。
  一到这个时候,边境地区的边民,大多入住一些结寨而自保的镇甸中。期盼着大雪的到来,将这个世界归附于雪白一片,尽早结束他们提心吊胆的日子。
  除此之外,一些边关的城池,也同样严阵以待。城防军跟团练军,大多都披甲上城楼。不间断的盯着城池所在地,面对番邦的方面。
  一旦看到边关的堡垒哨卡,升起浓浓的狼烟柱,则意味着有番邦骑兵入境。狼烟数量的多少,也将决定他们防御措施的规格。
  这种在赵孝锡看来,更多都是出于被动防御的策略,很大原因就是宋朝的骑兵稀少。这些来去如风般的番邦骑兵,一旦出现在某个地方。
  就算附近的城池派出部队打算围剿,等待他们的也只是一堆人马过后的狼藉场面。那些番邦骑兵,早就不知去向。
  如果派遣骑兵去追击围剿,则要做好被番邦骑兵全歼的心理准备。这对每个都将骑兵,意为心尖肉的统兵将领而言,那敢随便派出骑兵追击呢?
  正是这种除非朝廷下令,集结重兵跟对方打一次大仗,依靠人多势众的情况下,步兵才敢出城与番邦骑兵野*战。不然,应对这种入冬前的危机,边境也只能采取固守的策略。
  只要保证城池不失,定居于城外的边民损失,各城的官员也只能望而兴叹。这也导致,一到这个时节,不少边民都会选择离开家园。
  携家带口躲进深山老林,或到有重兵把守的城池居住,等到大雪纷飞之时,感觉危机解除他们才会重返家园。
  这种一年可能需要逃两次难的生活,让不少饱受番邦骑兵骚扰的边民,渐渐也产生了远离家园的想法。边境地带的良田,也因无人打理而荒废了下来。
  正是看到这种情况,加上从布衣阁收集到的情报,赫连铁树在回到西夏已然进驻到,与秦凤路非常近的西凉府骑兵大营。
  那么他们道先攻略的地方,肯定就是秦凤路靠近西凉的几个州府城池。这种以往跟以往西夏只是派遣骑兵,选派一些千人队进入宋朝打秋风的不同准备。
  让赵孝锡敏锐的感觉到,此次西夏人只怕不单单满足于入境骚扰,抢劫人口跟物资。搞不好,他们怕是对一些边境重城动了坏心思。
  虽然不敢攻击一些军事重镇,但谁也不敢保证他们一旦得手之后,会把这些军事重镇拱手让出。这就意味着一次小小的意外,或许都会引起两国大动干戈的大战!(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六章 被中断的议事

  当赵孝锡待在秦州城外山谷休息之时,远在秦州城的秦州知府,同样召集秦州的文臣武将议事。布置如何安全渡过,这个一年之中,他们这些文武官员最为艰难的时期。
  这种类似于军政联席式的会议,总体归纳起来就是分果果的会议。每到这个时候,平时不怎么受重的军队,在这个时节也成为优先考虑的对象。
  在场这些平时瞧不起武官将领的文官都清楚,到了这个时候能保他们一命的。只能依靠这些武将,跟他们所统领的手下将士。
  以往生怕进城的兵力过多,让各城负担加重。可到这个时节,各城的官员都巴不得,自己城里能多布置一些军队。只要城里有了大军驻扎,才能感觉到安全有保障。
  每次召开这种军政会议,武将们都只会选择旁观,看着这些文官为争夺,进驻兵力多少而据理力争。等兵力分配人数定好之后,才轮到他们这些武领开口,索要军队的物资补给。
  一年之中,这个时节是文官最难熬的日子,却是他们这些武将扬眉吐气的日子。身为驻扎在秦州附近最大的武将,通辽军指挥使吕大忠,则想着这次要替手下要些什么。
  平时这些文官一个个扣门的很,只有这个时候,为了保住顶上的官帽。他们都会表现的很大方,对于这种文武之间的权力搏奕,吕大忠心里再清楚不过。
  望着这位知府到了这个时候,为了安抚手下这些官员,也忙的焦头烂额。吕大忠觉得这个时候,比打了一个胜仗还舒服。
  平时总提防他们这些武将,到了这个时候又安抚。这还真是要的时候,把他们当成宝。不需要的时候,直接甩到脑后无人问冿。
  就在秦州知府李浩,也觉得有些头大这些守城官们,一到这个时候都争的面红耳赤。但总算做出了,一个大概的分配选择权。
  现在就轮到他跟这些守城文官们,跟这些武将商议。需要提供军队什么物资的时候。到了这个时候,又演变成文武交锋之时,每次还都是他们文官更落下风。
  相比各城的团练跟城防军,他们这些文官大多都有调动之权。可对通辽军这样的边军,任何大规模的调动,都必须得到朝廷的同意。
  唯有文武官员都达成一致意见,他们今年的防御作战计划,才有可能得到朝廷的批复。这就意味着,他们跟这些拥有统兵权的武将。必须达成一定的协议。
  就在李浩准备跟吕大忠商量,今年需要他们这些地方,提供多少武器跟粮饷以做资助时。知府衙门外却奔来几个骑士,下马之后直接出示了一块禁军的腰牌。
  听到是有紧急军务传达,知府的侍卫官很快将几个武士打扮的禁军骑兵,带到了衙门正堂让人端茶先招待着。这边赶紧去通知正在议事的知府李浩!
  望着侍卫官走进议事厅,在他耳边说了几句,李浩心中一紧道:“你看清楚了。那些人出示的是皇城禁军令牌?”
  皇城的禁军,在这种时候出现在秦州。是福是祸还真的难以预料。就在吕大忠听到禁军也为之一愣时,侍卫官很快道:“吕将军,来人让小人请将军一起过去,有紧急军务通禀。”
  同时召集一州城的文武最高官员,足以说明事情肯定小不了。知府李浩赶紧道:“既然是皇城禁军到来,那我们的议事暂时停一下。本官与吕将军先去见过来人再议!”
  两人一同离开议事厅。来到衙门正常见到了几位武士打扮的禁军。这些禁军首先出示了令牌,确认他们的真实身份之后。又让两人屏退左右,宣读了朝廷给予赵孝锡的圣旨。
  得知朝廷此次派来一位钦差大臣,秘密带领一支骑兵进入秦风路。这两个平时也算对手的文武官员,眼神都显得有些凝重。
  看过那张圣旨秘令。领头的禁军又道:“李知府,吕将军,郡王爷如今已经到达秦州城外。首支骑兵也已抵达,其余骑兵会在两日后全部进驻秦州通远军大营。
  有关此次郡王抵达的消息,郡王爷派我等过来通禀之时,已经严令除两位外。暂时不得对任何人透露,以防导致消息外泄。
  另外郡王爷让小人传达第一个将令,通远军从即刻起进入战时状态。所有通远军将士,一律不许外出。还请吕将军,即刻执行这条命令,随我等去见郡王爷。
  至于李知府,郡王爷同样交待,还烦请大人腾出城中的官库。接下来,朝廷会陆续补充一批武器粮食抵达秦州,希望知府大人也能尽快安排。”
  这两个即刻传达的命令,让吕大忠跟李浩心中骤然一紧。两人都可谓一方大臣,很明白这封营跟启用官库,大多意味着这里怕是有一场大战来临。
  相比以前朝廷每次大战,大多都是由知州下达战备动员令。此次这个钦差大臣,却反其道而行之,先偷偷摸摸进驻到秦州城外不说,还将秘密保守的如此严密。
  其用意何在,两位官员自然心中有数。只是这样一来,他们此次惯例的军政议事,只怕没有举行下去的必要。真要大战一场,整个秦凤路都会动起来。
  更何况,这位钦差大臣即是朝廷的郡王爷,又拥有节制秦凤路跟永兴军路的军政大权。别说他们这些一城的文官守将,就连上面的知州跟节度使们,此次也难免要听从这位郡王爷的调令。
  想到这两个方向更多针对的番邦,吕大忠有种感觉,朝廷今年怕是要对西夏动手了。只是前段时间,西夏刚派出一支使团进京,怎么转眼就要大战了呢?
  越想越觉得糊涂的吕大忠,相比表情有些凝重的李浩,他则知道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以往每年面对番邦骑兵入境劫掠,他们更多只能据城于守。
  此次朝廷终于要动手,意味着他们这些统兵将领,就有机会建功立业。若是能取得一些大胜,单单功劳跟赏赐都能让他们,这些边军将领享用一段时间了。
  当然要是战败,他们这些将领还是要承担责任。不过,习惯富贵险中求的武官们,都渴望上阵杀敌,而非躲在城里看那帮番邦骑兵祸害边城。
  清楚这些传达密令的禁军,还在等着自己同行前往,去会见那个钦差大臣。吕大忠很快返回议事厅,直接将有资格出席此次议事的武官全部带走。
  至于其它觉得事情还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