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帝国的正午 >

第85章

帝国的正午-第85章

小说: 帝国的正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宗心知之。”显然是石敬瑭不好张扬,因此在李存勖称帝时没有获封大官。李嗣源称帝后,封石敬瑭为宣武军节度使,开国公,加驸马都尉,后改河阳节度使,赐号“竭忠匡运宁国功臣”。
歧阳兵乱,兵士推潞王李从珂为帝,后唐闵帝诏石敬瑭赴阙救援,双方相遇于道。乱世之际,忠义最难,石敬瑭权衡利弊,终于杀尽闵帝左右,奔投李从珂,致使自己小舅子闵帝为李从珂毒杀,“帝后长以此愧心焉”,史书虽这样讲,估计石敬瑭内心并没有什么真正的愧疚,他对岳父李嗣源可以说是忠心耿耿,对嗣君闽帝只是把他当成扶不起的“刘阿斗”。石敬瑭称帝后,谥李从厚为“闵帝”,封土坟高才数尺,“路人观者悲之”,如果心中有愧,石敬瑭肯定会厚葬这位小舅子。
后唐末帝李从珂继位后,对这位“石郎”很不放心。石敬瑭在新皇登基后,也不敢主动提出回到自己的驻防地,整日提心吊胆地怕被杀掉,忧愁生病,竟然一时瘦成麻杆一样。由于李嗣源发妻曹太后说情,李从珂才勉强应答石敬瑭回河东驻地,为北京(当时的太原)留守,太原节度使。有一次,石敬瑭的妻子到洛阳为李从珂祝寿,宴会后要回家见丈夫,李从珂趁酒醉说了句玩笑话:“这么着急干吗,是不是要回去和石郎一起造反啊。”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石敬瑭得知后更加暗地里加紧防备。
后来,朝廷派使臣宣慰河东,石敬瑭手下将士高呼万岁,想趁机拥立石敬瑭为帝以邀功,由于当时机会还不成熟,善于观察形势的石敬瑭马上把为首高呼“万岁”的三十六人逮捕斩首,然后上奏李从珂以表“忠心”。这些人也真倒霉,如果在黄桥拥立赵匡胤那样的人,或许还能混个从龙功臣当当。
不久,为了试探皇帝李从珂对自己的态度,石敬瑭上奏要求辞去军权,请调到别的地方任节度使。这种伎俩最简单但很奏效,如果李从珂同意他的辞职书,说明皇帝肯定怀疑他;如果退回,就说明李从珂仍然信任他。李从珂问大臣薛文遇如何处理,文遇对答:“臣闻作舍于道,三年不成……石敬瑭除亦叛,不除亦叛,不如先事图之。” 自此,李从珂下定主意,下诏调任石敬瑭。事已至此,石敬瑭也撕破脸皮,上书说李从珂不是李嗣源亲生儿子,应让位于许王李从益。李从珂阅奏大怒,派人草诏给石敬瑭责备他:“父有社稷,传之于子;君有祸难,倚之于亲。卿于鄂王(闵帝李从厚),故非疏远。往岁卫州之事,天下皆知;今朝许王之言,人谁肯信!英贤立事,安肯如斯!”李从珂数落石敬瑭也很有理——你连嗣皇李从厚尚且出卖不救,现在又上书要立另外一个小舅子许王李从益,天下人谁能相信你的话!于是,李从珂征发大兵进伐石敬瑭。
以石敬瑭的兵力和能力,他绝对不是李从珂对手。毕竟石敬瑭一世奸雄,忙派心腹何福以刀错为信,密赴契丹向耶律德光求助。这位契丹主马上率军赶来,“一言亲赴其难,迅若流电,信天意耶”,后唐史臣为此沾沾自喜,日后述及此事时,欢喜无限地认为契丹出兵是天助大晋,殊不知耶律德光是完全为私而来。
公元936年九月,契丹耶律德光亲率军队自代州扬武谷南来,有众五万,号三十万,旌骑不绝五十多里。石敬瑭闻契丹兵至,连夜出城,拜见耶律德光,双方相见恨晚,“因论父子之义”。如果读书不细,还以为耶律德光会认比自己大十多岁的石敬瑭为父,其实整好倒个,谁有兵有权有势谁就是爹,自古皆然。石敬瑭这一招,连其手下大将刘知远(后来的后汉高祖)也觉过份,劝他说:“称臣就可以了,奈何以儿子居之!” 石敬瑭不听,而耶律德光则大喜。在得到石敬瑭割送燕云十六州(并输岁币三十万帛)并称儿皇帝的许诺后,马上册封这位比自己大十多岁的“大干儿子”为大晋皇帝,改元天福(实则无福)。
李从珂这边,盛怒之下,连诛石敬瑭两子石重英和石重裔,并把石敬塘弟弟石敬德一家也杀个干净。石敬瑭在契丹人马增援下,大军直进,直攻洛阳。从前勇猛绝伦的李从珂称帝后已无昔日胆气,在败绩连传的情势下,只知酣饮悲歌,形神惨沮。臣下劝他亲征,他答道:“卿辈勿说石郎,使我心胆堕地!”怯堕如此,不亡也难。
城陷前夕,京城父老上奏,劝李从珂说:“前唐皇帝每当中原有难,多幸蜀地以图进取,陛下何不入西川?”李从珂此时倒很明白,答称:“本朝(指前唐,后唐以唐朝正朔自居)两川节度使皆用文臣,所以玄宗、僖宗避寇幸蜀。今孟氏已称尊矣,吾何归乎!”(后唐在蜀地的地方长官孟知祥在李嗣源时代就已经不听节制,名义上服从后唐,实际上自己割据四川。李嗣源死后,孟知祥马上称帝,史称后蜀。)恸哭之余,李从珂奔入后宫,与曹太后、刘皇后等人携传国玉玺等上玄武楼,举族自焚而死。后唐亡。史臣叹曰:“末帝(李从珂)负神武之才,有人君之量。属天命不祐,人谋匪臧,坐俟焚如,良可悲矣!稽夫衽金甲于河需之际,斧眺楼之辰,出没如神,何其勇也!及乎驻革辂于覃怀之日,绝羽书于汾晋之辰,涕泪沾襟,何其怯也!是知时来之也,雕虎可以生风;运去之也,应龙不免为醢。则项籍悲歌于帐下,信不虚矣!”

割送燕云十六州的耻辱及后果
石敬瑭狮子大开口(不是索要反是倒吐),一下子送给“小爹”耶律德光的 十六州是:幽州(今北京)、蓟州(今天津蓟县)、瀛州(今河北河间)、莫州(今河北任丘)、涿州(今河北涿州)、檀州(今河北密云)、顺州(今北京顺义)、新州(今河北涿鹿)、妫州(今已被官厅水库淹灭)、儒州(今北京延庆)、武州(今河北宣化)、蔚州(今山西灵丘)、云州(今山西大同)、应州(今山西应县)、寰州(今山西朔县马邑)、朔州(今山西朔县)。由此,北方少数民族可以骑马直侵至黄河岸边,失去了此前历朝历代一直恃为天然屏障的大部分地区。远至汉代的刘邦和唐朝的李渊,都曾因想实现个人野心和专心经营中原地区而向北方少数民族(匈奴或突厥等)称臣、和亲或纳贡,但充其量最多是送钱送物送女人而已。致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答应割让给对方大片土地,石敬瑭可以说是在中国历史上开了先例,并因此而享受“遗臭万年”的不替待遇。
石敬瑭当皇帝后,常常得接待来宣诏的倨傲契丹使者,而且要跪地拜受契丹主耶律德光的诏敕。后唐不仅要按年送金帛,每有节日生日(契丹帝后)、吉凶庆吊,都要运送大量奇珍异宝进献,而且从上到下,遍及契丹元师、太子、数王以及贵臣,卑躬屈膝,滋味确实不是很好过。不久,魏州的节度使范延光趁乱起兵,石敬瑭派灵武节度使张从宾东讨延光,不料两将合谋,起兵时又把石敬瑭的两个儿子楚王石重信(年二十)和寿王石重义(年十九)杀掉,虽然叛乱最终平定,这位石皇帝又丧掉两个爱子(先前已经有两个儿子被李从珂杀掉)。
又没过多久,镇州节度使安重荣又起兵反叛石敬瑭。安重荣是朔州人,自少就孔武有力,精骑射,石敬瑭初起兵时自代北率数千人赴归,深受信任。后晋建立后,获授成德军节度使。由于安重荣军伍出身,暴得富贵,不断亲睹耳闻近代的节度使不几年就当皇帝,就常常对人讲:“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
石敬瑭天福年间,后晋朝廷为了免起兵端,上上下下对契丹人尊敬无比,惟独安重荣常常对路过的契丹使节箕踞谩骂,肆意侮辱。当时受契丹侵逼的吐浑诸部请求内附后晋,后晋当然不敢接纳,安重荣反而和这些部族打得火热,暗杀契丹过路使臣,并乘机上表数千言,大意指斥石敬瑭“称臣奉表,罄中国之珍,贡献契丹,凌虐汉人,意无厌足”,并把奏表改成书信体,遍发朝廷大臣和后晋诸藩镇。当其时也,后晋割让燕云十六州已成事实,境内民人粗安,上下都怕再起兵衅,而安重荣也并非是为了什么民族大义,其实他是怀有不小的个人野心以启战端。从《旧五代史》中的《桑维翰传》中,称“高祖(石敬瑭)览表(安重荣奏表),犹豫未决”,从中可见石敬瑭也觉得安重荣说的话不无道理,当皇帝以来一肚子鸟气,确实想发泄一下。
关键时刻,从始至终参与石敬瑭称帝计划的心腹重臣桑维翰当时镇守衮州,得知消息后连忙秘密上表,从契丹人“万里赴难”救援石敬瑭讲起,又说到开国六年来彼此通欢,相安无事,进而劝道:“……虽卑辞降节,屈万乘之尊,而庇国息民,实数万之利。”而后,他又通条辩折了不能与契丹开战的“七不可”,劝石敬瑭“训抚士卒,民有余力,便可以观彼之变,待彼之衰,用已之长,攻彼之短,举无不克,动必成功。”石敬瑭见密奏后,反复思之,使人密告桑维翰:“朕比以北面事之(契丹),烦懑不快,今省所奏,释然如醒。朕计已决,卿可无忧。”
石敬瑭冷静下来,安重荣那边却等不及。其实,安重荣一边大言要灭契丹,一边也秘密和契丹边师刘睎暗中联络,其真实目的是想回兵入洛阳做天子。契丹人也想安重荣和石敬瑭开战后,借机因中原事起再次入侵取利,因此契丹对安重荣的“指斥”,也仅仅是作表面文章而已。曾经有一次,安重荣与契丹使节骑马并行,指天上飞鸟射之,应弦而落,当时观者万数,无不欢呼,连精于骑射的契丹使臣也非常钦佩,以所乘良马敬献给安重荣,使得这位武将一时间飘飘然起来,自谓名振北方,天下可一箭而定。不久,他就纠集饥民数万,以回朝入觐为名,大举攻向洛阳。石敬瑭派大将杜重威迎敌,双方相遇于宗城,军才成列,安重荣帐下将赵彦元卷旗奔降,后晋军因势奋击,安重荣一鼓而溃,部下被杀及于路冻死两万多,最后他本人也被抓住斩首。
平定安重荣叛乱后的第二年,五十一岁的石敬瑭就得病死去。老哥们这一辈子也确实不容易,前半辈子戎旅生涯,出生入死,为几姓后唐帝家卖命,确实做了不少好事;后半辈子称帝,却又战战兢兢,外忧内患,虽然其当皇帝后慕行节俭,使民间稍得粗安,但千载汉奸的骂名是铁定的绝案,任谁也翻它不得。况且死才四年,尸骨未寒,后晋就被他手下的将领和契丹人一起灭掉,真正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旧五代史》的作者对石敬瑭的评价倒不失公允:
“晋祖(石敬瑭)潜跃之前,沉毅而已。及其为君也,旰食宵衣,礼贤从谏,慕黄老之敬,乐清净之风,以布为衣,以麻为履,故能保其社稷,高朗而终。然而图事之初,强邻来援,契丹自兹而孔炽,黔黎由是以罹殃。迨至嗣君(石重贵),兵连祸结,卒使都城失守,举族为俘。亦由决鲸海以救焚,何逃没溺;饥鸩浆而止渴,终取丧亡。谋之不臧,何至于是!倘使非由外援之力,自副皇天之命,以兹仁德,惠彼蒸民,虽未足方驾前王,亦可谓仁慈恭俭之主也。”

“儿皇帝”崩后的身后事
石敬瑭死前有六子,一子早夭,二子为李从珂所杀,二子为叛将张从宾所害,惟有幼子石重睿在生。由于石重睿太年幼,众大臣拥立石敬瑭的侄子石重贵为帝,是为后晋出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