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妖妻 >

第493章

妖妻-第493章

小说: 妖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谈,张阳也就能拿到一的利益,这都不少了。战,利益大于五;和,利益小于二,甚至有可能小于一。怎么算战都对张阳更有利,张阳是个精明人,这不是仨多俩少而是五多一少,张阳有什么理由不战?

    钟离城主却不希望张阳开战,一来六郡越和谐越好,二来张阳若真的拿到静安的郡府令,荣成郡就成了他的囊中之物。抛却遥远的荣成不谈,光是静安也比少康富庶许多,面积也有九百多万平方公里,比少康多了二百万平方公里。他拿出二百万平方公里也够给大宁和静海分的了。

    那么他手里就有两个郡府,当初张阳只承诺了少康太子的位置一定给琼玉的儿子。如果他手里有了静安郡,静安太子肯定就是凌波的儿子了。钟离家是什么话都说不出来,静安明显比少康强啊。

    钟离景止不在乎张阳是一郡之主还是两郡之主,富贵、权势对他这样的人来说真的看的淡了,只要说得过去就行了,莫说张阳是国主,就是个王爷也没问题,只要女儿幸福,门第差不多就可以。

    但是钟离景止在乎琼玉所拥有的跟凌波相比是多还是少,而且他能接受的就是只能多不能少,多十万座金山不算多,少一根毛发也是少。说到底就是希望琼玉在张阳心里比凌波重一点,可张阳那个可恨的东西当他的面就口口声声的说他只爱凌波一个人。

    张阳亲口对钟离景止说他对琼玉最多是喜欢,谈不上爱。他跟琼玉结亲只是感琼玉的恩,钟离景止当时以为姑娘怀孕了,无奈才应了婚事。正因为张阳态度的坚决,才让钟离城主时刻为琼玉将来的地位问题担忧。

    钟离琼玉和钟离琼英对坐着下棋,琼玉心里也惦着这些事,事又多又乱还都是大事,她觉得张阳现在心里一定很烦。

    “哥,你觉得这些事好解决吗?”

    “要么战,要么和呗。”

    “他们太欺负人了,咱爹就应该把他们都砍了。”

    “别胡说,咱爹没那么大的权力。是战是和现在都得看张阳的意思,这是国事,你不能乱说话,知道吗?”

    “嗯。”钟离琼玉越来越乖巧了,她就记住一条坚定的支持张阳就对了。

    张振羽是主战的,主和不就是要钱的意思吗?他要出的是气,要报的是仇,他又不在乎钱。他觉得这件事要是用钱来解决简直是对人的侮辱。我老婆被人下毒,然后人家给我点钱就算了,我就一声不吭了?这绝不是张振羽能干得出来的事,这实在是忍不了。

    水月娘心里当然是恨静安的,她也主战。但她主战的原因并不完全是为了给自己报仇雪恨,更多的是为了替张阳铲除后患。他们现在能在自己身上动歪心思,难保将来也会有数不清的暗箭射向张阳。月娘什么都可以不计较,什么都可以不在乎,但儿子绝不能不在乎。趁着现在形势于己有利,灭了他们以绝后患。

    追风能主和,让张阳感觉很意外。既然追风目光这么长远,证明他并不傻,不是一味的只知道蛮干。那他为什么置问墨的安危于不顾呢?宁愿失去问墨也支持他去冒险,看来问墨此行若是成功利益之大。

    张阳不信追风什么都不知道,不然他不会做出这么大的选择而不透口风。

    “告诉我问墨到底干什么去了?他要弄什么药?干什么用?”张阳很认真的盯着追风,生怕错过他一闪而过的什么表情。

    追风什么表情也没有,眼神也没有一丝变化。“我真不知道,他只说对你有大好处,药的事我也不懂,我就信他了。”

    “不管,忙完这里的事就去找他。”张阳笑笑:“他把咱俩的钱都拐跑了,能这么放过他吗?”

    “你说了算,我反正听你的。”追风还挺能认清自己的身份,张阳冷哼一声,追风什么时候真的‘乖’过?

    张振羽、水月娘、张少杰、马刚、凌波、鹿儿一个个的都被张阳弄到了仙府里。大家坐一起商量,张振羽、水月娘、马刚他们三个人主战,张少杰、追风、凌波他们三个人主和,鹿儿是个两面派,主战的人说完之后,她说‘对,一定要打。’,主和的人说完话,她又说‘是,有道理。’。

    战与和,看来真的只能是张阳一个人定了。

第837章 奇论

    张阳与静安早晚必有一战,张阳早就计划好了多炼丹药,春季加大征兵力度。http:///这次来静安他的主要目的就是来找事的,给静安制造点麻烦,大家来讨点过年钱就行了。张阳深知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

    张阳第一次对自己的识人能力产生了严重的怀疑,他认为能主战的人全都主和,他认为能主和的人竟然全都主战。张振羽一向以和为贵,水月娘也是个喜欢宁静的人,马刚出身不高,最知道战争会给百姓造成什么样的灾难,按理他们都应该主和,他们却坚决的主战。

    张少杰和追风那是出名的悍将,武将还有主和的?凌波从来也不知道什么叫隐忍,从她打上大殿去质问钟离城主就看得出来,她是抱着一战到底的决心的,她竟然也会主和?

    张振羽主战,他就想出气不想要钱。水月娘主战,静安既生祸心,平康必除后患。马刚主战,少康虽弱但我们敢打,少康加平康不比静安实力差,赢面大为什么不打?马刚原本也没什么底气的,就是张阳大婚的时候,问墨毫不犹豫的把齐兴扔地牢去了,后来也没什么事儿,这一下让他感受到了做人硬气起来的爽感。

    所有人的意见都表述完了,全都盯着张阳看。三对三平局,鹿儿这个两面派也瞪着好奇的眼睛想知道张阳的想法。张阳看大家都没什么说的了,他开始阐述他的观点。

    “我主和,兵不血刃总好过尸横万里。我追求的是利益,要钱要粮要城要地。”

    “阳儿!”张阳话没说完就被他爹打断了,张振羽一直就对张阳什么事都以利益为先有看法,但从前都由他去了,可这一次受到伤害的人是水月娘,是张阳的亲娘,张阳这时候张嘴闭嘴还在讲利益,他的良心呢?他的人性呢?这样的儿子还能要吗?

    “爹,你听我说完,好吗?”

    “我问你,你知不知道她是谁?”张振羽指着月娘问张阳:“知不知道她是你娘?有人要杀你娘,你不给你娘报仇,你把这件事撂地上当条件跟人家要钱?你娘这条命在你心里值多少钱?给你多少钱你能原谅杀你娘的人?是不是给到你满意的钱数,你就能亲手杀了你娘啊?”

    张阳觉得他爹不像个兴邦谋国的政客,倒像个草莽英雄,这思想分明就是梁山好汉,哪里是诸葛周郎之辈?他爹话说的这么重,他只好乖乖的跪下听他爹发火。

    凌波见张阳低头跪着,她也悄悄的在他身边跪好。追风看看张阳,他也想过去陪他,不过揉揉膝盖还是很不情愿,他选择到张振羽身后站着去了。

    “爹,国事不能凭一时意气,我若没有给娘报仇的心,我就不会来静安了。打也得有实力才行,征兵令我已经发下去了,我们要先强大自己,然后才能去打别人。我不是不想打,而是不想现在打。”张阳的理论讲起来实在是太长,不一会儿他就感觉到膝盖疼了,他自己倒也无妨,他心疼凌波啊。干脆停下正事,可怜兮兮的问了声:“爹,我先起来行吗?”

    张振羽拿出一把椅子摆到侧前方,指着椅子说了句:“凌波,你起来吧。”

    “是。”凌波看一眼可怜的张阳,自己起来过去坐了。

    张阳一脸苦相,追风差点笑出来。当儿子的敢跟爹犟,有理没理不重要,膝盖必须结实。

    “现在不是发起战争的最佳时机,静安一直是六郡中最强大的存在,想拿下它绝不是轻而易举的事,现在是事发突然他们有点措手不及,一旦起战事,他们的边疆重将都会带兵返回,我们就算赢也得付出相当大的代价。大宁和静海表面上会与我们同进退,我们赢了他们必要争,因为他们出兵出力了。我们输了他们迅速撤离,一兵一卒都不会损耗。他们就是派人到战场上督战,等着捡便宜的。”

    “当我们拼尽全力在战场厮杀的时候,又会有多少双眼睛盯着平康和少康?平康还能自保,少康呢?少康本来虚弱,不说外患,光是泰泽旧臣,有多少人有在观望?有点风吹草动就会伤筋动骨。后院起火,前方必然失利。弄不好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平康正在稳步上升,这个时候要求稳,要把国库充实起来。少康现在很穷很穷,我现在都在用我私人的钱去填国库。这个时候发动战争,我们兵不精、粮不足、人不强、马不壮,战士在前方浴血,百姓在家里忍饥,这样的君主对得起天下苍生吗?”

    “我娘是亲娘,可哪个百姓,哪个士兵不是父精母血孕育而出的?为我一人私怨而点燃战火,我报了母仇,却要赔上几万甚至几十万,有可能会上百万儿郎的性命,多少人丧子、丧夫、丧父,白幡漫天,尸横遍野。娘,这是儿子对您的孝道还是儿子为您造下的孽?给我点时间,等到平康和少康都强大起来,最多不会超过三年,我保证静安姓张。”

    “三年后打仗不死人啊?”鹿儿虽然声音不大,可从没人插嘴,就显得很突兀。她是当张阳在讲故事,她听入迷了。

    “如果我手里有一万的兵,对方有十万,我去打,我全军覆没,对方死五千人,这场战争一共死一万五千人,我输了。如果我手里有一百万的兵,对方有十万,我再去打,大军压境他不战而降,这场战争一人没死,我赢了。”张阳不怪鹿儿插嘴,她有问题证明她在认真的听。“鹿儿,在绝对实力面前只有屈服一条路,没有反抗。”

    “我求的是利益不是利益的最大化,就眼前的形势看,战比和的利益要大,所以我主和。现在就是把静安白白交给我,我都不会要的。没有实力莫说打天下,连守天下都守不住。我们现在没有那么多可靠又有能力的治国能臣,静安给咱的话,谁去治理?”

第838章 生疏

    治国不是一个明君加上一个贤相再加上一个良将就行的,永远不要相信三个臭皮匠能顶上一个诸葛亮。臭皮匠随便在哪个小城一划拉就有三十个,诸葛亮几千年才出一个。即使是诸葛丞相也没有能力一个人顶起一片天。

    治国最需要的是人才,有多少人才都不嫌多,当然前提必须是忠诚。张阳从在平康理政的那两年就开始大力的开办学校,为的不只是提升平康子弟的个人素质。他的眼光很长远,只有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最可靠,因为他们上的第一课就是忠君,忠君思想从头贯彻到尾。

    讲得天花乱坠的仁、义、礼、智、信,说的头头是道的温、良、恭、俭、让,都围绕着‘天、地、君、亲、师’,都是让人们把忠君二字放到心里第一位的位置上。

    平康与少康从百姓到皇亲所有的孩子从五六岁上就开始读书,而书的内容大多是张阳亲自编撰出来的。张阳呕心沥血的培养人才,过几年等到他们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时候,就再也不用这么缩头缩尾了,那时候就可以放开手脚去干。小小静安算什么?扫六郡、合三都,天下一统,四海之内定于一尊。

    几年后别的郡府皇族也没有多少会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