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丑女芳华 >

第216章

丑女芳华-第216章

小说: 丑女芳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把咱们自己的铺子打理好。”

原本张大年被云芳点破了心思,有些心灰意懒,但是听到了‘自己的铺子’几个字,他心头又蠢蠢欲动了起来。

是啊,现在东家拿出了一成的股份要分给他们,铺子也有他们的一份了,东家虽然看到了他的小心思,但还是肯重用他,比起那个不知道要去哪里找饭吃的王贵仁来他不知道要强上多少倍呢,他这一次总算是把那个眼高于顶的家伙踩在了脚底下,他应该高兴才是啊。

这么一想,张大年又高兴了起来。他规矩的坐在了凳子上,斟酌着说道,“铺子里的伙计们都安稳了下来,可是这要换牌匾,一些老客怕是不大肯认呢,不知道东家还有什么好东西,能吸引了他们不?”

“好东西当然有了,你也听说了吧,咱们蓝家的腌火腿被孙老东家称赞不已呢,”云芳并没有卖关子,直接说道,“另外,咱们还有一些风味独特的萝卜干,也是别处没有的。”

“太好了,”张大年有些激动的站了起来,“当初铺子里的萝卜条造成了宁县轰动,如果咱们再继续推出萝卜干,我相信一定可以再吸引了人们上门抢购的。”

“你真的这么想的?”云芳笑吟吟的反问了一句,“你是不是还打算继续采用原来的办法,先给那些大户们品尝呢?”

“呃,”张大年一下子没有了词,被云芳这么一反问,他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个办法不可行。

当初,他们是打着福祥老铺的招牌送了萝卜条出去的,而且那时候马上就要过年了,家家户户都会图个新鲜。

现在,虽然还是那些伙计,福祥的老招牌却要换成新铺子,那些大户们能不能买面子是一方面,就算他们还肯让他们上门,这不年不节的,怕是也没有多少人回头来买的。

再说了,当初造成了那么大的轰动,也不仅仅是一般的人家抢购的,作为那件事情的亲历着,张大年比谁都清楚那次所谓的抢购罗萝卜条背后是怎么回事,抢购的人们其中有多少是被人家花钱雇来捣乱的。

如今,没有了老招牌的便利,没有了年节的天时,他也希望有人前来捣乱。那照搬当初的办法肯定就是行不通的了。

张大年被浇了一大瓢的冷水,有些气馁的抬起了头来,“这个法子确实不能照搬,属下愚笨,还请少东家示下。”

其实不但是张大年,大山、云华和小石头、桂花几个也愣住了。大山直愣愣的问道,“那个办法不行,咱们能怎么办呢?”

“哥哥别急,”云芳安抚的对着大山笑了笑,才问张大年,“现在,你可以告诉我,当初你们卖萝卜条,每碗卖多少钱了吧?”

“当然,当然,”张大年的喉咙有些发干,汗水又冒了出来。

当初他是每碗两文钱买的蓝家的萝卜干,原本是卖十几、二十文一碗的,可是后来萝卜条越强越凶,抢到后面都不是再买萝卜条而是在买一个面子了。

商家最是能把握机会的,张大年也不例外,他一路提高着售价,最后都卖到了五十文一碗了。

可是,张大年一路的飙高萝卜条的价格,但是在蓝家人那里却一直是两文钱一碗去收的。原本,在商言商,张大年还不觉得自己这么做有什么不对的,可是现在的蓝家成了他的大东家,却有些理亏的忐忑了起来。

其实,即使张大年不说,云芳也曾经自己打听过。但是,现在既然是大家一起合作,她还是希望从一开始就开诚布公的,不想张大年在心里有什么包袱。

看着张大年为难的样子,云芳笑着说道,“张管事尽可直言,大家开门做生意,无非是和气生财罢了。当初,咱们蓝家一文钱买二十斤谁萝卜,大家照样买开心,因为那些水萝卜蓝家不买,很可能就烂在了乡亲们手里了,蓝家收购的价钱不高,但还是让大家把水萝卜换成了大子了。”

说到这里,云芳话锋一转,更加直接的说道,“同样的,当初要不是你眼光如炬的发现了咱们蓝家的萝卜条,咱们两文钱一碗都不一定能卖的出去呢。”

“是,是,少东家说的是,属下受教了,”张大年感激的看了云芳一眼,这才把当初他们怎么一步步的抬高价格的事情详细的说了出来。

最后,张大年总结道,“属下以为那些花上三、四十文买萝卜条的纯粹就是为了斗气了,咱们的萝卜条就是再新奇,花上个二、三十文买个新鲜也就是了,再多的话就不理智了。”

“嗯,”云芳点头,“张管事这话实诚,当初是你一手经办了这事。如果咱们再摆出同样的萝卜条来,你认为卖多少大家才会再买?”

“同样的萝卜条啊,”张大年思量着说道,“属下估摸着,要是二、三十文的话那些大户人家不会介意,一般的小门小户的恐怕就会嫌贵了,要是十五文的话,大家还是会买的。”

“好,咱们的萝卜干就定在十五文一碗,”云芳果断的吩咐到,“你回去就让人挂出告示牌子去,在铺子正式换牌匾的那一天,铺子里同时出售另一种蓝家萝卜干。”

“而且,铺子正式开张的十天之内,每一铺子里卖出的前五十碗萝卜干,搭送一碟腌火腿;前二百碗萝卜干,每两碗送一碟火腿,前五百碗,每三碗搭送一碟腌火腿。之后,萝卜干和火腿都卖十五文,再无搭售。”

云芳一边说,张大年一边记,一旁的小柱子也在用心的记着云芳说的每一句话。自从那天,小柱子发现云芳姐姐永远是他仰视的存在以后,他反而渐渐的安下心来,抛开了心中的杂念,用心的学习做生意之道,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帮上云芳姐姐,做她身边最能干的弟弟。

而这一次,张管事能这么顺利的安抚了伙计们,小柱子就没少帮忙。张管事带着他来见蓝家兄妹,充当着他得力的助手,一方面固然是考虑到他们的乡亲关系上。另一方面,也是小柱子自己肯争气的缘故。

云芳把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早已经心服口服的张大年认真的记了下来,最后才问道,“少东家,咱们的铺子什么时候换招牌,正式开门呢?”

一直都是自己拿主意的云芳这一次却把目光转向了大山,温和的说道,“哥哥,这个日子得你来定。”

“我?”大山一愣,但是看着云芳鼓励的目光,他还是挺直了脊背,思量着说道,“今天是六月二十九,咱们要回家做准备,我看开业的日子就定在七月初七好了,大家说呢?”

大山问着大家,但是询问的眼神却落在了云芳的脸上,看着那种笑脸,大山才能充满勇气,勇敢的迎接蓝家接下来的巨变。

“好,这一天很好啊,”云芳肯定的点头,“咱们就定七月初七开业好了。”

定下了开业的日子,又商议了铺子的招牌,定下了‘蓝氏杂货’这个简单朴实的名字,张大年就带着小柱子回去准备了,这一连串的换东家、换牌匾的等事情不少呢,云芳统统都交给了张大年张罗。

送走了踌躇满志的张大年和小柱子,蓝家兄妹几个又商议了一番,最好还是决定让大山和云芳兄妹两人赶车回去取萝卜干和火腿。

大山的腿已经完全好了,云芳的脸上虽然还带着疤痕,但是那个碍眼的瘤子却拿下去了,兄妹两人去掉伤病之后,还没有来得及让爹娘看看呢,这一次回去也算是一举两得了。

第二天一大清早,早早的出了早饭,大山和云芳就赶着马车出发了,出了赵家小饭馆的后院,拐上武侯祠大街,马车一路欢快的出了宁县的城门,直奔松坡屯。

一路上,‘得得得’的马蹄声就像为蓝家兄妹唱着欢快的歌谣一般,还没到午饭的时候,松坡屯就已经出现在他们的眼前了。

不知道是不是心有灵犀,大山和云芳的马车还没到进村子呢,爹和娘就好像知道他们丫回来一般的,双双出了小院的大门,向着他们来的方向张望了起来。

“爹,娘,……”

“娘,爹……”

大山合云芳都忍不住大声呼喊了起来,大山更是使劲的一鞭子抽到在马屁股上,马儿吃痛,几乎是飞一般的狂奔了起来,眨眼间就跑到了蓝家小院门前。

大山扔了缰绳,利落的跳下马车,三步两步啊的就跑到了爹娘的面前,带着泪喊道,“爹、娘,大山回来了,大山治好了病回来了。”

“好,好,好啊,”娘流着泪,一会儿看看完好如初的大山,一会儿又看看去掉了瘤子的云芳,欢喜的泣不成声。

没有进家门呢,一家四口就欢喜的哭做了一团。

321 爹的感慨

整整一个下午,云芳和大山都在轮流的说着他们治病的情形,听得爹和娘一会儿哭,一会儿又笑。虽然大部分事情,他们已经从云华和小石头的嘴里听说了,但还是要求他们兄妹两个亲口再说上一遍,再重温一遍当时的喜悦。

直到吃过了晚饭,大山合云芳才有机会把他们盘下了福祥老铺的三处杂食铺子的事情说了出来。

刚刚听了兄妹两个治病康复的喜悦过程,又听了这么一段惊心动魄的天大好事,娘的嘴巴张的大大的,半天也合不拢。

开铺子也是爹多年的夙愿,这样的念头最近这半年更是被他经常想起,可是猛不定的,他知道自家竟然盘下了百年老铺福祥的铺子,也是一下子蒙了,眼框子一湿,泪水顺着他花白的鬓角就流了下来。

“他爹,他爹,你,你这是欢喜傻了啊,”娘首先反应了过来,摇晃着爹的肩膀说道,“孩子们办成了这么一件大事,咱们不哭,咱们要想着怎么把蓝家的铺子办的红红火火才是啊。”

“对,对,对,你说的是,”爹猛的一下子站起了身来,“我,我这就去挑最还的火腿,挑最好的萝卜干去,一定要让铺子来了个开门红。”

“爹,”云芳笑着拉住了爹的手,“爹,咱们的铺子又不是明天就开,不用这么着急的,咱们明天再挑也来的及。你们跑了一天了,先去休息,我一个人就准备就行。”

“这事可等不得,”爹却少有固执起来,像一个一心讨要心爱的玩具一样的小孩子一样,“做生意得用心,哪能拖拖拉拉的呢。”

云芳还想再劝两句,却被娘一把给拉住了,娘冲着她使了个眼色,“你爹说的对,既然咱们盘下了铺子,就要好好的用心做,用心的准备吃食,哪能随便呢,这事啊,得你爹亲自来做。”

云芳顿时明白了爹的执着,也明白了娘的苦心,她听话的闭了嘴,看着爹兴头头的转身出去,她鼻子一酸,眼泪也簌簌的流了下来。

“傻孩子,你哭什么啊,”娘一边抹着越来越多的眼泪,一边欣慰的说道,“你爹他想这事想了十多年了,你们小的时候他就和李明乐一起商量过这个事情的。只不过,……”

娘没有说下去,云芳却完全明白了。当时的爹和李锦容的爹是好朋友,肯定会一起商量开铺子的事情。只不过,当小小年纪的云芳被蛇咬伤了之后,大山紧跟着为了采药也摔伤了腿,蓝家发生了如此大的巨变,当时所有的积蓄和精力都用来给他们两个治病了,根本没钱没心思去做别的事情,更不用说开铺子做生意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爹的好朋友却像他们曾经商量过的那样,开了自己的铺子,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在县城里站稳了脚跟,老家李子沟也是修宅子置地的,俨然成了当地的首付。

爹看着昔日的好朋友一步步的走到了今天,恐怕除了替他高兴,更多的是酸楚和不甘心吧。只不过,爹是家里的顶梁柱,他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