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老舍旧体诗 >

第1章

老舍旧体诗-第1章

小说: 老舍旧体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老舍


白云寺
  万里愁思草不芳,青山碧血两茫茫。
  离家已感游僧似,报国何容野鹤翔?
  年月有碑仍帝宋,诗歌愤世岂师唐?
  松花欲坠白云杳,一点佛心判贼王。
  一九四六年
  载一九四六年一月《文选》创刊号

北戴河赠四友诗
  (一) 赠李焕之
  碧海为琴浪作弦,水仙吹笛老龙眠;
  滩头自有知音客,谱出风云交响篇!
  (二) 赠李可染
  牧童牛背柳风斜,短笛吹红几树花。
  白石山翁好弟子,善从诗境画农家。
  (三) 赠 曹 禺
  推窗默对秦皇岛,碧海青天白浪花。
  潮去潮来人不老,昂头阔步作诗家。
  (四) 赠阳翰笙
  革命风雷神鬼惊,旗红如火大刀横。
  穷人自有英雄胆,塌下青天双手擎!
  一九六三年九月
  载一九六三年《诗刊》十一月号

北行小诗
  其一
  二载流离苦,飘飘梦落花!
  停车频买酒,问路倍思家;
  尘重知城大,天长盼日斜;
  何时平寇乱,茅屋味清茶。
  其二
  劳军来万里,愧我未能兵!
  空作长沙哭,羞看细柳营;
  感怀成酒病,误国是书生!
  莫任山河碎,男儿当请缨。
  一九四○年一月
  载一九四○年一月二十四日《新蜀报》

春游小诗
  (一) 参观闵行新城
  闵行平地起新城,广厦千间一夜成。
  雨露三年花四面,双双紫燕闹春晴。
  十年未作沪江游,十里洋场一笔勾。
  劳动人民干净土,桃花今日识风流。
  (二) 游豫园
  点春堂上拜英雄,堂外夭桃血似红。
  昨日小刀今日舞,(今有《小刀会》舞剧)
  东风真个压西风。
  (三) 雨夜在大世界听扬剧名演员顾玉君唱《阳告阴告》
  轻寒乍暖未分明,柳盼春阴花盼晴。
  听罢扬州绝命曲,江南三月雨无声。
  悲歌春夜雨纷纷,沧海茫茫是亡坟。
  笑是啼哀唯有恨,四座惊夸顾玉君。
  (四) 赠赵家璧同志
  桃花红映锦江边,江上相逢又五年。
  酒热茶香谈笑里,  相期干劲倍冲天。
  一九六二年四月
  载一九六二年四月二十二日《文汇报》

登太白楼
  酒涌大江流,
  人登太白楼。
  诗歌光万丈,
  今古各千秋。
  一九六四年九月于安徽马鞍山

登岳阳楼
  昨别秦皇岛,今上岳阳楼;
  湖光八百里,风色近中秋。
  鱼米荣公社,云波歌壮游;
  凭栏欣北望,日夜大江流。

  一九六三年九月二十七日
  载一九六三年十一月《湖南文学》《诗三首》之三

登岳阳楼题…三秋图
  天上一轮月,
  亭前双桂花。
  香风随我去,
  一路到长沙。
  一九六三年登岳阳楼

观豫剧《花打朝》
  大众喜颜开,洛阳金凤来。
  打朝潮笑谑,挂帅奋风雷。
  歌舞全能手,悲欢百炼材。
  长安春日夜,鼓板绽红梅。

  一九六三年春节,洛阳市豫剧团来京演出,观马金凤同志
  主演《花打朝》。吟此祝成功并祝新春愉快。
  一九六三年二月
  载一九六三年二月九日《北京晚报》

贺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
  三月莺花黄鹤楼,
  骚人无复旧风流。
  忍听杨柳大堤曲,
  誓雪江山半壁仇。
  李杜光芒齐万丈,
  乾坤血泪共千秋。
  凯歌明日春潮急,
  洗笔携来东海头。
  一九三八年三月二十七日于武汉。
  载一九三八年三月二十八日《文艺战线》第二卷第一期“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纪念特辑”

黄山奇
  人间多少佳山水,独许黄山胜太华。
  云海横空潮彩浪,天峰绝顶落松花。
  千重烟树蝉声翠,薄暮晴岚鸟语霞。
  怪石飞泉诗境里,溪头吟罢饮丹砂。

  一九六四年八月

黄山小诗之一
  天都奇伟海云幽,
  莲蕊莲花高入秋;
  欲识黄山真面目,
  风华半在玉屏楼。

  一九六四年八月于黄山

黄山云
  奇景惊心语自奇,
  登游何必苦寻诗。
  眼前云海波澜阔,
  七十二峰游泳之。
  一九六四年八月
(Zei8。COm电子书。整*理*提*供)
哭王礼锡先生
  洛阳风雨夕,把酒论新诗,笔动群魔寂,情来万马驰。
  斯人竟可死,天道有谁知,月落终南晦,长风飘泪丝。
  欲哭难为泪,伤心到尽头,孤魂当此渡,热血已东流。
  顽懦凭谁起,死生无自由,文波滞死海,烽火尚中州!

  一九三九年
  载一九三九年十月《抗战文艺》第四卷五、六合刊

内蒙东部纪游
  (一)大兴安岭二首

        (一)

  蝉声不到兴安岭,①云冷风清暑自收。
  高岭苍茫低岭翠,幼林明媚母林幽。
  黄金时节千山雪,②碧玉溪潭五月秋。
  消息松涛人语里,良材广厦遍神州。

        (二)

  岭上森林岭下田,牛肥香草乳如泉。
  层楼灯火添新景,小市歌声入远烟。
  伐木红旗明翠谷,运材铁轨接青天。
  山中父老神枪手,系马白桦射雉还。③

  一九六一年九月

  (二)陈旗草原二首

        (一)

  陈旗一碧到云边,①莫谓江南景独妍;
  六月人归花满地,②随时雨过翠连天。
  远丘流雪群羊下,大野惊风匹马还。
  隐隐牧歌何处起,遥看公社立炊烟。

        (二)

  主人好客手抓羊,③乳酒酥油色色香。
  祝福频频难尽意,举杯切切莫相忘。
  老翁犹唱当年曲,少女新添时代装。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一九六一年九月

    (三)达赉湖

  丘原青未了,又到绿波前。
  湖阔三江水,鱼肥百草泉。
  白鸥翔紫塞,碧浪映霞天。
  回望满洲里,边疆最北边。①

  一九六一年九月

      (四)札兰屯

  诗情未尽在苏杭,幽绝札兰天一方;②
  深浅翠屏山四面,回环碧水柳千行。
  牛羊点点悠然去,凤蝶双双自在忙。
  处处泉林看不厌,绿城徐入绿村庄。

  一九六一年九月
  载一九六一年《人民文学》十一月号

内蒙即景
  (小诗九首)
  小引
  我不大会写诗。可是,今年夏天,到内蒙去参观访问了数十日,路上不容易写散文,于是就随时作些小诗,记下所见所闻。严格地说,它们不能算作诗,不过是些文字较比整齐的笔记而已。

        (一)

  街排巷比宛如裁,  户户窗前花盛开。
  双髻儿童争问客:  缘何不到我家来?

  哲里木盟的大林公社是一面卫生红旗,街道干净,人家干净,常常有人从各处来参观学习。儿童们总愿意客人到自己家来访问,否则有些失望。人家里真干净,最突出的是堂屋里往往有一眼小井,为是用水方便。井上护以小木栏。打这么一眼小井只用四十多圆钱。正是:

        (二)

  街明树媚午风凉,  小院无尘路两旁,
  方便大娘勤洒扫,  玲珑小井室中央。

        (三)

  歌声呼应帕低昂,  老少翩翩午兴长,
  报晓鸡鸣三两遍,  村头仍唱好姑娘。

  内蒙东部哲盟有一种民间集体舞蹈,名“安代”,载歌载舞,引人入胜。从前,这种舞蹈是为驱疫赶鬼的,作用如跳大神。媳妇或姑娘若闹病,邻居们便群至门前,唱着问她有什么委屈,唱着安慰她,并劝她加入集体舞。她舞了会儿,心中痛快些,也许病就好起来。现在,大家不再迷

信,可是还非常喜爱这种舞蹈,把驱鬼跳神改成鼓舞生产,互相以歌挑战应战。每到节日,大家越跳越高兴,便跳到深夜。每人手执绸帕一条,扬帕顿步,十分好看,往往祖孙三代同舞。请看下面:

        (四)

  驱鬼当年跳大神,  出新“安代”喜推陈,
  声声老少歌生产,  五色丝巾三代人!

        (五)

  舞帕飞旋锦扇开,  万人争看二人台:
  霸王鞭响春风起,  花雨缤纷燕去来。

  二人台是内蒙人民最喜爱的一个剧种。演员舞扇,舞巾,且舞霸王鞭,都很好看。舞帕飞旋,疾似春燕。'。电子书:。电子书'

        (六)

  诗人新谱“汉宫秋”,马上琵琶泪不流。
  壮志和亲青塚在,  二千年事说从头!

        (七)

  青山黑水豁胸襟,  不作凄凉出塞吟,
  妙笔今传千古愿,  长城南北一条心!

  以上两首是访昭君墓时写给曹禺同志的,因为他正拟写王昭君剧本,一变前人的看法,化凄楚为欢快。

        (八)

  风卷荒沙暗九天,  摇摇土屋浪中船,
  孤灯白日昏如夜,  已过清明未下田!

  这是当年赤峰郊外的光景,风沙肆虐,年年歉收,农民无衣无食,只好逃荒。现在呢?请看:

        (九)

  塞上红山映碧池,  茅亭望断柳丝丝;
  临风莫问秋消息,  雁不思归花落迟!

  是呀,赤峰郊外新辟红山公园,山红水碧,登高远眺,四面新柳成林。人民公社筑坝开渠,护渠有林,护田有林,沙漠变为良田。谁知道,将来连大雁亦乐此不复南归矣!
  载一九六一年十一月《北京文艺》

汕头行
  (一) 流沙水库

  山抱西南北,东迎晓日开。
  梯田荣桔柚,水电耀楼台。
  宝血青峰在,流沙雪浪来。
  英雄真不朽,世代奋风雷。

  (二) 过澄海三大桥

  昔从澄海到汕头,野水荒沙旅客愁。
  众志成城争跃进,万家移石断中流。
  人民智慧虹为路,堤岸光辉月入沟。
  寒食秧田千顷碧,飞花满县冠山游。

  (三) 赠澄海艺香潮剧团

  鲜花翠柏喜同堂,澄海春风百卉香。
  一曲宋元遗韵在,冠山韩水此情长。

  (四) 赠广东潮剧院

  莫夸骑鹤下扬州,渴慕潮汕几十秋。
  得句驰书傲子女,春宵听曲在汕头。
  姚黄瑰紫费评章,潮剧春花色色香。
  听得汕头一夕曲,青山碧海莫相忘。

  一九六二年四月
  载一九六二年四月十七日《羊城晚报》

诗二首
  (一) 昔  年

  我昔生忧患,愁长记忆新;
  童年习冻饿,壮岁饱酸辛。
  滚滚横流水,茫茫末世人。
  倘无共产党,荒野鬼为邻!

  (二) 今  日

  晚年逢盛世,日夕百无忧;
  儿女竞劳动,工农共戚休。
  诗吟新事物,笔扫旧风流。
  莫笑行扶杖,昂昂争上游!

  载一九七七年十月《人民文学》

诗二章
    (一) 过乌纱岭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