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妾心如宅 >

第242章

妾心如宅-第242章

小说: 妾心如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了这个主意,天授帝心软了,也许在他心里,能有一个肖似鸾夙的孩子,是他所愿。而一旦子涵真的生下他的孩子,无论是男是女,都算他对旧情做一个最终了断。

他会把子涵的孩子交给淡心抚养,教导出一个容貌像鸾夙、性情像淡心的孩子,这也是另一种圆满罢!

因为以上种种原因,天授帝最终对子涵网开一面。皇后亲自派人接她回宫,安排在了一处僻静的宫殿,着专人为她保胎。

就在子涵回宫的那一夜,帝王与淡妃有了肌肤之亲。

夜色撩人,灵犀宫内殿里却没有一盏烛火,只因淡妃娘娘的羞怯。

天授帝生在帝王之家,看似富贵实则险恶。他见过种种匪夷所思之事,也亲身经历天家无情,唯有在与淡心相处之时,才能有一时片刻的放松。

他不是初尝人事的轻狂少年,也曾与皇后、妃嫔裸裎相亲,可每每总有一种“例行公事”的敷衍与懒怠,甚少动情。即便是在缠绵的高峰之上,他也极为理智,能把握自己到底是在想什么,更能掌控何时开始、何时结束。

而与淡心的初次,却是让天授帝破了戒。明明晓得淡心刚破了身,必是有所不适,可他的欲望却一再坚挺,毫不餍足。

他从未感到如此放纵,如此急迫,如此放浪形骸。淡心的泪水及痛呼被他尽数吻去,他一心只想索取更多,千回百转,不愿抽身放手。

待到娇人儿已是香汗淋漓,连连告饶,帝王才将其揽在怀中,享受着彼此激情过后的温存。

“我想好了,你生下的第一个子嗣,交给皇后抚养。往后的孩子都可以由你自己抚养。”天授帝轻轻摩挲着淡心的香肩,黑暗之中话语幽幽:“只是儿子交给她,女儿不必。”

淡心本是疲倦至极,然听了这话,又立刻打起精神,心头一凝。良久,才低低“嗯”了一声。

重重的叹息声在屋内响彻,天授帝试图解释这种安排的目的:“倘若皇后膝下无子,她必会对咱们的孩子视如己出,往后这孩子会理所应当被立为储君。你是生母,他会对你孝顺至极;皇后是养母,他也会一视同仁。云氏和庄氏都会依附他。”

“臣妾明白。”淡心低声回道。

天授帝继续说下去:“倘若皇后有子,我会立她的孩子为储君。咱们的孩子养在她膝下,庄氏与云氏都不敢轻举妄动……等到储君位置一稳,旁人便没有可乘之机了。”

倘若皇后有子,淡心的儿子便算是皇后手里的“人质”,用以警告云氏不要轻举妄动;同样,倘若庄氏想要外戚篡权,天授帝会立皇后的养子——淡心的亲生儿子为储君,如此不仅不违背宗庙承嗣的传统,也能让皇后一族彻底失去机会。

这法子虽诸多算计,却是他绞尽脑汁所得。

当然,在天授帝的私心里,他更希望淡心能生下女儿。他会给女儿所有的疼爱,给予这世上最好的一切,独一无二的一切。

大凌天授二年,正月刚过。

在京州,天授帝正为了淡心入宫之事绞尽脑汁,竭力为她和云氏、庄氏想出一条妥当的后路。

而在北地黎都——从前的北宣皇城,云承正与沈予举杯共饮,做最后的道别。

窗外,鹅毛大雪、千里冰封。两株一抱粗的梅树立于庭院之中,寒梅怒放、暗香浮动。

屋内,炉子上煨着一壶好酒,两件狐裘大衣随意地撂在炕上,好酒好菜摆了一桌,热腾腾地冒着香气。

沈予与云承对面而坐,“啪”的一声悦耳鸣脆,玉杯相击。然后两人共饮而尽。

一年多的北地历练,沈予更添成熟稳重,他棱角分明的俊颜之上未见沧桑,反是沉淀了一种阅尽世事的坚强与刚毅。这份气质,已不是从前的杀戮,而是平添了几分恬淡自适。

自文昌侯府垮台之后,沈予见惯了生生死死、分分合合,历经了南北和谈、天下统一……几年的军中生活,让北地的苦寒、南地的暖热在他身上结合得恰到好处。

这个男人,越发不一般了。

再看云承,虽然年仅十六七岁,却已是正正经经的离信侯,不折不扣的云氏之主。因为他是过继的子嗣,年纪又轻,原本并不能够服众。好在他此次成功收复北地的生意,也终于在云氏一族树立了威信。

日渐成长起来的云承,容貌性情都更加酷似云辞,气质谦谦温润,手段雷厉风行。沈予亲眼所见他在北地的为人处事,方方面面都很是稳妥。

挽之,后继有人。

此一时,此一刻,明明是叔侄相聚,却恍惚教人生出错觉,仿佛是多年前的一对好友,时光从不曾让他们的情义有所褪色。

只不过,一个不再是腿疾缠身,另一个也不再轻浮放浪。

蓦地,沈予想起了出岫。不知她看到眼前这一幕,是否会触景生情,唏嘘落泪?

浓重的思念之意霎起,如同这铺天盖地的风雪一样扑面而来,令沈予无处遁逃。可他懂得“两情长久不在朝朝暮暮”,便也不会计较这剩下的一年半载了。左右他已等了十年。

沈予正兀自出神冥想,却见云承执杯浅笑,说道:“我原以为能赶在过年之前返回房州,奈何还是耽搁了。好在有沈叔叔陪我过年。”

“不是我陪你,而是你陪我。”沈予感慨万千,回神笑叹:“北地苦寒,我又是孤家寡人,倘若你不留下作陪,这天寒地冻的,我还真是寂寞。”

云承顺势搓了搓手,呵气道:“我幼时在闵州生活,冬天也没冷得这么厉害。兴许是在烟岚城里呆久了,身子也不大抗寒了。”

“我最初也不习惯。不过去年头一次见到下雪,真是很美。”沈予远目望了望窗外,那一层薄薄的寒气阻挡了他的视线,只能够隐约瞧见外头白茫茫一片:“转眼我在北地整编军队,也足有一年了。”

“您能在一年之内将五个州的军队整编完毕,让他们服服帖帖,这已经很神速了。”云承由衷地竖起大拇指。

“你何时也学会说客套话了?”沈予转而看向云承,笑回:“能用短短几个月收复北地生意,还将族人们治得服服帖帖,你的进展也不慢。”

言罢,他又忽然悲从中来,神色一黯:“你父候在天之灵,想必会很欣慰。”

云承见沈予提起云辞,亦不知该如何开口接话,尤其是自己即将返回房州,便使得这临别一刻更加伤怀。

想了想,他唯有谦虚地道:“我在北地只是管管族人和生意,您可是管着五州的军队。那些将领都是戎马出身,心高气傲,您肯定花了不少心思才收服他们。”

沈予表情如常,低头吃了口菜,没有回话。

云承忽又想起从前的日子,沈予出入云府,教自己骑射之术。不可否认,那段日子他很是怀念:“真要说起来,我学武启蒙还是受您教导。当时我年纪小,总想着有朝一日要超过您,如今却只能在打算盘上下下功夫了。”

“人各有长,我只是一介武人,你才是文武双全,又懂经商之道。”沈予再饮一杯,如是回答。

“谁说您是一介武人?您还是神医的关门弟子呢!”云承忽然挺直了身子,再次称赞:“大丈夫出入沙场才是真英雄。而且我听说,您在这儿还扫过几回流寇?”

说起扫荡流寇的经历,沈予终于敛去黯然神色,肃然回道:“南北初初统一,总有些人自不量力趁乱生事……当初圣上派我来整编军队,也曾吩咐过,对那些投机之人不必轻饶。”

云承闻言啧啧再叹:“真羡慕叔叔上阵杀敌,威震四方。我可是听说了一句话——‘不知天授帝,只知威远侯’。”

“啪嗒”一声,沈予放下酒杯,面色沉敛地反问道:“你都从哪儿听来的?这是要陷我于不忠不义?”

听闻此言,云承立刻摆手否道:“我来收复生意之时,族人们都这么说!听说北地五州都传开了!”

他话到此处,亦想起这传言的后果,连忙安抚一句:“叔叔也别担心,这都是说着玩儿的。不过也足见您在北地威信极高,颇受爱戴。”

“北地近几年战乱频繁,百姓又喜欢舞刀弄枪,才对武官比较敬重。”沈予如是解释。

云承立刻点头附和:“是啊!北人爱武,南人重文。”

沈予再次颔首笑道:“不说这些了,你明日即将启程南下,今日再陪我好好喝几杯。”

“又不是往后不见了,您不是也该回去了么?”云承话虽如此,但还是执杯斟满,与沈予碰杯而饮。

“嗯,我要带着各州的将领回去面圣,脚程自然会慢一些。”沈予忽然顿了顿,坦诚道:“此次返回京州,我打算辞官卸任。”

“辞官?这么突然?”云承蹙眉:“母亲她知道么?”

“她应该能猜得到。”许是因为几杯烈酒入腹,又或者是提起了出岫的缘故,沈予面上忽然焕发出强烈的神采,语气也很兴奋:“我们说好给彼此三年时间。如今你已娶妻生子,我也重振门楣,心头大事已了,可以放心离开了。”

早在云承初到北地时,沈予已听他说起了云府的近况:、庄怡然有了身孕,云想容借刀杀人未遂,聂沛潇即将与谢家联姻……

再后来,云氏暗卫又陆续传来几个消息:明璎疯癫、叶太后自缢、淡心入宫为妃……

这桩桩件件,都能令沈予心头一轻——

云想容如此歹毒,自己不必再对这个妻子背负歉疚;

聂沛潇另娶佳人,又是谢太夫人的侄孙女,便也不会再纠缠晗初;

庄怡然有了身孕,云府开枝散叶指日可待;

云承成功收回北地的族人和生意,云氏也因淡心入宫而更为稳固;

叶太后“自缢”身亡,朝中权力尽数归于帝王手中……

如今天下一统、大势已定,晗初卸去了云氏重担。就连贞节牌坊也题名给了谢太夫人,她的身上再无枷锁……

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果然是整整三年呵!算上自己重回京州,辞官卸任的日子在内,三年光景恰好够用了。

沈予越想越是期待,已情不自禁开始规划起往后的日子。而临近美梦成真的这一刻,竟又是如此的不真实,他唯恐只是一场梦幻泡影,如露如电,短暂易碎。

云承见沈予表情复杂,一会儿憧憬、一会儿蹙眉、一会儿担心、一会儿惊疑,便忍不住打趣他:“叔叔在沙场上英勇驰骋、所向披靡,可一遇上母亲,便是百炼钢化成绕指柔了。”

寻常男子听闻此言,只怕会强撑面子反驳几句,可沈予端得是一阵坦然,不仅坦然,而且乐在其中:“人世间有这么一个女子,能让你百炼成钢,又能让你倜傥柔情,是人生大幸。”

沈予边说边执起酒壶,将剩余的醇酒均分给云承。他倒酒时的表情认真而内敛,与从前外放的沈小侯爷判若两人。那整个脸部线条既刚毅、又柔和,好似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巍峨入云、令人敬畏。

“我一直很感激上苍,让我认识你的父母。”沈予看向云承,以一个长辈的身份嘱咐他,一字一顿道:“你不要辜负他们的期待。”

“叔叔放心,侄儿明白。”云承对沈予拱手一让,痛快地饮尽这最后一杯,反过来嘱咐他:“虽然母亲只大我七八岁,可我跟着她很受教导……她还很年轻,叔叔一定要照顾好她。”

“这还用你说?!”沈予笑了,俊颜之上满是自信与坚定:“能得到你和太夫人的祝福,她会很开心。”

“那我这次回烟岚城,得先向母亲透个底儿,让她先做好准备。”云承再次打趣:“免得您忽然辞官杀过来,母亲措手不及。”

其实还有一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7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