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烟波江南 >

第22章

烟波江南-第22章

小说: 烟波江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想要的东西。”冯吉并不正面回答许年的问题。顿了一顿,冯吉意味深长地舒了一口气,接着说道:“这里虽然远离京师,但毕竟冯家当年也是那里有头有脸的人物,京城里有什么风吹草动也还有些个人传信。钱御史暴死天香楼的事冯年瑜和我都已经听说,不过从哪个角度看,这件事和南宫完全扯不上干系,惊动了许公公的大驾倒是很出人意料之外啊!”

“这个需要向你解释吗?”

“不用,当然不用。”冯吉胸有成竹的笑了起来,“让我猜一下:太上皇早已不管朝政,除非是事关玉体圣安的事,是不会把你派出来的。”许年抬起眼皮:“那么你怎么看这件事?”冯吉摇摇头:“我只是个小卒子,没能耐了解什么大事,不过,要我看,这是太上皇多虑了。”“怎见得是多虑?”许年问。冯吉沉呤了片刻,似乎在考虑怎么向许年解释。然后,他慢慢开了口:“太上皇派你查访钱御史,大概是因为钱御史这趟下江南走得神秘,死得又蹊跷,满朝官宦竟没一个知道他身上倒底负着什么使命,那架势,不难猜出要出大事。这件事传到南宫只怕也不是偶然,太上皇有某种顾虑也就不奇怪了。”

许年啜了啜杯中酒,不紧不慢地说:“听你的口气,对整件事的了解并不象是仅仅听人的传言而已。如果真如你说,太上皇有某种顾虑,那么这种顾虑有没有根据呢?”“没有。”冯吉肯定地回答。“为什么?”冯吉的干脆颇出许年意料之外。“冯年瑜能干什么?他在曹州七年,没兵没权,不过是个管着点地方小事的寓公罢了。以他小小的力量,如何去对太上皇不利?何况冯年瑜是太上皇的旧臣,胆子很小,又是个迂人,无论如何是不会做出什么杵逆的事来的。太上皇实在是可以安心休养,许公公也大可不必为此奔波辛苦的。”

“既然是这样无足轻重的人,为什么有人要抄杀他的全家?”许年问,“而且很明显,你的消息渠道并不仅限于京里的传报。”他直盯盯地望着冯吉说道:“你在替某个人做事,替他收拾冯家人。如果冯年瑜不是对太上皇不利的话,那定然是对你的主人不利了。”冯吉脸上挂着矜持的笑意:“让你安心也好,你这么想也无妨。”许年沉默了。冯吉等了一阵,不见他答话,语调慢慢变得强硬起来:“看样子,许公公已经明白了这件事与你们无关,那么就可以安心回京了。反正南宫不管政事,就此打住吧。不客气地说,再往下,也由不得你们管了。”

冯吉的话让许年有一种被鞭子抽的感觉,抽得许年感到刺痛,让他不由得微微颤抖了一下。但是,许年没有反驳的理由,冯吉是对的,如果这整件事只是当今皇上与臣子之间的纠葛,就算是倾朝大事,他这个被抛弃的先皇的内宫臣子又有什么权利去问呢?毕竟太上皇已经不能干政了。

冯吉的脸上有一种胜利者对无可奈何的输家的怜悯,“许年,所以我早说让你走了,这些事,原本就与你无关。”这时,他看见许年眼睛里突然有了一种不同于以前的东西,一种不同于刚刚的那种阴冷的坚定神色。“除了许公公,我还是许年。”许年缓缓地说,“许公公可以不管非南宫的事,但许年可以管朋友的事。”突然,许年眼中放出精光来:“冯吉,你该不会是锦衣卫的人吧?”

冯吉脸色瞬间煞白:“为什么你会这样想?”胜利者的怜悯神情很快转到了许年这边,许年就那样盯着冯吉,不动声色地说道:“我只是猜,你何必反应这样强烈?我这样想是因为除了他们,世上似乎还没有谁会有这样的耐心,指派他的人在几乎没有什么出错可能的地方小官身边潜藏七年。这种事只有锦衣卫才会干,只有他们才会设下如此不计成本的监视网。而且,能够指派得动象你这样的人物。”

冯吉脸上忽然有了一种凄怆的神色:“是不是锦衣卫又有什么区别?我这样的人又算得上什么人物?指派我还需要有什么身份才行吗?”许年确实也有一些诧异,于是索性说了出来:“这的确让人奇怪,当年的卫所指挥冯吉是不会做这种事的。”冯吉的声音里带着苦涩:“有什么奇怪的,当你突然发现活着很不错,而有人能让你继续活着时,那么有什么不能干呢?”

什么东西涌上来梗在了许年的喉间,让他有种窒息的感觉。冯吉会说这样的话?这不象是冯吉的想法。至少不象七年前的冯吉该有的想法,许年在听见那句话的短短一瞬间,想起了七年前那个血色的清晨。

那是怎样一个美丽而残酷的清晨,整个大地都因为鞑靼人的马蹄而颤动、因为大明官兵沸血的浇浸而呈现出一种妖娆的色彩。在那最后的一战中,成片的明朝士兵如成熟的禾苗一般被割倒,空气中弥散着浓浓的腥甜味,鞑靼人骠悍的马队在发白的天幕与发红的原野中毫无阻力地四处奔突。这些草原的骄子们挥舞着刃薄如纸的蒙古长刀,他们胯下训练有素的战马如它们的主人一样精神抖擞,向在原野上跌跌撞撞四散跑开的绝望者们冲去,很快而又轻松地追上那些早已疲倦不堪的猎物,将他们劈成碎片或踏成肉泥。

小侍卫李年一言不发地拖着手脚发软的喜宁在尸堆中奔跑,他们早已经不知道皇上的方向,在一片混乱的拥挤中,喜宁只能用双手紧紧地抱住李年的左臂,任凭他带着自己向任何一个方向急跑,每次跌倒,李年会用极粗野的动作将他拖起来,丝毫不让他喘息。只是一会儿,他们就和皇上冲散了,现在他们要做的,只是找到皇上的方向。李年的左手攥着喜宁的衣袖,他并没有觉得那是累赘,相反,李年为自己手中还攥着一个鲜活的生命而感到安宁。李年把喜宁拖上一处高岗后停下来,他非常快乐地看到皇上身边护卫的旗帜在不远的东方飘荡,然而,这个时候,他和喜宁谁也没有注意到一匹烈火般的战马正向他们冲来。

马上的蒙古汉子有着刚烈的性子,他老远地看见这疾奔的一老一小,被他们那种拼命向前跑的冲劲激怒了,他胯下枣红的烈马深知主人的愤怒,火一般向高岗上的两个人卷了过去,箭一般掠到他们身边,将那两个眺望远方的人送到主人的刀下。

如果那一刀砍下来,李年和喜宁的头颅将会飞到半空,然而就在那个时候,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从旁边的尸堆中霍的跳起一个人来,他手中断了半截的长刀向马上的汉子劈去。马上的汉子吃了一惊,劈出去的刀收回来,格开了这突如其来的攻击。就在这个时候,已经开始向前急奔的李年回过头来看见了马上的汉子也认出了那具活尸,那是头天晚上和他分饮过最后一壶酒的冯吉。“他娘的!还不快跑!!”冯吉的眼珠子流着血,他的整个人都在流着血,用疯狂的吼声叱骂着停下来的李年和他旁边呆若木鸡的喜宁。蒙古人的第二刀劈在了冯吉的背上,冯吉背上的衣服象两片旗帜一样一下子裂开,红色的血雾从那个裂口喷了出来,然而冯吉没有立刻倒下,在蒙古人的马掠过他身边的一刹那,他将手中的断刀准确地送入了马上汉子的腹中。然后,冯吉张开双手,一声不吭地扑向了大地。

从那个时候起李年就知道自己这一生永远欠下了冯吉这条命。他们当时并没有停下奔向皇上那边的步子,那时候死的人太多,他们想冯吉也死了。直到许多年后,已改名了的许年才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知道当年那个勇猛的卫所指挥朋友还活着,然而,他从来没有想到冯吉会变成这么一个截然不同的陌生人。

记起了那个惨烈早晨的许年也同时感受到了一种早已消失多年的震动,他忽然发现自己不该象现在这样对待冯吉,而且永远不该。于是,许年放下了酒杯,“冯吉,到底发生了什么?”冯吉静静地看着许年:“什么也没有发生。只是发现所有我认识的人都死了,或者不见了,没有人去为他们收尸,我们被剥夺了胜利同时也被剥夺了荣誉。我是个懦弱的人,死过一次,就开始珍惜自己的命了。所以当有人说你可以活下来时,我没有理由不答应他。”“即使完全违背自己原来的意志。”“是的。”

许年铁青的脸上一片凝重,“然而你并不会为此感到幸运。”他说,“我要留下来,看看究竟是谁控制了你。”冯吉皱起了眉头:“为什么?”“我认为他害了你。”许年回答。冯吉奇怪地看了许年一眼:“许公公,今天你完全不象在清醒的说话。”许年慢慢有了一丝笑,“因为现在我不是许公公,我是许年。”

冯吉看着许年,眼中有一种复杂的感情,但许年看不出有什么熟悉的东西。“看来,无论我说什么,你都不会走了?”“是的。”“即使我赶你走?”“是的。”冯吉叹了一口气,无可奈何地说道:“好吧,我带你去冯夫人住的地方。”

冯吉站在门边,看着许年走过来,毫不设防地走了过来。当许年走到他面前的时候,他沉重地将手掌印在了许年胸口。接着,他看见许年踉踉跄跄地向后退了几步,大口的喷出血来。“你……你干什么?”许年惊诧地问。冯吉没有回答,如鹞子般飞身过去,第二记铁砂掌又向许年胸口拍去。但冯吉低估了许年的能力,这七年来,许年能力的提升程度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眼前的身影晃了一晃就没了,同时,冯吉觉得腿窝一疼,整个人就摔向地上,接着,许年的剑刃搁在了他的颈上。

很多年没有练功了,本事真的稀松了很多。冯吉十分遗憾地想。他觉得右腿钻心地疼,要站立已是不可能。“我欠你一条命。”许年收回了剑,踉跄地向门口走去,一边喃喃地说,“奇怪,你根本不用这么做的。”“见鬼,竟让他跑了!”冯吉慢慢地从地上撑起来,坐到椅子上。许年点的穴除了他自己没人能解,冯吉只能一边揉着右腿,一边对着已空无一人的门口大声地说:“那么现在我们谁也不欠谁了!”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第十一章

江南风光独好,柳青水柔,暖风拂面,少不得带起丝丝情愫,在这样柔情风物的环绕下,有心事的人很难不会善感起来。秦大小姐其实并没有刻意地去思索什么事情,那一丝忧愁是它自个儿从心底觉醒的。

这条路今儿是第三趟走了,这次却不似先前有那么一个好心情,路上和两边的乡野没有什么人,秦海青可以稍稍在脚上加点速度,一来有点凉意,二来也想早些进城去。

曹州的事情不好再拖长了,已经很意外地在这里耽搁了几天,自己的行程完全被打乱,况且,冯年瑜的灵柩也不好总停在异乡。自古地方官员不得在原籍任职,象陈太炎那样破例扶父亲灵柩回乡任职的实在少得可怜,而那也不过是因为皇上当时被一代功臣撞柱明忠的情形所震撼,一时许了陈家回乡的奏,说顺了嘴许的官,也算赐给陈家的额外恩典,君无戏言,皇上不说自己错了,下面自然没人吱一句。陈太炎很不合规矩的做了家乡的父母官,冯年瑜却没有这么幸运,为官多年,四处飘泊,如今卒在任上,只能由家人扶柩回乡。秦海青叹了口气,早点把这件事情结了吧,冯年瑜这一辈子也够苦了,早点让崔元回去冯府,披麻带孝送灵回乡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