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首辅 >

第228章

大明首辅-第228章

小说: 大明首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情如火,等信使到了蓟州,再等蓟州军出关,只怕是图门已是南下叩关去了。”杨照对郎得功的话不置可否,“蓟州军出关,京师岂不更危。”

郎得功和线补衮互相看了一眼,放下手来,退到了一边。

“传我军令,发镇夷堡并广宁,中屯精兵三万。”见郎得功和线补都退了下去,杨照刷的一下站起身来喝道。

“游击将军郎得功。”杨照拔起一支令符。

“末将在。”

“令你领骑兵一万,侧护左翼。”杨照将令符扔给

,接着又拔起另一指令符,“游击将军线补衮,也令万,侧护右翼。”

“我且自统骑兵一万居中。”杨照“砰”的一声,将拳头砸在案上,“明日寅时出关,疾驰一日,后日乘夜突袭图门大军,务求全胜,以为新皇登基贺礼。”

“嘟……呜……嘟……呜……。”



承天门上,一阵凌厉的号角声,打破了紫禁城中地一片平静。

紧接着,北安门,东安门,西安门,也远远的响起了号角声互为呼应。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皇极殿前,内阁首辅徐阶一声高呼,屈下身去。余下殿前文武百官,尽皆拜倒。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一句话原本是秦始皇赢政统一天下之后,命丞相李斯以和氏璧所制的传国玉玺上的字样。

至明一代,传国玉玺早就不知所踪,可是玉玺上所刻的话语,却真正成为天子皇权的象征。

“恭请吾皇登位。”徐阶又是一声高呼,也伏倒地上。

御道上,隆庆帝身着锦绣龙袍,坐着乘舆在数十“大汉武士”和内侍的拥护下,至阶前拾阶而上,直入皇极殿。行到御座边,回身略扫一眼,才端身坐下。

即刻间,殿前钟鼓大作。

“吾皇万岁……”文武百官并殿前左右禁军齐声高呼,如排山倒海之势扑面而来。

一时间,巍峨的紫禁城城墙,仿佛也在这一阵山呼声中微微颤抖。伏在地上,萧墨轩分明可以感觉手下的地面也在抖动着。

冯保和孟冲两个司礼监秉笔太监奉着一封黄卷穿过大殿,行到徐阶身前,缓缓拉开。

“圣谕。”徐阶站起身来,高声唱道。

“万岁……”文武百官,刚有些抬起了头来的,立刻又伏了下来。

“昔者奉天明命,相继为君,代天理物,抚育黎,彝伦修叙。朕既登大宝,自当效太上之泽被天下……太上常言,治天下,非一人之力;德天下,非一人之功。朕既受太上教诲,常怀也……朝中百官,文武诸臣,齐心用力,朕既不敢称明君,却望诸君留贤臣之名也。去猜忌,取能臣,朕之责却握于诸君手也……”

隆庆初诏,数百年后,当后人回首回顾这位被称为贤明圣君地帝王的时候,却惊奇地发现,这个皇帝其实几乎什么也没做。一点没错,几乎啥也没做过,或者说,什么大事儿都没有亲自去做过。

而厚厚一本《穆宗录》,翻阅其中,更是可以发现,这位皇帝几乎把一辈子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和稀泥”这份伟大而又富有前途的事业中去了。

大智若愚,兴许用这个词语来形容这位皇帝是再合适不过了。而一份“隆庆初诏”,与历代帝王登基时对王朝和诸位先帝的歌功颂德的内容相比,更是显得有些与众不同,综观隆庆帝的一生,他确实做到了自己的承诺。

也正是因为这份诏书的与众不同,后人多有猜疑,疑为萧公所代,但实际上,确实是穆宗亲书。

“陛下初朝,有事陈奏,无事礼毕。”徐阶等宣诏完毕,挺了挺腰板,又高声喝道。

新皇登基,虽然向来都有这么一出,可是实际上几乎从来没有人会在这样的场合直接上奏疏。这么折腾一下,也无非是想显示一下皇帝的勤政罢了。

徐阶徐阁老,甚至已经做好了领着文武百官恭送新皇退朝地准备。

“臣有本上奏。”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徐阶话音刚落,便听见大殿里一声高呼。徐阶诧异的抬眼望去,却见高拱轻挽袖子,走出列中。

这货想搅局?徐阶顿时有些乱了阵脚。自己做的事情,徐阶自个又岂能不知道,看见高拱走到殿中,徐阶地心里立刻泛起一丝不安的预感。

“高大人只把奏疏交于冯公公呈交皇上便是。”徐阶压下心里的不悦。

“圣上初朝,岂是会懈怠政事。”高拱不屑地看了徐阶一眼,立刻又把目光转向了隆庆帝身上。

“高卿所言有理,只官呈上来便是。”隆庆帝原本觉有些意外,可是转念一想,其实也并无不可。

第六卷 第三十五章 左右为难

微臣今日所奏之事,并非朝政而是内务。”内阁大时候,有奏事而不跪拜之权。高拱昂着脖子,声音也显得格外的大。

“高大人,今日圣上初朝,若不是天大的事儿,又岂是要当下言明。”徐阶心里猛得一抽,“今日一番大典,也是圣体疲惫,正当入后殿养心,岂是能再添烦乱。”

“微臣所担心的,正是圣体安康。”高拱理直气壮,寸步不让。

“哎。”隆庆帝左手微扬,止住了仍要开口说话的徐阶,“朝堂之上,本当是畅所欲言,徐卿且听高卿一说又何妨。”

“臣聆听圣意。”徐阶见隆庆帝开了口,也不好多说,只是退到左边的上首。

“臣高拱启奏圣上。”高拱嘴角微翘,泛起一丝笑来,“太上皇隐退万寿宫,原司礼监掌印太监黄锦亦随之照料左右,眼下宫内上万内侍,却是无人管辖。臣呈请圣上,早早选定人选,以安内府。”

“这……”隆庆帝嘴巴张了几下。自个是几天前才进宫的,从前在裕王府的时候,都只是李芳一个侍奉左右,可眼下进了宫,李芳倒是显得资历浅了,若是进司礼监做个秉笔太监自然是没问题,可若要做掌印太监,却太过勉强,况且李芳对宫中事务也算不得熟练。

“高大人且倒是会给自个戴高帽。”徐阶站在一边,冷笑一声,“这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事儿,如何竟是圣体安康牵扯上去了。”

“徐大人此言差矣。”高拱有备而来,心中早就准备好了说辞,“司礼监掌印太监掌管宫中内务。若是人选不定,后宫即便是有十万内侍,又如何照料得好圣上。”

“内务之事,只待圣上酌情选拔便是。”徐阶的态度也明显硬了起来,“又何须此时拿了出来。高大人,你且是别忘了,金殿之上,该论的当是政事儿。”

“难道后宫安宁算不得社稷大事儿?”高拱反口一问。

“两位爱卿稍安。”隆庆帝也没想到登基第一天就遇见这么两个大佬硬嗑,顿时也是一个头比两个大。

眼下自个刚刚登基,朝廷里大大小小的事物自然是少不得徐阶。可高拱却是自个老师。这么多年来,也是对自个呵护有加,眼下也是身居高位,同样得要倚仗。

但是比较起来,隆庆帝地心里头,却也不禁朝着高拱微微倾斜了一丝。

“诸位爱卿也当是知道,朕久居王府,对宫中知之甚少。宫中几位公公,朕也不甚了解。”看着高老师直直的目光,隆庆帝一时间倒也不好拂了他的面子。“高卿身居内阁,常与宫中各监多有往来。不知高卿可是有合适人选?”

隆庆帝毕竟刚刚登基,政面上的事儿,并不算得娴熟。这句话其实原本也只是随口一句,半真半假,可话说出口,隆庆帝顿时觉得有些不妥,却也追之不及。

高拱等的就是隆庆帝这么一句话,隆庆帝话刚一出口,高拱的心里已是乐开了花。

“臣以为,御用监掌事太监陈洪。侍奉太上皇多年,对宫中事务颇为了解,可堪重任。”高拱眼角的鱼尾纹,卷得更深。

“高大人。内廷的事儿,岂是该拿到金殿里头来说。”徐阶再也按捺不住,怒声喝道。“难道圣上和太上皇竟是自个不会拿得了主意?”

“徐阁老。”高拱已是占了先势,转了眼来,笑嘻嘻的看着徐阶,“依着哪条规矩,内廷的事儿却是在金殿说不得?难道且还有什么事儿,还得先委屈了圣上和太上皇不成?”

“难道……”高拱又是一笑,“徐阁老心里头有什么算计不成?”

皇极殿里,一股浓烈地火药味顿时弥漫开来。萧墨轩缩了缩脑袋,朝着身后移了一步。

皇上确实犯了一个错误,金殿之上,确实乱说话不得。可眼下高拱已是提出了陈洪,皇上若是不答应,只怕是拂不过高拱的面子。

萧墨轩眼下最担心的,倒是冯保。可眼看着冯保站在丹左边,脸色虽是微白,但倒还站得稳当,心头也是略松了一些。

抬起眼来,却看见对面列中的爹爹也正放眼朝着自个这边看来,不禁心中微叹一声:老爹啊老爹,能想得到这事儿的,却也不止是你我二人呐。

萧墨轩昨个向皇上提起过冯保,皇上对冯保也算得是熟悉,原本心里头已是暗定了下来,可眼下被高拱这么一搅,虽然皇上眼下不会立刻封了

可萧墨轩却是连百分之一的把握也没了。



“启奏皇上,老臣也有本上奏。”徐阶瞪着血红的眼睛,暗自咬了咬牙,走出列中。

“徐卿家,此事……”隆庆帝以为徐阶仍要在这事上纠缠,顿时也有些为难。若是两相真硬顶起来,自个倒是如何选择的好。

“皇上,老臣所奏之事,只关朝政,与内廷无关。”徐阶先给隆庆帝吃下一颗定心丸。

“徐卿请言。”隆庆帝王适才不小心卖了个面子给高拱,眼下自然没有理由不还给面子给徐阶。

“皇上,自袁炜袁大人回乡之后,内阁的阁员之份,向来未满五六之数。”徐阶朗声奏道,“臣既为内阁首,受皇上和太上皇重托,肩负社稷之重,岂是能不尽心尽责。”

“眼下皇上登基大宝,臣以为正可选拔两名新的阁员入阁,以补内阁之缺,亦为新皇祥瑞之举。”徐阶不等隆庆帝开口,便大声继续奏道。

“徐卿家既为内阁首辅,自当择才而入。”第一天登基,隆庆帝原本以为是个开心地日子,却是遇见了这么一场,心里已是没了脾气。

“臣眼下便就有了人选,只盼皇上御点。”徐阶抱拳而立。

还御点,你丫的定然是早就选好了。隆庆帝心里苦笑一声,却只能是笑而点头,示意徐阶可以继续说了下去。

“应天巡抚张居正,素有贤名,受太上皇之托巡抚应天,卓有功绩,此为一人。”徐阶转过头来,得意洋洋地看了高拱一眼,“户部侍郎萧墨轩,常有大功,当为国之栋梁,亦可为之。眼下工部正缺官员,张居正回京之后,正可补了工部侍郎的缺。”

张居正去南直隶做巡抚,只不过才几个月工夫,若要说什么功绩,只怕也很难说。可是谁也别忘了,徐阶可是内阁首辅,他说有功绩,那大半且也就能算是了。唯一能跳出来反驳徐阶的,只有吏部尚书萧天驭。

但是萧天驭这时候会跳出来反驳徐阶吗?明显不可能。且不管萧天驭的脾气在朝廷里头是出了名的好,除了李春芳,也就算是萧天驭了。只是凭借萧天驭和张居正的私人感情,萧天驭即便是不能帮着对着高拱,也不能对徐阶和张居正指手划脚。

其实徐阁老倒也是算计的好,萧天驭眼下正是吏部尚书,这个位子,断然是不能随便让出来的,否则万一被别人抢去了可是不好。可根据大明祖制,寻常的时候,吏部尚书是入不得阁的,只因怕权势过重。但吏部尚书地地位,其实并不比阁员低。吏部尚书是百官之首,文武百官里头,能见着诸位内阁大臣却不必让道行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